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伤性颅内血肿术后术区再出血原因及处理方法论文_韩令

长沙市中医院(长沙市八医院)神经外科 湖南长沙 410100

【摘 要】目的:剖析外伤性颅内血肿术后术区再出血的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选择我院近期接收的外伤性颅内血肿术后术区再出血者共32例。采取回顾性剖析法,对本组32例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详细的剖析,以挖掘其术后术区再出血的诱发因素及处理办法。结果:本组患者中,接受再次血肿清除术治疗者共23例,其中经治疗无效死亡者4例;接受保守治疗者共9例,其中死亡1例。结论:外伤性颅内血肿术后术区再出血的原因较多,故临床医师在对患者实施手术治疗的同时,还应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若术后明确患者已发生术区再出血病症,需结合其基本情况,考虑是否应对其实施再次血肿清除术治疗。

【关键词】处理方法;外伤性颅内血肿;术区再出血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择取我院2013年4月至2015年7月,接收的外伤性颅内血肿术后术区再出血者,共计32例。其中,男性患者19例,女性患者13例;年龄为20至79岁,平均(39.4±6.3)岁;受伤至入院时间为1至7h,平均(3.2±1.0)h;脑内血肿者,11例;硬膜下血肿者,18例;硬膜外血肿者,3例;入院时GCS评分≦7分者,21例。本组32例患者都经头部CT检查确诊,于入院后1至2h内接受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者,共27例;余下5例患者,都于入院3日内接受血肿清除术治疗。

1.2 临床表现[1]

麻醉复苏期中术侧瞳孔散大者,共2例,给予脱水治疗,并经头部CT复查后,确定术区血肿已形成,需给予再次血肿清除术治疗。术后意识未改善,术后8h复查头部CT可观察到较明显的术区水肿症状,术后第3日复查头部CT,可确定术区血肿已形成者,共9例。其中,需接受再次血肿清除术治疗者有3例。术后2h意识好转,GCS评分提高2至3分,瞳孔回缩,且术后8h内GCS评分有下降趋势者,共17例。其中,有8例患者表现出术侧瞳孔散大的症状,经头部CT检查可见术区血肿已形成。在该17例患者中需接受再次血肿清除术治疗者,共14例。术后2至4h术侧瞳孔散大,头部CT检查发现术区血肿,且需经再次血肿清除术治疗者,共4例。

本组32例患者中,基础生命体征改变者18例;需接受再次血肿清除术治疗者23例,其中,于首次术后8h内接受二次手术治疗者共15例;首次术后8h至3日内接受二次手术治疗者共8例。

2 结 果

本组患者中:(1)保守治疗者,9例(其中1例经治疗无效死亡),GOS评分为3分者,1例;4分者,3例;5分者,4例。(2)再次血肿清除术治疗者,23例(其中死亡4例),GOS评分为3分者,4例;4分者,8例;5分者,7例。详情请见表1。

3 讨 论

3.1 术区再出血原因分析

经对本组32例患者病情的分析,可以得知其术区再出血的原因主要有如下几个,即:

(1)不合理的手术方案。

临床医师在对患者的手术方案进行设计时,未能充分考虑可能存在的出血危险因素,且其同时也未对脑挫伤的进展作出准确的判定,使得术中显露不完善,进而给止血造成了一定的难度。在本组23例再次血肿清除术患者当中,额部硬膜外血肿者有2例,其出血的来源为前颅底脑膜前动脉,因首次手术时临床医师将骨窗位置设置的过高,使得颅底动脉出血未充分显露,进而导致止血不彻底。

(2)双级电凝法使用不恰当。

长时间电凝、电凝组织较干燥亦或者是电凝功率过大,都有可能会使组织出现脆变以及焦痂等情况,而术后焦痂脱落则会引发再出血症状。本组再次血肿清除术者中,因电凝止血不当引发焦痂渗血者,共4例。

(3)止血不彻底。

若术中止血不彻底,将会使患者在术后出现血肿残腔渗血的症状,进而导致血肿形成。在本组脑内血肿11例患者中,因术区残留有较大的残腔,导致术后颅内压升高并引发残腔渗血,且需经再次血肿清除术治疗者,共5例。

(4)因脑挫伤进展[2]造成术区血肿。

若颞叶挫伤较严重,易形成脑内血肿;额叶挫伤较轻,则不会表现出较明显的肿胀,使得临床医师未能及时对其作出恰当的处理,导致额叶挫伤进展后引发血肿。本组由于额叶挫伤进展引发血肿并需接受再次血肿清除术治疗者,共7例。

(5)进展性出血性损伤[3]。

经手术/CT检查证实,出血性病灶扩大亦或者是有新的出血性病灶出现。有资料显示[4],在外伤性颅内血肿中,因进展性出血性损伤引发术后血肿的概率相当高,为47.9%。可见,进展性出血性损伤是术后血肿形成的一个主要因素。而在本组需接受再次血肿清除术治疗的23例患者中,则有5例和进展性出血性损伤有直接性关系。

3.2 术后再出血的预防措施分析

(1)全面观察患者的临床表现,同时结合其CT检查的结果,对其病情作出准确的判断,然后再为患者制定最佳的手术治疗方案。此外,评估患者病情时,还应充分考虑有无Labbe’s静脉损伤。

(2)合理应用双级电凝法,比如:a,使用电凝前,需取适量生理盐水,对血管壁进行充分的湿润,防止电凝组织干燥;b,合理调整电凝功率。

(3)术中,临床医师需对血肿残腔进行彻底的止血,并于关颅的前一阶段,调整患者血压至正常水平,以利于止血效果的判定。若血肿残腔较大,需留置引流管,以促进渗血的顺利排出。

(4)针对脑外伤且需接受去骨瓣减压术治疗的患者,需于其术后全面观察其脑血流以及脑灌注压的变化情况。

(5)术后,密切观察患者基础体征的变化,并给予颅压监测。若患者的颅内压有升高的趋势,需充分考虑再出血,并经颅脑CT检查后,明确血肿的大小、位置以及范围,然后再行对症处理。

3.3 术后再出血的处理措施分析

首次手术结束后,密切监测患者基础体征,并动态复查头部CT。若观察到患者的术区有血肿形成,需结合其病情状况,考虑是否应对其实施开颅血肿清除血[5]治疗,以彻底止血。针对血肿量较低亦或者是基础体征较稳定者,可给予保守治疗,如:脱水;加强止血。

4 结 论

综上所述,外伤性颅内血肿术后术区再出血的原因有许多,故临床医师在对患者进行治疗时,还需采取针对性较高的防治措施,以降低术后术区再出血的发生概率,保障患者生命安全。此外,针对已经发生术区再出血病症的患者,临床医师还需结合其病情状况,考虑是否应对其实施再次血肿清除术治疗,以提高止血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田建平.外伤性颅内血肿术后术区再出血原因及处理[J].甘肃医药,2009,28(2):103-104.

[2]赵义,陈宏权,袁东升等.外伤性颅内血肿术后再出血39例临床分析[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2,11(13):1052-1053.

[3]钟杰,龙飞,凯撒尔等.颅内血肿清除术后继发血肿再次手术的原因分析[J].农垦医学,2012,(1):37-39.

[4]蔡亮.急性外伤性颅内血肿患者术后发生迟发性脑出血的临床分析[J].中国伤残医学,2013,(12):14-16.

[5]曹崇秀.微创手术治疗急性外伤性颅内血肿临床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2,19(36):23-24,26.

论文作者:韩令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6年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22

标签:;  ;  ;  ;  ;  ;  ;  ;  

外伤性颅内血肿术后术区再出血原因及处理方法论文_韩令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