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拓巷道煤巷锚杆支护体系优化设计论文_张继伟

山西华晋韩咀煤业有限责任公司 山西临汾 041000

摘要:煤矿开采中辅助回风巷道具有埋深较大、围岩较为破碎特点,加之开采的扰动,导致巷道围岩应力重分布,使得巷道出现严重变形。为保证支护结构的稳定性,利用FLAC3D软件分析快速、高效的特点,将不同的参数巷道支护的数值模型导入FLAC3D进行分析、比对,优选出最优的支护的参数。通过此种优化方式,在保持原有支护结构形式不变的情况下,仅对支护参数进行优化,在提高施工效率以及节省成本方面,具有显著效果。

关键词:辅助风巷道、锚杆支护、FLAC3D、支护参数优化

引言

煤炭产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煤矿开采的安全运作对于国民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由于开采过程不可避免对原有围岩应力场产生扰动,所以煤矿开采的同时巷道支护必然需要加强。

山西阳城县某公司煤矿3#煤层1采区中辅助风巷道作为通风、交通的重要通道,其安全稳定性十分重要。该巷道埋深较大、围岩较为破碎,都会导致巷道支护的稳定性受到影响,因此必须加强巷道支护。在不改变支护结构的形式下,根据以往的支护结构设计与最新的地质资料对结构进行优化,提高巷道支护的安全稳定性。

1工程概况

根据山西阳城县某公司的煤矿生产地质报告可知,该公司煤矿3#煤层1采区的盖山厚其盖山厚度为380~397m,辅助风巷道围岩为Ⅲ~Ⅴ级围岩,较为破碎。西辅助回风巷断面宽5.5m,高4.15m。巷道断面图如下所示:

图1 原辅助风巷道支护示意图

图2 原辅助风巷道尺寸示意图

原支护设计采用锚网支护,锚杆采用Φ22mm×2200mm普通螺纹钢锚杆,锚杆间排距为800mm×800mm;靠近巷帮的顶锚杆安设角度为与铅垂线成10°,其余的垂直于顶板。支护结构以锚杆为主,所以选取待优化参数为“锚杆长度”与“锚杆间距”。

2数值模拟分析

西辅助回风巷道截面为矩形截面且为煤巷,数值模拟分析时选取截面尺寸为5.5m×4.15m。

2.1锚杆长度数值模拟

初步将锚杆材料的弹性模量确定为210GPa,泊松比0.3,采用控制变量方法,固定锚杆直径为22mm,间排距为1000mm×1000mm,施加的预应力为70kN。分别对锚杆长度为1.8m、2.0m、2.2m和2.4m四种情况进行了模拟,将四种情况中的数据绘制折线图(如图4所示)。并绘出锚杆长度为2.4m时的塑性区云图及位移云图(如图3所示)。从图3可以看出,施加锚杆后最大竖直位移发生在顶底板,最大水平位移产生于帮部中央。从图4中可以看出锚杆长度越长,巷道变形越小,支护效果越好。

图3 锚杆长度2.4m,顶板下沉与底部鼓起图与帮部收敛图

图4 锚杆长度与变形关系图

2.2锚杆间距数值模拟

固定锚杆直径为22mm,长度为2.4m,施加的预应力为70kN,分别对锚杆间排距为700mm×700mm、800mm×800mm、900mm×900mm和1000mm×1000mm等4种情形进行了模拟,将四种情况中的数据绘制折线图,如图6所示。并绘出锚杆间距为800mm×800mm时的塑性区云图及位移云图,如图5所示。

从图5可以看出,最大竖直位移发生在顶底板,最大水平位移产生于帮部中央。从图6中可以看出锚杆间距越小,巷道变形越小,支护效果越好。

图5 锚杆间距1000mm×1000mm,顶顶板下沉与底部鼓起图与帮部收敛图

图6 锚杆间距与巷道变形

2.3参数选取

为了分析锚杆长度、锚杆间距对最大围岩水平及竖直位移的影响,将模拟的结果绘制成表,分别将不同锚杆长度下的变形量、不同锚杆间距影响下的变形量列于下表中。从表1中可以看出当锚杆长度从1.8m变化至2.4m,顶板最大下沉量从130mm减小到98mm,底板最大底鼓量从48mm减小到37mm,帮部最大变形量在锚杆长度为2.4m时达到最小,建议取锚杆长度为2.4m;从表2中可以看出,随着锚杆间排距的减小,控制效果也逐渐明显。但是锚杆长度从800mm变化至700mm时,变形控制的效果变化不大,所以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推荐锚杆间距选取800mm。

表1 不同锚杆长度时的最大竖直及水平位移

表2 不同锚杆间距的最大竖直及水平位移

所以,应选取锚杆直径为2.4m,锚杆间距为800mm×800mm,这样既能保证控制巷道变形,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节省开支。

3技术施工方案

西辅助回风巷断面宽5.5m,净宽5.2m,高4.15m,净高4 m。巷道锚网支护技术优化参数如下:

①采用Φ22mm×2400mm普通螺纹钢锚杆,间距为800mm×800mm;

②钢筋托梁选用直径为14mm圆钢;

③喷射混凝土强度等级C20,厚度150mm;

④网片铁丝网1200mm×4000mm;

图7 辅助风巷道锚网支护示意图

4施工工艺

锚杆施工工艺流程图如图8所示:

图8 锚杆施工工艺流程图

5优化参数后支护效果

(1)施工过程与之前相差不大,施工效率较高,在支护材料增加的情况下,施工的人、机费用与之前没有出入;

(2)优化之后巷道帮部与顶板的砼变形减少,并且未出现开裂现象,经过观察变形在初期快速增长后最终收敛于一个较小值,而且经过观察能维持较长时间。

6结论

在不改变原有支护结构形式的前提下,采用FLAC3D软件对支护参数进行优化,既能直观的表达出支护参数对巷道变形控制的影响,进而实现对巷道围岩支护结构的优化与优化结果的定量评价,又可以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对支护参数进行经济优选,为项目节省成本。为解决破碎围岩程度高的巷道支护设计积累了有益经验。

参考文献

[1]牛利荣.复合巷道顶板破坏机理及锚网支护方法研究[J]. 能源技术与管理,2019,44(02):102-104.

[2]苏锋.煤巷复合顶板变形破坏规律及稳定性研究[J]. 建井技术,2019,40(01):36-39.

[3]刘辉,高贯林,兰庆文.深部煤巷锚杆支护合理预紧力研究[J]. 煤炭技术,2019,38(01):51-54.

[4]王苏龙,张天仓.红庆梁煤矿巷道过断层破碎带施工[J]. 建井技术,2016,37(06):19-21.

[5]陈杨. 焦家寨矿全煤巷道锚网索联合支护技术研究[D].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2014.

[6]李晋文.极限平衡理论在巷道锚杆支护设计中的应用[J]. 能源与节能,2013(03):126-128.

[7]刘德平,王彩勤,孙永香.全煤巷道锚杆支护设计与稳定性分析[J]. 煤炭技术,2010,29(11):63-65.

[8]杨建辉,尚岳全,祝江鸿.层状结构顶板锚杆组合拱梁支护机制理论模型分析[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7(S2):4215-4220.

论文作者:张继伟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2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16

标签:;  ;  ;  ;  ;  ;  ;  ;  

开拓巷道煤巷锚杆支护体系优化设计论文_张继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