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棉织物耐皂洗色牢度的影响因素论文_刘文婧,马春爽,李丹

浅析棉织物耐皂洗色牢度的影响因素论文_刘文婧,马春爽,李丹

天津市纺织纤维检验所 天津市 300192

摘要:随着我国纺织业的蓬勃发展,评价产品质量需要多个指标,其中耐皂洗色牢度是一项重要指标。该指标不仅可以决定产品外观,而且会影响产品的综合性能。因此为促进我国纺织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采用标准GB/T 3921-2008《纺织品 色牢度试验 耐皂洗色牢度》,研究耐皂洗色牢度的基本概念,以及洗涤方式、评级条件等对耐皂洗色牢度的影响。

关键词:耐皂洗色牢度;洗涤条件;洗涤方式;影响评价

1 “色牢度”及“耐皂洗色牢度”概念的解读

色牢度,又称染色牢度,是评价着色剂性能稳定性的重要部分,也是确定纺织品质量的重要指标。纺织品的色牢度直接影响了穿着者的健康,随着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好,人们的健康意识也越来越高,因此,对纺织品色牢度的要求也逐渐提高。

日常使用的纺织品基本上都需要清洗,在洗涤的过程中,染料可能脱落,导致纺织品本身变色,而脱落在洗涤溶剂中的染料沾染到其他纺织品上,又会导致其他纺织品沾色。综上所述,耐皂洗色牢度是纺织品检测中的重要检测项目,也是评价纺织品质量的重要指标。

2 耐皂洗色牢度

按国家标准GB/T 3921-2008《纺织品 色牢度试验 耐皂洗色牢度》执行,耐皂洗色牢度的检测是将纺织品试样与一块多纤维贴衬织物或两块单纤维贴衬织物缝合在一起,放入配置好的皂液中,在规定的时间和温度下,先经机械搅拌,再经冲洗、悬挂晾干,用灰色样卡或测色仪,对比原始试样,评定试样的变色和贴衬织物的沾色。

耐皂洗色牢度在特定光源下,以标准灰卡为准分为五级九等评定,其中1级表示色牢度最差,5级表示色牢度最优。纺织品耐皂洗色牢度包括试样的变色、贴衬织物的沾色两项,试样的变色是指试样在洗涤前后变色的情况;贴衬织物的沾色是指贴衬织物与试样以一定的方式缝合在一起,经过洗涤后,因试样上染料脱落,沾染衬布,使衬布沾色的情况。

棉织物皂洗一般情况下都会出现一定程度的褪色,在以后的洗涤过程中,也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褪色,皂洗6次左右会趋于稳定,之后洗涤不会再褪色,而此时的色牢度被称为该纺织品的永久耐皂洗色牢度。通常皂洗次数对色牢度的影响保持在0.5级到2级之间。色牢度较好的纺织品,例如黑色及咖啡色等颜色,首次皂洗褪色不多,以后的洗涤过程中的褪色也不会很多,其耐皂洗色牢度差异基本保持在0.5级到1级之间。色牢度不好的纺织品,像浅绿色及红蓝格等颜色,首次皂洗会出现褪色较多,但是以后洗涤褪色不多,其耐皂洗色牢度差异也基本保持在0.5级到1级之间。但是像深蓝色、深红色等颜色,首次皂洗出现褪色不多,但随着皂洗次数的越来越多,褪色会逐渐增多,这时的耐洗色牢度竟相差1.5级到2级之间。

棉纤维大分子上有较多的游离羟基,这决定了棉纤维具有良好的亲水性和吸湿性。在染色过程中,染料吸附在纤维表面,进而向纤维内部连续扩散,最后,在氢键、范德华力、共价键的共同作用下,染料固着在纤维上,达到平衡染色。当棉织物皂洗时,在皂液和机械搅拌的作用下,最初是吸附在纤维表面的部分染料扩散到皂液中,然后棉纤维无定形区域分子间的结合力减弱,纤维膨胀,染料与纤维之间的结合力越来越弱,又一部分染料也扩散到皂液中,最后达到永久耐皂洗色牢度。脱落在皂液中的一部分染料会沾染到贴衬织物上,形成沾色。

3 洗涤方式对耐皂洗色牢度的影响

随着皂液浓度的增加、皂洗温度的升高、皂洗时间的不断延长,各色织物的褪色不断增加。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1皂液的浓度

皂液浓度不断增加,使得各色纺织品褪色加剧,明显降低了耐皂洗色牢度。当皂液浓度较低时,其作用只发生在纤维表面或是无定形区域,只能洗掉浮色;当皂液浓度达到一定程度时,其作用就能深入棉纤维的结晶区,从而破坏染料分子与棉纤维之间的结合,增多褪色,降低耐皂洗色牢度。因此,在日常洗涤过程中,肥皂的用量需要把控好,一般应控制在5g/L到10g/L之间。

3.2皂洗温度

将皂洗温度从40℃逐渐增加至95℃,会出现各色纺织品褪色不断增加,耐皂洗色牢度降低的现象。当皂洗温度较低时,皂液浸透性差,褪色基本上都是表面浮色;随着皂液温度逐渐增加,染料分子活跃性有所提高,染料的扩散速率增大,纺织品褪色逐渐增多;但温度过高的情况下,会出现染料过度分解,最终形成剥色现象。所以,皂洗温度应在40℃到60℃之间为好。

3.3皂洗时间

皂洗时间对耐皂洗色牢度有一定的影响。把皂洗时间延长到1h,会出现皂洗褪色明显,耐皂洗色牢度波动较大;如果将时间延长到1.5h,皂洗褪色会变得不再明显,耐洗色牢度趋于稳定。这其中主要原因是在进行皂洗时,开始会洗除浮色及少量染料,当皂洗时间达到一定程度后,由于染料与纤维之间会存在结合力,使得染料不再脱落,趋于稳定。

4 评级条件对耐皂洗色牢度的影响

色牢度的评级分为目测评级和仪器评级两种。就目前的情况而言,在纺织品测试领域,仪器的评级不能完全取代目测评级,大多数色牢度仍然采用目测评级。

目测评级是通过人眼将试验后样品与原样品进行比较,再用灰卡来判定,因此人为因素,如情绪和状态将对评级结果产生一定的影响。以下几个方面将影响目光评级的结果,会存在一定的误差,误差通常在合理的范围内。由于目测评级要将试验后样品与原样品进行比较,然后再用灰卡进行判定,而灰卡与贴衬的颜色不一样,贴衬的颜色变化需要与灰卡的颜色等级间的差异进行转换,这就存在着一定的转换误差。当贴衬被较亮的颜色如红色和黄色染色时,由于视觉冲击的影响,评定的沾色结果会比实际的更严重,导致色牢度级别偏低,相反,如果贴衬上沾色为较暗的颜色,如灰色,评定的色牢度级别偏高。评定变色时,深色变色会比较明显明显,而浅色变色的对比不明显,这也可能会导致评级结果的差异,所以在一定要求下需要客观的进行评级。

结束语:综上所述,上文主要介绍耐洗色牢度的基本概念以及不同条件下的耐洗色牢度差异性研究,在具体研究过程中,需要从不同方面和方式进行分析耐洗色牢度的影响因素,具体检测得出,洗涤浓度的增加、温度升高及皂洗时间的延长,会增加耐洗色牢度。因此,在合适的条件下,考虑各方面因素,做到有效评级,促进我国纺织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晓春.着色粘胶纤维耐洗色牢度检测方法研究[J].人造纤维,2018,48(03):21-23.

[2]万明达,李亚滨,王倩.测试条件对纺织品耐洗色牢度的影响[J].山东纺织科技,2013,54(03):30-33.

[3]刘军红,喻忠军,李军法,蔡宗群.纺织品耐洗色牢度测试与评定[J].纺织科技进展,2012(05):39-41.

[4]赵民钢,周小进.服装标准中耐洗色牢度试验方法比较与分析[J].现代丝绸科学与技术,2011,26(02):49-50.

[5]张雪青.纺织品耐洗色牢度检测方法比较及技术探讨[J].天津纺织科技,2010(01):29-30+35.

[6]邹伶俐.SF/SiO_2纳米杂化物涂层整理对锦纶织物阳离子染料染色性能的影响[J].科技经济导刊,2016(22):84-85.

论文作者:刘文婧,马春爽,李丹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3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5

标签:;  ;  ;  ;  ;  ;  ;  ;  

浅析棉织物耐皂洗色牢度的影响因素论文_刘文婧,马春爽,李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