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品中有害化学成分的检测技术研究论文_张玲,李洋

纺织品中有害化学成分的检测技术研究论文_张玲,李洋

天祥(天津)质量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天津 300384

摘要:目前国际上许多国家针对出入境纺织品中的有害物质含量都有着严格的规定,并采用先进技术手段对其入境纺织产品进行检测。我国虽然在国际纺织品贸易中占据绝大多数市场份额,但在纺织品检测技术上仍然相对落后。近年以来,我国陆续颁布了有关纺织品检测的相关技术标准,明确规定了纺织品中有害物质的检测方式与标准。但由于缺乏快速、有效的检测方式,标准的实施成效仍有待考究。

关键词:纺织品;有害化学成分;检测技术

1导言

衣食住行是人们的重要生活内容,纺织品的安全性对人们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影响。纺织品的生产、加工过程中,使用到的化学试剂等均对人体具有严重的危害,为了保证纺织品的安全性,必须采用先进的检测技术检测纺织品中的有害化学物质的含量。

2纺织品中主要有害物质及其含量标准

按照纺织品的用途不同,我们将其分为建筑用纺织品以及家用纺织品两类。对于建筑类纺织品,欧盟与美国都对其化学成分以及安全隐患有严格的规定。建筑类纺织品除了必须加贴CE标识外,还需要通过相应的防火安全测试。而家用纺织品及服装的规定就更加严格了,在防火安全测试中,所有家纺产品,如地毯、窗帘以及其他家庭装饰织物,必须首先经过香烟的引燃测试,然后进行火焰测试,其标准测试时间为15秒。在美国市场出售的家用纺织品中,除了100%的人造纤维可免于阻燃测试以外,其他家纺产品均需要通过上述阻燃测试。而有关纺织品中有害物质含量,各国的要求均有所不同。

2.1甲醛含量

由于甲醛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欧盟、北美国标包括日本在内,均对其含量有相当严格的规定。其中,日本规定在其进口的成人外衣中,甲醛含量必须低于300mg/kg;成人内衣、睡衣以及袜子中的甲醛含量必须低于75mg/kg的标准;而婴儿用品的含量更加严格,其标准为20mg/kg。

2.2有害重金属含量

纺织品中常见的有害重金属包括铅、镍、镉、铜、砷、汞、钴和铬。有关纺织品中重金属的含量,欧盟早在上个世纪末就对其进口纺织品进行了严格规定,任何重金属含量在0.5mg/cm2以上的纺织品,包括饰物、拉链以及纽扣在内,都不得在市场上流通。

2.3有机物含量

2003年,我国颁布了BG18401《国家纺织品安全技术规范》,将23种芳香胺列入纺织品禁用化学品目录,并于2006年对其进行了修订,将禁用芳香胺的种类由23种增加到24种。《规范》还特别指明了当前并没有有效的针对4-氨基偶氮苯的检测方法。

在欧盟国家中,德国是最早对其纺织品中有害化学品进行限制的国家。德国针对纺织品中有毒有机化学品的禁令于1994年颁布,并明确将20种致癌芳香胺及可能产生这些芳香胺的偶氮染料列入禁止使用目录。德国法律还禁止了五氯苯酚的生产和使用,并规定纺织品及服装中的五氯苯酚含量必须低于5mg/kg。后来,欧盟在德国标准的基础上,于1997年颁布了关于纺织品中有害化学品禁止使用法令,并将含有毒金属化合物的杀虫剂列入棉花种植的禁止使用目录。

3纺织品中有害化学成分的检测技术

3.1重金属的检测技术

重金属的检测方法包括电感耦合等离子发射光谱法(ICP-AES)以及原子分光光度法。

3.1.1 ICP-AES

ICP-AES是指以电感耦合等离子体作为激发光源,对纺织品内的重金属含量进行检测的方法。其原理为各元素的离子、原子在电感耦合等离子炬激发员的作用下转变为激发态,激发态的离子、原子返回基态时的发射特征光谱不同,从而完成样品中的元素含量以及组成。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采用ICP使样品汽化,分解或离解为原子态,原子进一步电离转变呈离子态,激发光源下原子、离子受激发而发光;采用分光光谱仪对光源激发的发射光继续分解,分解为图谱,且按照波长进行排列;检测时采用光电器件对光谱进行检测,以测定得到的发射特征光谱波长定性分析试样,以发射光的强度定量分析。

3.1.2原子分光光度检测

原子分光光度检测是当前使用最普遍的重金属检测方法,具有易于操作、过程简便,覆盖范围广的特点,能够检测几十种以上的重金属元素。原理为特定波长的平行单色光射入被检测元素的原子蒸汽层上,原子蒸汽层中的原子含量与透光率呈反比,因此,对射出的光进行检测就能检测出样品中的重金属元素含量。

3.2甲醛的检测技术

甲醛对人类的身体健康、生命安全具有极为不利的影响,因此,必须对纺织品中的甲醛含量进行检测以保证纺织品的安全性,纺织品中的甲醛含量检测方法如下。

3.2.1气相色谱检测

气象色谱检测通过检测纺织品痕量所释放的甲醛极性进行检测,从而确定纺织品中的甲醛含量。以往多通过乙酰丙酮比色法测定纺织品中的甲醛痕量,具有测量操作繁琐、测定范围小的缺陷,不适用于甲醛含量波动范围较大、多品种、多批次的纺织品中甲醛含量的检测。结合长期以来的检测经验,同时分析甲醛的化学特点,发现萃取剂选取环乙烷,以2,4-DNPH(2,4-二硝基苯肼)作为衍生剂检测纺织品中的甲醛含量,能扩大甲醛含量的检测范围,实现简化检测流程的同时,环乙烷本身的低毒性使得检测过程中的安全性得到提高,从而保证了大量、大范围的纺织品中的甲醛痕量的检测工作的工作效率以及检测安全性。

3.2.2水萃取法

检测纺织品中的甲醛含量时,可以采用水萃取法进行检测,具有检测方法易于掌握,检测过程简单的优势。检测的原理为保证试样重量的前提下,将试样放置于40℃的水中进行水浴萃取,经过一定时间的萃取后,纺织品中含有的甲醛被水吸收后,采用乙酰丙酮对萃取液进行处理,使其显色后,采用分光光度计比色测定显色液中的甲醛含量。操作过程中以GB/T2912.1—1998标准为依据,严格执行。检测纺织品中的甲醛含量之前,采用Ph滴定仪以及碘量法进行处理,能够提升检测的效率以及检测的精度。

3.3有害有机化合物的检测

检测纺织品的过程中,必须检测纺织品的有机物,当前多采用的方法为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法与LC-MS检测法。

致敏性分散染料检测是当前对纺织品中的有害有机化合物检测的重要方法,能够检测出纺织品中能够导致过敏反应的染料中的有害物质,与常规的联用检测相比,更适用于检测极性材料。

我国现行法律法规中对纺织品中的农药含量进行了严格的规定,以杀虫剂为例,相关规章制度中对数十种农药、杀虫剂等的含量予以规定,采用LC-MS检测能够有效检测出纺织品中含有的农药残余量,在10ug/kg~200ug/kg范围内线性反应良好。检测全氟辛磺酸,全氟辛磺酸主要包含于皮质制品与纺织品中,污染性极强,当前尚未明确其性质,可采用LC-MS技术检测。

检测芳香胺,芳香胺普遍存在于纺织品中,例如衣物、染料等。对芳香胺进行检测时,将样品放置于溶液(或有机试剂)中以便于染色物得以分离出样本,采用连二亚硫酸钠进行还原处理,冷却后取乙醚等溶液分层萃取,提纯后测量所得液内的芳香胺含量。检测芳香胺时,常用方法有薄层色谱法以及气相色谱法等,效果最好的为GC-MS法,因为该方法的分离效果最理想。

4结束语

总之,从当前国际纺织品贸易竞争的格局来看,未来以保护人类和环境健康为主题的贸易保护措施会愈演愈烈。而纺织行业中,新的有害纺织染料及有害纺织助剂会不断涌现,这必然对我国纺织行业造成一定影响。我国纺织品行业需要站在整个纺织产业的高度来看待这一问题,不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将绿色生产、精细管理的观念引入纺织品的生产工艺中,促进我国纺织产品的绿色化、健康化。为了使我国纺织品及纺织品中有害化学品的检测技术能够满足我国纺织品贸易的需要,广大科技工作者需要不断加快新技术开发速度,及时收集并消化吸收国际纺织品安全检测的新技术,为我国纺织品行业继续保持在国际贸易中的领先地位服务。

参考文献:

[1]岑良荧.纺织品中有害物质的检测技术探究[J].企业技术开发,2016,35(17):173-173.

[2]柳永杰,官杰,丁伟,等.浅谈纺织品中的有毒有害物质[J].中国纤检,2015(14):73-76.

[3]陈嘉杰.浅谈生态纺织品检测问题分析及对策[J].纺织报告,2018(4).

论文作者:张玲,李洋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9年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30

标签:;  ;  ;  ;  ;  ;  ;  ;  

纺织品中有害化学成分的检测技术研究论文_张玲,李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