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课程实例的主题教学与研究活动的策划与组织--以一篇试卷中的主题教学与研究活动为例_数学论文

基于课例的主题教研活动的策划与组织——以一次试卷讲评课主题教研活动为例,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教研活动论文,主题论文,为例论文,试卷论文,评课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课堂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渠道,这就决定了课例研究是教研活动的重要内容。所谓课例研究,就是以课例为载体,通过典型课堂的观察、讨论和思考,从中发现普遍性的问题,通过行动研究。发现解决问题的策略,并将其应用于教学实践中。课例研究活动的有效性,取决于研究主题的适切性(需要提出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教师教学实践中的疑难问题、教师普遍感兴趣的问题)、教师参与的广泛性和深刻性,以及行动跟进的及时性。下面是笔者组织的一次数学试卷讲评课教研活动,作为组织教研活动的案例,供广大读者参考。

一、发现问题

试卷讲评课是常见的重要课型之一,在听课过程中,笔者发现试卷讲评课中普遍存在以下3个问题。

(1)教师缺乏对学生试卷答题情况的分析,对学情把握不准。

(2)试卷讲评“面面俱到”,针对性不强。一份试卷二十几道题,试题一般都具有从易到难的分布特点,教师通常是按照试题顺序逐题讲解,结果往往用了很长时间分析、讲解前面简单、学生会做的题目,而讲到后面的综合性较强、有一定难度的题目,由于课堂所剩时间不多,就匆匆地“一带而过”,造成“会做的题老师自讲,不会做的题老师没讲清楚”。

(3)课堂上,教师为了争取时间,往往忙于“自己讲”,很少给学生主动参与的机会,“满堂灌”或“满堂肤浅问答”的现象非常普遍。

事实上,这种缺乏针对性和学生的主动参与的试卷讲评课对于学生来说,是没有多少实际收效的;

二、集思广益,前期思考

为了研究试卷讲评课的特征与规律,提高试卷讲评课的效率,笔者找了几位骨干教师,探讨了试卷讲评课的现状、在教学中的做法和理想的试卷讲评课的基本特征。经过讨论,大家一致认为:提高试卷讲评课的效率,关键在于如何让学习优势生在课堂上不浪费时间、同时又能使学习困难生得到所需要的帮助;要使试卷讲评取得较好的效果,就要使教师的教学与学生的需求相匹配。并达成了以下4点关于改进试卷讲评课教学方法的共识:

(1)试卷讲评必须以学生的答题分析为前提;

(2)试卷讲评应让学生进行自我订正和相互纠错;

(3)试卷讲评应重点突出,对于试卷上的简单题目可以不作分析;

(4)试卷讲评要充分发挥学生之间相互帮助的作用,充分利用学生的智慧和思想,将它们作为课堂教学的资源,让学习优势生把自己的思路讲给其他学生听,实现从“会做”到“能把做的过程讲给别人听”的飞跃,让学习困难生受到启发,从而实现试卷讲评课的教育价值。

三、公布主题,征集课例

公布教研活动的主题“试卷讲评课教学研讨活动”,并公布试卷讲评课的基本要求(即前期小范围讨论所达成的基本共识),要求各学校备课组在两周内进行一次提高试卷讲评课效率的专题研究活动,形成能代表本校基本水平的试卷讲评课课例并上交。

对收到的试卷讲评课课例进行比较,从中选出两个具有代表性的课例,确定由这两个备课组各派一名代表去同一所学校上一节试卷讲评课。

四、课堂观察与研究

承担活动的学校在活动开始的前两天进行一次数学模拟考试,两位执教教师基于对考试结果和学生答题情况的分析,用一天的时间进行教学设计(执教教师所在学校的备课组参与研究),即针对同一次考试设计代表自己学校风格和水平的试卷讲评课。在教研会开始前,要求与会教师思考自己的教学思路,认真观摩,积极发言。(发言内容:对自己平时所上的试卷讲评课的反思,说说理想的试卷讲评课应具备的基本特征,等等。)

1.课例简介

课例A

教师让学生在课前先进行自我订正,并选出认为需要教师重点分析和讲解的题目。

上课时,教师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提出需要教师重点分析的题目,并对各组的情况进行汇总。教师将这些问题分为两类:一类是学生通过讨论能够解决的问题,如选择题、填空题的第14题等,这些问题由已经解决的小组来帮助未能解决的小组来完成;另一类是各小组共同提出的需要教师重点分析、讲解的问题。

对于第一类问题的解决,以填空题的第14题为例加以说明。

如图1,把正方形ABCD沿着直线EF对折,使顶点C落在边AB的中点M,已知正方形的边长为4,那么折痕EF的长为__。

图1

师:第二小组的同学提出这道题需要讲解,第三小组、第四小组的同学已经解决了这个问题,现在请第三小组找一位代表说说你们是怎样思考的。

(第三小组代表):我们是这样想的,可以先求出CF、DE的长,再由勾股定理求出EF的长。具体求解过程如下。

解:过点E作EG⊥BC,垂足为G,连接EM、EC,如图2所示。

图2

根据轴对称性可知,CF=MF,则在Rt△MBF中,根据勾股定理有

师:现在,第二小组的同学知道怎样解这道题了吗?还有什么疑问吗?

,(第二小组学生):我们没有想到连接ME与CE这两条辅助线,请问第三小组的同学是怎样想到的呢?

(第三小组学生):我们在求DE时也想了好长时间,主要的想法是希望与求CF一样,能在某个三角形中利用勾股定理列出方程。而在求CF时,用到了FM=FC这一轴对称的性质,所以我们也想找两条轴对称的线段,于是就试着连接CE和ME,结果刚好能解决问题。

师:(总结)利用轴对称变换下不变的量(线段、角度、面积等),可以帮助我们把已知量和未知量集中到某一个模型中,以便于解决问题,这种思想是很重要的。下面,请大家想一想,如果不连接CE,可以求解此题吗?

:可以!只要用DE=D'E,也可以列方程求出DE。

对于第二类问题,即各组共同提出的需要教师重点讲解的问题,教师按照由易到难的顺序进行讲解、分析,最后顺利地完成了整套试卷的讲评。

课例B

环节1:组内交流,相互订正。

在分析学生答题情况的过程中发现,有85%的学生能够正确解答选择题和大部分填空题,于是教师在课堂上直接给出这些题目的答案,让学生进行对照并自主纠错。接着,教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组内相互交流自己的解题方法,让做对的学生向做错的学生说明自己的解题思路。这样,学生在相互交流中进行自主纠错,并分析出错的原因。

环节2:组间交流,解决疑难。

对于学生讨论后仍不能解决的问题,教师让学生在小组间进行交流研究。

例如,有两组学生提出填空题的第14题需要教师讲解。

师:哪位同学能帮助这两个小组的同学解决这个问题?

:如图3,过点E作EC上BC,垂足为G,连接ME。

图3

师:这位同学根据轴对称的特征,把已知量和未知量集中到直角三角形中,应用勾股定理建立方程从而解决了问题。刚才提出问题的两个小组的同学,现在知道怎样解决了吗?请你们自己在练习本上再做一遍。

又如,在答题分析过程中,教师发现对于第18题有部分学生这样做:

3x(x+5)=5(x+5),

两边同除以(x+5),得

3x=5,

教师有意识地把这个解答过程利用投影仪呈现在屏幕上,教室里传出了一片“错”声,由于试题不难,马上有学生说,不能在方程两边同除以一个含有字母的式子,并提出了一般性的解法:

教师引导学生比较这两种解法,并提出问题。

师:哪一种解法更简洁?

:显然是因式分解法!

到这里,此题的讲评似乎已经结束。这时,教师进一步提出问题:刚才错误的解法中,有无可取之处?

环节3:重点突破,解决问题。

教师针对大部分学生没有做对的难度较大的综合性试题进行重点分析,保证这一教学环节的时间(大约用了20分钟)。在这一环节的讲评中,主要具有以下2个特点:

(1)比较充分地利用学生的思想作为教学资源。

例如,填空题第16题:已知实数a、b、c满足,则a+b+c=__。

教师没有马上讲解问题,而是先让做对此题的学生到黑板前介绍自己的思路。

(2)比较充分地体现了“合理引导,发展思维”的教育价值取向,重点在“引导学生去思考”上,让学生完整地经历问题解决的全过程。

例如,对于第24题:如图4,四边形OABC是一张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矩形纸片,点A在x轴上,点C在y轴上,将边BC折叠,使点B落在边OA的点D处。已知折叠线,且

图4

①判断△COD与△DAE是否相似?试说明理由;

②求直线CE与x轴的交点P的坐标;

③是否存在过点D的直线l,使直线l、直线CE与x轴所围成的三角形和直线l、直线CE与y轴所围成的三角形相似?如果存在,试写出其解析式并画出相应的直线;如果不存在,试说明理由。

教师通过答题分析了解到:学生基本上都能正确求解问题①,而问题②只有40%的学生正确求解。(有20%的学生直接由得到AE=3,DA=4并代入,虽然答案相同,但在解法上有问题。)因此,在课堂上,教师让中下等水平的学生介绍问题①的解法,让其他学生对解决过程的合理性进行评价;问题②则让中上等水平的学生说说自己的解法,并有意识地让出现典型错误(由,直接得到AE=3,DA=4并代入)的学生说出自己的解题过程,教师在肯定这一思路的可行性的同时,指出该解法中的问题所在,然后引导学生根据问题的结构特点进行分析。

①在图上尽可能地标出已知条件和容易推得的结论。

设AE=3t,则AD=4t,DE=5t,

则有OC=AB=AE+EB=AE+DE=3t+5t=8t。

所以OD=6t,CB=CD=10t。

将这些量标注在图上,如图5所示。

图5

②分析结论。

要求CE与x轴的交点,有两种方法:

方法1:(根据数形结合的思想利用坐标求解)

先求出直线CE的函数解析式(这只要求出C、E两点的坐标即可),进一步转化为求t的值(在Rt△CDE中应用勾股定理建立方程即可),进而求解问题。

方法2:(利用图形的相似求解)延长CE,交x轴于点P,如图6所示,发现△EBC∽△EAP,从而知道CE∶PE=BE∶AE,因此只要知道BE与AE的关系就可求以出PE。根据已知条件,可以求出,因此可以求出PE。再由上述方法求出t值,进而求解。

图6

答案:直线CE与x轴的交点坐标为(16,0)。

在讲评问题③时,可以引导学生阅读并思考问题,让学生寻找符合条件的直线。课堂上,学生顺利地画出了一条直线(直线l)。接下来,教师用《几何画板》制作动画,让直线l绕着点D旋转。学生在观察直线旋转的过程中发现在另一位置还有一条直线l'(非直角三角形的相似),如图7所示。进而求出所画直线的函数解析式。

图7

答案:满足条件的直线有2条:y=2x-12和y=-2x+12。

在学生完成解题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解题过程,从中总结出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

①尽可能在图形上标出已知数据和容易推出的数据;

②分析所求的结论,思考确定结论的条件并针对图形进行适当的转化;

③用数形结合的方法建立已知与未知的联系(有时需要建立方程);

④在复杂的图形背景下思考问题时,应尽可能找到“关键”的图形结构,从运动、变换的角度去看图形。

环节4:总结提升。

教师通过以下3个问题引导学生总结考试经验,归纳解决问题的基本思想方法和策略。

①在这次考试中,你最大的成功在哪里?你认为为什么会成功?

②在这次考试中,你最大的遗憾是什么?原因是什么?

③你认为怎样才能使会做的题做对?怎样“对付”没有见过的问题?

2.课例研讨

在下午的研讨活动中,先由执教教师介绍自己的教学设计思路和课后反思,再组织听课教师分组讨论,最后组织全体教师集中交流。

在教师交流的过程中,形成了共同的观点:

(1)两堂试卷讲评课都进行了试卷答题分析,并在此基础上确定了试题分析的重点,从而在把握学情的基础上增强了试卷讲评的针对性;

(2)安排了让学生自我订正和相互交流、纠错的学习活动,从而提高了学生对自己的解题进行评价、反思的意识;

(3)充分利用学生的智慧和思想作为试卷讲评课的教学资源,从而有效地调动了学生参与试题解答、评价和反思的积极性;

(4)对于学生共同提出的需要帮助解决的难点问题进行了重点突破,使课堂重点突出,条理清楚。其中课例B的课堂整体性强、结构合理,充分关注了学生的需求,利用了学生的思维资源;教师能在学生对典型错误的展示和讨论过程中,引导学生对不同的解法进行评价,并在分析学生的错误时,适时地引导学生发现错误中存在的合理成分,从而使学生在纠正错误的基础上利用其中的合理成分进行创造性的思考。

五、总结提升,及时推广

在本次课例研讨活动中,总结出了试卷讲评教学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教学模式。

1.基本原则

(1)答题分析。

在试卷讲评前,教师应仔细分析学生的答题情况,关注将容易题目做错的学生和将较难题目做对的学生,发现典型错误,并分析学生的认知误区。

(2)合理选例。

在答题分析的基础上,选择适当的试题作为试卷讲评的代表例题,增强试卷讲评的针对性。

(3)突出重点。

选择学生有共同帮助需求的试题作为重点,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其主要过程为:问题结构的感知与表征—知识经验的搜索联想—解题方向的选择—数学模型的建构—解题计划的形成、实施和评价—数学思想方法的总结提升。

(4)利用学生资源。

充分利用学生的智慧和思想作为试卷讲评课的教学资源,以此来引导学生广泛、深入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

(5)合作交流。

适时、合理地组织学生进行组内交流和组间交流,让学生互相帮助、互相启发,从交流、评价中产生思维的“闪光点”。

2.试卷讲评课的基本模式

(1)自主订正,及时纠错;

(2)合作交流,疑难解决;

(3)重点突破,合理引导;

(4)及时总结,反思提升。

在形成以上研讨活动共识的基础上,各备课组回到所在校不断地实践、探索、总结,并逐步形成了符合本校学情的试卷讲评课教学特色。

六、思考

教研活动服务于教学,教研课题来自于教学实践,开展基于课例的主题教研活动的有效途径是:

(1)从教学一线中观察现象,描述现象,提炼教研课题;

(2)在对现象的深入分析的基础上初步形成解决问题的方案;

(3)在形成初步方案的基础上引导教师广泛参与研讨活动,通过课堂实践检验、完善方案,并应用于教学实践。

标签:;  ;  ;  ;  

基于课程实例的主题教学与研究活动的策划与组织--以一篇试卷中的主题教学与研究活动为例_数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