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产业结构变化与相对优势研究_劳动生产率论文

北京市产业结构变化与相对优势研究_劳动生产率论文

北京工业结构及相对优势变动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北京论文,变动论文,优势论文,结构论文,工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研究方法

这里,判断一个地区工业相对优势部门采用对地区基础部门的衡量方法(所谓基础部门是指区内主要为外部市场服务的部门),一般用区位商、职能规模、职能度三个指标。

区位商(L.Qi),是对区域某一产业相对集中程度的度量,在统计上,等于区域该部门就业比例与全国相应部门就业比例的比值。区位商大于1表明该部门为区外市场提供产品或服务, 是地区经济的基础部门,区位商值越大,该部门的职能越强。职能规模(Si),即区位商大于1的基础部门中从事对外服务部分的绝对规模职能度(Pi), 是职能规模与整个基础部门的规模之比。

区位商法基于以下几个假设而成立,即没有产品和劳务的交叉贸易;统一的消费模式;区域之间相等的劳动生产率;没有国际贸易。为了使分析能更好的满足这几个前提,在现有资料基础上对区位商法做一些修正。为避免交叉贸易,文中部门尽量细分,将工业按统计年鉴上分40个部门,并进行劳动生产率的修正。在研究过程中发现,劳动生产率的修正非常必要,对北京工业结构变动的分析时,把只按未修正的从业人员计算与修正后的结果相对比,二者结论差别很大。而事实证明修正后的结果更接近实际,因为我国的许多工业部门在就业方面很不敏感,没有按照经济规律的自发要求进行适时的人员调整。 因此, 修正如下:设NLP为全国的劳动生产率,NLPi为全国部门i的劳动生产率,LP为区域劳动生产率,LPi为区域部门i的劳动生产率。劳动生产率以人均创造的增加值来计算。修正后,相应公式为:

LP[,i]·NLP

L.Q[,i]=L.Q[,i]·───────

LP·NLP[,i]

LP[,i]

1 LP·NLP[,i]

S[,i]=E[,i]·───(1-────·──────)

NLP

L.Q[,i]

LP[,i]·NLP

1 NLP

P[,i]=S[,i]·───·────

E[,i]

LP[,i]

由于京、津、沪三个直辖市在全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经济发展水平比较相当,因此在研究北京的过程中采用了对比的方法,有助于更好地了解北京的位置。所研究的区域范围京、津、沪均以行政辖区为准。进行工业结构的合理性分析时以波特(M.Porter)的竞争优势理论为依据。

二、京、津、沪工业相对优势对比

(一)1990年工业相对优势部门分析

1.相对优势部门

根据上述方法计算修正后的区位商可知,1990年北京工业部门中有12个对外服务的基础部门,天津、上海各有16个、14个。北京的12个部门中有6个是3个城市共有的基础部门,包括服装、文体用品、交通运输设备制造、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仪器仪表、炼焦煤气及煤制品业。工艺美术品制造和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是京、津的优势部门,而印刷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为京、沪共有,唯饲料工业和家具制造是北京特有的输出部门。除与北京相同的7 个部门外,上海还有纺织、医药、化学纤维制造、橡胶制品、金属制品和皮革毛皮羽绒及其制品业。天津是基础部门最多的城市,它还拥有化学纤维制造、采盐业等输出部门。

2.强度

北京高度集中的部门主要是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简称黑色金属)、印刷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简称电子)、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简称化学工业)和饲料工业。天津的采盐业、化学纤维制造业和金属制品业比较突出;而上海则集中于文体用品、仪器仪表、化学纤维制造及电子通信设备。

3.职能规模和职能度

在3个城市共有的职能部门中, 北京的交通运输设备制造和电子规模强于津、沪,而服装、文体用品、仪器仪表却强于津而弱于沪。尤其在后两个行业上,上海具有显著的优势。另外,北京的黑色金属、化学工业和印刷的职能规模很大,外向性显著。从职能度看,黑色金属、印刷、饲料工业、电子、化学工业对外服务的人员比例很高,超过半数,而文体用品、仪器仪表都远远逊于上海。

4.小结

1990年,北京工业的相对优势部门主要是黑色金属、化学工业、印刷、交通运输设备制造、电子及饲料工业。它们不论在区位商、职能规模还是职能度上都有明显的优势。其中,除了印刷业都属于知识密集型产业。但黑色金属和化学工业属于高耗水、重污染的部门。天津除了其特有的优势部门外,其余的从职能规模上都难以与北京、上海抗衡。

(二)1995年工业相对优势部门

1.相对优势部门

1995年,北京专业化部门有12个,天津和上海各有13、15个。共有的部门有6个,分别是机械、电气、仪器仪表、电子、 交通运输设备制造、皮革毛皮羽绒及其制品业。家具制造仍是北京特有的优势部门,服装、印刷和黑色金属京、沪所共有,石油加工及炼焦业、煤气生产和供应业共属京、津。天津仍独有石油天然气开采业和非金属矿采选业,上海相比1990年医药又发展为职能部门。

2.强度

1995年,京、津、沪都出现了区位商值很高的部门。例如京、津、沪的电气、皮革毛皮羽绒及其制品业,京、津的电子、煤气行业,京、沪的仪器仪表和黑色金属。另外,北京的石油加工及炼焦和印刷业也比较突出。煤气生产和供应业非常显著地跃居1995年京、津职能部门中专业化程度最高者,区位商值分别达6.14和16.5。但是,值得注意的是,煤气是城市性很强的消费品,同时也具有很强的区域性。广大农村地区对煤气的消费是微乎其微的,所以京、津会大大超出全国的平均水平。又由于煤气很大程度是炼焦的副产品,用于取暖的比例较大,因此上海在这方面不会具有显著优势。

3.职能规模和职能度

北京在家具制造、印刷、石油加工及炼焦业具有职能规模的优势明显。而机械工业、电子、电气均不如上海和天津。仪器仪表、交通运输设备制造、服装、黑色金属强于津弱于沪。但是,从职能度上看,黑色金属行业比上海还高,达65%,说明此行业的区外服务性很强。天津在电子行业优势非常明显。另外,其电气、皮革毛皮羽绒及其制品业的职能度高达82%、79%,上海相应数值为91%、78%。

4.小结

1995年,京、津、沪总体工业结构有两个明显的特点:①相对优势部门突出,专业化集中程度加强。区位商极值比1990年上升了好几个台阶,明显拉开了距离。②整体上专门化程度高的优势部门有所升级。像电气、电子、仪器仪表这类轻污染、低耗水、高附加值和知识密集型行业比例加大,向国际性城市靠拢的趋势明显。同时,城市型工业(指轻污染、低耗水的知识密集型工业)也比较发达。但京、津、沪相比,北京的结构相对不利,其优势仅在于家具制造、印刷、石油加工及炼焦和黑色金属。上海的电气、机械、交通运输设备制造、文体用品等,以及天津的电子专业化集中度格外突出。

三、北京工业相对优势的变动分析

(一)1990年与1995年北京工业相对优势变动

1.工业各部门增加值比重的变化(以自身为基准)

通过计算北京1995年与1990年工业各部门的增加值比重的变化可见,比重上升最快的部门是石油加工及炼焦业,接下来是黑色金属、电子、交通运输设备制造和仪器仪表行业。下降最大的是化学工业,其次是机械工业与纺织业。这些变化大的部门中,除纺织业外,都是知识密集型部门。知识密集型部门总体上升了6.7个百分点, 其中知识密集型轻污染低耗水行业上升了2.1个百分点, 而知识密集型重污染高耗水部门却上升了4.6个百分点。在非知识密集型工业中,城市型工业比重下降了3个百分点,轻污染中耗水工业下降5个百分点。综合所有部门,得出这样的结论,从增加值比重变动状况看,北京的工业结构趋向于知识密集型、污染性以及耗水性。

2.各部门区位商的升降变动(以全国为基准)

表1列出了北京工业结构变动情况。 括号中的数值是修正后的1995年与1990年的区位商(即增加值的区位商)之差再乘以100得到的。 它反映了北京的工业结构相对于全国平均水平的变动情况。比较有趣的是,若按未修正的区位商列出同样结构的表来,会得到几乎完全相反的结论。二者的反差正是对各部门劳动生产率(以人均创造的增加值计)的鲜明印证。后文的分析以修正后的为准,以修正前的为对比。可以看出,知识密集型的部门中除了化学工业和化学纤维制造业下降以外,其余部门均上升。而这两个部门是高耗水和重污染的。但是,从业人员的区位商值表明化学工业是上升的。这说明了该部门的劳动生产率低。而机械、交通运输设备制造、电子、仪器仪表、煤炭、有色金属从业人员的区位商都不降了,反映了这些行业较高的劳动生产率,而且反差越大,说明生产率越高。在医药、石油加工及炼焦、化学纤维制造虽然是同向变化,但上升的幅度增加值的更大(或下降幅度增加值),因而可以说明同样的结果。非知识密集型的部门中,上升的部门有5个, 下降的有9个。对比修正前后的结果,同样可以看出, 皮革毛皮羽绒及其制品业、印刷、纺织、饮料制造、造纸行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而其余行业则下降。总体看来,也得出北京的知识密集型行业在上升、非知识密集型在下降的结论。

从升降幅度上看,以电气、石油加工及炼焦、皮革毛皮羽绒及其制品业和仪器仪表制造业的上升最为显著,而下降的行业突出的是化学工业、橡胶制品业和文体用品制造业。

表1

北京工业结构变动

上 升 型

低耗水、轻污染 机械工业(25.7)

交通运输设备制造(5.7)

电气(315)

知 电子及通信设备(14)

识 仪器仪表(100)

密 中耗水、轻污染 医药制造业(6.3)

集 中耗水、重污染 煤炭采选业(18)

型 高耗水、轻污染 石油加工及炼焦(250)

高耗水、重污染 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38.5)

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14.4)

低耗水、轻污染 皮革、毛皮及羽绒(163.3)

非 家具制造业(2.3)

知 印刷(24)

识 中耗水、轻污染 纺织业(2.9)

高耗水、轻污染 饮料制造业(22.4)

高耗水、重污染

下 降 型

低耗水、轻污染

密 中耗水、轻污染

集 中耗水、重污染

型 高耗水、轻污染 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122.

高耗水、重污染 4)

化学纤维制造(-31.6)

低耗水、轻污染 服装(-57)

非 文体用品(-70.7)

知 金属制品业(-11.2)

识 中耗水、轻污染 木材加工(-20.1)

密 橡胶制品业(-76.2)

集 塑料制品业(-36.1)

型 食品(-28.9)

高耗水、轻污染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8.5)

高耗水、重污染 造纸及纸制品业(13.1)

说明: 分类方法依据杨开忠, 北京经济基础的基本特点与变化趋势《地理学报》1997,52(6)。 各类专业技术人员比例高于全部工业总和水平的行业,称为知识密集型工业,反之称为非知识密集型工业;万元工业产值耗水在50~100以下的工业,称为中度耗水工业,在50 以下的称为低度耗水工业,在100以上的则称为高耗水工业; 万元工业产值产生的废水、废气、废物均低于整个工业相应指标水平的工业,称为轻污染的工业;反之,则为重污染的工业。

资料来源:根据《北京统计年鉴》(1996),《上海统计年鉴》(1996),《中国工业统计年鉴》,国家统计局有关资料计算。

(二)1990年与1995年北京对于津、沪的工业对优势变动

1990年与1995年京、津、沪各自的相对优势部门如表2所示。

表2 京、津、沪工业相对优势变动

北京天津

化学工业 采盐业

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医药制造

1990 印刷业皮革毛皮羽绒及其制品业

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 化学工业

饲料工业 化学纤维制造业

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

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

1995 石油加工及炼焦业 医药制造

印刷业食品制造业

家具制造业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

上海

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

化学纤维制造业

1990 仪器仪表

机械

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

纺织业

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

机械

1995 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

仪器仪表

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

服装

从知识要素、水要素以及污染程度来看,1990 年京、津、 沪的相对优势部门要素使用比较相近,分布比较平衡,天津稍显力量不足,在知识密集型的轻污染低耗水行业没有优势。到1995年,天津的整体结构上升,其电子业遥遥领先,职能规模分别是京、沪的2.12倍、1.62倍。职能度高达76%,是北京的1.33倍,上海的1.69倍。上海在知识密集型轻污染低耗水部门方面独占鳌头,其电气、机械、交通运输、仪器仪表的职能规模是北京的7.36倍、10.5倍、3.6倍、2.3倍,而相应为天津的5.2倍、6.8倍、4.8倍和9.6倍。而其所有的对外服务部门的职能规模除了印刷业不及北京,电子、医药不及天津以外,其余都超过了京津。北京相比1990年,地位有所下降,其优势部门在于城市型工业和重污染高耗水类工业,并且其电子工业、电气工业和机械工业的职能规模与职能度不仅不如上海,还降到天津之后。相对而言,北京的工业结构在滑坡。

从职能度来看,1990年京、津、沪工业职能分别是40.7%、31.1%、31.2%,1995年分别是52.8%、42.8%、46.2%。三城市的职能度都在提高,而北京的职能度是最高的,1995年100个工人中有近53 个为区外服务,这说明北京工业的外向性很明显。

(三)变动的合理性分析

我们要判断北京工业相对优势的变动是否合理,就是要看这种变动是否使北京的工业更具有竞争优势。具体而言,就是北京的工业结构应该能对既有的要素扬长避短,符合人们的需求,刺激人们的需求,并建立起有竞争力的产业群和战略上、组织形式上合理的企业。

从与工业密切相关的自然资源上看,北京是一个严重的缺水城市,人均占有水资源量不足400立方米,仅为全国人均占有量的1/7, 全市平均每年缺水1亿~2亿立方米,供需矛盾十分突出。矿产种类较多,但富矿少,多数储藏量小。石油化工生产用原油每年需1000万吨,全部靠外地管道输送或从国外市场购买;能源每年需标准煤3500万吨,本市只能提供5%;冶金用铁矿石或铁精粉,本市只能提供5%;有色金属、化工原料、矿物资源、纺织工业用棉花、动物毛主要靠外省和国外市场。

拥有充裕的人力资源、科技优势。到1995年,北京拥有各类科技人才120余万,约占全国总数的6%,占人口的比例高达11%。拥有科研院所530多个,高校近70所,其中重点高校占全国1/4; 自然科学领域的科学家与工程师总数占全国21.5%,社会与人文科学领域的占31.1%,科技成果交易量占全国30%。

一个区域应该生产和输出较多地使用本区丰裕而价廉的生产要素的产品才具有竞争优势。面临着以上要素条件,我们来分析表2。

1.知识密集型部门

知识密集型部门总体比重从1990年的73.3%上升到1995年的80%。这正体现了北京人力科技资源的优势所在。

(1)低耗水轻污染及中耗水轻污染部门。 这些部门的发展不仅符合工业向高新技术升级转变,而且满足北京的水资源要求及居民对首都高质量环境的愿望。目前确定的北京新兴高技术先导行业(包括电子信息、光机电一体化、生物工程及新医药、新材料)和技术密集型支柱行业(包括汽车、电子、机械装备)都在这一领域中。这些部门1995年比1990年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上升了两个百分点。从区位商看,电气、仪器仪表上升显著,专门化加强。但是,从京、津、沪的对比来看(表2 ),北京明显发展不足。1990年北京的电子业还处在领先地位,1995年却退居天津、上海之后。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虽发展很快,但仍远不及沪、津。造成这种现象有以下几个原因:①条块分割,力量分散,组织结构不合理。各单位分属不同部门管辖,难以发挥整体优势;企业间缺少联合,整个行业缺乏统一的协调和管理。②投资强度低,支持不够。③人才流失严重。④缺少区域创新环境,企业创新不足。高新技术产业的生存和发展需要区域中形成创新网络,企业之间可以通过正式的或非正式的场合加以联系,传递信息,扩散技术,使积极而富于创新的企业文化植根本地。中关村虽名为高新技术产业的辐射源,但目前其产品创新很少,多为贸易型企业,若再不进行结构升级,就面临着蜕化的危机。

(2)中耗水重污染部门。这里煤炭采选业略有上升。 但不论1990年还是1995年其区位商都很低,北京虽有煤矿,但贫矿多,本市只能提供5%,大部分靠区外调入。作为首都,不需要大力发展, 只是在消费时应注意高效使用,同时大力发展清洁能源,改善首都能源结构。

(3)高耗水轻污染及高耗水重污染部门。石油化工及炼焦、 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和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上升,其中前一个上升非常显著。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和化学纤维制造专业化程度下降了,且前者下降很大。京、津、沪的对比说明1995年石油加工及炼焦和黑色金属是北京最主要的相对优势部门。从耗水量及污染度来看,其上升不符合首都的特点。但冶金、石化工业已在北京经济中占很大比重,短期内不可能由其他行业取代,所以应该提高产品质量,改变产品结构,使总体结构逐步过渡转移,稳定其利税增长,以为工业结构调整、优化和升级及首都城市功能的结构性转变积累资金。同时严格控制其外延式的规模扩大,限制耗水量,减少污染,走内涵式发展道路,以实现深加工、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适合首都的功能要求。

2.非知识密集型部门

非知识密集型部门总体上增加值比重下降6.7个百分点, 而其中高耗水部门却上升了0.3个百分点。在城市型工业中服装、文体用品、 金属制品业的下降是不合理的。北京拥有1000万常住人口和300 万的流动人口,对日常消费品有着强大的需求。而服装、文体用品、金属制品、食品、木材加工等的相对下降反映了这些部门的市场竞争力不足,缺少拳头产品,北京的商店中摆着的净是上海、广州、深圳等地的相应货物。印刷业明显比上海、天津有优势,并且职能度达60%。这是因为北京是全国的文化中心,新闻出版事业繁荣,对外服务功能强大。北京的家具制造业优势也很明显,它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可以很好的解决就业问题。今后应发展多档次、多品种的优质家具,提高产品在国内、国际市场的竞争力。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和造纸业都相对下降,二者均是高耗水、高污染的非知识密集型部门,由于纸张易运易保存,虽然北京耗纸量很大,也并没有大力发展的必要。但是建筑材料(包含在非金属矿制品中)由于其生产区位的市场指向性明显,而随着北京建筑业的高速发展,需要大量的生产。又由于其高耗水、重污染性,因此应努力改进技术,开发新产品,节约用水,减少污染。

标签:;  ;  ;  ;  ;  ;  ;  ;  ;  ;  

北京市产业结构变化与相对优势研究_劳动生产率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