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人力资源外包的风险及其防范论文_李松华

企业人力资源外包的风险及其防范论文_李松华

中国石化集团中原石油勘探局有限公司房地产管理中心 河南省 457001

摘要:随着经济的转型我国制造业的成本优势、规模优势、制度优势几乎不复存在。为了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降低人力成本,企业除了应提高劳动效率和员工能力外,还可以采用操作工外包的形式来实现。分析了“外包”可能对用工单位的经营管理带来的人力资源方面的风险和问题,并提出解决对策,使操作工外包在降低用工单位成本、增加灵活性的同时,减少了用工风险。

关键词:企业;用工;外包;风险及防范

引言

“外包”是用工单位为了维持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将企业的非核心业务委托给外部专业公司的一种形式。操作工外包是指产品制造过程外包,即由用工单位提供场地、设备、生产原材料等,由外包供应商完成产品制造,交付劳动成果给用工单位的一种劳动用工外包模式。

1防止真派遣,假外包现象

一方面,由于国内业务外包发展尚不成熟,发包方与承包方因各自立场与利益不同,在订立业务外包合同中,存在“各守其位”的现象,一定程度上难以做到外包业务的管理与用工的严格分离,在发生纠纷时被认定为“劳务派遣用工”。另一方面,在实施业务外包中,由于本身业务开展的需要,劳动者工作场地、机器设备未发生变化,很难从物理层面做到与这部分工作人员的隔离,用人单位还可能出现一些被法律、法规禁止的情形,如:习惯性地对业务外包人员进行直接管理、考核等,造成“假外包、真派遣”的事实。以外包之名,行派遣之实,一旦法律判定事实劳动关系的存在,会导致企业承担更大的用工责任与风险。

1.1劳务派遣指由劳务派遣机构与派遣员工订立劳动合同,并支付报酬,把劳动者派向其他用工单位,再由用工单位向派遣机构支付一笔服务费用的一种用工形式。

1.2“外包”指企业为了获得比单纯利用内部资源更多的竞争优势,将其非核心业务交由外包服务供应商完成,从而达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充分发挥自身核心竞争力和增加企业对环境的迅速应变能力的一种管理模式。

1.3劳务派遣与外包的比较。劳动者都不与用工单位签订劳动合同,都不占用用工单位的工资总额和人员编制。

1.4公司在使用外包操作工时,不参与直接管理,而是通过外包公司的现场管理人员对外包操作工实施间接管理,既能将公司对外包人员的管理规定和指导意见、信息安全和安全生产等要求传达和告知外包人员,也能避免“假外包,真派遣”的发生。

人力资源部和生产部门在外包管理中,将已有的管理经验与外包公司分享,帮助外包公司做好操作工外包的现场管理。

2供应商的选择

2.1公司将非核心外包服务交供应商完成

在考虑节约成本的同时,保证外包公司提供的劳动成果与公司自己的产出质量标准一致,否则即使降低了成本,却损害了公司的声誉,反而得不偿失。选择供应商时,人力资源部配合采购部一起完成供应商的询价和定点工作。公司现有正式操作工的人工成本,成为供应商报价的对标数据。一般情况下,供应商的低报价,并不利于操作工外包的正常进行。供应商的报价中应包含操作工的工资、保险费、加班费、翻班津贴、高温费等。外包操作工的费用支出是同岗位正式操作工的60%~70%。以此测算作为采购部商务谈判的基础和定价的合理范围。另外,价格并不是选择供应商唯一的标准,财务稳定、可用资源充分、业务连续等也应是重要标准。

2.2外包人员只需按照工作指导书就可完成

确定了此类工作的外包供应商的资格条件是有丰富劳动力资源且有劳动密集型生产制造企业运营管理经验。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3供应商派出的经理掌控生产能力较强

供应商应拥有较强的蓝领劳动力资源,且与公司合作多年,了解公司的用人要求和企业文化,能在短时间内招聘到大量适合公司的操作工。供应商有派驻在公司的现场经理,其具备建立外包操作工的管理制度、掌握外包生产和人员情况的能力,针对出现的问题能及时做出调整和处理,如有个操作工工位的外包人员流动频繁,原因是此工位工作繁重,报酬又不多,该经理了解情况后主动提高了这个工位的工资,之后这个工位的离职率趋于正常。

2.4外包不能转让给第三方或分包给第三方

不允许最初定点选择供应商时所做的评估审核流于形式及给公司带来未经评估的风险和损失。

3避免外包操作工流失

外包的劳动用工方式,决定了外包操作工往往缺少对公司的认同感、工作积极性低、流动率大。稳定的外包队伍与稳定的外包服务质量会给公司在节约用工成本的同时带来额外的隐性收益,减少公司因外包操作工频繁更换引起的反复监督、反复纠正的管理成本。建立外包人员转正机制,能够保证在公司服务的外包人员和外包质量的稳定性。公司的正式工和劳务工的离职率在10%左右,但外包操作工的离职率在30%以上,为此,人力资源部初定了外包操作工服务2年后表现优秀的,由外包公司和生产部门推荐,经过资格审查,可以转为公司劳务派遣工的规定。每年公司提供的外包操作工转劳务工的比例是10%。外包转正的政策一经推出,受到外包公司和外包操作工的一致好评。外包操作工转正政策出台前后的离职率对比。

4制定维稳预案

企业不仅仅承担着经济责任,更肩负政治责任、社会责任,国企员工数量庞大,安定稳定工作不容忽视,处理欠妥有可能会演变成公共信访突发事件,因此在进行业务外包过程中,涉及到人员外包的,应当提前做好人员情况的梳理和风险的摸排,对有可能造成不稳定甚至引发突发情况的,应当立即启动维稳预案,密切关注重点人员、关键问题的动态,在法律法规要求的框架内,运用政策,合理、合法、合规解决予盾。同时,企业的思想宣传部门也应当做好员工心理疏导工作,合理引导员工正确认识企业外包决策的出发点,争取对企业业务外包的实施达成共识,推动业务外包的有效开展。

5预防其他风险

人力资源部作为“管人”的部门,也承担着对外包操作工的间接管理职责。对于在外包日常管理中发现的问题,人力资源部牵头其他职能部门一起制定相关流程、制度来解决,预防风险发生。

5.1环境、健康和安全(EHs)对于生产制造型企业至关重要。公司内部关于EHS的规定,是对进入公司工作场所的个人和单位实施安全和环境保护管理。外包操作工在公司的工作场地进行生产操作,外包公司对其派在公司服务的外包操作工进行安全、消防及环境保护法规、标准和知识培训,提高外包操作工的安全、消防和环境保护能力、意识,并督促外包操作工自觉遵守政府有关环境、健康、安全生产和消防等法律法规,遵守公司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服从公司和外包公司现场管理人员的现场管理。公司与外包公司双方互相协助,检查安全、防火和环境保护方面的工作,共同预防事故发生。

5.2外包人员在公司的工作场所与正式工一起工作,可能会接触到公司的商业秘密,为此,公司与外包公司约定了保密协议。外包公司对通过外包服务获得的公司的相关技术、管理、财务和经营信息等均负有保密义务,未经公司的书面同意,不得将保密信息披露给别人或允许第三方使用。同时外包操作工也需签订保密承诺。

结束语

操作工外包可节约成本、用工灵活的优势显而易见,但同时可能引发公司从未接触过的风险问题。公司做出操作工外包的决策前,先要判断外包的收益是否大于风险及风险是否在可接受范围内。操作工外包开始实施前,公司人力资源部、财务部、采购部等部门,共同出谋划策,预测可能带来的风险,并根据公司实际情况和现有的管理机制,制定出行之有效的管理流程、方法和防范措施。操作工外包的管理,是跨部门分工合作的管理过程,只有职能部门和生产部门齐心协力,严格遵守操作工外包的管理流程,才能将操作工外包的优势最大化,风险最小化,真正为企业发展助力。

参考文献:

[1]孟凡逊.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外包风险及其对策探讨[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08)

[2]何运祺.人力资源管理外包决策与风险管理探析[J].经贸实践.2017(04)

论文作者:李松华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4

标签:;  ;  ;  ;  ;  ;  ;  ;  

企业人力资源外包的风险及其防范论文_李松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