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战略人力资源管理回顾与评价--基于2000~2014年CSSCI期刊的分析_战略人力资源管理论文

国内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研究回顾与评估——基于2000-2014年CSSCI期刊的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人力资源管理论文,期刊论文,战略论文,国内论文,CSSCI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修回日期:2015-07-26

      中图分类号:F7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29X(2015)05-0109-08

      一、问题提出

      在经济竞争日益加剧及科技更新日益频繁的冲击之下,人力资源管理(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以下简称HRM)的方式也发生了转变。HRM被赋予与企业战略密切联系的战略性角色,战略人力资源管理(strategic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以下简称SHRM)由此形成。SHRM产生的标志是1981年Devanna等人《人力资源管理:一种战略观点》一文的发表,至今已有30多年的历史[1]。1984年,Fombrum等人[2]开发出一种HRM的早期模式,正式引入SHRM的概念,将HRM与公司战略规划和实施以及商业目标密不可分地联系在一起。本研究采用Wright等人[3]的观点,将SHRM界定为:为使企业达成目标而进行的一系列有计划的关于人力资源的部署和管理行为。该定义有四层含义:①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即人力资源是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核心资源;②人力资源管理的系统性,指企业为了获得核心竞争优势,应对HRM政策、实践、手段、方法等的部署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战略系统;③人力资源管理的战略性,也可称作契合性,主要包括纵向契合横向契合,其中纵向契合是指HRM要同企业战略相契合,而横向契合则指HRM系统内部各组成要素之间要相互契合;④人力资源管理的目标导向性,即SHRM的根本目标是保证组织绩效的最大化,应将HRM置于组织经营系统中,基于组织绩效最大化这一目标开展HRM实践活动。该定义充分体现了人力资源管理的战略性、系统性以及目标导向性。

      随着近几十年来中国经济的迅速崛起,基于中国本土视角研究中国国情下SHRM的相关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欧、美、日企业的管理实践以及众多学者的研究都已证明SHRM是企业获得持续竞争优势的源泉,这一结论也同样被中国企业的管理实践和理论研究所证明[4]。然而,对于中国学者目前在该领域具体的研究现状,仍旧缺乏一个系统全面的认识。为了更加清晰地梳理现有成果,更好地利用这些成果,本研究采用文献计量分析法对国内SHRM领域的论文进行筛选、归纳和分析,以描绘出国内战略人力资源管理领域的现状,指出未来开展SHRM相关研究的方向。

      二、研究方法

      (一)文献搜集的范围及时间

      由南京大学研制的“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hinese Social Sciences Citation Index,缩写CSSCI)是我国国家、教育部的重点研究项目。2000年该项目完成了CSSCI引文数据库的构建工作,相继研制成功了CSSCI数据库网络版和光盘版。CSSCI来源期刊遴选的依据包括:期刊出版的规范性、期刊被引用情况和专家(包括指委会委员)的意见,遴选过程秉持分类评价原则、动态原则(刊物增删和类别调整)、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原则以及公平、公正和公开的原则[5]。CSSCI通过对引文的统计与分析,从一个重要侧面揭示学科研究与发展的基本走向,评价科学研究质量,为人文社会科学事业发展与研究提供第一手资料。目前,教育部已将CSSCI数据作为全国高校机构与基地评估、成果评奖、项目立项、人才培养等方面的重要考核指标。CSSCI数据库也已被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吉林大学、山东大学、南京大学等100多个单位购买使用。基于此,笔者确定了以CSSCI引文数据库作为文献筛选范围,同时利用中国知识基础设施工程(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简称CNKI)学术文献总库,对2000-2014年以来CSSCI来源期刊(不含扩展版来源期刊和收录集刊)中关于战略人力资源主题的文献进行整理和分析。

      在所收集文献发表时间范围的选择上,本研究的跨度较大。一方面是鉴于国内研究战略人力资源管理领域相关问题的文献数量相对较少;另一方面,国内外类似评估性研究大多也选择跨年度展开,通过较长的时间跨度能更有利于衡量出我国学者在该领域的真实研究水平。

      (二)论文样本的评估

      在CNKI学术文献总库中,笔者对篇名中包含“战略人力资源”一词的文献进行检索,同时在文献来源类别处勾选“CSSCI”数据库,共筛选出文献88篇(2000-2014年)①,形成了关于SHRM研究的初始数据库。在此基础上,笔者又对照论文发表当年的CSSCI来源期刊目录进一步筛选,删除扩展版来源期刊和收录集刊发表的论文。同时,对论文题目、关键词、摘要及主要内容进行再次审核,确保其是以SHRM为核心问题展开的学术研究;最后筛选出2000-2014年符合条件的论文样本共63篇。结合CSSCI按照学科对期刊进行归类的方式,其中发表在管理学学科收录期刊上的论文42篇,发表在经济学学科收录期刊上的论文7篇,发表在综合性社科期刊上的论文4篇,发表在高校综合性学报上的论文7篇,发表在社会学学科收录期刊上的论文1篇,发表在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学科收录期刊上的论文1篇,发表在统计学学科收录期刊上的论文1篇。

      本研究主要参照许德音等[6]的评价标准,并在一定程度上借鉴王东霞[7]的分析方法,确定了从来源期刊、发表时间、题目、研究对象、论文类型、数据来源/分析方法、理论基础等几个主要方面对上述文献进行回顾和评估,并按发表时间的先后顺序将63篇文献列于表1中②。

      表1 2000-2014年CSSCI引文数据库战略人力资源领域相关论文

      

      

      三、研究发现与讨论

      (一)论文总体情况

      结合表1的归纳发现,2000-2014年CSSCI引文数据库中针对SHRM领域展开学术研究的文献共计63篇。如图1所示,其中《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期刊发表论文数9篇,占比为14.29%;《管理学报》和《经济管理》各刊登4篇,占比均为6.35%;《科研管理》《外国经济与管理》《科技进步与对策》和《华东经济管理》各刊登3篇,占比均为4.76%;《南开管理评论》《科学学研究》《管理评论》和《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各刊登2篇,占比均为3.17%;其他期刊仅仅各刊登1篇,占比均为1.59%。其中刊登论文数量最多的《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在《CSSCI(2014-2015年)版来源期刊目录》的管理学学科收录期刊中排名第9位,刊登论文数量次之的《管理学报》和《经济管理》排名分别为第13位和第20位。

      此外,通过对2000-2014年各年度SHRM领域论文发表数的进一步统计分析发现,2000年至今,该领域的论文数量有了较大幅度的提升,其中2007年和2010年的论文数量更是分别达到了8篇和7篇(如图2所示)。究其原因,一方面与国内管理学研究整体水平的提升有关;另一方面则一定程度上反映了SHRM实践领域对相关研究成果的迫切需要。

      

      图1 2000-2014年各期刊刊登相关论文数量(排名前三)

      

      图2 2000-2014年相关论文发表总数趋势图

      (二)作者

      在63篇论文中,单一作者的论文共20篇,占论文总数的31.75%;两位作者的论文28篇,占总数的44.44%;三位作者的论文12篇,占总数的19.05%;有3篇论文由四位作者共同完成,占总数的4.76%;平均每篇论文的作者数为1.97位。这反映了在SHRM领域,大多数国内学者选择自己独立完成,或选择与一位合作者开展相关研究,而并非由多位学者合作,甚至采用组建团队的方式实施研究,依托于多个机构进行研究的更是寥寥无几。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为SHRM相关研究往往更多依赖于专家学者们的独立思考,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我国学者在该领域的研究中合作较少的现象,这一现象或将有碍于多元化研究思路的形成。

      (三)论文类型

      在论文类型的划定上,本研究同样借鉴了许德音,周长辉的划分方式,将其划分为:规范型、描述型、文献型、概念型、实证型以及定性经验型六种类型。按照该标准对论文进行归类,除一篇论文以读后感形式刊登在《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外,其余62篇论文中有规范型论文34篇,文献型论文20篇,实证型论文19篇,概念型论文5篇,描述型论文2篇,定性经验型论文1篇⑥。值得注意的是,自2007年1月“战略人力资源管理与高科技企业核心能力的关系研究”一文作为我国该领域的第一篇实证型论文在《科研管理》刊登后,该领域的实证型论文比例从2000-2006年的0%跃升至2007-2014年的38%,相应地规范型论文和文献型论文的占比则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8]。这一方面与国内管理学界中实证研究方法的兴起有关,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国内该领域学者试图通过引入更多元化的科学、客观的方法,以修正、完善该领域知识体系的意愿。

      (四)研究对象

      除一篇读后感之外,其余62篇论文中有27篇并没有特指的研究对象,只是对SHRM领域的相关理论进行梳理或演绎;有22篇论文的研究对象泛指一般组织或一般企业;13篇论文分别针对高新企业、科技型企业、制造业企业、现代企业、创新型中小企业或某一特定地区企业展开研究。综合分析,这与早期该领域文章大多数以规范型、文献型以及少量的概念型为主有关。这些研究在进行理论分析时往往就理论谈理论,很少与具体管理实践相结合,也没有依附于某一个或某一类组织实体开展。后来,随着实证研究的兴起,以各类企业为样本的问卷调查和统计分析等研究方法得到更多使用,该领域的研究也就有了更为明确、具体的研究对象。

      (五)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之所以将论文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放到一起分析,是因为论文的核心内容往往与研究方法有着直接关联。而论文的研究内容主要通过关键词得以体现,在早期的论文中,更多的关键词是“历史”“流派”“发展”“展望”以及“模式”等明显带有文献梳理、回顾色彩的词汇[9-10];后来出现较多的规范型研究,多以“权变观”“资源基础理论”“知识资本”“人力资本”“心理资本”“社会资本”“流程再造”“耦合”等具备一定理论根基的词为关键词[11-13];近年来的研究中则更多出现“企业绩效”“组织效能”“创新”“群体公民行为”“员工满意度”“员工离职”“职业发展”“员工培训”等词汇作为关键词,这些词汇往往有操作性较强的定义[14-16]。以汇总的关键词为基础,进一步结合对论文研究内容地深入分析,可将国内的SHRM研究大致归纳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以对SHRM发展历程、流派和相关理论的梳理回顾研究为主;第二阶段,选取资源基础理论、核心能力理论、人力资本理论、社会资本理论等管理学和经济学领域的基础理论,以基于权变观探讨人力资源政策和实践与各种战略的匹配性以及人力资源政策和实践与各种战略之间冲突性的理论研究为主;第三阶段,以实证研究为主,主要检验SHRM与企业绩效、组织创新等组织层面的变量以及与员工满意度、职业发展、员工离职等反映员工个体认知、态度和行为的变量之间的关系。

      相应地,论文的研究方法也从文献分析、理论演绎向案例分析等质性研究、实证研究发生转变,这种转变不仅与国际接轨,更是反映了我国学者在SHRM相关研究中取得的成就,即由最初回顾总结他人研究,逐渐将自己的观点、中国独特情景融入研究中形成理论框架,进而通过实证研究验证和完善理论框架。

      (六)理论基础

      经进一步的统计分析发现,在筛选出的63篇论文中,有53篇论文有一定的理论/文献基础,还有少量论文没有理论/文献依据,是作者就SHRM问题单纯阐述自己的理解和观点。在有一定理论/文献依据的53篇论文中,很多文章只是片面地提到某一基础理论,或者是基于某一理论进行相关文献的罗列,存在文中的理论和文献与最终研究结果相关性不强的现象,因此最终研究结果的真实性、可靠性也有待进一步检验。

      此外,上文提到自2007年起,较多实证研究方法应用到了SHRM领域研究中,这些研究大多选择了“理论/文献回顾-提出假设-样本收集-统计分析-假设验证”的思路。但是本研究梳理实证型论文发现,无论从篇幅还是内容上,这些论文的理论/文献基础大都相对薄弱,更多论文研究假设的提出仅仅以相关文献的研究结果做支撑,一定程度上缺乏对经典理论的综合分析运用。

      最后,在这53篇有一定理论/文献依据的论文中,仅有11篇文章应用到了管理学理论之外的理论,具体涉及:经济学、社会学、控制论、数学等相关学科。就是说国内学者大部分是仅仅依托于管理学(战略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以及组织理论等)来开展SHRM研究。事实上,SHRM相关问题的复杂性仅基于一种学科背景的研究往往是不全面的,只有将更多学科的经典理论综合运用到该领域中,才能促使其不断发展成熟。

      (七)作者所属机构

      在63篇论文样本中,除一篇无法确认作者所属机构外,有15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研究机构合作完成,占论文总数的24.19%;有47篇单一研究机构完成,占论文总数的75.81%;且该领域研究存在一定的“近亲繁殖”现象。其中排名前五位(包含与其他机构合作情况)的研究机构分别是:南京大学10篇,苏州大学5篇,浙江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中南大学、山东财经大学(含原山东经济学院)和广东商学院各3篇,南开大学、河北工业大学、西南交通大学、深圳大学、郑州大学和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各2篇,其余研究机构均为1篇。

      (八)论文页数

      通过对63篇论文的篇幅进行统计分析发现,页码数为1~5页(含5页)的论文有32篇,占比为50.79%;5~10页(含10页)的论文有26篇,占比为41.27%;10页以上的论文仅有5篇,占比为7.94%。统计分析显示,相当数量的论文篇幅较短。一方面,该领域早期论文大部分是非实证型的,没有数据收集、统计分析等,篇幅也就相对较少;另一方面,有相当数量的实证型论文,更多是基于文献综述提出研究框架或研究假设,缺乏厚实的理论分析做基础。

      四、研究展望

      综上所述,通过对2000-2014年CSSCI引文数据库中SHRM领域相关文献的梳理和分析发现,虽然我国在该领域已取得了一定成果,但在成果的数量、研究的理论性以及研究方法的选择等方面均存在不足。基于此,我国学者可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进一步完善SHRM的相关研究:

      1.重视对SHRM领域相关问题的研究,构建SHRM的知识体系和理论框架

      通过对研究数量和研究质量的整体分析发现,SHRM并未引起国内学者的足够重视。一方面,这十几年的时间里,CSSCI引文数据库收录的该领域文献数量仅有63篇,研究成果的数量十分有限;另一方面,在现有的63篇论文中,刊登论文数量居前几位的期刊,其中大多数在CSSCI中的排名并不十分靠前。在SHRM对提升组织绩效的重要作用日益凸显的背景下,SHRM影响组织绩效的机理仍被视作一个“黑箱”。因此,有必要进一步综合运用组织制度主义理论[17]、社会情境理论[18]、系统理论[19]等经典理论,对SHRM影响组织绩效的前提条件、过程以及结果进行深入探索,进而基于完整的因果逻辑,尝试构建一个SHRM与组织绩效之间的理论架构模型,实现对“黑箱”内部机理的清晰阐述[20]。

      2.综合运用多元化的科学研究方法,验证和完善SHRM的知识体系和理论框架

      近五年来,实证研究法逐渐得到了国内学者在SHRM领域的广泛使用,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与此同时,一些问题也逐渐显现出来,与国外研究相比,国内实证研究在样本收集与数据统计分析方面操作过程不够严谨,没有形成规范的流程。并且很多学者研究假设的提出不但缺乏理论和文献支撑,也缺乏基于实地访谈、案例分析等质性研究资料的支撑。更多实证研究仅仅侧重于通过对收集数据的统计分析来检验研究假设,因此部分研究成果的可靠性仍值得商榷。鉴于该领域核心概念界定和测度方面尚未达成一致的观点,未来的实证研究更需要与半结构化访谈、案例分析等质性研究结合。同时,要进一步提升数据收集和处理流程的科学性和严谨性。由此可对已构建的SHRM理论框架进行检验、修正,为进一步完善、改进理论框架提出思路。值得一提的是,由于SHRM研究往往需要收集纵向数据,且获得足够数量企业内部情境的详细信息本身就比较困难。因此在数据收集过程中寻找一个替代性的办法,例如:选择那些采取了原创性SHRM活动并取得了不错组织效果的企业进行研究,并由此识别出导致成功的原因,是一个操作性较强的思路[21]。

      3.注重协同合作,促进研究成果向管理实践的转化

      通过文献分析可知,国内SHRM领域的研究大都是由某位学者独立完成,最多与一两个存在师生或同门关系的学者合作完成。虽然,考虑到SHRM研究属于人文社会科学的学科属性,某种程度上学者的独立思考可能更有利于新成果的诞生。但由不同学科背景、来自于不同机构的学者共同完成的研究,能使研究的理论基础更多元化。一方面能够克服研究视角单一带来的片面性;另一方面,对SHRM这一相对新颖的研究领域来讲,协同合作更有利于发现解决现有问题的新途径。此外,SHRM相关研究价值的真正实现,应体现在其研究成果在管理实践活动中的应用。因此,为促使理论研究成果在管理实践中发挥指导效应,SHRM的相关研究要注重高校、科研机构与企业之前的密切合作,从源头上提升成果的实践价值。

      ①CSSCI引文数据库从2000年构建,因此本研究的文献搜集自2000年开始。

      ②由于篇幅所限,此表仅呈现了不便于量化统计的文献信息,包括:来源期刊、发表时间、题目、作者、关键词以及理论/文献基础等;另此表仅呈现了我国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研究的起始五年(2000-2004年)和最近五年(2010-2014年)的文献;文献的研究对象、论文类型、数据来源/分析方法等其他信息以及其他年份的文献信息未在表中呈现,但都在第三部分中进行了统计。

      ③论文副标题未呈现在表格中。

      ④在论文原有关键词的基础上,本研究结合论文内容进行了增删。

      ⑤此处的描述方式仍然参照文献[6]的观点。

      ⑥同一篇论文可属于不同的文献类型,如既属于规范型又属于概念型。

标签:;  ;  ;  ;  ;  ;  ;  ;  ;  ;  

中国战略人力资源管理回顾与评价--基于2000~2014年CSSCI期刊的分析_战略人力资源管理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