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政府债务租金价值的消散与国家审计治理--以融资平台为例_银行论文

地方政府债务的租值耗散及国家审计治理——以融资平台为例,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为例论文,地方政府论文,债务论文,融资论文,国家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239.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306(2015)02-0063-09

      租值耗散是当代重要的产权理论之一,它是指有价值的资源或财产,由于产权安排的原因引起众多追租人的寻租行为,在竞争环境下最终导致租值的耗散。租值耗散最初是用来分析公共产权问题,因为公共产品的竞争使用者过多,使用者的总成本不断增加,而使应有的租值下降为零,即为租值耗散(Gordon,1954;Bottomley,1963;Hardin,1968)。[1][2][3]随后,Barzel(1974)、[4]Steven(1974)[5]等将租值耗散理论一般化为不完全产权引起的租值耗散,完全产权包括所有权、使用权、收益权等多个方面权利,如有一项权利没有被界定清楚就会产生租值耗散。巴泽尔(1997)[6]提供了一个较为直观的“排队配给”(Rationing by waiting)案例,20世纪70年代初,受国际石油危机的影响,美国开始对汽油价格实行管制,价格管制导致加油站对汽油的完全产权受到破坏,在价格管制下购买者愿意支付的价格与实际支付价格的差额成为置于公共领域的租值,市场参与方均有攫取该部分租值的意愿,但需要耗费一定的资源。当价格机制不再有效时,对于汽油购买者而言,作为非价格机制的排队就成为一种替代机制来攫取该部分租值,购买者会根据自身时间价值的不同选择是否排队,只要时间边际成本低于攫取租值的边际价值,就会选择排队。最终汽油购买者以货币加时间的方式交换到汽油,由于购买者花费的时间没有给任何一方带来收益,这是纯粹的租值耗散。

      经过多年的经济发展,我国仍为资本稀缺国,加之金融市场发展还不完善,信贷配给在银行业中较为普遍,信贷配给使得银行让渡了信贷资金的部分收益,该收益即为置于公共领域的租值。它表现为企业愿意支付的贷款利率与实际支付利率的差额,而各方均有分割租值的意愿,因为银行掌握分割租值的主动权,在信贷过程中银行往往提出附加条款(隐性价格机制)对租值进行分割。对企业而言,只要履行附加条款的成本低于能够攫取的租值,企业就愿意接受附加条款进行贷款,并可避免因排队(非价格机制)产生的租值耗散。假如银行没有分割租值的意愿,希望攫取租值的企业只得排队等待信贷配给,产生无效率的纯粹的租值耗散。这与殷孟波和翁舟杰(2006)[7]总结的逻辑一致,即隐性的价格机制使溢入公共领域的部分财富在交易双方得到了分割,而非价格机制则导致租值耗散。由此可见,隐性价格机制对非价格机制的替代是效率的增进过程。根据审计署的审计结果公告,至2013年6月底全国地方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余额为10.89万亿元,其中银行贷款超过5万亿元,占比达50.76%,超过一半的地方政府债务来源于银行贷款,说明地方政府已成为对银行信贷资金租值分割的参与方。当前,我国现行法律明确规定地方各级政府不能举债、预算不列赤字,除特定情况外也不允许提供担保。为实现对我国现行法律的规避,地方政府债务在具体运作中往往缺乏透明度,而较低透明度意味着,地方政府在债务“借管用还”等环节均可能在分割租值时产生租值耗散。国家审计署先后于2011年和2013年两次组织全国审计机关按照“见账、见人、见物,逐笔、逐项审核”的原则,对地方政府债务开展了审计。债务审计以摸清我国地方政府债务规模、防范债务风险为主要目的,但是,考虑到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的普遍性与持续性,如何更有效地配置银行信贷资金也应引起足够的重视,这是因为信贷资金的有效配置是缓解我国资本稀缺的重要途径。因而研究地方政府债务“借管用还”环节对信贷资金产生的租值耗散,不仅可以清晰地展现租值在每个环节的走向,为透彻理解地方政府债务对银行信贷资金配置效率的影响提供帮助,更为国家审计治理地方政府债务提供新的视角。

      在地方政府债务中融资平台公司较具代表性。融资平台公司是指地方政府组建的不同类型的公司,包括城市建设投资公司、城建开发公司、城建资产经营公司等;政府通过划拨土地等方式,组建一个资产和现金流大致可以达到融资标准的公司,必要时辅之财政补贴作为还款保证,融入资金后重点投向市政建设、公用事业等项目(巴曙松,2009)。[8]审计署的审计结果公告显示,2013年6月底,10.89万亿元的地方政府债务中融资平台公司政府性债务为4.08万亿元,占比为37.47%,已成为地方政府债务的主要举借主体。因此,本文将以融资平台公司为例,对我国地方政府债务产生的租值耗散进行分析。

      二、融资平台公司对租值的分割

      (一)在“借款”环节融资平台公司对租值的分割

      融资平台公司是由政府发起设立的,以提供公共产品为目的的,因此,融资平台公司多承担投资量大、建设时间长、盈利水平普遍较低的公益性项目,这样的项目对于金融机构而言风险较大。但据审计署提供的数据,2010年地方政府债务净增额中来源于银行的贷款占银行新增贷款额的21.38%,如果加上该年度已偿还债务,比重将更高。银行之所以能够向融资平台公司大量提供贷款,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地方人大、政府或财政部门向银行出具承诺函或担保函。融资平台公司的政府背景表明两层含义:一是地方政府为融资平台公司兜底的意愿,能够显著减少银行信贷资金风险,节约银行交易费用;二是银行可以从地方政府获得政策租,比如政府通过限制借贷市场的竞争为银行创造租金。青木昌彦(2001)[9]认为,即使在竞争性借贷情况下,政府仍可以通过干预银行的负债方面创造银行租金。因此,在政府债务的借贷关系中,隐性价格机制发生了变化,有政府背景的融资平台公司通过节约银行交易费用及提供政策租,弱化了银行附加条款的功能。只要银行节约的交易费用和获得的政策租大于信贷资金置于公共领域的租值,融资平台公司就会占有这部分租值,形成置于公共领域的租值从银行向融资平台公司的转移。可见,政府背景使得融资平台公司分割到大部分租值,这是没有政府背景的普通企业难以做到的。而且也说明隐性价格机制发生变化仅对租值分割的比例产生影响,但并不能就此判断租值分割中的效率是否改进。

      (二)在“用款”环节融资平台公司对租值的分割

      融资平台公司在运作上有两种类型:一是投融资公司,通过金融机构融得资金,独立承担或组织开展项目的建设任务,并承担一定的运营服务;二是纯融资公司,仅承担融资功能,并非真正意义上的独立经营实体,如融资平台公司将筹集的资金转贷项目建设的公司,由其具体承担建设、运营等任务。两类公司融资渠道大体相同,但还款来源有所区别:前者主要依靠项目经营收益或政府财政资金(如土地出让收入等),后者由使用融资平台公司融资资金的项目公司进行偿还。纯融资公司事实上起到了用款单位的担保作用,承担了来源于用款单位的信用风险。考虑到融资平台公司是在规避现行法规的情况下建立,管理还不规范,制度不健全,存在委托—代理问题,容易导致“内部人控制”和“外部人控制”,产生非价格机制对租值分割的影响。因此,在“用款”环节融资平台公司对租值分割有三个层面:第一层面是合规分割。在投融资公司中,“借款”环节分割的租值直接进入项目,由承担的项目占有租值。在纯融资公司中,信贷资金将继续转贷,融资平台公司和承担建设、运营任务的公司继续对租值进行分割,通常向获得转贷资金的公司收取合理的转贷费用,包括运营管理以及转贷过程中各项费用支出等,扣除转贷费用后,在“借款”环节攫取的租值完全进入转贷的公司。第二层面是“内部人控制”下对租值的分割。在投融资公司表现为,内部员工以在职消费、发放福利等方式分割租值,这种分割是以公司正常运转、项目的正常实施为前提;在纯融资公司表现为,内部工作人员以收取一定的好处(贿赂、宴请等)为额外条件向公司转贷资金。第三层面是“外部人控制”下对租值的分割。“外部人控制”依据融资平台管理模式的不同有所差别,差别也体现在对租值的分割上。这实际上是融资平台在“管款”环节对租值的分割,下面将详细阐述。

      (三)在“管款”环节融资平台公司对租值的分割

      融资平台公司有三种管理模式:一是地方政府部门管理。这类融资平台公司主要由交通、教育、卫生等部门为承担工作任务而设立。二是地方国资部门管理。这类融资平台公司除发挥融资职能外,往往还承担国有资产的经营和管理,对国有资产负有保值增值的责任,可以认为国有资产的部分保值增值能力来源于银行对租值的让渡。三是地方政府直接管理。这类融资平台公司由于承担的融资内容多样、涉及多个政府部门,其管理权则由地方政府直接掌握。通常而言,融资平台公司的三种管理模式均会有“外部人控制”问题,但第一种管理模式的“外部人控制”要弱于后两种。这是因为:第一种管理模式下的融资平台公司融资内容比较单一,与职能部门所负职责直接相关,在这类模式中,无论是否转贷,信贷资金的使用用途难以轻易改变,在借款环节分割的租值将注入融资项目中,而第二、三种模式尽管有一定的融资目的,但是国资部门和地方政府在资金使用中要兼顾多方面考虑,容易导致融资平台公司出现无法按融资计划用款,有可能将信贷资金直接投入竞争性领域、权益性投资或其他未批先建项目。这说明在“借款”环节分割的租值有多少转移至非既定项目,将由融资平台公司“外部人控制”的强弱决定。审计发现,2013年6月底部分地方违规将债务资金投入资本市场22.89亿元和房地产市场70.97亿元。这意味着地方政府攫取的租值将帮助融资平台公司在竞争性领域中获得优势地位。

      (四)在“还款”环节融资平台公司对租值的分割

      由于地方政府借款建设的项目大多为公共项目,建设周期长,又不直接产生经济效益或效益不显著,借款合同到期后无法用项目本身产生的效益来归还借款。在财政资金有限的情况下,“借新还旧”现象突出。“借新还旧”与“借款”环节的初次借款不同:银行在“借款”环节比较的是获得的政策租与被分割的租值及交易费用的大小。而“借新还旧”让银行意识到政府没有足够的财政资金归还债务,债务风险显著增加,政府需要提供更多的补偿,银行才愿意继续贷款,这种补偿即为政策租之外的声誉租。因为银行不进行救助,其声誉会受到毁坏,并由此失去未来有利的贷款机会,声誉租让银行有了继续提供贷款的压力。正如Sharpe(1990)[10]所言,如果融资者未来收益取决于良好声誉,这会促使他采取一些成本高昂的行动,以维护其声誉。一旦银行继续贷款给融资平台,那么,新一轮租值耗散将重新开始。

      三、融资平台公司分割租值的效率

      融资平台公司如果出现“委托—代理”问题,置于公共领域的租值会被内部人违规侵占,或被外部人用于非既定项目,即非价格机制引起的低效率。那么,在“委托—代理”问题之外,融资平台公司改变信贷中的隐性价格机制分割租值是否有效率?本节将对此进行分析。通常而言,地方政府负债有两个重要原因:一是分税制改革造成的地方政府财权事权的不对等。地方政府以较小的财权承担较大的事权,负债成为缓解两者矛盾的重要手段。二是地方官员的晋升压力。通过负债搞政绩工程,为官员的晋升提供帮助。周黎安(2004)[11]认为,中国政府官员任免制度是建立在政绩考核和民意调查基础上的。由于政绩主要用GDP来衡量,地方官员想要获得提升的主要手段就是通过促进地方GDP的快速增长来显示其政绩。可以说用负债解决财权与事权不对等的矛盾是对分税制改革造成制度扭曲的矫正,而用负债帮助地方官员晋升是对我国政治晋升制度的扭曲。

      假设地方政府提供两种公共品

,在图1a中分别用横轴和纵轴表示,生产可能性曲线

为政府在一定财力条件下能够提供公共品的最大可能,无差异曲线Indi1、Indi2、Indi3为当地居民消费两种公共品的效用曲线,均衡点分别为A、B、C。在图1b中,横坐标和纵坐标分别为公共品数量

和公共品成本在

为政府提供公共品的边际成本曲线,反映了随着公共品的增加,单位成本会越来越高,呈递增趋势;

为当地居民对公共品消费的边际收益曲线,反映了随着公共品的增加,消费单位产品的收益会越来越低,呈递减趋势,

为提供公共品的均衡点,此时

=

。假定在期初由于财权的限制,地方政府能提供公共品的可能性曲线为

,和无差异曲线

交于均衡点A点,见图1a。由于提供的公共品总量有限,仅为

,在图1b中未能实现均衡,这时收益为a+b,成本为b,净收益为a,我们发现净收益仍有提升空间,需要做的就是增加公共品供给,于是地方政府为了实现均衡,满足地方事权的需要,矫正财权事权的不对等,开始负债提供公共品,这时租值开始分割,融资平台获得银行让渡的租值。在图1a中,政府提供公共品的可能性曲线上升至

,与无差异曲线交于新的均衡点B,由于公共品的增加,图1b实现均衡状态

,这一过程是收益的净增过程,即净增收益C。①如果地方政府负债目的是解决财权事权的不对等,那么,到达均衡点B之后,财权与事权实现了对等,地方政府不再借新债,融资平台分割的租值增加了社会福利,因此可以认为目前租值分割是有效率。事实上,实现均衡点B之后,地方官员为了晋升、提升政绩仍会继续负债,公共品供给的可能性曲线进一步上升至

,均衡点由图1a中B升至C。虽然当地居民享受到了更多的公共品,但是政府提供公共品的成本开始大幅上升,图1b中的均衡也被打破。在增加公共品的过程中,成本的增加要明显大于收益的增加,最终形成净收益,这一过程仍在继续分割租值。但是,相比原有均衡状态,与受损部分对应的成本增加为e+f,该阶段分割租值的同时,伴随有社会福利的下降。此时融资平台分割租值是低效率的。

      

      地方政府债务形成路径

      此外,考虑到地方政府挤占了银行的信贷资金,银行可以向普通企业提供的信贷资金更加稀缺,直接减少了银行可攫取的租值。对银行而言,为了弥补租值的损失,向普通企业提出的附加条款将更为苛刻;对普通企业而言,分割租值的意愿更加强烈,非价格机制的排队的边际成本下降,企业愿意花更多的时间排队,进一步增加了纯粹的租值耗散。如果银行附加条款过于苛刻,普通企业无法满足银行要求,或者放弃贷款,或者改变筹资渠道,转向黑市资金及高利贷,都将抑制企业发展。

      四、国家审计对地方政府债务租值耗散的治理分析

      审计署2013年的政府债务审计显示,经过2011年债务审计之后,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积极采取措施规范地方政府债务,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地方各级政府相继出台债务举借、偿还、使用和管理等方面制度2793项,这些制度多在审计署2011年债务审计之后集中出台;二是债务风险防范措施不断强化,债务风险预警制度和偿债准备金制度开始建立,同时,中央和地方政府采取明确偿债责任、建立财政奖补机制等措施化解存量债务;三是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偿债能力有所增强。各地按照国务院的要求,通过增加注册资本、注入优质资产、改制重组和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等方式,提高融资平台公司的资产质量和偿债能力。以上三个方面的核心是防范债务风险。从整改效果看,这三个方面也对租值耗散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治理,比如完善制度可以弱化“内部人”和“外部人”控制问题,建立偿债机制、增加偿债能力可以消减后续多轮的租值耗散等。

      国家审计是治理地方政府债务的重要手段。由于以往债务审计以防范债务风险为主要目标,并没有专门针对租值耗散的治理,结合前文的分析,可以将治理租值耗散置于国家审计的整个过程中。审计长刘家义(2012)[12]认为,揭示是基础,没有揭示,就不能进行抵御和预防。首先,需要揭示地方政府债务的真实情况和发现地方政府债务的问题。对地方政府债务进行审计不仅要真实地反映地方政府债务的规模、结构等情况,而且需要从“借管用还”等环节揭示债务存在的问题,并在揭示过程中发现地方政府债务租值耗散的问题。具体而言,在“借款”环节,国家审计需要关注三个重要问题:一是违规担保问题。地方人大、政府部门违规出具承诺函、宽慰函等,违规以财政收入、行政事业单位等国有资产提供担保,变相以委托代建协议等形式提供隐性担保。审计违规担保问题,特别是在《国务院关于加强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发布后,地方人大、政府部门仍以各种方式提供担保的。这可以淡化融资平台的政府背景,将租值分割的主动权还给银行,减少银行与普通企业分割租值的意愿,有利于普通企业获得贷款、减轻企业负担,促进企业发展,挤压黑市资金及高利贷的生存空间。二是弄虚作假问题。融资平台为了满足城投债发行以及向金融机构贷款等较为苛刻的要求,可能会通过虚假注资、人为做假利润等手段粉饰报表。对弄虚作假问题的审计,可以对融资平台进行规范,这是因为即使银行提供的信贷资金有政府部门担保,但是,弄虚作假说明融资平台本身资质较差,融资平台获得银行贷款后,一旦经营不善,将会产生完全的租值耗散。三是所立项目是否为形象工程、政绩工程。政府官员为了晋升,借助融资平台实施政绩工程,在分割租值的过程中,伴有社会福利的下降。在“用管款”环节,国家审计主要关注三个问题:一是地方政府过多干预,导致融资平台无法按融资计划用款。重点审计国资部门及政府直接管理的融资平台公司,具体审计银行信贷资金是否及时、足额地拨付给用款单位,是否用于规定的用途和项目,是否存在用于竞争性领域、权益性投资或其他未批先建项目等问题,这样可以保证分割的租值进入规定用途,避免“外部人控制”的产生。二是不按实际需要盲目借债,甚至在项目立项之前就大量借入债务,造成资金闲置,而资金闲置是纯粹的租值耗散。三是要关注地方政府有无统一规范的债务管理制度,是否对政府性债务实行归口管理,相关账务处理是否符合我国现行会计制度及其他会计政策。只有规范的制度才能避免“内部人”对租值的违规分割。在“还款”环节,关注地方政府或借款单位是否建立了有效的风险预警系统及偿还机制。关注地方政府债务的偿债资金来源,清理和规范风险较大的资金来源。尽可能避免出现“借新还旧”,进而产生新一轮的租值耗散。抵御是在揭示基础上形成的。在揭示出地方政府债务问题与情况后,国家审计的抵御功能表现在通过审计报告、审计要情或审计专报引起社会各界的重视,促进在地方政府债务方面建立健全相关的制度,起到抑制和抵御地方政府债务租值耗散的功能。预防是国家审计的目的。国家审计预防功能表现在,经过2011年和2013年两次政府债务审计,地方政府会意识到国家审计将会成为地方政府债务的经常性监督安排,鉴于国家审计的监督力,会减少甚至停止在债务上的违规行为,违规行为的下降也是优化租值分割的过程。

      本文从融资平台的“借管用还”环节分析了地方政府债务租值耗散的路径,阐述了租值分割的效率,并进一步探讨了国家审计如何治理地方政府债务的租值耗散。经分析,可以得出以下主要结论:(1)地方政府债务通过改变借贷关系中的隐性价格机制挤占银行可攫取的租值,增加银行与普通企业分割租值的意愿,间接产生纯粹的租值耗散,不利于企业发展。(2)信贷资金进入融资平台后会产生三个层面租值分割,分别是合规分割、内部人控制分割和外部人控制分割。其中,内部人控制分割是低效率的,外部人控制分割依据融资平台管理模式有所不同。(3)地方政府负债是对地方政府财权与事权不对等的矫正和地方官员晋升制度的扭曲。在租值分割过程中,前者伴随社会福利的上升,后者是社会福利的下降。因此,如果将社会福利的考量加入租值分割的分析中,前者较后者更有效率。(4)国家审计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审计的揭示、抵御和预防功能可以对地方政府债务租值耗散进行治理,提高信贷资金的配置效率。融资平台攫取的租值会在“借管用还”各个环节层层分割,由于委托—代理问题的存在,并不能实现信贷资金的有效配置,而且地方政府债务的福利损失及间接产生的租值耗散,也是低效率的。国家审计是目前治理地方政府债务的重要手段。本文的研究从提升信贷资金配置效率视角为国家审计进一步治理地方政府债务提供了借鉴。

      ①在从

增加的过程中,政府负债的两个重要原因可能都在发挥作用,这里仅分析财权与事权不对等是因为:一方面,无论地方官员在这一过程是否有晋升的意图,这一过程的负债终究是解决了财权与事权不对等的矛盾;另一方面,将两个原因置于不同阶段分析,可以更为清楚地展现每个原因的不同目的,也更有利于理解政府负债的不同内涵。

标签:;  ;  ;  ;  ;  ;  ;  ;  ;  ;  ;  ;  ;  ;  ;  ;  ;  ;  ;  ;  

地方政府债务租金价值的消散与国家审计治理--以融资平台为例_银行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