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教科书:九年级“思想品德”与“历史与社会”教材整合的探索_历史与社会论文

立足教材 超越教材——九年级《思想品德》和《历史与社会》教材整合的探索,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教材论文,思想品德论文,九年级论文,社会论文,历史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翻开九年级《思想品德》和《历史与社会》全一册教材,不难发现,它们虽是两门不同的课程,但其中的许多内容有着密切的联系,雷同甚至重复的现象比比皆是。比如环境问题、人口问题、人权问题等等,无论是分科教学还是合科教学,都存在着课堂效率降低,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综合能力等弊端。这就告诉我们,即使相同的内容,在不同学科中所要达成的目标也不是完全一致的,各有各的侧重点。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该十分注重对教材的整合。

笔者认为,教材整合应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作指导;以“校情、学情”为基础;优化教学结构,扩展“双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从而既加强学生的“基础性学力”,又提高“发展性学力”,使所学知识内化为学生的基本素质和创新能力。

一、教材整合的必要性

作为新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教材整合应当成为每位教师的教改课题之一。

1.整合是提高课堂效率的需要

笔者将九年级《思想品德》和《历史与社会》所有交叉内容绘制成表格(见表1)。

综上可见,在两册教材中,几乎每个单元、每个章节都有交叉或重合的内容,因此,无论合科还是分科,对同一内容和同一学生,教师都要讲两遍,既浪费了时间资源,又降低了学生的学习效率。所以,整合两本教材的相关内容势在必行。

2.整合是统一达成课标要求的需要

如在人口、资源、环境(简称PRED)问题的教学上,《思想品德》学科的课标如下:知道我国的人口、资源、环境等状况,了解计划生育、保护环境、合理利用资源的政策,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意识。而《历史与社会》学科对PRED问题提出的课程标准如下。

2—1运用典型事例和相关数据,说明现阶段中国和世界的人口、资源与环境形势。

2—2列举人口问题对社会发展的影响,理解实行计划生育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2—3了解世界和中国的老龄化趋势,知道我国应有的态度和行为。

2—4描述资源与我们生活的关系,说明合理利用资源的重要意义。

2—5了解区域性和全球性的环境问题,知道问题的解决需要自身努力以及世界各国的通力合作。

2—6综述人口、资源与环境问题的关系,说明三者协调才能使社会持续发展。

不难看出,在PRED问题上,两门学科的课标有很多地方是一致的,只是对同一内容的教学所要达成的目标各有侧重,社会学科所涵盖的内容更广一些,还要求学生了解世界的PRED问题,而思品学科侧重于关注中国的情况。若能有机整合二者,相信教学效果一定会事半功倍。

3.整合是新一轮中考改革的需要

杭州市近几年的中考卷力图在各学科之间建立起联系,无论是学科内综合、热点问题综合,还是思想品德学科和历史与社会学科的综合,都比较自然合理、浑然天成,挖掘更为深刻的思想内涵。

如2006年杭州市中考卷第37题: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18分)

在浙江省缙云县,有一对老人(男的叫董万春,今年83岁;女的叫张春晖,今年74岁),自1957年开始,每天记录家庭收支情况,到今年为止已经整整49年了。下面是这对老人向记者反映的情况。

1956年至1978年,工资一分也没有涨,两人加起来每月工资93.5元。

49年里,有5个年头家庭财政出现赤字,即1961年赤字84元;1969年赤字116元;1973年赤字190元;1976年赤字76元;1994年赤字6885元。前四次“赤字”是因为当时工资低,家庭开支大造成的,1994年欠债是因为那年我们分到了80多平方米的房改房,这次欠债感到很幸福。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我们记的都是吃穿的开销。到八九十年代,我们的账本记上了彩电、冰箱、洗衣机、空调。现在我们的退休工资加存款利息等,每年有5万多收入,花不完。

——摘自2005年1月23日《钱江晚报》

(1)读完材料后你的第一感觉是什么?(2分)

(2)1956年至1978年期间,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中经历了很多曲折,请根据所学知识列举这一时期曲折的主要表现。(2分)

(3)1978年,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开始进入新阶段,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开始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请写出这一年发生的具有历史转折意义的重大事件,简要分析人民生活水平发生日新月异变化的根本原因。(4分)

(4)材料能否得出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已经完全实现的结论?为什么?(10分)

这是一则思想品德学科和历史与社会学科间的大综合题。该题以一户普通家庭的收支作为载体,很自然地把历史与政治融合在一起,以史为线,前后对比,材料充实,提问得当,兼顾了两个学科的相关内容。

又如,2008年杭州市中考卷中有关“汶川大地震”的试题。社会学科以图为载体,考了杭州到汶川的实际距离,考了汶川相对于北京处在什么方位;思想品德学科以汶川大地震的两幅图片和灾情描写,让学生写出“一则令你最感动难忘的抗震救灾的场景”和其中蕴涵的两个《思想品德》观点,并要求对其中一个观点进行阐述,写出从难忘场景中得到的人生启示。

上述考试内容告诫我们,我们只有做好教学内容的整合,才能使思想品德学科与社会学科有效“联姻”,实现时间、空间和内容的有机结合,达成中考要求。

4.整合是培养学生能力的需要

社会学科注重学生对地理和史学知识的把握及对图表的分析能力的培养,而思想品德学科注重学生对时政的敏感度及政治分析能力。若能把二者整合起来,就可以避免学科知识的割裂,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分析近三年的杭州市高中招生考试实施细则和试卷,不难发现“从知识立意到能力立意”是中考的命题总轨迹。2008年中考卷就突出了对考生综合学习能力的考查,如以汶川大地震、嫦娥一号、北京奥运、抗雪减灾、3·14西藏暴乱、民生等重大的社会问题,考查了学生获取、分析和运用信息的能力,从而较好地解决了学生未经阅读材料就从教材上盲目翻找答案的毛病。

因此,我们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注重对知识点的整合,应根据学科知识的内在联系,引导学生形成网络化知识,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素质,彻底改变“保姆式”“填鸭式”教学方式,还学生学习主体地位,尊重学生自主探索世界的权利,真正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二、教材整合的实施策略

由于两本教材各成体系,章节与章节之间的逻辑相当缜密,所以,要将两册书中的交叉部分进行整合并不是一件易事,需要有一定的策略。笔者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归纳了以下几种策略。

策略一:整合课标

还是以PRED问题为例(见表2)。

经过以上整合,可以把分散在两册书中的知识点都串联起来,避免知识点的割裂,增强教学的逻辑性,在运用图表、材料等教学资源时能更有效地训练学生的综合能力。

策略二:整合内容

笔者在前面已将九年级《思想品德》和《历史与社会》中的交叉内容以表格形式归纳出来,但就知识点本身,它们还是孤立的点,要真正将它们整合在一起,就必须按照课标对教材内容进行宏观整合和微观调节,形成一个有机的体系。经过精心编排,笔者将两本书的内容整合如下(见表3)。

整合遵循了以下的思路:将两册书的所有内容分成三部分,主题分别是了解世界—了解中国—融入社会,第一部分对世界的经济、政治形势进行分析;第二部分对中国的国情进行介绍并了解中国针对这些问题所制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第三部分从政治、经济、文化三个角度对社会进行了解,并且明确自己身上的责任。

策略三:整合方法

1.从现象到本质

如对环境问题这类学生看得多、听得懂的话题,笔者采用了由现象到本质的方法进行整合。先给学生看形象又直观的环境恶化的画面和视频,让学生真切感受到环境恶化的严重性及对自己的危害性;然后引导学生探究问题的根源所在,并提出切实可行的保护环境的方法和措施;最后出示材料,让学生了解我国对环境问题所制定的一系列制度和实施的措施以及所取得的成效。这样,学生由所熟悉的表面现象深入到问题的实质,逐步深入,一气呵成。对教材的资源问题也可以采取这种方法进行整合。

2.从感性到理性

前面讲到,“从知识立意到能力立意”是中考的命题总轨迹。社会学科注重培养学生对地理知识和史学知识的把握及对图表的分析能力,而思想品德学科注重对学生的时政敏感度及政治思想的分析能力、概括能力的培养。能否将两者合二为一呢?在PRED问题中人口问题的教学上,笔者尝试采取“由感性到理性”的方法对两者进行整合。

先运用典型事例列举人口问题给社会带来的影响,并通过社会课本对日本和印度两个国家不同的人口问题的探究,揭示人口问题在不同的地域的不同表现。然后引导学生讨论:我国的人口老龄化问题能否与世界其他国家的人口老龄化问题相提并论?最后,出示我国的人口变化图表及我国不同时期的人口状况图表,让学生学会从图表中获取信息、概括原因,切实理解“实行计划生育”这一我国的基本国策。

3.从宏观到微观

关于经济领域的内容,两本教材的侧重点各不相同,《思想品德》从我国经济制度、分配制度的角度入手,让学生明白我国“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经济制度的优越性;而《历史与社会》则是从市场经济的角度,让学生了解宏观经济领域中的经济现象及经济运行规律,同时还涉及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经济全球化知识和由此派生出的资源优化配置、因地制宜等经济概念及消费者的行为表现。对这部分内容,笔者采取从宏观到微观的方法进行整合。先从宏观经济领域中的市场经济规律的表现入手,举例说明市场经济有它的优势——竞争性、开放性、平等性、法制性;同时也存在着弱点——滞后性、盲目性、自发性。因此,市场经济离不开宏观调控。然后,用恰当的事例反映政府的宏观调控在经济生活中的作用,并描述我国当前经济发展的一些区域特点,进而列举实例说明市场经济中资源优化配置和因地制宜的重要性,让学生懂得必须从本地的实际情况出发去发展地区经济的道理。讲到从实际情况出发,就可以顺势引入中国的基本经济制度的教学,让学生体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最后回到自身,作为经济社会中的一名普通的消费者,我们应该如何正确扮演自己的角色。这样就分别从消费者的权利和义务的角度对八年级的法律知识再一次进行了复习,让学生从合理消费的角度思考应如何在不断进步的经济社会中学会理财和合理消费。

如此一来,宏观角度的市场经济和微观角度的中国经济制度及个人的消费观就紧密地整合在一起,有利于学生对经济领域的知识产生全方位的认识。

标签:;  ;  ;  ;  

超越教科书:九年级“思想品德”与“历史与社会”教材整合的探索_历史与社会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