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产业化与体育市场化_体育论文

体育产业化与体育市场化_体育论文

体育产业化不等于体育市场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体育论文,不等于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文章编号:1004-8790(2000)05-0001-03中图分类号:G80-05 文献标识码:A

目前,相当一部分人仍然对体育产业化存在模糊认识,把体育产业化等同于体育市场化。他们以为推行体育产业化,就是将体育事业全部推向市场,由市场需求决定其生存和发展。只有这样,才叫发展体育产业。其实,这是一种误解。

这种误解之所以产生,与对体育产业的界定是分不开的。有人就主张把体育产业界定为体育事业中能够进入市场,可以赢利的部分,有的干脆就把体育产业界定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运行的体育事业。”这就是说,体育产业的划分要以体育是否市场化为标准。坚持这样的划分标准,势必会导致要发展体育产业,就必须完全依靠市场,由市场需求决定其生存和发展,否则,就不能发展体育产业。这是使人产生“体育产业化=体育市场化”错误理解的根本原因。

把体育产业界定为能够进入市场,可以赢利的部分,或者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体育事业,在理论上是说不通,在实践上也是不可行的。

从理论上看,划分体育产业的标准应该是体育产品的性质和生产过程的特征。在马克思经济学文献里,“产业”一词是指从事物质生产的工业部门或行业。今天的产业概念已从物质生产部门扩展到非物质生产部门。所谓产业,即在社会分工条件下的国民经济各部门。体育组织在投入了一定的生产要素如人、财、物后,生产出一种“满足个人某种想象的或实际的需要”的服务产品。精彩的世界杯足球赛,就是同时生产服务产品满足观众审美享受的过程。这种服务产品,“不采取实物的形式”,属于一种“在服务形式上存在的消费品”,以区别于实物产品,并与“在物品形式上存在的消费品”一道,构成社会消费品,成为社会总产品的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只要体育单位生产出服务产品,就证明了它的产业性,无须用体育的市场化来证明。就象工农业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从来没有人否定其产业性,根本不需要通过是否市场化来证明一样。国务院《关于加快第三产业发展的决定》中,之所以将体育划为第三产业,就是因为体育和第三产业其它产业一样主要是提供为大众所需的不同于实物产品的服务产品。因此,“体育产业”又称“体育工业”。

在体育的实际运作过程中,如果坚持把是否市场化作为划分标准,体育产业的分寸将变得难以把握。体育服务产品中有的很难进入市场,如体育项目中的射击、柔道、击剑、举重、射箭、摔跤;有的甚至根本不通过交换,如职工体育、社区体育、军队体育以及一些靠财政全额拨款的体育部门服务等,它们根本不进入市场。但是,随着市场需求的变化,已经进入市场的体育项目有可能退出来,那些暂时难以进入或不能进入的部分将有可能逐步进入,而且由于市场的不断变化,这种相互换位将不停的进行。为适应这种不断变化,就需要不时对体育产业的内容和范围进行重新界定,这在实际上是行不通的。

从产品的性质和生产特点界定体育产业,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体育事业就是体育产业。但是,计划经济体制下,由于种种原因,我们却片面强调体育的福利性和政治性功能,结果忽视了体育的经济性功能。其根本原因在于对整个第三产业创造价值是否定的,体育作为第三产业的一个组成部分自然也不例外;体育部门被认为纯属消费部门,不生产任何产品,这样,体育本身也就不存在所谓产业性的问题了,自然体育也就不能作为产业来发展。为此,有人根据我国改革开放以后把体育真正作为产业来对待和发展的现象,就主张我国体育产业发端于改革开放之初。实际上,改革开放以来体育产业之所以受到重视和发展,只不过是人们对体育产业经过重新审视,承认了体育产业的客观实在性,恢复本已存在的体育产业以应有的地位。

但是,必须实事求是地承认,由于指导思想上存在误区,加之体育资源的计划配制方式,我国体育产业一直处于十分低效率、低水平的发展水平。其突出特征就是体育服务供给的凭票制和排队制。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国民收入的不断增加,人们多种多样的体育需求日益增长,就使本来已经短缺的体育服务产品更加全线告急。体育服务产品的全线告急,说到底就是体育产业的低水平发展满足不了人们客观存在的体育需求。因此,加紧体育产业化发展就提上了议事日程。

所谓体育产业化,它是一种以市场为导向,将体育服务产品生产、流通、交换、消费的诸环节联结为一个完整的产业系统,实现一体化经营的过程。这种过程特别强调两点:一是强调体育产业发展的规模和水平;二是强调选择推动体育产业走向成熟和强盛的有效经济运行方式。

一般说来,任何企业要发展,首先必须要达到一定的规模,否则,规模太小,致使生产成本过高,将无法维持企业的再生产。企业如此,产业亦如此,只有生产达到一定的规模,产业才能得以存在。产业形成之后,在利益驱动和竞争压力之下,产业要发展,产业主体就必须通过各种方式进行产业扩张,以走向成熟和强盛,从而成为国民经济中的支柱产业。从这个意义上说,有人把我国的体育产业比作朝阳产业,就是强调体育产业发展的水平还比较低,大有发展的潜力。

就推动体育产业由初级走向成熟和强盛的方式看,其基本方式主要是两种,一是计划方式,一是市场方式。理论和实践证明,市场方式是最为有效的手段。但是,有人就此片面强调市场方式上唯一的,忽视体育产业化进中非市场方式的作用,这又是一种误解。

第一,政府在体育产业化中作用十分重要。(1)政府将通过体育产业政策推进体育产业化进程,体育产业政策包括体育产业结构政策、体育产业组织政策、体育产业财政政策、体育产业技术政策和体育产业区域政策。(2)体育服务产品有一部分是私人产品,有相当部分是公共产品。私人产品具有使用上的相互排他性,而体育公共产品如城市公共健身场所和设施、体育传播电讯设备等不具有相互排他性。因此,体育公共产品不可能象私人产品一样由市场来供给,为保证提高效率,必须由政府组织供给,以弥补市场的缺陷。

第二,在体育产业化进程中,市场并不是唯一方式,还应包括计划以及市场和计划相结合的方式。因此,体育产业的运行往往是市场方式、半市场方式和非市场方式多种方式并存。所谓市场方式,主要是指社会体育需求量大、经济效益高的商业性体育项目如足球、篮球等,实行企业化经营,可成立足球俱乐部,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所谓半市场方式,是指以社会效益为主,经济效益为辅的公益性体育实行计划和市场相结合的方式,实行低价服务,一方面满足国家和社会的体育需要,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单位自身发展的需要。所谓非市场方式,是指以非盈利为目的,执行国家体育目标的政治性体育,靠财政全额拨款,不通过交换,完成国家下达的任务。但是要参照市场,讲究投入和产出。

综上所述,体育产业化不能等同于体育市场化。体育产业化是一种推动体育产业走向一体化经营的过程,而体育市场化不过是推动体育产业由幼稚走向成熟和强盛的一种有效的经济运行方式。

标签:;  ;  

体育产业化与体育市场化_体育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