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通过对乡村景观进行介绍,探讨了乡村景观在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的融入原则,通过对协调原则、开放性原则、可持续发展性原则的叙述,研究出乡村景观在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的融入策略,通过对乡村景观历史特点的保护,乡村景观农业特性的保留,以及乡村景观经济与生态的和谐统一这三种方式,进行了乡村景观在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的融入这方面的思考。
关键词:景观;风景园林;规划;设计
1乡村景观的特点
乡村景观从直观上来说顾名思义是指乡下村庄的景观,从大范围来讲,乡村景观,主要以田园风光为核心,体现的是山水风光与人文风光的交互,不仅有大片稻田及山川等风景,还包括山上的村落、耕种的农民等人文景观。另一方面,乡村景观又包含自然要素和人文要素,自然要素指的是河流、湖泊、树木、花草等自然的动物、植物,其中主要以植物为中心,人文要素指的是村庄,耕地等,着重突出“人”这个要素。乡村景观的特点,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分析,第一个方面可以从乡村景观所在地本身进行分析。不同地域的乡村景观景象是不一样的,因为我国国土资源丰富,地域辽阔,不同的地域文化使人们的行为习惯、文化传统有所不同,这就导致了其行为差异和文化差异,并且导致了不同地域的乡村景观表现的景致与文化各不相同。第二个方面可以从乡村景观的实用性进行分析。乡村景观中的风景因素多指耕地的稻田、山川上的果树等,而人文因素则多指在稻田上耕种的农民,以及在采摘果实的农民等,造成这方面的原因是,生活在乡村中的人主要靠土地进行农作物种植并赖以生活,乡村土地作为乡村景观中的重要部分,同时又作为乡村景观人文因素中赖以生存的环境,具有较大的生产性。由此可知,乡村景观是兼具实用性与审美性结合在一起的一种景观。第三个特性可以从乡村景观所蕴含的艺术特性上进行分析。乡村景观由于其丰富的田园特性和自然特性,与城市景观中水泥建筑物的表现形式截然相反,乡村景观主要以自然风光为表现形式,因此其具有贴近自然,较为原始、粗犷的特点。
2风景园林设计中展现自然景观特征的重要性
随着城市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人们对于生活环境的舒适度和自然性高度重视起来。随着城市高楼的建设越来越密集,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压力也在不断增加,需要通过一个优美的自然环境,来舒缓身心,缓解压力,放松心情。因此,更多的人对于优美的自然环境越来越向往,许多城市居民向往生活在农村田园中,去寻求舒适、纯真、悠然的自然生活环境。而为了满足城市居民的各种需求,在现代化城市高速发展过程中,也加快了风景园林的建设,尽量为城市居民营造一个舒适、悠然的自然生活环境。可见风景园林的设计建设不仅表现在景观方面,更是生命的载体,自然生命与生态环境相互融合与演化。不仅能够为城市居民带来更加优越的生活环境,还能够为动植物提供自由、舒适和快乐的生长环境,促使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在风景园林的规划设计过程中,就需要全面考虑当地的地质地形、气候气温、土壤水文、自然因素以及花草树木的生长特性等。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南北气候差异较大,因此要因地制宜。地质的构造主要是指当地的土壤和岩石类型,由于在土壤和岩石的外力作用下,会形成不同形态的地貌,对自然地域特征有着很大的影响。地形一般情况下分为平原、高原、盆地、丘陵以及山地,不同地形的降水量、气候、气温等有所差异,因此也会直接影响自然地域特征。气候环境是大自然中最为活跃也是最基础的组成部分,如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常年气候湿润,而我国的西北地区,常见干燥。气候是动植物生长生存的基础条件,因此对于自然地域特征也有一定的影响。而土壤分为砖红壤、 赤红壤、黄棕壤、黄壤等,不同地区的土壤生长不同的植被,因此土壤因素也尤为重要。水文是人类生存以及生活中必需的水资源,风景园林的设计会用到大量的水文,因此也要尤为重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景观在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的融入策略
3.1植物景观的配置
重视植物景观的配置,主要是根据实际情况优化方案设计,一般而言,主要是设置私密、半私密以及开放空间等方面的信息,这样一来,对于意境会有很好地表达,这种表达方式能够优化植物景观的配置。对于植物景观的配置工作而言,有主次之分,与此同时也应该根据不同的植物种类进行优化配置。而其中灌木的配置对于整体而言是非常关键的,分为不同种类的植被,比如孤植、丛植、列植等。如果是孤植,则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表现出个体特征,这样一来就能够体现出单个植被的特征,这种类型主要是利用紧密种植的方式实现单个特征的表达,而且在选择植物类型过程中,应该根据不同的意境选择不同的表达形式,在选择过程中,主要根据丰富的线条或者成荫效果好而优先选择。绿色植物则要择颜色鲜明的品种。对于丛植而言,应该将植物景观作为一个整体进行配置,这样一来就能很好地形成一个独立的意境,要想传递出独有的特性,主要是通过独立名称、亭台楼阁等各种独立的方式形成,这样就能够达到先声夺人的效果。列植则不同,是以烘托气氛为主要意图,将整体意境与其意境相符合的植物进行搭配,这样才能够从根本上展现出整体的色境和形境的美。
3.2规划景观设计方案,关注实施过程
重视设计方案过后,还需要回归工程实施。在设计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后期实施的便利性,还需要从整体出发,利用现有的施工工艺提升施工效率,与此同时还应该将植物景观和其他元素结合起来,这样就能够确保各个设计元素之间可以密切配合,对于提升整体效果有很好的优化作用。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如果临时有变,应该确保设计人员有随机应变的能力,能够及时更改设计方案,从实际出发,强化植物景观的整体效果,这样才能够优化植物景观的最终效果。
3.3水体的规划设计
风景园林中的自然景观规划设计,还要注重水体的规划布局,既要满足生态化的设计理念,还要满足自然景观的设计理念。在风景园林中,可以修建一些亭台,亭台旁有水池围绕,在水池里可以养殖一些水生动植物,水池旁种植杨树或者柳树。水景的设计可以为方形、圆形、规则的对称图形,水池可以修筑在山上,形成池山,也可以单独设置,或者与其他设施相互结合,成为空间视线的焦点。面积较大的水池可以形成可控制性的人工湖景观,池岸形式多样,或直或曲,通过人工造型,突出构图与形式美,植周可以配置步道廊道、植物,这样既为水体赋予了美观性,还保持了水质的清洁。
3.4经济与生态的和谐统一
将乡村景观融入到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去,最重要的是要从经济与生态的角度进行统一的规划,以保证其持续发展。比如可以在乡村景观中设立农家饭、采摘园等项目,参观人员可通过缴纳一定的费用,进行手动的采摘,乡村景观内的人员可以为参观人员提供采摘蔬菜加工服务,不仅满足了乡村景观设计的生态性,也满足了其经济性,更有利于其进行可持续发展。
结束语
总之,随着人们审美观念的不断提高,将乡村景观在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进行融入是十分有必要的,通过对乡村景观的概念和融入原则进行介绍,对乡村景观在风景园林中规划设计融入策略进行了研究,通过保留乡村景观的历史特点,注重乡村景观的农业特性,加强其经济与生态的和谐统一等途径,使得乡村景观能够在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完美的进行融入,满足了人们的审美需求。
参考文献
[1]马雯骏.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乡村景观的融合作用[J].建材与装饰,2017(48):65-66.
[2]韩啸.试论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中乡村景观的融入[J].智能城市,2017,3(08):150.
[3]马仲坤.乡村景观在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中的意义[J].江西建材,2017(14):13.
[4]冉小丽.乡村景观在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的融入思考[J].建材与装饰,2017(28):50-51.
[5]王封美.乡村景观在风景园林设计中的意义探讨[J].农民致富之友,2017(04):109.
论文作者:景可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17
标签:景观论文; 乡村论文; 规划设计论文; 风景园林论文; 植物论文; 自然论文; 地域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1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