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培养论文

浅谈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培养论文

浅谈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培养

朱佳珍

(丰泽区第四中心幼儿园 福建 泉州 362000)

摘 要: 幼儿的社会交往是其生长发育与个性发展的重要环节,应使幼儿形成适应社会要求的社会性行为,使其完成个体社会化。分析现阶段社会背景下幼儿的社会交往现况,提出合理的策略培养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使幼儿的社会交往行为得到培养和规范,社会交往的技能和技巧得到提高,对于幼儿的社会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社会交往;重要性;现状;培养策略

一、培养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重要性

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在《论未来教育》中指出:“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做人,学会共处是未来教育的四大基础支柱。”[1]培养幼儿社会交往能力,让其形成适应社会发展的社会行为,对幼儿社会性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社会交往能力是个体在社会交往中表现出来的行为能力和品质。[2]通过社会交往,可使幼儿了解和认识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的正常关系,学习正确的社会道德准则和处理人际关系,引导他们克服不利社会交往的行为,发展调节社会行为的能力,充分发展个性,塑造健全完善的人格,以形成适应社会要求的社会性行为。儿童具有一定的社会交往能力不仅关系着他们在园生活的质量,而且关系着其日后社会性发展的水平。[3]

美国杜克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体外实验发现:迷走神经的神经元可直接摄取肠道细胞分泌的谷氨酸,摄取速度在100微秒内,比眨眼还要快。通过这样的信号传递机制,肠道摄入的食物营养成分、热量值等重要信息,能更快速、准确地传递给大脑。这也意味着,大脑和肠道会快速地相互影响:大脑可以影响肠道蠕动、消化和分泌、营养物质的吸收和分布、菌群平衡;而肠道又可以影响神经传递信号、压力或焦虑等情绪,影响睡眠。

二、幼儿社会交往的现状

(一)社会竞争状态下幼儿的孤立化。许多家长为了使孩子能够在将来的竞争中获胜,为其安排各种兴趣培养班,提出超前的教育和培养要求,剥夺了幼儿行使自己自由时间的权利。教育机构教育的片面性和功利性追求,忽视幼儿的长期发展需要,使得幼儿的个性得不到发展,失去与同伴和成人的交往的必要技能和能力。

(二)城市化进程中幼儿交往活动的缺失。城市化的生活,封闭独立的楼房使幼儿失去了游戏的空间和时间,时间大部分都被家长和教师的各种安排占据。失去了游戏的空间和时间,幼儿由原来的“群体”变成了“孤独”,由“活动型”变成了“静止型”,由“自发”变为“被动”,幼儿的社会交往逐渐缺失。

(三)信息化环境对幼儿交往产生负面教育。电视机、电脑、手机等常见的传播媒介出现在幼儿的日常生活中,幼儿长期将时间花费在电视与网络上,剥夺了幼儿游戏和交往的时间,使幼儿缺少与同伴和父母间的交流和互动,影响了幼儿正常的社会交往。

三、培养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策略

(2)建立幼儿间友好和谐的同伴关系。不同的孩子有不一样的生活经验和认知基础,这为他们相互间提供了分享知识经验、互相模仿、学习的重要机会,从而发展社会交往能力。幼儿园应该积极创设幼儿同伴间交往的机会和条件,帮助其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

(3)重视游戏在幼儿交往中的重要作用。在幼儿园为幼儿设置的各种游戏中,角色游戏是幼儿喜欢的其中一种创造性游戏,能促进幼儿的“社会化”,能让幼儿初步掌握社会行为规范的道德准则,学习正确处理人际关系的方法,能为幼儿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提供有利的学习环境。

教师应发挥榜样作用。教师的人际交往模式对幼儿的社会交往的发展具有直接的示范功能和导向作用。教师如何正确处理幼儿间的冲突,如何引导幼儿间的同伴交往行为,对幼儿在交往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的处理和解决等,都对幼儿的交往行为产生影响,对幼儿的交往活动有着重要的示范作用。[4]

2.教师

(一)在幼儿园教育中培养幼儿社会交往能力

1.幼儿园

杨伟东事件其实并非个案,从最早的视频网站乐视网开始,网络视频行业就是腐败的重灾区。“烧钱越厉害的行业,滋生贪腐行为的可能性就越大,动辄上亿甚至数亿元的版权费和节目制作费,娱乐行业又一向‘糊涂账’偏多,洗钱行为非常普遍,在这潭浑水边,太容易湿鞋了。”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截至1998年年底,中国共开发绿色食品产品1018个,产生总量为840万吨,开发面积达226万公顷,已开发的绿色食品产品涵盖了中国农产品分类标准中的7大类、29个分类,包括粮油、果品、蔬菜、畜禽蛋奶、水海产品、酒类、饮料类等,其中初级产品占30%,加工产品占70%。绿色食品生产企业和产品分布在中国各地,许多企业是大型知名企业。

(1)为幼儿创设良好的人际交往的环境。一方面,要为幼儿创设安全、宽松、民主、平等、尊重的精神环境和师生关系。另一方面,努力为幼儿创设良好的物质环境,使他们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建构自身的认识结构,体验、理解和感受自我与同伴和成人间的联系与情感,从而发展自身的社会交往能力。

幼儿的社会交往不仅受到幼儿园和教师教育的影响,同时也与家庭的环境、父母的教育观、教育态度、行为方式以及家园教育的一致性紧密相关。在幼儿社会性发展的问题上,家园的指导与要求须保持一致性,以使家园教育同步进行,这对幼儿健康的社会性行为的发展尤为重要。

3.家园合作

竞赛教学法在教学中所发挥的作用是怎样的,具有何种重要价值。有学者认为竞赛的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进取精神和练习积极性、培养学生集体主义精神、强化身体练习,同时还能提高学生的各项运动成绩[5]。因此竞赛教学法正越来越多地被体育教师所接受并应用于体育课堂中来。传统教学法往往枯燥无味,对低年级学生的学习效果很难起到帮助和带动作用,新颖的教学方法能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用竞赛教学法来吸引学生探索与求知的欲望,以此促使学生对体育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精准执法 综合施策 编制严打土地违法行为的“天罗地网”(韩超) .............................................................4-46

(二)在家庭教育中培养幼儿社会交往能力

1.家长应正确认识幼儿社会性发展观,为幼儿创设交往活动的条件。幼儿的社交能力是在与他人的交往中学习、发展、提高的。家长应树立正确的幼儿社会性发展观,要给幼儿创造和提供同伴交往的机会,家长要多和幼儿积极地交往互动。要让幼儿多接触社会生活的各方面,有意识的多带幼儿熟悉周围的环境,多带幼儿到户外活动,培养幼儿与他人互动交往的兴趣,鼓励幼儿多与他人进行交流,创造社会交往活动的有力条件和机会。

2.家长应传授帮助幼儿掌握交往技巧的方法。应充分抓住利用日常生活中的教育时机,对幼儿进行人际交往的教育。父母要培养幼儿与成人的交往能力,有意识的与幼儿进行各种交流,把幼儿当做独立的个体,平等地看待和对待幼儿。家长自身的待人接物,为人处世的行为对幼儿产生示范的作用,家长要教给孩子基本的与他人交往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做好榜样示范。

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培养是幼儿社会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幼儿素质教育的主要组成部分。培养幼儿社会技能的最终目的是让他们能够更好地参与到社会活动中。对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初探,有利于对幼儿社会交往进行深入的了解和进一步的探索,从而培养幼儿更全面的社会交往行为,对于幼儿的整体发展具有重要性意义。

参考文献:

[1]连文星,沈国兰.培养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紧迫性刍议[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第 2 期:25-27.

[2][3]庞丽娟.教师与儿童发展[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279-283

[4]李赟.论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培养[D].河南:学术论坛,2010.8:267-268.

标签:;  ;  ;  ;  ;  

浅谈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培养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