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反应蛋白在儿科支原体肺炎中的测定意义研究论文_吴为红

广西科技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广西柳州 545006

【摘 要】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在儿科支原体肺炎中的测定意义。方法:本院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细菌性肺炎和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各40例,采用血清CRP、血清MP-IgM检测血清CRP。结果:细胞性肺炎阳性率为92.8%,肺炎支原体肺炎为10.0%,细胞性肺炎阳性率明显高于肺炎支原体肺炎,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X2=54.48,P<0.01)。结论:细菌性肺炎患儿的C反应蛋白水平高于支原体肺炎患儿,若支原体肺炎患儿C反应蛋白浓度明显增加,则应考虑其他严重合并症或者严重合并细菌感染。

【关键词】C反应蛋白;儿科;支原体肺炎

肺炎支原体肺炎(MPP,mycoplasma pneumoniae pneumonia)是肺炎支原体(MP)所引发的肺部及呼吸道感染的疾病,近年来该病发生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MPP发病较缓慢,且临床症状表现不典型,症状主要表现为食欲不振、头痛、发热、咳嗽、乏力、咽痛、腹泻等,早期疾病不易检出,造成误诊、漏诊等,进而耽误最佳治疗时间[1]。血清C反应蛋白(CRP)是急性期感染的反应物,细菌感染时,C反应蛋白水平约为15-35mg/L,是区分病毒感染和细菌感染的有效指标。为了探讨C反应蛋白在儿科支原体肺炎中的测定意义,本院对80例支原体肺炎患儿进行C反应蛋白检测,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80例支原体肺炎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体征、病史、X线胸片和实验室检查,均被确诊为肺炎,参照诊断标准儿科学[2]。其中细菌性肺炎40例(中性粒细胞及白细胞总数分类显著增加,使用头孢类或青霉素类抗生素治疗有明显效果,MP-IgM>1:80),男29例,女11例,年龄1个月至12岁,平均年龄5.3岁;肺炎支原体肺炎40例(MP-IgM<1:80),男28例,女12例,年龄2个月至12岁,平均年龄5.4岁。所有患儿入院发热或咳嗽时间为2至6天。两组患儿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方面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所有患儿入院24小时内需要采集2ML静脉血,放置在普通的生化管中,并即刻置于冰箱中存放或送检,将标本离心(20min,3000r/min)提取上层血清进行CRP MP-IgM检测,由检验科专业人员进行检测。采用血清CRP检测或者血清MP-IgM检测方法[3]。血清CRP检测:测定CRP浓度使用免疫比浊法。其中>6mg/L为阳性。血清MP-IgM检测:采用凝集法。其中结果>1:80为阳性。

1.3 统计学方法 数据计算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细胞性肺炎阳性率为92.8%,肺炎支原体肺炎为10.0%,细胞性肺炎阳性率明显高于肺炎支原体肺炎,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X2=54.48,P<0.01)。详见表1。

3 讨论

临床上,C-反应蛋白生成机制仍然不太明确,其作为人体内的反应蛋白之一,分散于人体的各个组织中。初期抗原进入人体机体,则自动生成了C反应蛋白。C反应蛋白是由于微生物入侵机体或者各种原因所导致的组织损害诱发的炎症刺激,肝脏应激则合成的急性时期蛋白。在健康人体血液中,C反应蛋白含量微小,大约为小于3mg/L;当机体受到急性组织损害或者炎症刺激时,肝脏会在受到刺激后6小时内合成C反应蛋白,50小时内C反应蛋白含量可达到高峰,大约是正常C反应蛋白的100至1000倍[4]。但是C反应蛋白的半衰期较短,一般为4至6小时。由于C反应蛋白的浓度与组织损伤后的修复状况有密切的联系,因此可以将C反应蛋白浓度作为衡量疾病进入急性期的重要指标,且C反应蛋白并不受年龄、性别、生理病理变化所影响。病患机体免疫应激能力低下以及常规的炎症检查指标正常时,C反应蛋白呈现阳性,其指标的上升程度与感染的严重程度呈正比[5]。因此C反应蛋白标记和炎性表达意义、效果优于其他急性期炎性物质。

本研究结果表明,儿科患儿支原体肺炎的C反应蛋白浓度较高,细菌性肺炎患儿C反应蛋白则有显著的增加。实验中,同样是以感染为诱因的肺炎患儿,细胞性肺炎阳性率92.8%,肺炎支原体肺炎10.0%,细胞性肺炎阳性率明显高于肺炎支原体肺炎,且差异显著,因此临床上将C反应蛋白作为鉴别支原体肺炎和细菌性肺炎的辅助性方法之一。支原体抗体的特异性远高于C反应蛋白,当医疗机构不具备足够的临床检验条件或支原体未处于早期感染期或支原体抗体的浓度未开始上升,C反应蛋白则是一个优良的临床鉴别支原体诱因感染或细菌感染的方法。

C反应蛋白在临床上许多的特定领域有所应用,且具有极高的特异性。其已经广泛的应用于鉴别细菌感染和非细菌感染。其与机体感染有密切的联系,其浓度上升则表明机体受到组织损伤或各种原因引发的炎症,与细菌感染和非细菌感染并无特异性对应,则只要机体损伤C反应蛋白都会明显的上升。有实验结果表明,重症的支原体肺炎患儿C反应蛋白远远高于轻度支原体肺炎患儿,这是由于重症支原体肺炎患儿损伤程度更为严重。因此,对于重症肺炎患儿,仅仅凭借C反应蛋白来判定是由支原体还是细菌引发的感染是片面性的。因此此类患儿除了应检查C反应蛋白含量外,还应该全面分析和综合检查再进行确诊。

综上所述,细菌性肺炎患儿的C反应蛋白水平高于支原体肺炎患儿。若支原体肺炎患儿C反应蛋白浓度明显增加,则应该考虑其他严重合并症或者严重合并细菌感染。

参考文献:

[1]徐培娇.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血清C反应蛋白的检测及临床意义[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2(2),125-126.

[2]单晖.C-反应蛋白检测在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意义[J].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3,5(5):637.

[3]夏敏.儿科支原体肺炎的C反应蛋白测定临床意义探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21):641-642.

[4]周焕炯,曾建武,王静.360例支气管肺炎患儿的C反应蛋白检测与痰培养结果的关系[J].中国医药指南,2010,8(36):57-58.

[5]徐建民,黄伟丽.肺炎支原体与C-反应蛋白同时检测在诊断小儿呼吸道感染中的价值[J].中国医药导报,2011,08(34):97-98.

论文作者:吴为红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5年8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2/16

标签:;  ;  ;  ;  ;  ;  ;  ;  

C反应蛋白在儿科支原体肺炎中的测定意义研究论文_吴为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