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消费水平的统计分析_消费水平论文

中国农村消费水平统计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消费水平论文,统计分析论文,中国农村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0 问题的提出

国内有效需求不足的问题是影响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而农业问题、农村问题、农民问题简称“三农问题”,也是当今政府关注的一个工作重点,我国人口的绝大部分是农村人口,了解农村的消费情况对于做好经济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由于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自然条件及其他各种因素也不同,只有坚持分类指导,工作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

1 对与消费相关的数量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

农村的消费问题涉及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所选择的用于分析的变量必须既全面又具有典型性,才能真实的反映农村的消费情况。今选用与农村生活直接相关的8项数量指标,它们分别是:食品(X[,1])、衣着(X[,2])、居住(X[,3])、家庭设备及服务(X[,4])、医疗保健(X[,5])、交通和通讯(X[,6])、文教娱乐用品及服务(X[,7])、其他商品及服务(X[,8])。变量的单位是人民币“元”,数据来自《中国统计年鉴——2002》[1](P93—94,P331—337,P345—348)。具体数据见表2。从这些指标出发,对农村的消费情况进行统计分析。

表2 农村居民消费8项指标及结果

我国不同地区农村消费的发展水平,主要是通过各地区具体的消费指标的差异程度来反映的,综合各项指标的差异,便是我们对各地区消费水平进行比较的依据。在统计学中指标的差异一般是通过方差反映的,因此综合指标不仅是原指标的线性组合,而且要尽可能多的反映原指标的总方差。这种把多个指标转化为几个少数综合指标的方法称为主成分分析法。在计算机上调用SAS/PC主成分分析PRINCOMP过程[2](P194—200,P205—235),得到前3个主成分的特征值和贡献率及其标准经正交化的特征向量,具体数据见表1。

表1 特征值及其对应的特征向量

从表1可以看出,前3个主成分反映了原指标95%的信息量,因此我们选前3个主成分作为各地区农村消费水平的评价指标,3个主成分分别为:

得分N的排序结果与序号相同,并可以按N的大小进行分类。即N≥500为第一类,400≥N>500为第二类,其余的为第三类。第一类地区为上海、浙江、北京、广东、福建、江苏、天津、湖南八个省市;第二类为辽宁、山东、江西、湖北、吉林、黑龙江、四川、广西、新疆、重庆、内蒙、青海、云南、安徽、宁夏、海南、河南、西藏、河北19省市自治区;第三类为山西、陕西、贵州和甘肃。分类结果放在表2的第12列。

为了寻求农村消费水平与城镇消费水平的关系,采用与城镇生活直接相关的与前文相同的8项数量指标,因文章的篇幅所限,详细数据这儿就不再列出,具体见[1](P93—94,P331—337,P345—348)。用同样的方法使用主成分分析,由于前4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达到了93%,计算以前4个主成分的贡献率为权数求加权均值的综合得分C。具体结果放在表2的第13列。

2 经对评价结果的检验

任何一种评价方法都有他的局限性,采用主成分分析对我国各地区农村消费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利用综合得分将我国各地区的农村消费水平分为3类是否合理,还需要作进一步的探讨。为此,采用判别分析法对分类结果进行校验。

判别分析是在已知研究对象用某种方法已分成若干类的情况下,判别新的观察属于已知类别中的那一类的一种多元统计方法,也可以对原分类结果进行回判。调用SAS/PC软件中的判别分析DISCRIM过程[2](194—200,P208—235),进行回判,无一例错判,这表明按综合得分N的大小将各地区的农村消费水平分为3类是合理的。

3 结论与建议

农村及城镇居民的消费水平都会受到人口、人口自然增长率[1](P93—94,P331—337,P345—348)以及相应收入水平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下面将进一步研究这些因素的关系。在计算机上调用SAS/PC软件包中的相关分析过程,得到以上各因素的相关系数,具体数据见表3。

表3 六变量间的相关系数

*号表示在0.01的水平上相关显著

3.1 根据排序结果和相关系数表得到以下几个方面的结论

(1)按消费得分把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分成3类,每类各有自己的特点。第一类的8个地区,其经济的发展水平也最高,从位置上讲多处在沿海地区;第三类的4个地区其经济发展水平都较底,位置全处在西部的落后地区;中间一类的19个地区,数量上最多,其经济状况代表了中国的基本经济发展水平,位置多处在中部。

(2)村消费得分、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与人口的自然增长率都呈负相关,且相关性显著。计划生育已列为我国的基本国策,人口自然增长率近些年已有明显的下降,尤其是上海,在2002年的人口自然增长率成为负值。但从总体的情况看我国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仍然过高,每年以6.95‰的速度增长,对农民的消费和收入仍然起着明显的制约作用。

(3)镇居民消费得分、城镇居民人均纯收入与人口自然增长率也呈负相关,但是相关性已不显著,尤其消费得分与增长率之间的相关性很小。人口的增长从总体上也会影响城镇居民的收入和消费(呈负相关),但远没有对农村的影响大,实际上国家实行计划生育国策以来,人口的过快增长主要集中在农村,成为制约农村发展的重要因素。

(4)农村居民消费得分与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相关系数达到0.9422,城镇居民消费得分与城镇居民的人均实际收入的相关系数达到0.9864。消费和收入之间都呈显著性相关。但注意到这种相关的程度是不同的。前几年,为了促进经济快速增长,国家采取了增大固定资产的投入等一系列的拉动内需刺激国内消费的政策,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从较长的时间来看,如果居民的手中没有很好的收入,任何刺激消费的政策都会受到限制,上面农村消费水平的排序结果与各地区经济的发展水平基本一致就说明了这一点。另外,由于在农村,我国的劳动保障体制不够完善,他们需要为了包括子女教育、医疗、养老及应付其他意外而进行储蓄,这影响了他们的消费积极性。

(5)农村及城镇的消费、收入都与总人口相关不大。

(6)农村和城镇,消费得分之间的相关系数是0.697,收入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855,都呈显著性相关。但收入之间的相关性要比消费之间的相关性要强。国家在今年推出了加快推进小城镇建设的政策,这样就能够充分利用发展速度相对较快的城镇经济对农村的辐射作用,带动农村的经济增长,增加有效需求。

3.2 对农村经济工作的建议

(1)加大对农村的投入,千方百计增加农民的经济收入。

(2)积极推进小城镇建设,以较快的城镇经济带动农村经济,进一步带动农村的消费增长。

(3)对农村工作,按照上面划分的类,分区指导。

(4)仍要坚持不懈的抓好农村计划生育工作,控制人口的过快增长。

(5)进一步健全完善农村的劳动保障体制,增加农民的消费积极性。

标签:;  ;  ;  ;  

中国农村消费水平的统计分析_消费水平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