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花黄色素联合尿激酶治疗急性脑梗塞的疗效研究论文_李惠庆

李惠庆

(江门市新会区第二人民医院 529100)

【摘要】 目的:评价红花黄色素联合尿激酶对急性脑梗塞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急性脑梗塞患者80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发病≤6h内给予尿激酶100万u静脉快速滴注,并滴注红花黄色素50mg/日,连续7天;对照组用丹参联合胞二磷胆碱治疗,连续7天。比较两组治疗前、后(2h、6h、24h、2周、4周)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治疗6月后的日常生活能力评价(ADL)结果:两组治疗后各时点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而治疗组治疗后各时点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治疗4周后的基本痊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组治疗6个月后的ADL评分低于对照组。结论:红花黄色素可增强尿激酶对急性脑梗死的溶栓疗效,进一步改善患者神经功能。

【关键词】 急性脑梗塞;尿激酶;静脉溶栓;红花黄色素

【中图分类号】R4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13-0148-02

本研究以2012年7月至2015年2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观察红花黄色素联合尿激酶对急性脑梗塞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所有病例符合全国脑血管病的诊断标准[2],符合《中国缺血性脑血管病治疗指南》的溶栓标准,且符合下列条件:(1)头颅CT扫描除外脑出血;(2)治疗前SBP≤180mmHg,DBP≤110 mmHg;(3)无近期脏器出血或活动性溃疡;(4)近期无手术史;(5)使用抗纤溶药物者除外;(6)除外风心病房颤、大面积脑梗塞、血糖<2.78或>22.2mmoL/L、严重感染、高热、昏迷及癫痫发作、血液病等。共80例符合研究标准,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40例中男22例,女18例,年龄(62.6±12.0)岁,起病至就诊时间(3.6±1.2)h,神经功能缺损评分(19.6±7.1)分;对照组40例中男21例,女19例,年龄(60.7±11.5)岁,起病至就诊时间(3.9±1.1)h,神经功能缺损评分(19.7±7.2)分。两组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1.2 治疗方法

治疗组:发病6h内者予尿激酶100万u加入生理盐水100mL中静脉滴注后,加红花黄色素50mg于生理盐水250mL中静脉滴注,连续7天。对照组:给予丹参注射液20mL于生理盐水250mL中静脉滴注,再加胞二磷胆碱注射液250mL静脉滴注,连续治疗7天。

1.3疗效评定

根据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分别对两组治疗前后2h、6h、24h、2周、4周后评定;功能缺损减少91%~100%为基本痊愈,46%~90%显著改善,18%~45%为改善,17%左右无变化,功能缺损评分增多18%以上为恶化;显效率包括基本痊愈及显著改善。6个月后,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定远期疗效;ADL1(14分):完全恢复社会生活;ADL2(15~21分):部分恢复社会生活或可独立进行日常生活;ADL3(22~49分):日常生活需要帮助,拄拐可以行走;ADL4(50~55分):卧床不起,但意识清醒;ADL5(56分):植物生存状态。ADL1、2为预后良好;ADL3为预后一般;ADL4、5为预后不良。

2.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比较 见表1

2.2 两组疗效比较 见表2。治疗4周后,各有1例死于脑出血,各有1例死于大面积脑梗死所致的脑疝。

表2 两组治疗4周末的疗效比较[n=40,例(%)]

组别 基本痊愈 显著改善 改善 无变化

治疗组16(40)*15(37.5) 6(15) 1( 2.5)*

对照组 6(15) 13(32.5) 9(22.5)10(25)

与对照组比较,*P<0.01

2.3 两组随访6个月的ADL比较 见表3

表3 两组随访6个月的ADL比较[n=38,例(%)]

组别 ADL1、2 ADL3 ADL4、5

治疗组 25(65.8)*11(28.9) 2( 5.3)*

对照组13(34.2) 12(31.6) 13(24.2)

与对照组比较,*P<0.01

3.讨论

目前对急性脑梗塞的治疗总体上趋于超早期的溶栓治疗,即在发病6小时内脑组织缺血坏死之前及时给予溶栓药物使血栓溶解,血管再通,缺血脑组织获得血液灌注,患者症状迅速好转。尿激酶作为一种蛋白酶,可作用于纤溶酶原转变为纤溶酶,使血栓溶解, 尿激酶也同时使纤溶蛋白原溶解,在急性发作的脑梗塞的溶栓治疗中疗效确切。而血小板活化和凝聚是急性脑梗塞早期溶栓治疗后血管再闭塞的重要原因[1]。再灌注产生大量氧自由基,容易造成脑组织损伤,损伤内皮和组织因子暴露,诱导凝血系统再活化,刺激、释放血小板表面颗粒膜蛋白,导致白细胞粘附,进一步活化血小板,形成恶性循环[3]。

红花黄色素是从中药红花提取的主要有效成分,存在于红花水溶性提取部位。红花黄色素药理作用包括:一是抗血栓,能够扩张血管,抗血小板聚集,改善脑血液循环:二是抗自由基、抗氧化,提高红细胞超氧化歧化酶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抑制脂质过氧化,减少膜磷脂降解,保护组织细胞,促进细胞代谢;三是降血脂,降低胆固醇和甘油三脂,改善血粘度;四是脑保护,防止再灌注损伤,改善神经功能,减轻脑水肿。本研究表明,红花黄色素联合尿激酶治疗急性脑梗塞在减少梗塞灶的发生率及缩小梗塞体积、提高患者存活率、减少致残率等方面有良好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Koh PO.Gingko biloba extract (EGb 761) prevents cerebral ischemia-induced p70S6 kinase and S6 phosphorylation[J].Am J Chin Med,2010,38(4):727.

[2]中华神经科学会.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9,19(6):379.

[3]中华神经科学会,中华神经外科学会.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1995)[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19(6):381.

论文作者:李惠庆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5年第13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7/27

标签:;  ;  ;  ;  ;  ;  ;  ;  

红花黄色素联合尿激酶治疗急性脑梗塞的疗效研究论文_李惠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