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报表的分析与利用_事业支出论文

会计报表的分析与利用_事业支出论文

浅析会计报表的分析利用,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会计报表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事业单位会计报表是根据日常会计资料和账簿记录编制的,总括反映事业单位财务状况和收支情况的书面文件,是财政部门和本单位领导了解情况、掌握政策、科学决策、指导单位预算执行工作的重要资料,也是编制下年度单位财务收支计划的基础。因此,会计报表使用者能否对会计报表提供的大量信息,利用相关技术、法规等手段,加以分析、比较、判断,对避免工作失误、防止贪污腐败、提高决策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一、会计报褒的阅读

阅读会计报表是分析和利用会计报表的前提和基础。正确地阅读会计报表,应首先了解会计报表的种类、结构及诸表间的相互关系。

事业单位的会计报表主要有:资产负债表、收入支出总表、事业支出明细表及会计报表附注和收支情况说明书。资产负债表是反映事业单位截止报告月份止的财务状况和收支情况的报表,它能够反映事业单位截止报告月份止的事业单位的经济资源和担负的债务状况以及事业单位的偿债能力和财务前景。资产类为事业单位所占有或使用的经济资源及这些资源的分布和结构;负债与净资产类为事业单位债务、基金状况,从中可以了解事业单位的财务实力、短期与长期偿债能力和支付能力及资产变化情况和财务状况的发展变化趋势。该表按照“资产+支出=负债+收入+净资产”的平衡公式设置。左方为资产部类,右方为负债部类,左右两方总计数相等。收入支出总表是反映事业单位截止报告月份止收支结余及分配情况的报表。事业支出明细表,是按国家预算支出科目设置的,共三大类,分为人员支出、公用支出及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支出,它是对资产负债表中的编码为“504”的“事业支出”的细化。

二、会计报表的分析利用

(一)技术性分析

主要是指运用各种财务指标和专门方法及报表间的相互关系,分析判断财务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差错,并及时予以调整和更正。

1.经费自给率

经费自给率是衡量事业单位自行组织收入的能力和满足经常性支出的程度。其计算公式为:经费自给率=(事业收入+经常性收入+附属单位上缴收入+其他收入)/(事业支出+经营支出)×100%。

2.资产负债率

资产负债率是衡量事业单位利用债权人提供的资金开展业务活动的能力,以反映债权人提供资金的安全保障程度。其计算公式为: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100%。

3.人员支出、公用支出占事业支出的比率

是衡量事业单位的支出结构是否合理。其计算公式为:人员支出比率=(工资+补助工资+职工福利费+社会保障支出+人民助学金)/事业支出×100%;公用支出比率=(公务费+业务费+设备购置费+修缮费+业务招待费+其他费用)/事业支出×100%。一般地认为人员支出比率为40%左右,公用支出比率为60%左右为宜。

4.对比分析

对比分析亦称为比较分析法,是指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可比数字或指标进行对比考查,从而达到分析目的一种方法。通过对比分析,可以找出差距或存在的不足。实际工作中,事业单位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对比分析:

①本期实际完成数字与计划、预算数字进行比较。其计算公式为:预算完成百分比=本期实际完成数字/本期预算数字或预算超额完成百分比=(本期实际完成数字—本期预算数字)/本期预算数字

②本期实际完成数字与往期实际数字相比较,其计算公式为:本期为历史同期百分比=本期实际完成数字/历史同期实际完成数字或增长百分比=(本期实际完成数字—历史同期实际完成数字)/历史同期实际完成数字。

③本单位(部门)实际数字与同类单位(部门)实际数字相比较。通过与不同地区不同部门和单位的比较,有利于相互学习,共同进步。本单位与其他单位的比较,既可以比较绝对数字,也可以比较相对数字百分比指标。

5.因素分析

因素分析是指先将由多个因素构成的指标分解成各个具体因素,然后顺序地把其中一个因素作为替换变量,而把其他因素看作确定因素,依次逐项进行替换并加以比较,以测算各因素对指标变动影响程度的方法。运用这一方法,可以分析某项指标的完成受哪些因素的影响,考查各个因素对该项指标的影响程度。

6.结构分析

结构分析亦被称为比重分析法,就是以某项财务指标的某个组成部分的数据除以该项财务指标的总和,从而计算出该项指标某个部分的结构比率。通过分析事业单位经济活动中相互联系的各个因素的结构或比重,可以找出各因素的变化规律,评价其结构或成分的合理性,以保证经济活动的健康发展。例如对事业单位若干年的收入构成进行分析,可以分析计算每年的财政补助收入、上级补助收入、事业收入、其他收入、附属单位上缴收入、其他收入各占总收入比重的变化;分析计算事业支出中各“目”、“节”支出占总支出的比重的变化;分析计算财务物资中各种物资所占比重的变化情况等。通过对各种结构或比重情况的分析,研究其是否符合国家的方针政策、财经法律法规、制度,是否符合社会发展与经济发展规律,以便促进单位经济活动的合理化,提高经济效益,更好地完成行政任务和事业计划。

7.量本利分析

是指对有部分产品生产的事业单位的收入、费用支出和损益结余的关系。

8.会计报表内部或会计报表之间相互关系分析是指报表内部或报表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是否相等或一致。

①“对外投资”与“事业基金——投资基金”是否始终保持相等。会计制度规定事业单位无论以何种方式发生的对外投资业务的均作如下会计分录:

借:对外投资

贷:现金

同时:借:事业基金——一般基金

贷:事业基金——投资基金

材料

固定资产

无形资产

因此,若一旦发现“对外投资”与“事业基金——投资基金”不相等时应及时查找原因并予以更正。

②“固定资产”与“固定基金”相互关系分析

是指直观判断“固定资产”与“固定基金”数额是否相等。一般情况下两者应保持一致,这就是事业单位与企业单位购入固定资产时的会计处理截然不同之处。事业单位购入固定资产时应作如下会计分录:

借:事业支出——设备购置费(××××)

贷:现金

银行存款

应付账款

同时作:借:固定资产

贷:固定基金

因此通常情况下两者应完全相等。但如果当事业单位发生融资租入固定资产且租金尚未付清时,“固定资产”与“固定基金”就出现不相等情况。其原当业务发生时,“固定资产”以全额入账,“固定基金”则为截止会计报表月份止的累计支付额。通过以下会计分录即可一目了然。

融资租入固定资产时:

借:固定资产

贷:其他应付款

支付租金时:

借:事业支出

贷:固定基金

同时:借:其他应付款

贷:银行存款

现金

由此可以看出,随着租金的不断支付,固定基金逐渐增大,待最后一次付清租金时,“固定资产”与“固定基金”恰好完全相等。

(二)政策性分析

主要是指依据国家的政策、制度、财经法律法规等为标准,分析判断是否存在违规违纪问题。

1.库存现金

是指事业单位库存观金的实际余额,各单位应严格加以管理和控制。现金由于活动性最强,在资产负债表的资产类列首位,其控制风险最高,大多数贪污、诈骗、挪用公款等违纪问题无不与现金有关,必须建立健全货币资金内部控制制度,确保经济活动的合法有效。对此,国务院1988年8月16日颁布的《现金管理暂行条理》中,第二章第九、十、十一条,第三章第二十一条等,对库存观金数额和违反暂行条例的处罚作出了明确规定。实际工作中,无视暂行条例于不顾,库存限额过大的现象较为普遍,给贪污、挪用公款等违法犯罪提供了条件,应引起单位领导的高度重视。

2.业务招待费

是指行政事业单位为执行公务或开展业务活动需要合理开支的接待费用.包括在接待地发生的交通费、用餐费和住宿费。财政部财预字(1998)159号,在“事业支出”中特增设了“业务招待费”“目”级科目,编码为“12”。规定:地方各级行政事业单位的业务招待费的开支标准,由各地人民政府根据当地实际情况确定,但不得超过当年预算中“公务费”的2%。但是在执行过程中,某些单位违反规定,弄虚作假,巧立名目,超标准列支或擅自列支其他科目或在原始单据上做文章,助长了腐败和违法违纪现象的发生。因此广大群众深恶痛绝,各单位应制定严格的招待费审批报销制度,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维护法规的严肃性。

标签:;  ;  ;  ;  ;  ;  ;  

会计报表的分析与利用_事业支出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