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车站建筑设计中贯彻以人为本理念的探讨论文_史鹏飞

铁车站建筑设计中贯彻以人为本理念的探讨论文_史鹏飞

史鹏飞

中铁第五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北京市 100000

摘要:人们对地铁建筑的使用体验要求越来越高。这就要求地铁设计师在地铁车站建筑设计中需要更好的贯彻“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在地铁的设计中主要是从地铁车站公共区域布置、垂直区域布置、工作人员日常使用以及环境控制这几个方面进行优化设计。同时在公共区域布置时应该重点关注站厅层和站台层这两个方面的平面布置。

关键词:地铁车站建筑设计以人为本

引言: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交通运输业的服务要求变得越来越高,而地铁交通作为我国交通运输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城市居民的日常通勤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特别是近些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地铁建筑的使用体验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就要求设计师在地铁车站建筑设计中更好的贯彻“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进一步的提高设计水平、增加使用舒适度。

一、地铁车站建筑设计中公共区域布置

作为地铁车站建筑中承担主要使用功能的区域,公共区在地铁建筑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为了更好的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地铁车站建筑在设计中公共区需要兼顾功能性和美观性,在为地铁乘客带来安全便捷的使用体验同时,还需要保证地铁建筑内部设计的美观和艺术性。下面我们将对地铁车站建筑设计中公共区的人性化布置进行简要的介绍。

(一)站厅层公共区布置

在地铁车站建筑中,站厅层公共区为乘客进出站的客流交汇区域,为了更好的保证地铁站厅层公共区的功能性,通常将其划分付费区和非付费区两个区域。付费区是进出站乘客交汇的缓冲区,主要承担的是基本的使用功能,除了个别车站的特殊设计外,标准站设计往往大同小异,站台出站乘客短时间内大量到达站厅后,往往需要时间辨认出口方向等,所以需要较大的使用空间和较好的客流组织,避免拥堵。在通常的地铁站厅的设计中,非付费区联通了各出入口和付费区,是各方向客流交织区域,要有一定的空间满足人群流向;并且两端非付费区需要联通,方便过街需求的乘客。除此之外,非付费区还承担着许多的非功能性的作用,除了设有自动售票机、查询机等必需的功能性设备外,还安装有许多提升用户体验和方便乘客的功能性的装置,如自动饮料贩卖机、自助取款机等等便民设施。较大的使用空间和完备的功能设施可以为地铁乘客带来舒适的乘车体验。

总体来说,地铁车站进行设计时,需要尽可能的贯彻“以人为本”理念,将乘客的体验放在首要的位置,有条件的车站尽量的扩大公共区域的空间,提高使用舒适度,并能为以后提升服务功能提供条件。

(二)站台层公共区布置

与上述站厅层的公共区设计不同,站台层公共区更为注重的是人员流通的速度。因此,在进行这个区域的平面设计时需要着重考虑候车排队和客流流线,换乘站还需考虑候车乘客对换乘客流的影响,避免人员的滞留造成运行不畅的情况。同时,与站厅公共区相比,站台层公共区的使用面积较小,不会安设过多的公共设备。在设计时需要注意的就是站台至站厅的楼扶梯设计和站台两端侵入有效站台的设备房间布置。为了更好的保证乘客的流通及疏散,往往在站台至站厅层联通设计时采用楼梯、扶梯和电梯相结合的形式。楼扶梯体量较大,楼梯梯柱、扶梯支撑、和楼扶梯两侧装修等对站台空间和使用感影响较大,设计时应尽量简化扶梯下三角房设置和扶梯两侧装修。两端设备房间应优化布置,尽量少侵入站台公共区,以增加站台公共区的使用空间。在休息座椅、饮水和母婴候车等人性化设计方面也要做到尽量优化,注重地铁乘客的使用体验。

在地铁设计中,为了方便乘客选择乘车方向和候车,往往采用岛式站台车站。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由于岛式站台设计的特点,楼扶梯两侧的会形成部分的“侧式站台”区域,在上、下班的客流高峰期人流量较大时,候车人数较多,该区域会形成拥堵,影响进、出站客流的流通疏散,不利于乘客通行。因此在设计中,应适当增加侧站台宽度,提高通行舒适性。其中换乘站更应考虑此区域候车乘客对换进客流的影响,优化楼扶梯设置,避免客流较大时造成换乘瘫痪。

同时在地铁车站设计中,还需注意的就是公共区卫生间的设置。当前公共区卫生间设计大多采用传统的设计形式,如站台端头无走廊联通,站台两侧无法到达任意卫生间造成乘客误入、折返;卫生间开门后内部无有效遮挡,造成内外“透视”;排风措施不足、清扫不到位造成异味较大等,严重影响了乘客使用体验,设计理念和服务水平均已落后。在进行公共区卫生间的设计时,需要根据社会发展水平对设计标准和形式进行优化调整,改进功能和服务水平,以此来保证地铁乘客的使用体验。

二、地铁车站建筑设计中垂直区域布置

地铁车站建筑设计中的垂直区域布置主要就是电梯、扶梯和楼梯的设置。在设计中,一方面需要结合地铁车站的客流量,另一方面需要满足国家设计标准,另外还要考虑乘客使用舒适度。

地铁车站的扶梯设置中,受工程投资、车站规模和周边环境限制,往往在满足规范的基础上采用一般标准甚至较低标准,来减少扶梯设置数量,就造成乘客进出站不便,这种扶梯设计标准的缩减,虽然目前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基本满足日常的使用,但是社会和经济水平是不断发展的,低服务标准很难满足乘客日益增长的体验舒适需求。而且车站一旦完工,后期难以改造,在车站内部和出入口的扶梯设置中,应适当提高服务标准,增加扶梯数量;换乘车站为了更好的满足换乘的舒适度,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加大换乘平台的空间和换乘通道宽度,在高差较大的情况下,为了提高换乘的便利度,应该尽量将楼梯换成自动扶梯,提升乘客使用舒适度。在地铁建筑设计过程中应适当采用超前标准设计,来满足日后的功能需求。

三、地铁车站建筑设计中工作人员日常使用

在地铁建筑中,受规模限制,内部空间较为紧张,在设备区设计时,由于受设计程序等影响,设计人员往往采用设备优先原则,将设备房间布置优先考虑,运营管理房间最后穿插设置,如办公室等管理房间面积虽满足要求,但房间较窄,使用不便;工作人员卫生间和茶水间等房间空间狭小,使用困难;工作人员较多的车站仍采用一般标准设计,导致使用受影响。上述因素就致使工作人员日常工作生活不便。设备区虽然设备房间较多,但仍是工作人员使用,需要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在满足条件的情况下,充分考虑人员使用功能需求。

四、地铁车站建筑设计中环境控制

为了更好的满足乘客的使用体验,需要在地铁车站的设计中进行环境的优化控制。在传统的地铁的设计中,往往以功能性为主,在设计过程中并没有考虑更多的设计美感。但近些年来,随着人们审美水平的逐渐提高,地铁车站的环境设计也逐渐由单一的功能性朝着使用多样性的方向发展。在地铁的设计中,可以采用独特的空间设计或使用某些特殊的装饰材料,以此来增加地铁空间的设计美感。比如暗挖站站厅层可以采用独特的拱顶装修,增加空间美感。同时,为了将地铁建筑与周围的自然环境更好的融合,在地铁地面建筑设计时可以充分的利用周边的地形、景观、建筑等,使设计和环境有机的结合,做到地铁设计融于自然,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

五、结论

近些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地铁车站在建筑设计中更为注重人性化的体验,在设计的过程中积极贯彻“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充分考虑到使用功能、空间舒适度等与乘客体验息息相关的设计细节。由于我国的地铁设计起步较晚,发展时间较短,在地铁车站的建筑设计中还存在着许多不够完善的地方。但是,我们相信,随着设计师的不懈努力,这些问题都能够得到妥善的解决,我国的地铁车站在建筑设计方面也能够更好的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

参考文献:

[1]程云妍,姚西平.徐州轨道交通 1 号线彭城广场站方案比选[J].隧道建设,2015(1).

[2]刘超亮.地铁车站建筑设计理念与方法[J].城市建筑,2013(22).

论文作者:史鹏飞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26

标签:;  ;  ;  ;  ;  ;  ;  ;  

铁车站建筑设计中贯彻以人为本理念的探讨论文_史鹏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