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屋面避雷带的质量控制论文_张颖华

浅谈屋面避雷带的质量控制论文_张颖华

张颖华

(广州建筑股份有限公司,广东,广州,510060)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广大用户对建筑物的安全性和使用功能的要求越来越高。如今越来越多的高层及超高层建筑拔地而起,屋面避雷带关系着建筑物的安全,是建筑物关键部位,确实需要保证避雷带的质量,同时,屋面避雷带亦处于建筑物显眼部位,影响整个建筑物的美观。为此,本文结合工程实例简要叙述屋面明装避雷带的质量控制要点。

【关键词】屋面避雷带;质量控制

1.工程概况

某地块T1-T5住宅工程项目位于广州天河区珠江新城,总栋数5栋,均为1梯2户,分为底层院馆式,平层,错层,复式等户型。该项目为高档住宅楼,建筑色彩明朗、稳重,凸显豪宅气质。该工程总建筑面积约11.56万平方米,其中地下为三层,地上由5栋42层结构组成。其中T1栋建筑总高度均为146.8m, T2栋、T3栋、T4栋和T5栋为建筑总高度均为149.95m。其中屋面避雷带的工程量约为3000多米。

2.施工前的准备

2.1人员方面

施工前组织施工人员学习图纸,了解设计意图、对图纸进行会审和交底。选择相对稳定的作业工人,对选定的作业人员进行有针对性的交底和培训,要求所有人员对各自的责任和具体施工方法清楚明了,而且上岗施焊的焊工也必须要持证上岗。

2.2材料方面

避雷带安装涉及的热镀锌圆钢、对夹式支撑等制品应符合对应的材料标准,并应有出厂合格证(合格证应有生产许可证编号),安装的相关技术文件,试验报告等技术数据。杜绝使用冷镀圆钢、改制材、再生材。焊条等辅件,应有产品出厂台格证。

2.3机具方面

通用工具:电锤、大力钳、钢锯、吹风机、扳手、榔头、线垂、角尺、水平尺、安全带、墨斗、尼龙绳、游标卡尺等。专用工具:电焊机、接地电阻测量表、红外线定位仪等。

3.施工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

3.1 施工工艺流程

支撑件放样定位→支撑件安装→牢固性试验→避雷带安装→避雷带的紧固与调整→防腐→引下线标识→接地电阻测试

3.2操作要点

3.2.1支撑件放样定位

(1)引下线的预留与就位

在土建进行屋面构造柱或女儿墙栏板等结构施工时,根据设计要求位置将引下线引出,以利于以后更加精确的定出引下线位置。

(2)放样

施工人员对图纸进行现场放样,安装坐标、标高的控制,要求在转角处支架,其距转弯中点300~500mm,然后均分直线段距离,保证各支撑间距不大于1m,垂直部分不大于1.5m,利用粉线或墨线在设计位置上弹出实线,用以确定避雷带的位置和长度。测量每一直线段的长度,通过计算确定每一直线段需用的支持件的数量和间距。

直线段两端支持件距线段端点0.25米,其余各支持件的间距要均匀分布。如在女儿墙上预制,则一般安装在其宽度的中心;当女儿墙宽度大于300mm,则接闪器安装在距女儿墙外侧100~150mm处。

3.2.2支撑件安装

用冲击钻在已确定的位置钻孔,钻孔直径为14mm,钻孔深度应不少于80mm,钻孔结束后,在退出钻头的同时,扫去在钻头周围的粉末,并用专用吹风机和毛刷将孔洞内的粉尘、垃圾吹洗干净。将支撑的支脚粘锚固胶插入已经清理干净的孔中,利用激光放线仪控制水平度、垂直度,将溢出孔洞的锚固胶清理干净。应先固定直线段两端点支持件,然后在两端拉通线,以通线高度为基准高度,依次插入支持件。

屋面避雷带在屋面上敷设时,应与土建协商,在土建防水及保护层施工前,先固定支撑杆。待屋面的饰面层施工后,再焊接避雷带。焊接避雷带时应用硬纸板或其它方式做好成品保护的措施,防止破坏屋面成品。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2.3支撑牢固性测试

根据《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303-2002)的第26.2.2,对支撑的牢固性进行检测,测试时间为在支撑固定完成7天后进行。固定点支持件间距均匀、固定可靠,每个支持件应能承受大于49N(5Kg)的垂直拉力,可用lOkg的弹簧拉力计对每个支撑进行测试。

3.2.4避雷带安装

将避雷引下线、设备、金属构件预留出的联结钢筋按避雷带支撑中心线方向弯曲,预留出焊接连接位置,同时调整其水平度和垂直度,所有引下线弯曲方向应统一。将预制好的避雷带水平段镀锌圆钢按照所安装位置摆放好,再将所有水平避雷带装入支撑件内并进行初预装,而后进行垂直避雷带的就位工作。为了保证避雷带顶部保持平直,使焊接部位在避雷带下部,使“乙”字型折弯朝下。

3.2.5连接处焊接

两段避雷带的圆钢连接需采用搭接方式,搭接后应保持上端平齐。将要焊接处的钢筋调平直,在保证避雷带顶部平整后,用大力钳沿竖直方向夹紧,而后进行点焊固定、焊接,待一个直线段焊接完成后,接着进行另一直线段的点焊、满焊焊接工作。焊接采用双面焊,焊接长度应大于6倍钢筋直径,不得出现咬肉、夹渣、毛刺等不良现象。

引下线的引出端宜在接闪器的正下方,注意控制好高度。接闪器圆钢通过伸缩缝时,应设收缩补偿装置。安装时,弯曲的方向宜为建筑物的垂直方向。

3.2.6紧固与调整

在避雷带焊接工作完成后,用红外线定位仪对避雷钢筋进行避雷带整体水平度和垂直度的检查复核,调整至符合要求后进行避雷带的最后紧固工作。

利用支撑上的支撑件上紧固螺栓对避雷带进行紧固,紧固操作时应注意拧紧力度应适宜,操作人员不得一手抓扳手,一手利用避雷带或支撑作为受力点,以免造成避雷带的弯曲变形。

3.2.7防腐

焊接完成后,应将镀锌圆钢筋在焊接处镀锌层被破坏部分焊渣敲落干净,接着涂刷红丹防锈漆两道,最后再刷二道银粉漆(或按设计要求)。油漆应均匀、色泽一致,不得出现脱皮、露底现象。引下线应刷成黄绿相间的颜色,黄色与绿色间距以15mm为宜。

3.2.8 引下线标识

引下线标识宜采用100*100mm的钛金板或不锈钢板制作,同时标注避雷引下线。在所有接地保护线由明设转向暗敷处、引下线、金属构件、设备接地保护处均应在明显位置安装标识,标识采用粘胶剂或螺丝固定。

3.2.9接地电阻的测试

为了检查避雷带与接地体是否连通有效,用接地电阻测量表对避雷带部位进行接地电阻的测试。

4.质量控制

施工质量必须符合《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303-2002)相关要求,明装避雷带的规格及安装部位还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避雷带支撑预留孔洞的大小应保证支撑固定牢靠,位置应保证排列整齐,间距均匀。避雷带的支持件一律镀锌,支持件的固定应牢固,并与建筑表面垂直,其高度宜为150mm。避雷带的支持点间距应不大于1m,在同一直线段内支点间距应均匀,弯曲处到两端支点应为250mm。避雷带支撑的强度及安装牢固性必须满足安全系数的要求。固定支撑安装应平整,应保证成排安装的避雷带设置在同一水平上。

避雷带及防雷引下线转弯出不应出现死角,避雷带焊接必须为双面焊。避雷带应平正、顺直、牢固,平直度允许偏差为3/1000,全长不应超过10mm。

5.结语

从实际屋面避雷带的施工过程看来,研究以往避雷带安装常见的质量通病,有针对性地设置质量控制点进行重点控制,避免返工,一次成优,使建筑物的防雷系统更加牢固,经久耐用,避雷带顺直,观感效果好。

参考文献:

[1]《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303-2002).

[2]广州市建筑集团有限公司编.《建筑机电设备安装工艺标准》.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3]本书编委会.《创建鲁班奖工程细部做法指导》.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

论文作者:张颖华

论文发表刊物:《工程建设标准化》2016年3月总第20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13

标签:;  ;  ;  ;  ;  ;  ;  ;  

浅谈屋面避雷带的质量控制论文_张颖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