香砂养胃丸与参苓白术颗粒联合治疗小儿脾虚气滞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作用观察论文_常春梅

天津市津南区中医医院儿科 300350

摘要:目的:对香砂养胃丸与参苓白术颗粒在小儿脾虚气滞型功能性消化不良治疗中的作用进行观察分析。方法:将2015年3月~2018年3月收治的100例脾虚气滞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儿随机分参照组和治疗组各50例,参照组用枸橼酸莫沙必利进行治疗,治疗组用香砂养胃丸与参苓白术颗粒联合治疗,观察两组的疗效。结果:治疗总有效率中,参照组为84.0%,治疗组为86.0%,两组相比未见显著差异(P>0.05);疾病复发率中,参照组为34.0%,治疗组为8.0%,两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不良反应率中,参照组为16.0%,治疗组为2.0%,两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脾虚气滞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患儿选用香砂养胃丸与参苓白术颗粒联合治疗方法疗效好,复发率低且不良反应较少,可推广。

关键词:香砂养胃丸;参苓白术颗粒;脾虚气滞型;功能性消化不良

功能性消化不良指的是没有发生器质性病变,其在临床上一般主要有厌食、腹胀、腹痛、呕吐及早饱等胃肠道反应。脾虚气滞型作为功能性消化不良常见的一种证型,对患者的发育及生长都会带来严重危害,所以寻找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对于促进患儿的身心健康发育生长十分重要[1]。中医药对该病的治疗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经验,笔者旨在分析香砂养胃丸与参苓白术颗粒在小儿脾虚气滞型功能性消化不良治疗中的作用,取得良好疗效,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以2015年3月~2018年3月收治的100例脾虚气滞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儿为对象,所有患儿均符合诊断标准,症状表现超过2个月,每周至少一次不适症状发生,且满足下列要求:临床症状持续或反复性发作,如恶心、早饱、嗳气、反酸、上腹痛等;排便后患儿症状未缓解;症状发作和粪便形状及排便的频率没有关联;经超声检查后排除有胃肠器质性病变;无脏器、血液及肿瘤等重疾;中医症候诊断确诊为脾虚气滞型[2]。患儿中,男46例,女54例,年龄3~12(8.1±1.5)岁,病程6~18(11.2±2.6)个月。随机分参照组和治疗组各50例,两组无临床资料对比差异,P>0.05在本研究有可比性。

1.2方法

参照组:选择枸橼酸莫沙必利(江苏豪森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9990315)口服治疗,一日1次,每次5mg。

治疗组:选择香砂养胃丸(国药准字:Z37021245)与参苓白术颗粒(北京汉典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20040146)联合治疗,其中,香砂养胃丸主要成分包含:木香、砂仁、陈皮、白术、半夏、枳实、茯苓、豆蔻、甘草、醋香附、广藿香、姜厚朴等,一日2次,每次1袋(9克);参苓白术颗粒主要成分包含:人参、茯苓、山药、莲子、砂仁、甘草、桔梗、麸炒白术、炒白扁豆、麸炒薏苡仁等,一日3次,每次1袋(3克)。

1.3疗效指标

治疗一个月对两组临床疗效和复发率、不良反应情况进行观察。治愈:患儿症状完全消除或基本消除;改善:患儿症状明显得到了改善;未愈:患儿症状无减轻甚至有加重倾向。总有效率=治愈率+改善率。

表1 比较两组治疗疗效[n(%)]

1.4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21.0软件进行本组的数据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由χ2检验,当P<0.05时为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比较两组治疗疗效

两组患儿经过不同方法的治疗后,对比其治疗总有效率,参照组为84.0%,治疗组为86.0%,两组相比未见显著差异(P>0.05)(表1)。

2.2比较两组复发率和不良反应

对两组患儿随访6个月,疾病复发率中,参照组为34.0%(17/50),治疗组为8.0%(4/5),两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不良反应率中,参照组为16.0%(8/5),其中,头晕者3例,皮疹者1例,口干者1例;治疗组为2.0%(1/5),均为便秘表现,两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停药后两组不良反应症状均可缓解。

3.讨论

功能性消化不良作为儿童人群易发的一种胃肠道疾病,对儿童的发育生长可带来一定影响。中医学认为,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发生和饮食、脏腑功能异常及外邪等因素存在一定相关性。并将其分成多种症候类型,如肝郁胃热、脾虚气滞、脾胃气虚等[3]。因儿童还处在生长发育的阶段,其脏腑功能尚未发育完全,部分患儿常因饮食不洁、挑食、外邪感染等而引发功能性消化不良,所以脾虚气滞型为主要证型。中医提议使用参苓白术颗粒进行治疗,其组方可以对胃肠道运动起良好的调节作用,还可有效提高免疫力[4]。而香砂养胃丸则多用于脾虚气滞引发的反酸、厌食、痞满、胃痛等,有着温中和胃之效,其药物组方有着显著的行气止痛效用,能大大改善患儿胃脘痛症状[5]。将以上两种药物联用,能够显著改善脾虚引发的湿阻和缓解胃痛,改善患儿临床症状。

从本组做出的对比研究中便可看出,参照组50例用枸橼酸莫沙必利进行治疗,治疗组50例用香砂养胃丸与参苓白术颗粒联合治疗后,治疗总有效率中,参照组为84.0%,治疗组为86.0%(P>0.05)。而在疾病复发率中,参照组为34.0%,治疗组为8.0%;不良反应率中,参照组为16.0%,治疗组为2.0%,两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可知对香砂养胃丸与参苓白术颗粒联合疗效好,复发率低且不良反应较少,具有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王敏哲.参苓白术颗粒联合香砂养胃丸治疗儿童脾虚气滞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观察[J].新中医,2014,46(09):119-121.

[2]刘晶,李峰,唐旭东,马捷,白世敬,刘艳阳.功能性消化不良中医辨证及辨证标准的现代临床文献研究[J].世界中医药,2015,10(01):56-59.

[3]孙燕燕.小儿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药物治疗进展[J].儿科药学杂志,2013,19(04):60-64.

[4]李博,赵迎盼,高蕊,陆芳,李振华,李保双,王凤云,唐旭东.中成药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试验方案及研究病历设计和实施[J].中国新药杂志,2016,25(02):187-192.

[5]时昭红,胡柳丹,徐丹.功能性消化不良中医药疗效评价方法概述[J].中医杂志,2016,57(04):302-306.

论文作者:常春梅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2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7

标签:;  ;  ;  ;  ;  ;  ;  ;  

香砂养胃丸与参苓白术颗粒联合治疗小儿脾虚气滞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作用观察论文_常春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