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环四扣”教学法在地理教学中的运用,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教学法论文,三环论文,地理论文,教学中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堂地理课要让学生学有所得,不仅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更重要的是教师要善于顺应学生思维发展的规律,相机引导,把地理课堂教学过程转化为一个在教师指导下学生主动学的求知过程,实施对课堂教学的最优化控制。几年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三环四扣”教学法是一种既能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地理教学法,是改革传统教学模式,适应新教材的一种有益尝试。
“三环四扣”教学法,“三环”是指“读、讲、练”三个环节;“四扣”是指每一个环节都紧扣课文,紧扣课文插图,紧扣地图,紧扣课文“想一想”及课后练习。现提纲挈领地说明如下:
一、读。即指学生读教科书和教学图,其目的是让学生熟悉教材,了解教材的基本内容、重点、难点和疑点,以便有针对性地听老师讲课,在阅读之前,教师应设计阅读参考题,让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地读,避免阅读的盲目性,阅读思考题的内容,一要紧扣教材,二要有利于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三要注意题目质量。读书、阅图的时间应根据情况而定,可以放在课堂上进行,亦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在学生阅读时,教师要给予指导,帮助解决疑难问题,引导学生通过解答阅读参考题,加深对已学过知识的理解,读出新意。例如九年义务三年制初级中学教科书,地理第四册中国区域地理“西北地区”一节,可设计这样一套阅读思考题:本区深居内陆,东西狭长,对本区的降水有何影响?本区从干湿状况看,应属什么类型?据你所知,在干旱地区所表现出来的自然景观应该是什么样的?本区植被与南方、北方地区有何不同,为什么?为什么本区多内流河和内陆湖?假如你生活在西北地区,请你考虑一下农田,村、镇、城市应分布在哪里比较合理?……这一连串的发问,使学生开动脑筋,深化对西北内陆地区的认识,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此外,教师应指导学生将课文内容与课文插图结合起来,以文解图,以图释文,加深理解和记忆。又如在讲“西北地区”一节内容时,由于该区的农牧业发展状况随降水量的变化而变化,揭示这一规律成为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而教材对此阐述却较为简单,为了帮助学生充分认识这一规律,可首先指导学生看《初中地图册》第三册P14,“中国土地资源”一图,在图上可以发现,该地区的自然景观自东而西依次出现了森林,草原和草地、沙漠、戈壁,自然学生会问?为什么该区的自然景观出现这种独特变化?接着指导学生阅读《初中地图册》第三册P8“中国年降水量”一图,在图中可以发现,该区的年降水量也自东而西依次减少,就这为该区景观的变化找到原因,但新的疑问又产生了:该区降水量变化的原因又是什么呢?再指导学生阅读《初中地图册》P5“中国地形图”可以找到答案:该区东西跨度大,东部离海近,水汽较充足,因而降水丰富,越往西距海越远,水汽不易深入,因而降水逐渐减少。这样,教材的内在规律性和联系便清楚地提示出来,学生易于接受。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传授给学生地理基础知识的同时,也对学生进行充分阅读、分析地图能力的训练和培养。
二、讲。讲有分散和集中两种形式、分散讲旨在解决学生在“读”、“练”过程中尚不清楚的问题,采用引导和启发的方式帮助学生弄清这些问题,但不给现成答案。集中讲的内容是教材中的重点与难点,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全面深入地理解和把握知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学生阅读教材后了解到青藏高原地势高、气温低、日照时间长三个重要特征,采取集中讲解的形式帮助学生加深对上述特征的理解,在集中讲解前让学生参阅中国地形图,要求他们分析比较青藏高原与同纬度东部平原,海拔高度,空气密度和大气层状况的差异,通过对比,加深理解青藏高原的气候特征。在这个基础上教师进行集中讲解,就能使学生很快理解产生青藏高原独特气候特征的原因,把握教材的内容,据此教师突出重点地边讲解边板中下:
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认识水平,选择多种新的思维角度,形成教学环节之间多样化衔接,使教师教有激情,学生学有情趣,增强课堂艺术感染力,诱发学生愉快的情绪体验,从而产生进一步的学习需要,以收到良好的听讲效果。
三、练。练是该教法的第三个环节,但不能简单地把它视为教学过程的第三个阶段,因为在“读”、“讲”两个阶段中都渗透着“练”,在这里,“练”的做法有:照文读图和照图读文的同时填绘《填充地图》,让学生到黑板前绘暗射挂图或绘画示意图,用图表的形式展示地区间地理环境、气候、农牧业之间的关系,同时要善于挖掘“想一想”、“做一做”等教材中潜在价值问题,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如“地球公转和季节变化”的“想一想”问题之一,假设地轴与公转轨道面垂直,同一地区还会出现季节变化吗?还有西北一节,青藏高原不是现在4000~5000米的高原,而是海拔与长江中下游地区相近的平原,我国西部地区的气候又将怎样呢?而后教师进行认真评析。总之,只要假设合理,布题新奇,同学畅想的积极性就能充分得到发挥、创造性思想能得到很好的锻炼,教学中就是这样要善于利用练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去发现新知识,认识新知识,巩固所学知识,从而深刻领悟知识所特有的思辨魅力,达到“我要学”这最佳求学状态,进而达到“我会学”这学校教育的最终目的。
几年来,笔者由于充分使用“三环四扣”教学法,已初步尝到了甜头,教学效果明显提高,所任地理学科的教学成绩,优良率达50%以上,及格率超过90%。
实践证明“三环四扣”教学法能充分有效地利用新教科书(新教科书采用课文、图像、练习有机结合的新体例),加强了对于地理学习能力的要求训练,强化了学生自主地位和对教师指导艺术的必要性的操作,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开发学生智力,使广大学生的思维能力升华到一个新的高度,使更多的具有创造能力的开拓型人才茁壮成长,使学生在紧张而又愉快的气氛中获取知识,因为一方面学生紧跟教师教学思路,注意力集中于教学过程的始终,但不指向集中于某一客体,大脑皮层的兴奋程度在一紧一松一张一弛中度过,思维永远焕发着青春的活力,另一方面教学信息总是“双向”综合传递,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师生双边活动,以思维和语言训练为核心的读、听、写等活动综合发展,从而大面积地提高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