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国体育产业分工的再认识_体育用品论文

我国体育产业领域划分再认识,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再认论文,领域论文,体育产业论文,我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80-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520X(2006)07-0026-05

1 前言

每一个科学研究的成果都只代表当时人类社会的研究进展。学科的发展也是如此,每一个学科都有它历史性和时代性的研究成果。学科的发展,应随着时代与环境的变化不断深入。正如美国学者Thomas和 Nelson在科研方法著作中曾指出的:人类在科学研究中所得到的知识没有绝对性的知识,知识的更新是应该与时代同步的[1]。体育经营学学者Kim,Byung-sig (2001);Jun,Ho-Mun(1996)分别在Sport Management著作与A study on the role and province of sport management论文中指出:界定一门学科的概念、划分其领域不仅能够促进和推动学科的发展,也是适应学科时代性及环境发展变化所期待的结果[2,3]。

“体育产业”应属于发展性概念,指的是以体育资产(包括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活动为目的的产业主体所从事的经营、管理、服务等一系列的综合实践活动[4]。目前,由于研究者们不同的研究身份、研究角度和研究背景等原因,我国学术界对体育产业领域划分众说纷纭,不同学者对体育产业领域划分的理解与认识存在较大的差异。近几年,已有众多专家学者对我国体育产业领域划分进行了研究并取得成果,但这些研究主要是从理论的角度进行研讨,相关数据多是来自国家统计部门的间接资料,而未发现进行实证调查得出第一手材料的研究成果。为此,本文将采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研究的方法,对体育产业领域划分内容进行专家咨询,划分体育产业领域,揭示体育产业的发展规律,为体育产业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提供可参考依据。

2 研究方法

2.1 研究技术路线(见图1)

2.2 调查对象与领域

本研究的调查对象分成五个部分:体育用品与器材经营者、私人经营体育产业组织的经营者、各单项职业俱乐部经营者和管理者、从事体育产业教学与科研的大学教授、体育赛事的组织者与经营者。分四个地域(北京、上海、重庆、天津)进行了实证调查。

图1 研究技术路线

2.3 调查工具

本研究调查工具采用了Delphi-method问卷,问卷的格式采用了封闭式与开放式综合问卷,并对问卷设计的依据、合理性、有效度与可信度进行了检验。问卷设计借鉴Mullin,B.J.1983;Alfie Meek.,1997; Park house,B.L.,1991; Meek,A.1997; Qga,J.,1998; Houlihan,S.,& DeBrock,L.,1994; Pitts,B.G.,Fielding,F.W.,& Miller,L.K.,1994等研究中的指标。设计后的问卷反复进行问卷构成及语句的合理性与科学性分析,并邀请了相关专家进行验证。对已开发好的问卷进行了小样本实验调查,并对小样本实验调查采用Cronbach's a方法进行问卷有效度与可信度鉴定,问卷内容结果均达到了0.723~0.854之间较高的鉴定值。

2.4 调查时间、顺序、抽样方法

本研究调查时间为2004年11月~2005年3月,其间对四个城市进行了调查。调查的顺序:首先进行了预调查,在问卷无疑的情况下,进行了正式调查。抽样方法:本研究选择专家时,预先考虑到专家在专业领域、知识结构、学科领域中的权威性、丰富的实践经验和预见能力等,在对其进行多方位考察后,选择了专家访问对象。

2.5 资料处理

2.5.1 定性资料分析

为了得到完整、可靠、准确的第二手材料,采用了比较与类比、归纳与演绎、分析与综合等逻辑分析方法对目前国内外体育产业领域划分进行了分析。

2.5.2 定量资料分析

本研究采用Window SPSS 12.0软件对专家咨询 (Delphi-method)问卷结果进行了统计处理。统计方法采用了Frequency analysis方法。为了得到完整、可靠、准确的专家意见(资料),进行了3轮专家访问,最终在达到资料结果统一的基础上确定了资料结果的使用。

3 结果与分析

3.1 国内体育产业划分相关资料分析

蔡军等(1999)认为,体育产业就是体育服务的生产经营活动,是体育行业、体育业。主要包括:(1)体育健身娱乐设施;(2)运动竞赛和体育表演;(3)运动训练;(4)群众体育辅导;(5)体育康复;(6)体育锻炼研究[5]。曾洪林(2002)把体育市场划分为5个基本市场:休闲体育市场、健身体育市场、竞赛表演市场、体育旅游市场和体育培训市场[6]。这是从体育最基本的需求角度出发,其基本特点是强调了产品的非实物性,以及“产品”的生产过程和消费过程的同一性[7,8]。这种划分的依据是英国经济学家在上世纪30年代提出的“三次产业分类法”。我国三次产业划分中把体育产业划分在第三产业的第三层次,所以有学者认为体育产业只能是体育服务业,不能把与体育有关的第一和第二产业的内容纳入体育产业的范畴。

3.1.1 体育产业包括主体产业、相关产业和补助产业

这种分类源于1995年原国家体委在《体育产业发展纲要》中的规定:体育主体产业,如竞赛表演业、训练、健身、娱乐、咨询、培训等方面的经营;相关产业,如体育器械及体育用品的生产经营等;以及补助体育竞赛事业发展的其他各类产业经营活动[9]。按此对体育产业进行划分的有张宝申(1998)、张发强(2000)、伍少力(2003)等,这种观点从体育行政部门的角度,以政府工作为中心,认为能够为体委部门获取经济利益并提供经费支持的各类产业均应归入体育产业的范畴[10~12]。

3.1.2 体育产业包括本体产业、相关产业和外延产业

根据体育产业的功能,张成(2003)将体育产业领域划分为:体育本体产业,体育相关产业,体育延伸产业,体育边缘产业[13]。李宗浩等(2000)把体育产业划分为三类,第一类为体育的本体产业,第二类为体育相关产业,第三类为体育外延产业[14]。这样的划分和上面对体育产业包括主体产业、相关产业和补助产业的划分相类似,没有太大的差别。

3.1.3 体育复合产业

体育复合产业是从体育对社会经济的影响及体育对国民经济的作用的角度对体育产业的划分,它不仅包括体育产业(体育业),也包括与体育密切相关的外围产业。曲宗湖、李明(2001)把体育产业划分为:(1)体育用品业,体育服务产业;(2)体育空间设施产业; (3)体育相关流通产业(体育服务产业+体育用品业); (4)体育空间设施经营管理产业(体育服务产业+体育空间设施产业);(5)职业体育产业(基础产业或支撑产业);(6)健康体育产业(基础产业或支撑产业·健康产业+体育产业);(7)体育相关产业(利用体育的体育产业);(8)休闲体育产业(暂时还未形成规模,但已具雏形)[15]。

从上面的分类中我们可以发现共同划分的领域有:体育竞赛表演业、体育健身娱乐业等体育产业的核心部分。存在争议的则是和体育相关的制造业、建筑业,以及体育行政部门开展的各产业。争议的主要原因是研究者角度不同,或单纯地从行业管理者角度,或仅从体育的社会经济影响角度,很少有学者从市场需求的角度来分析。体育要成为产业,首先要形成市场;而市场存在的首要条件是需求的存在,所以我们分析体育产业的领域,首先要分析体育市场的需求是什么和满足这些需求的途径是什么。张成(2003):体育产业是指以体育(职业体育和健康体育)为支撑点形成的基本产业,和围绕着推广体育(职业体育和健康体育)的活动过程,推销企业产品或企业服务或企业知名度而形成的体育相关产业[16]。这种概念的界定前半部分准确分析了体育需求的两种基本形式,观赏型体育需求和参与型体育需求。而后半部分围绕着推广体育活动过程中,推销企业产品或企业服务知名度的相关产业,只看到体育需求被作为手段的一面,没有看到企业为什么能用体育来推销掉产品,这是从产品的角度,而非从需求的角度进行的分析。产品是体育需求的外在表现,就像人们购买赛事门票和健身卡一样是体育需求的外在表现,只是实现体育需求的一个途径。

所以我们对体育产业的领域是这样划分的:(1)体育赛事、休闲健身娱乐、体育旅游;(2)体育设施、场馆经营;(3)体育用品、服装、器材制造;(4)体育用品流通;(5)体育传媒、电子商务。

3.2 国外体育产业划分相关资料分析

大多数国家的国民经济产业分类标准是参照联合国1989年颁布的《全部经济活动的国际标准产业分类索引》制定的,其中把体育产业列为正式产业。在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等多数发达国家中,把体育、休闲和博彩产业合列为正式产业。但在美国、加拿大等少数经济发达国家中,体育产业还未被列为正式产业,大量体育产业的统计内容被分列在不同的产业门类之中[17]。

其中澳大利亚体育产业统计委员会建立的框架将体育与休闲产业划分主体产业和相关产业。五个主体产业是有组织的体育、主动休闲活动、娱乐和被动休闲、博彩、体育与休闲服务。六个相关产业是体育建筑业、体育零售贸易、体育批发贸易、体育制造业、体育金融业、体育农业、畜牧业与渔业[18]。

加拿大体育研究委员会将体育产业划分成5个门类:教练、裁判和运动员;体育用品制造业;体育与休闲服务产业;全国性体育组织;政府[18]。

美国是体育产业最发达的国家,但美国在产业统计中没有把体育产业列为正式产业,而是把它分散地记录在其它的产业领域。可见国外在对产业领域进行划分时也没有绝对的产业统计分类标准。美国有些学者从本国产业统计中分出属于体育产业的部分,认为体育产业包含19个领域,主要是消遣性和参与性体育活动,经营体育无形资产为主的行业和出卖标志性产品生产权的经营行业[19]。1998年美国经济学家米克对美国体育产业进行了操作层面的界定,将体育产业划分为以下几个门类:(1)体育娱乐与休闲(Sports entertainment and recreation),包括体育比赛、运动队、个人参加的体育活动、体育与休闲相关的活动、协会支出等;(2)体育用品与服务(Sports product and services),体育组织(Sports support organization),如体育联盟、公司以及营销组织等[20]。

韩国对体育产业领域划分方式也很多,白光等 (2002)认为体育产业有五个部分:体育制造业、体育用品业、体育设施业、体育情报业和体育教育业。金鸿百从产品购买类型和购买者类型角度划分体育产业:体育行为部门(提供参与性消费产品),体育产品生产部门(提高竞技运动水平),促销(企业)。刘终述等以体育休闲事业代替体育产业将其分为:竞赛表演,参与性体育部门,用品制造部门,体育公司(中介,媒体,赞助等)。还有金中(2000)认为体育产业分为体育设施、体育用品、体育服务,这种划分和日本的体育产业的划分比较接近。

日本把体育产业主要分为3个领域:第一类是体育用品流通业(体育用品的批发、零售、租赁的等);第二类是体育信息相关产业(体育的新闻、信息处理、金融等);第三类是体育设施经营业(会员制和非会员制设施经营、人才输出、体育学校管理等)。根据日本通产省提供的“体育产业”领域划分,可分为硬件和软件两个部分,软件领域包括体育服务、体育信息;硬件领域包括体育制造业、体育场地设施建设;广义上体育产业还包括与体育相关的体育旅游和体育保险等[21~24]。

可见国外对体育产业领域的划分是比较统一的,包括软件方面的体育服务和硬件方面的体育产品。

3.3 我国体育产业领域划分专家调查结果评价与分析

3.3.1 专家调查基本背景

表1专家调查基本背景

职业 体育用品器 私人体育产业组 各单项职业俱乐 从事体育产业研 体育赛事

材的经营者 织的经营管理者

部经营管理者究的大学教授组织者

人数

17 22 151214

%

21.25

27.5

18.75

15

17.5

从表1中可得知,本研究调查了80位专家,体育用品器材的经营者17人,占专家总数的21.25%;私人经营体育产业组织的经营管理者22人,占27.5%;各单项职业俱乐部经营管理者15人,占18.75%;从事体育产业研究的大学教授12人,占15%;体育赛事组织者14人,占17.5%。

3.3.2 我国体育产业领域划分专家调查结果评价与分析

表2 对我国体育产业领域划分专家调查Frequency analysis分析(%)

体育赛事、休 体育场馆 体育用品、服 体育用品 体育传媒

闲健身娱乐

设施设备 装、器械制造

流通电子邮件

核心领域 33.7517.521.25 15

12.5

最有潜力领域 31.2512.5 8.75 21.25 26.25

最薄弱领域13.7516.25

12.5 22.5

35

发展最好领域 17.5 22.538.75 12.5

8.75

从表2中可得知,在对“核心领域”的调查统计中, 33.75%的专家认为体育赛事、休闲健身娱乐是体育产业的核心领域;在对“最具有潜力领域”的调查统计中, 31.25%的专家认为体育赛事、休闲健身娱乐是最有潜力领域;对“最薄弱领域”分析中,35%的被调查专家认为体育传媒、电子邮件为最薄弱领域;对“发展最好领域”分析中,38.75%的被调查专家认为体育用品、服装、器械制造是发展最好领域。

通过对我国体育产业领域划分的调查研究,我们发现,目前专家对我国体育产业的核心领域比较一致的看法是体育赛事、休闲健身娱乐业和体育用品、服装、器械制造业;最有潜力领域是体育赛事和体育传媒、电子邮件;发展最薄弱领域是体育传媒、电子邮件和体育用品流通业;发展最好领域是体育用品、服装、器械制造业和体育场馆、设施设备业。专家认为了解信息的途径依次为互联网、电视节目、体育类报纸杂志、综合性报纸、现场观看。

通过对以上专家调查结果评价与分析,我们更为直观地将体育产业具体领域进行了划分,结构如图2所示。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1)体育赛事和休闲健身娱乐是体育产业领域划分的核心部分,体育旅游是体育赛事和休闲健身娱乐的交叉部分。体育赛事是体育产业发展的原动力,它对整个体育产业市场和消费理念的推动是其它体育产业部门无法替代的;休闲健身娱乐是体育产业发展的原因和目的,是体育产业其它领域最终为之服务的对象;而体育旅游作为一个复合领域,可分为参与体育赛事为目的和去现场观看体育赛事为目的的旅行或休闲健身活动。

图2 我国体育产业具体领域划分结构图

(2)体育设施、场馆经营在体育产业领域中为两个核心(体育赛事、休闲健身娱乐)服务。体育设施、场馆经营为体育赛事和休闲健身者提供比赛或活动的场所、健身方法、服务人员、理念以及整体的环境和氛围。

(3)体育用品、服装、器材制造在体育产业领域中为两个核心(体育赛事、休闲健身娱乐)提供比赛或活动的硬件产品。体育用品、服装、器材制造经常为体育赛事和休闲健身提供赞助,有时也会出售产品,但通常是通过其体育相关流通来进行分销。

(4)体育相关流通在体育产业领域中为体育设施、场馆经营业和体育用品、服装、器材制造业提供相关原材料的购买、运输、产品销售和运输的服务。

(5)体育传媒在体育产业领域中是为其它体育产业领域(包括以上4个体育产业领域)进行宣传推广。体育电子商务是随着我国体育产业和计算机网络的发展,从体育相关流通业和体育传媒中分离出来的新兴的体育产业领域。

(6)在体育产业的领域划分过程中,我们看到了一条体育信息的流动的路径。体育赛事通过体育传媒把体育赛事的相关信息流出;体育设施、场馆经营业、体育用品、服装、器材制造业和体育相关流通通过体育传媒把它们的宣传信息流出。而最终这两部分的信息将汇总成为体育相关信息流入体育休闲健身娱乐领域。

4.2 建议

(1)加强对体育产业理论的研究。“体育产业”比较官方的提法仅是最近二十几年的事。尽管体育理论界对体育产业的研究投入了巨大热情,但由于起步较晚,还没有形成完整的、科学规范的学科研究体系。

(2)体育产业领域的划分涉及国民经济的三个产业门类,因此,很难严格地区分体育产业某一领域的产业部门。学术界现在对体育产业领域划分也仍然存在着巨大的争论。

(3)体育理论界应该在体育理论研究和产业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形成对体育产业这个体育经济与管理的主要研究对象的比较具有体育学学科特征的规范化研究。

收稿日期:2006-04-02

标签:;  ;  ;  ;  

对我国体育产业分工的再认识_体育用品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