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应急防灾知识普及的经验与启示论文

日本应急防灾知识普及的经验与启示论文

日本应急防灾知识普及的经验与启示

陆继锋 曹梦彩 陶玟杉

(山东科技大学文法学院,青岛266700)

摘 要: 日本在应急防灾知识普及方面构建了行政主体为主导,新闻媒体、企业、学校和社会组织多元主体参与的格局;依托现代化手段,借助教材、卡片指南等媒介,充分利用各种节日,加强基地场馆建设,并组织了行之有效的应急防灾演练,取得了一定成效。当前,我国的应急防灾知识普及工作还存在诸多问题和困境,日本的应急防灾知识普及对于我国的应急防灾知识普及工作具有一定的启发和借鉴。

关键词: 应急管理;防灾减灾;灾害治理;应急防灾知识普及

1 概 述

作为自然灾害多发频发的国家,日本注重从诸多的自然灾害中总结经验教训,扎实推进应急知识普及工作,让民众树立“自己的生命和市区自己保护”的基本理念,塑造了居民较强的危机意识。在灾害和突发事件面前,日本市民能心情平静,理性应对,社会秩序井然有序,这离不开系统而行之有效的应急防灾知识普及。当前,我国存在应急防灾知识普及覆盖面窄、体系不完善,社会公众认识不到位、教育氛围缺失,知识普及方法缺少创新、内容陈旧,应急防灾实战演练匮乏、民众自救互救能力欠缺等一系列问题和挑战,与新体制下应急管理体系变革不相适应,在突如其来的灾难或出现突发事件时,无法有效应对。中国、日本是邻国,同处亚洲东部,日本经验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本研究对日本应急防灾知识普及工作进行了系统梳理和分析,结合日本经验提出了我国应急防灾知识普及的改进对策和建议。

图8(a)中,bist_fail_0为高电平,表示March-Like算法检测到写干扰故障;图8(b)图给出具体出错细节图,由于写干扰故障的存在导致SRAM单元出现写1错误,bist_fail_0跳变为高电平。如果bist_fail_0一直为0,表示没有检测出该故障。结果证明March-Like算法可以检测到写干扰故障。

2 日本应急防灾知识普及的经验

2.1 日本应急防灾知识普及主体

2.1.1 行政主体主导

日本《灾害对策基本法》规定:突发事件应急管理行政主体是各级政府、市町村等公共机关。日本据此构建了各负其责的“中央—都道府县—市町村”3 级制应急防灾体制,凸显全政府和政府主导特点,促进了社会力量整合。防灾推进国民会议是日本应急防灾知识普及的最高组织机构,教育行政部门在应急防灾知识普及和全民教育中发挥着主导作用,其他政府部门也重视和参与应急防灾知识普及工作。如,日本环境保护部核与辐射安全中心会针对公众相关科学知识和准确信息欠缺问题,及时发布事故信息和核辐射科普知识,组织专家参与电视访谈节目来答疑热点问题,消除公众恐惧心理,引导公众科学理性面对事故[1]等。

2.1.2 新闻媒体参与

2.1.4 学校参与

日本政府将媒体纳入应急灾害管理体系。日本放送协会(NHK)和日本电报电话公司(NTT)等媒体负责人是中央防灾会议成员。在应急防灾知识普及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媒体主要有:①广播。日本设有应急广播,主要任务是将灾情危害和应对措施及时传播到民众之间,告诉民众发生了什么、应该怎样应对、怎样才能避免损失和伤害等,体现了“瞬时、自动、直接”特点[2]。②电视台。电视台除对灾害发生进行集中报道外,平时节目也会适当开设灾害避难内容,常态化普及基本知识[2]。如,静冈电台每周固定一次邀请专业人士宣传防灾知识[3]。只要有震感,民众打开电视立刻就能获知地震发生演变情况并获取相关应急知识,做好防范救灾准备[4]。③报刊。遇到灾害,日本相关报纸会终止相关广告发表社论或以号外版形式进行报道。报道语言风格通俗,有时借助图片详解灾害知识。日本媒体在应急防灾知识普及方面责任感极强,具有较高的公共道德和公共精神,已实现了从单纯灾害报道向灾害预警的转变[5]

2.1.3 社会组织和企业参与

(2)展览馆。日本政府在兵库县投入120亿日元建设了“防灾:未来和人”展览馆,门口设纪念碑刻有罹难者姓名,每年在此定期集会。馆内运用最先进声光技术再现地震情景,让人仿佛亲临其境;馆内收集并展览地震灾难陈列品;设有展台展品,播放“与自然和谐”和“人类美好未来”等主题电影[23]

战争是国家的经济政治军事实力的较量。而在战场上,石油则是决定战争胜负的指挥棒。谁拥有更多的石油,谁就会在战争中获胜,战争因为石油而变得惨烈,而胜负因为石油而变得如此容易判断。由此可见,石油真不愧是胜利的“血液”。石油是个非常复杂的范畴。它在当今人与自然和国与国之间的关系体系中,承载着极其丰富的内涵。“一战”停战百年,反思可以获得诸多启示和镜鉴。

日本《灾害应对法》明确规定:校长、老师有灾前防范责任,学校每年都要定期举行规模不等、形式不一的应急演练与防灾演习[13]。学校一般设应急防灾教育课程,组织学生观看防灾自护影片,到应急防灾机构或基地接受现场教育。在幼儿园与中小学阶段,会把应急防灾知识内容写入教科书。从幼儿园到小学再到中学的12年间,每学期都会组织学生实施防震应急避险和逃生演习,让学生“亲历”地震,学会保护和被保护,减少对地震恐惧;演习前尽可能营造“地震来临”气氛,避免游戏化和走过场;老师神情和口气严肃,详细讲解地震对人可能造成的伤害及如何逃生避险[14]。日本绝大多数高校一般都设立有应急防灾专门机构,负责组织学校突发事件预防工作,组织学生演练,增强师生防范意识[15]。结合应急演练,高校也会开展应急处置理论培训,让师生能熟悉预案,磨炼心智,理性面对灾害[16]。学校系统化宣传普及了应急知识,增强了防灾减灾意识,提高了应急减灾技能。

2.2 日本应急防灾知识普及形式

2.2.1 编写应急防灾教材、卡片和指南

(2)维修过剩。即在既定的维护方案下,对运行良好的设备也进行了不必要的维护,浪费人力和物力,降低设备利用率。

一是面向社区居民编写手册。日本各都道府县编有《危机管理和应对手册》《防灾手册》等材料,指导应急教育和防灾知识普及工作[17]。各种手册编写一般结合灾害类型,采取喜闻乐见形式,画上大量生动直观的漫画,通俗易懂,让受教育者轻松有趣参与。手册制定过程注重群众全程参与并免费发放给公众[18]。二是面向学校师生编写教材。日本文部科学省编写了《学校防灾手册编写纲领》《提高生存能力,推进防灾教育》《灾害管理与应急教育指导资料》等指导性教材[19]。学校结合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及不同年龄段和学生身心特点,编写趣味性、知识性的教材[20]。教材会精选典型性和代表性事例,借助网络向社会公开[19]。除学生教材外,还编写了面向老师教材并结合教材组织教师培训。三是编制应急防灾指南和卡片。早在1997年,日本东京都就针对城市应急制定了《城市恢复指南》与《生活恢复指南》。2003年,东京都将两个指南合并为一个,分成“恢复程序篇”和“恢复措施篇”两部分[6]。各种指南涵盖了灾害征兆表现、避难场所寻找、自救互救信息获取等内容。政府会向一些偏远山区居民和家庭邮递指南[21]。同时,日本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会经常印制多种类的应急防灾知识卡片,辅之以公益讲座,普及灾害防治对策和基本防护知识,增强民众应对能力。

原来,这“百里香肠铺”乃千年古城的金字招牌,改朝换代经久不衰。现在的老板名叫田桂贤,年方三十,乃百里香肠铺五十六代传人。

2.2.2 利用节日普及应急防灾知识

地质资料有提供计算参数的,计算参数按照地质资料或在地质资料基础上换算,其余参数采用规范推荐值或经验值。计算参数具体取值如表2所示。

日本与应急防灾有关的节日分两类:一是全国性节日。早在1982年,日本政府就将每年的9月1日(关东大地震纪念日)定为“全国防灾日”;每年1月17日(阪神大地震纪念日)定为“防灾与志愿者日”。节日当天,全国各地会举行防灾应急训练,电视会播放专题节目[22]。2011年,日本又将每年11月5日定为“海啸防灾日”,以海啸为主题开展防灾减灾教育并在各地举行演习和专题演讲会。此外,日本还设有“防灾周”,在此期间全国会通过举办救援大赛、参观防灾教育馆、举办交流会等多种形式开展应急和防灾教育[23]。二是地方性节日。地方也结合实际需要设立了专门节日。如静冈县将每年的7—10 月列为“防海啸活动季(旬)”,加强防灾宣传,进行相关演练,促使居民掌握海啸相关知识[4]。名古屋市设有防灾和志愿者日、防灾日、防灾周、综合水灾训练日、滞留者支援训练日等[24]。设立相关节日并以节日为契机进行周期性应急知识普及为应急防灾知识普及提供了时间及条件保障。

2.2.3 组织应急防灾演习演练

日本应急防灾演习演练分两类:一是综合性演练。1971 年,日本政府决定每年举行全国性综合防灾训练,加强相关力量协调和实战能力,普及相关知识[25]。在2004 年9 月1 日的大规模演练中,时任日本首相亲自举行模拟新闻发布会,发布地震紧急警报。随后,各部门及多达百万群众就如何抢救伤员、清除障碍、抢修道路、运输物资、实地灭火等紧急情况进行真实演练。有些演练并不给参加者提供任何信息,完全由参加者临时应变。不能到现场的公众可借助电视及网络收看活动。二是专门性演练。其一,海上应急演练。日本海上保安厅每年都要在东京湾举行综合性演练。每年演练科目基本相同,但也会结合装备技术进步、国内外局势和气候变化做调整。除专业性演练外,海上防灾知识普及是重要科目。海上演习面向公众开放,综合演练会邀请公众参加,目的是让公众亲身体验海上突发事件,掌握基本知识,以维护海洋环境,确保海上和海岸线民众生命财产安全。其二,核事故应急演练。日本针对核事故频发现状,除印发核应急材料、组织核电厂参观、举办核应急知识竞赛、核安全文化演出外,还会组织核事故与突发事件应急演练[26]。其三,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处置演练。如,高知县卫生部门每年都举行针对传染病和食品药物中毒突发事件的演练[27],等等。此外,街道社区、企业、学校、农村及地方自治团体等都要定期组织各种主题的防灾演习演练,包含消防、医疗、排险等不同内容。

2.2.4 建设和利用馆所或基地

(1)博物馆。日本在全国建设了大大小小和门类众多的地震博物馆、防灾知识宣教馆,市民可免费进馆体验。馆内专业人员会以现场演示讲解、情景模拟、演练或邀请地震亲历者现场讲述等方式强调防灾减灾重要性,演示防护方法技巧。

日本政府秉承“自救”“共救”和“公救”理念,注重发展自主防灾减灾社会组织,搭建政府与社会组织互动的、层层联络并环环相扣的参与机制[6]。日本注重推进志愿者组织发展,志愿者除积极参与救灾外,平时主要工作是面向公众普及相关知识,开展防灾减灾教育[7]。日本市町村中有10万多个自主防灾组织[8],几乎每个町(街道)和社区都有“居民防灾议会”[9]。据不完全统计,2015 年度由都道府组织防灾训练多达593 次,基层市町村组织的防灾训练达7 889 次[10]。日本东京电力公司、东京煤气公司、日本铁路公司、日本电话公司等企业都会开设灾害信息专栏,公布灾情和应对措施[11]。一些大型购物中心会定期或不定期组织商户、工作人员及商场消费者进行灾害避难训练;每年的“海啸防灾日”都有企业参与防灾训练或演练[12]

(3)巨灾纪念馆(公园)。日本东京都防灾馆中专门布置和展览了东京都直下型7.3 级地震死亡11 000 人场景[28]。为纪念“阪神大地震”,2002年,日本在神户市中央区建成了“阪神—淡路大地震纪念馆”和神户港震灾纪念公园。纪念馆设大屏幕影院播放地震纪录片,展示重建资料,开发互动游戏供市民体验;纪念公园倾斜的路灯,断裂的石板,生动展示当年惨烈场景,公园石墙展示真实照片和文字,供市民接受现场教育。

关于如何认识和把握哲学社会科学的地位、作用及其发展规律这个问题,这是一个重要而复杂的方法论问题,但是学术界远远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在有关社会科学的综合性研究中,如社会科学史、社会科学方法论、社会科学,仍然不被看作专门的学术领域,甚至可以说,远不如自然科学史、科学技术哲学、科学技术社会学或科学知识社会学那样引起学术界的广泛重视。乐观的是,伴随着社会科学的发展,目前我国社会科学内部的方法论意识日益增长,社会科学的科学性与实践性、本土化与国际化等,正成为经济学、社会学和政治学等社会科学激烈讨论的问题

(4)应急防灾教育基地。日本秉承“和平与灾难结合,专用与综合并举”原则,在全国各地建设了规模不同和功能多样的教育基地。阪神大地震后,日本结合地理位置和居民分布情况加大了防灾基地建设力度,仅埼玉县境内就建有5 个基地。兵库县三木震灾基地占地面积多达300 多公顷,基地“学习区”设立了消防学校,配备学习和训练设施。日本的应急防灾基地集应急救援、知识普及与专门培训、防灾减灾研究等多功能为一体,配有专门设施,平时是市民文体场所,灾害来临时可作为应急救灾救援点。除此之外,基地还承担防灾科研功能。

(5)市民体验中心。日本县市政府建有集防灾减灾科普宣教、应急训练功能于一体的数量众多的市民防灾应急体验中心,内设模拟地震、台风、火灾等体验室,模拟训练医护、消防灭火等技巧[18]。公众在体验中心可感受多种灾害场景,增强防灾意识,锻炼自救互救技能。日本城市消防队一般设有地震模拟车等流动体验中心,每逢节假日都会出动,停放在公园空地、商厦门前或其他人流密集场所;车厢设置近似于居室,让市民体验室内地震;模拟车启动前,随车消防员会介绍地震自护方法;体验结束后,点评体验者表现;地震模拟车一侧透明或可打开,每位体验者可变成旁观者“教员”,提高使用率,达到应急防灾科普教育目的。

2.2.5 注重新技术的运用

交通运输部JTG D20—2017《公路路线设计规范》第二节规定了各级道路等级及其所允许的行驶速度,见表1,可见低速下坡并不代表安全,只有维持一定的车速,减少制动次数,才能更好地兼顾车辆行驶的安全性和经济性。

(1)开发信息系统。日本早在1996 年就设立了内阁信息中心,负责应急与灾害信息规划、搜集与传达[29]。日本拥有完善的应急信息化基础设施,构建了高效严密的应急管理信息体系。地方政府也注重应急信息化建设[30]。如兵库县防灾中心开发的全国最完善的灾害应急管理系统,能24 h运行,及时响应各种灾害,整合并发布应急防灾信息,服务应急管理决策,向公众发布信息,普及相关知识。

(2)依托通信技术。作为全球信息通信技术最发达国家之一,日本构建了由中央防灾无线网、县市防灾行政无线网、消防防灾无线网、市街区防灾行政无线网、防灾相互通信专用无线网等多个系统组成的,整体性强、覆盖全国的应急防灾通信网络[8]。日本电信公司专门开设了防灾减灾短信业务,一旦有灾情,客户手机就会立即出现免费信息。日本民众可利用智能手机功能参与突发事件的应急演练和应急防灾教育而不受地域和时间限制。

(3)利用互联网络。日本注重发挥互联网在应急防灾知识普及中的作用,一些网站借助专门网页向居民实时提供基本信息和知识,居民足不出户就能及时了解周边灾害情况,提高防灾意识。“TEAM防灾日本”是结合网络时代和信息化趋势建立的防灾综合门户网站,在应急防灾知识普及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日本首相官邸网页专门设有“东北地区太平洋地震应对”专栏,介绍政府政策和应对措施;总务省网上公布各地灾情汇总;消防部门专门开设“灾情Twitter”;交通省网页上公布灾情报告,其他中央部门和派驻机构也在网上公布灾情信息,国民能迅速准确了解灾情,为避灾自救做准备。

3 日本应急防灾知识普及对我国的启示

3.1 我国应急防灾知识普及的问题与困境

当前,我国应急管理仍然存在严重的“碎片化”弊端,缺乏顶层设计[31]。作为应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应急防灾知识普及同样也面临诸多问题与困境。

(4)应急防灾实战演练匮乏,民众自救能力低。应急防灾知识演练缺乏系统训练,尤其在学校、社区等重点领域存在薄弱之处,实战演练太少,在突如其来的灾难或出现突发事件时自救能力不足,甚至缺乏“最基本的识灾、防灾和自我保护意识”[38]

(3)知识普及方法缺少创新,内容陈旧。我国应急防灾知识普及仍以自上而下的政治宣传灌输为主,舆论宣传铺天盖地,道德说教无处不在,收效甚微;应急防灾知识普及基地建设和应有作用发挥不够;各种宣传日、宣传周等节日利用不好,未能发挥作用;应急防灾知识普及方式方法的有效性、针对性和长效性不足。从内容看,基本停留在简单的防震、防盗、防火等方面,深度不够,时代性和实用性欠缺。

(2)社会民众认识不到位,教育氛围缺失。近年来,尽管我国全民“抗灾能力大大增强,但防灾社会意识和政治意识比较淡薄”[34],“社会公众防灾避险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较弱”[35],民众危机观念,自我教育、自我提高和自我约束意识不强。我国发布的《城市居民危机意识调查报告》显示,北京市民40%不知道哪里有避难场所,近70%根本没想到避难[36]。清华大学危机管理课题组调查显示,我国公众普遍缺乏安全感和危机应对与处理能力[37]

(1)应急防灾知识普及覆盖面窄,体系不完善。我国应急防灾知识普及率明显偏低,仍未覆盖到各阶层和各群体;公共安全与应急管理专业教育弱化,专门人才特别是高素质人才缺乏[32];基层应急防灾知识普及以简单宣传为主;学校应急防灾知识普及的师资、课程缺失;应急防灾知识普及“政治动员能力强,社会动员能力不够”问题突出,主体单一[33]

传统小学体育学科教学把增强体质作为第一目的,而新课程则把健康第一放在首位,粗看二者似乎大同小异,其实质却反映出了教学理念的一个飞跃,即从过去单纯生理健康而发展到现在的生理、心理、社会适应能力的三维健康观。传统小学体育学科教学强调以教师为中心,新课程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教师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转向平等中的民主。传统体育比较强调技术教学,较多地选用竞技运动项目作为教学内容,而新课程则认为,学校体育是终身体育的基础,运动兴趣和习惯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坚持终身锻炼的前提。无论是教学内容的选择还是教学方法的更新,都应十分关注学生的运动兴趣。

3.2 日本应急防灾知识普及对我国的启示

日本与中国同处亚洲东部,并且日本应急管理综合化特征明显,围绕应急管理进行了系统改革[39],构建了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应急管理体系[40]。日本在应急防灾知识普及方面的经验具有较强的借鉴意义。

3.2.1 加强研究,丰厚应急防灾知识普及理论

日本重视应急防灾知识普及工作,不但设有专门机构和经费,还针对特定议题成立专门项目组推动相关研究,为应急防灾知识普及提供了智力支持。为此,可借鉴日本经验和做法,推动我国应急防灾教育与知识普及研究:一是重视本土经验与传统研究。我国应急防灾知识普及历史悠久,有学者认为,《易经》是历史上第一本深刻反映安全哲学理念的著作[33]。无论是《易经》中的“以象取义”还是《申鉴·杂言》中的“防为上,救次之,戒为下”,都在警示我们要树立忧患意识,加强对灾害事故预防才能避免或减少灾害损失。立足本土,趋向传统是应急防灾知识普及的重要向度,目的在于“以古鉴今”。二是加强西方经验和理论研究。西方国家重视危机意识和公共安全文化素质养成,持续开展经常性应急防灾知识普及和相关教育培训工作,成功经验较多。尤其是邻国日本在应急防灾知识普及方面更是不遗余力,其经验值得推广。为此,应打破国界藩篱,超越民族和文化不同,虚心学习,目的在于“洋为中用”。只有通过不断研究才能为相关决策提供咨询和参考,为应急防灾知识普及实践提供理论支持。

然而,据曾先生母亲所说,警察在旅店内先将曾先生父亲从沙发上拽下来,然后倒着将其拖出去,到旅店门口才换成两个人抬着。视频资料显示,曾先生一家人被带离酒店后,他的母亲瘫坐在地上嚎啕大哭,旁边的警察对此无动于衷。

3.2.2 提高认识,营造应急防灾知识普及氛围

日本政府对应急知识普及工作认识充分,措施得力。日本国民理性和强烈的公共安全意识,堪为学习榜样。为此:一是提高社会成员个体公共安全意识,营造浓厚氛围。作为生活在自然界和社会中的每个人,要认识到应急防灾知识事关切身利益,时刻树立珍惜生命和维系生存意识,自觉关注关心公共安全,培养良好习惯。只有个体重视和参与才能在全社会营造浓厚的关心关注公共安全,重视应急防灾知识普及的氛围。二是提高公务人员应急防灾意识,提高重视程度。各级政府应从观念上重视灾害预防,在具体工作中要杜绝将应急防灾知识普及作为“形象工程”或“额外负担”,走出“大众恐慌”“狼来了”和“信息倦怠”误区[41]。政府不但要重视应急防灾宣传报道,还要系统加强公共安全文化建设,营造良好氛围,奠定坚实基础。

3.2.3 明确主体,推动应急防灾的全社会参与

就我国而言,应急防灾实施主体主要包括各级政府、家庭、学校、社会组织等。其中,政府是当然主体,肩负应急防灾知识普及组织领导和顶层设计、教育资源保障和协调控制等职责;家庭和社区是应急防灾知识普及的关键性实施主体和重要基石,应急防灾教育应当从子女家人和普通社区居民做起,做好基层应急防灾知识普及和技能提升工作;学校肩负培养未来公民职责,应设立相关课程,开展系统教育,高校应成立相关研究机构,推动研究;各种协会及志愿者组织在公众参与应急防灾知识普及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支持其积极参与应急防灾知识普及活动。

3.2.4 明确内容,创新应急防灾教育方式方法

一是要明确应急防灾知识普及的内容。就我国而言,应急防灾教育内容主要包括公共安全态度教育、相关知识传播、自救互救技能提高、应急防灾文化建设等方面,涵盖自然灾害、生产安全、消防安全、交通安全、食品安全等模块,涉及知识技能传授、意识培养、突发事件应对等内容。应急防灾知识普及内容要把握时代脉搏,宣传形式和内容要针对形势变化及不同时节予以变换调节,不断提炼更新,重点是知识掌握和自救互救技能提升。二是创新应急防灾知识普及路径。除利用大众媒体、开展学校教育和公益宣传等基本形式外,要坚持深入基层、结合生活、贴近群众、把握时代脉搏。所谓深入基层主要考虑到基层公众和管理人员行为是否正确、反应是否及时,处理是否得当。因此,要深入厂矿企业、校园、社区等基层一线,开展教育活动;所谓结合生活和贴近群众是指要结合群众生产生活需要,采取群众乐于接受和易于接受的形式,扩大宣传推广面,做到普及教育处处可见、图文并茂,提高群众“知晓率”。所谓把握时代脉搏就是立足新时代的应急防灾需求,创新教育方式,提升教育实效性。

3.2.5 整合普及教育资源,加强软硬条件建设

第一,跟生产条件相联系,明确施肥量。在近些年来,各地有效开展测土配方施肥项目,深入研究小麦测土配方技术,掌握了在不同生态条件下小麦的施肥规律、供肥性能和肥料效应等参数,应按照不同的环境和条件,科学测量施肥量。

这一天是7月18日,江城的七月是一年中最热的时节,而这一年更是遇到30年难得一遇的高温天气,太阳连续一个月高悬头顶,照得马路滋滋冒烟,整座城市如同一个巨大的火炉,人们最后连骂的力气也没有了,仿佛末日来临了般苟延残喘!

一是政府要加强投入和资源整合力度。各级政府应在加大投入的同时整合利用好各种资源,加大投入力度,改善条件,为应急防灾知识普及提供保障。二是要重视应急防灾知识普及队伍建设。各级政府要着力选拔组建一支高水平的、专兼结合的应急防灾知识普及师资队伍。参与者不但要有责任心和参与热情,公共安全知识丰富,也要有一定实践经验,通晓应急防灾知识普及规律与方法,尤其要注重发挥专家智库的作用。三是构建应急防灾知识机制与体制。政府要完善应急防灾知识普及立法,搭建法制法规平台,提供法制保障;发挥民众参与和监督力度;定期举办教育评估检查,提供质量保障。

3.2.6 注重“两个结合”,开展系统的实战演练

应急防灾知识普及要注重常态化和长效化,突出重点,将理论灌输和行为纠正相结合。各级政府和相关组织要重视应急防灾知识普及实践基地建设,整合资源扩建或新建一批功能齐全,运作质量高的基地;推动制度化、规范化和真实化应急演练,促使知识向技能转变,提高公共安全管理效率,减少损害损失;尤其要利用实体或仿真资源加强预案演练;演练中要杜绝“剧本”或“作秀”现象,做到桌面演练、功能演练和全面演练等类型的结合,提高全社会成员对自然灾害和社会突发事件的意识与能力。

参考文献

[1]杨玲,岳会国,林权益,等.对日本福岛核事故的应急响应及对中心应急准备工作的改进建议[J].核安全,2011(3):33-38.

[2]吕彩燕. 媒体在灾害应急管理中的作用研究[D].北京:中央民族大学,2012.

[3]张光辉. 日本的灾害防治机制与应急新闻报道[N].中华新闻报,2009-07-24(B03).

[4]顾林生,小林佳子.日本海啸应急管理机制与经验教训[J].城市与减灾,2005(2):19-21.

[5]黄文芝,李军坡.日本媒体的灾害应急系统给我国的启示[J].新闻战线,2016(6):118.

[6]顾林生.日本大城市防灾应急管理体系及其政府能力建设—以东京的城市危机管理体系为例[J].城市与减灾,2004(6):4-9.

[7]吴新燕,苗崇刚,顾建华,等.日本东海岸9.0级地震应对给我国地震应急的启示[J].国际地震动态,2011(4):38-43.

[8]国务院办公厅赴俄、日应急管理考察团.俄罗斯、日本应急管理考察报告[J].中国应急管理,2007(2):53-56.

[9]杨志军,刘霞.特大城市应急管理的赈灾成效与对策辨析-日本3·11大震灾对我国政府应急管理的启示[J].上海城市管理,2011(3):34-38.

[10]本内阁府.灾害救助法[EB/OL].[1947-10-18][2017-8-2]http://law.e-gov.go.jp/htmldata/S22/S22HO118.html.

[11]顾林生.日本“3.11”大震的灾情特点及应急管理[J].行政管理改革,2011(5):33-38.

[12]顾令爽,杨小林,刘涛.“少子高龄化时代”日本应急管理新特点及对中国的启示[J].中国集体经济,2017(29):126-128.

[13]傅世春.日本应急管理体制的特点[J].党政论坛,2009(4):58-60.[14]张荆.日本的地震应急之道[N].北京科技报,2011-04-25(005).

[15]杜琳.日本高等学校教育应急探析[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12,28(10):114-118.

[16]胡海华.美国、日本高校危机应急机制的比较及对我国的启示[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6):125-127.

[17]刘文俭,李勇军.日本地震对我国沿海城市应急管理工作的启示[J].中国应急管理,2012(4):28-35.

[18]顾桂兰.日本应急管理法律体系的六大特点[J].中国应急救援,2010(2):53-56.

[19]闫恩辉,杨锐,张晋辉,等.日本应急救灾体系[J].国际地震动态,2016(1):14-23.

[20]曹东林,田军章,李观明,等.日本应急医疗救援体系建设的基本做法和理念[J].现代医院,2013(3):137-140.

[21]晏如.日本山地灾害的日常防治与应急管理[N].中国社会报,2006-11-23(008).

[22]聂荣.灾后重建切莫贪快政府修补应急体系公众做好危机准备[N].中国经济导报,2008-05-24(B03).

[23]侯建盛.日本新潟地震救灾行动及对我国地震应急工作的启示[J].防灾技术高等专科学校报,2005(3):1-9.

[24]伍国春.日本社区防灾减灾体制与应急能力建设模式[J].城市与减灾,2010(2):16-20.

[25]汪宣. 行之有效的日本灾害应急救援体系[N]. 中国社会报,2006-07-17(005).

[26]张涛.日本福岛核应急省思[J].核标准计量与质量,2011(4):19-24,40.

[27]谢瑞瑾.日本高知县卫生应急管理研修报告[J].中国基层医药,2006(3):506-507.

[28]游志斌.日本熊本地震应急响应分析及借鉴[J].行政管理改革,2016(8):66-68.

[29]姚国章.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应对公共突发事件——日本应急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模式及借鉴[J].信息化建设,2006(3):26-29.

[30]本应急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模式[N].人民邮电,2008-06-04(006).

[31]陆继锋.应急管理“碎片化”:危害、成因与应对之道[J].山东行政学院学报,2017(3):1-7.

[32]陆继锋,曹梦彩.FEMA对美国应急管理教育的贡献与启示[J].防灾科技学院学报,2017,19(4):52.

[33]余潇枫.非传统安全与公共危机管理[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

[34]夏保成,张平吾.公共安全管理概论[M].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2012.(序一).

[35]马凯.加强交流合作提高应急能力——在应急管理国际研讨会上的致辞[C]//魏礼群.应急管理国际研讨会论文集.北京: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11.

[36]陈丽华,王疐曈,李倩.公共视角下的危机管理[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

[37]蒋树声.在“建立和完善保障公共安全的应急体系”2006年年会上的讲话[C]//蒋树声.建立和完善保障公共安全的应急体系,北京:群言出版社,2006.

[38]丁辉.大型群众活动安全风险管理[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1.

[39]陆继锋.西方国家应急管理综合化改革的经验与启示[J].陕西行政学院学报,2016,30(2):5-8.

[40]陆继锋.本应急救援队伍建设[N].学习时报,2016-01-14(002).

[41]王宏伟.应急管理导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中图法分类号: X4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264(2019)05-48-06

收稿日期: 2019-01-28

第一作者 信息: 陆继锋,男,副教授,硕士生导师,青岛西海岸新区应急安全教育基地主任,E-mail:6092988@163.com。

基金项目: 2017 年山东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山东省城市社区公共安全治理体系构建与创新研究”(J17RA135);2015 年山东省社科普及与应用重点项目“城市社区应急知识普及手册”(2015-11)。

DOI: 10.16867/j.issn.1673-9264.2018287

陆继锋,曹梦彩,陶玟杉.日本应急防灾知识普及的经验与启示[J].中国防汛抗旱,2019,29(5):48-53.LU Jifeng,CAO Mengcai,TAO Wenshan.Experience and enlightenment of knowledge popularization of emergency and disaster prevention in Japan[J].China Flood&Drought Management,2019,29(5):48-53.(in Chinese)

责任编辑 马 啸

标签:;  ;  ;  ;  ;  

日本应急防灾知识普及的经验与启示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