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临床检验中影响尿液检验的相关因素论文_柴守玉

探讨临床检验中影响尿液检验的相关因素论文_柴守玉

(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康复中心;甘肃白银730700)

【摘要】目的:探讨临床检验中影响尿液检验的因素。方法:选取从2016年10月~2017年11月我院临床检验1000例尿样本里面选择误差相对较大的15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尿液检验的影响因素。结果:1000例尿样本里面存在150例检验结果误差比较大的尿样,尿液检验误差出现率是15.096。结论:许多因素会对临床尿液检验造成影响,大多是多重因素影响,医务人员要有针对性地处理问题,重视尿液分析的标准性和规范性,加强尿沉渣检测,控制尿液检验质量。

【关键词】临床检验;尿液检验;影响因素

0 引言

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临床诊断技术愈发完善,当前医院十分常用的一种检查方法就是尿液检验,其可以检测泌尿系统的功能,并且具有操作简单的优势。尿液检验不仅能应用于常规健康情况检查中,还能对多种疾病进行诊断以及监测治疗效果。通过尿液中的各项指标,可以帮助临床医生确定患者疾病,医疗水平的提高和医疗仪器的进步提高了尿液检验的精密度和灵敏度,笔者探讨了其影响因素,现进行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2016年10月~2017年11月我院临床检验1000例尿样本里面选择误差相对较大的150例作为研究对象,男86例,女64例,患者年龄21~82岁,平均48.6±2.1岁,这些患者从发病起到入院时间是1~9天,患者平均入院时间是2.5±0.8天,这150例患者以上3项基本指标没有显著差异(P>0.05),具有均衡性。

1.2 方法

二次检查里面误差相对较大的150例检验报告,详细记录误差出现的可能原因,然后将这些原因分别归纳在不同因素里面,包括:标本送检过程、实验室因素、尿液标本保持、标本采集以及临床用药因素。

1.3 观察指标

对患者尿液检验误差率以及尿液检查各种影响因素进行分析评价。

1.4 统计学处理

本组研究的所有数据均录入EXCEL,采用SPSS19.0软件处理,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分析尿液检验误差率

1000例尿样本里面存在150例检验结果误差比较大的尿样,尿液检验误差出现率是15.096。

2.2 尿液检验各种影响因素

通过对这150例误差样本检验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对尿液检验造成影响的因素主要有:标本送检、保存以及采集因素、临床用药和相应实验室因素。其中实验室因素对患者尿液检验结果造成的影响最大,达到30.7%,其次是临床用药因素,所占比例为20.096,标本保存因素所占比例为8.7%,对患者尿液检验结果造成的影响最小的是标本送检因素,只占3.3%。

3 讨论

3.1 尿样本误差影响因素分析

一是临床用药因素。在进行尿液检查的过程中,尿液成分会在不同程度上受到多数药物的影响。如果患者在进行尿检之前已经服用了相关药物,便可能会引发较大的尿检结果误差。患者如果服用了阿司匹林,则会使得患者尿液中的胆红素指标呈现出假阳性,使得检验结果不符合患者病情,进而对临床诊断结果造成影响。会促使患者尿液中的尿蛋白呈假阳性,升高其PH值。

二是实验室因素。在尿液检查过程中,实验室检查属于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可能会使得检验结果出现误差的原因在于:(1)环境原因。因为实验室的环境不能够与相应的标准相符合,没有对其进行完善的室内质量评估等。(2)仪器因素。没有定期对尿液分析仪进行维护与保养,在对患者尿液进行检验之前,其精度不够准确,或者在此过程中使用的是已经过期了的尿试剂。(3)操作原因。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检验人员没有端正的工作态度,其素质水平较为低下,因此在整个检验操作过程中会存在不规范的现象,容易引发检验误差。

三是标本采集过程因素。尿检标本的质量会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标本采集水平的影响,对尿检结果的准确性也会造成严重影响。在进行标本采集的过程中,主要的影响因素包括:(1)样本质量。如果有粪便、白带、月经血以及精液等杂物混入了标本中,则会严重干扰尿液检验结果。(2)采样容器。如果采样容器的材料不适合,这种材料便会和尿液样本发生反应。

四是标本保存因素通常情况下,临床上并不是收集完标本便马上对其进行检验,首先要将其保存一段时间,在进行保存的过程中,也有一些因素会对检验结果造成影响,使其出现误差,主要包括:(1)保持环境。如果样本保存环境中的湿度、悬浮物以及温度均没有达到相关标准的要求,则会使得尿液本身发生物理以及化学变化,进而对检验结果进行影响。(2)样本标记。有少数样本的标记会出现脱落现象,或者没有将其记录清除,因此不能对相应患者进行准确对应,这也会对检验结果造成不良影响

五是标本送检过程因素。在将尿检样本送往检查的过程中,主要的影响因素包括:(1)送检时间较长。在获取尿检标本之后,没有将其进行及时送检,进行标本采集与检验之间的时间在六小时以上,进而会促使标本溶解,引发误差。(2)标本量较少,没有达到正常的尿液检验量,其检验结果不准确。

3.2 质量控制措施

一是完善采样前准备工作。在进行采样之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以此来将采样质量提高,将尿检过程中的不良影响降低,具体包括:(1)对患者用水、饮食以及用药等情况进行了解,这些因素均可能会使得患者的检验结果出现假阳性或者假阴性,通过对患者的情况进行了解,能够及时将其排除。与此同时,医护人员要将服用的相关注意事项告知患者,在取样之前不要服用影响较大的药物,谨防药物对患者的检验结果造成影响。(2)将尿样采集的相关知识介绍给患者,使其能够主动保持阴道口的清洁,并且以实际情况为依据,对留尿时间进行选择,谨防检验结果受到杂物以及容器等的影响,提高尿样标本的质量。

二是完善标本保存与送检。在成功采集完尿样标本之后,要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将其送往检查,如果在此过程中受到其它因素影响,送检不及时,则需要将其冷藏在4-8摄氏度的条件下。如果标本在两小时之内还不能送检,就要将防腐剂添加在标本中,并将其放置在2-8摄氏度的环境中进行保存,并且要在六小时之内将检验工作完成。(2)在保存标本的过程中,要完善标本记录,确保其清楚性与完整性,并将其贴于标本上,谨防其出现脱落的现象,确保标本能够与患者进行准确对应。(3)要安排专人进行尿样送检,减少送检过程中的晃动,谨防出现溶解现象。

三是将实验室检验质量提高。(1)首先要对检验试剂与容器进行保管与维护,实验室人员要定期检查分析仪器,及时发现仪器中存在的问题之后,寻找相应的措施将其解决,确保仪器能够处于良好的状态进行工作,以此来保障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其次,要以实际情况为依据,对检验试剂存放于合适的环境中,谨防其出现变质的现象,及时清除并且更换过期试剂。(2)对实验室环境进行合理控制,积极开展室间以及室内质控工作,对实验室进行定期消毒以及杀菌,确保实验室的空气质量、湿度以及温度合格,防止诸多因素影响检验结果。(3)对检验人员加强培训,将其尿液检验的相关理论知识掌握水平提高,将日常检验的操作力度提高,将检验人员的经验与技术水平提升,确保能够严格遵照相关要求与规范对尿样标本进行检验、与此同时,要对检验人员的职业道德进行培训,使其采用认真、负责的态度对待尿检工作,减少检验误差。

参考文献

[1]冉启慧.临床检验中影响尿液检验的因素分析[J].大家健康(下旬版),2015,(3):59-60,61.

[2]庞洪华.临床检验中影响尿液检验的因素研究[J].心理医生,2017,23(15):114-115.

[3]程小华.临床检验中影响尿液检验的因素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5,(19):3855-3856.

[4]刘峰.关于临床检验中影响尿液检验的因素探讨[J].中国保健营养,2017,27(18):429.

论文作者:柴守玉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7年12月下第2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3/16

标签:;  ;  ;  ;  ;  ;  ;  ;  

探讨临床检验中影响尿液检验的相关因素论文_柴守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