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地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图像化传播路径研究论文

民族地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图像化传播路径研究

李 兵 朱 敏

[提要] 图像是人们表达情感、认识世界的基本方式,也是价值观传播的重要载体。民族地区由于历史、地理等原因,处于传统习俗与现代生活方式的双重境遇下,其图像认知形式表现出传统性和时代性的张力,是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图像化传播的良好契机。从多元主体建立和主体意识的增强、新时代图像习俗的养成、少数民族图像形式重塑三个层面来探寻民族地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图像化传播的路径,对继承和发展少数民族文化,提高核心价值观建设成效,增强“五个认同”都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少数民族地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图像化;传播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承载着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追求,寄托着各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民族地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设工作不仅有助于民族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也有利于促进民族团结稳定。我们对云南大理、迪庆、怒江、保山、西双版纳等极具代表性的民族地区进行田野考察,主要采用质性研究的方法,具体考察了上述民族地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设情况,总结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云南民族地区建设的一些做法和经验,也从中发现了存在的一些问题。基于调研发现,少数民族地区民众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知与行不能很好地统一,国家话语与个人话语、政治话语与生活话语的脱节是影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和践行的突出问题。要着力解决这一问题,探寻民族地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和传播路径的创新,以实现其日常化、具体化、形象化和生活化效果,变得尤为重要。

图像是人们话语表达、沟通交流、认识世界的普遍形式,也是价值观念传播的重要媒介。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存留着许多本民族原始、传统的图像认知形式,在现代化进程中受现代图像认知形式的冲击和影响,表现出传统性与现代性的双重特性。在少数民族地区,积极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图像化传播,促进当地民族传统图像与现代图像认知的统一,是解决其文化传统性与现代性冲突,促进二者融合统一,并联结整合国家话语与个人话语、政治话语与生活话语的重要桥梁。从主体、内容和形式三个方面探寻民族地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图像化传播,不仅有利于促进少数民族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也是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成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增强“五个认同”的重要途径。

一、认知与传播:图像化表达的基本方式

自古以来,图像是人们记录生活、表达情感、认识世界的基本认知方式。在远古时期文字使用之前,人类主要通过岩画、木刻、器具刻画等图像形式来记录生活场景。如,新石器时代石器和彩陶上的雕刻图像记录了古人耕种、捕猎等劳作场景和生活图景。西班牙的阿尔塔米拉洞窟和我国贺兰山都发现了大量关于远古时代动物和人物的岩画,是揭示远古人类生活图景的重要佐证。随后,绘画成为传统图像化表达的主要形式,如东晋的画作《女史箴》《洛神赋图》、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都是古代社会描述和反映当时社会生活图景的佳作。从“象形文字”的出现到中华民族象形思维的形成,显示了图像化认知是古人认识世界的基本方式。

随着社会发展的需要,图像由对现实生活的记录模仿逐渐演化为代表一定意义的图形象征系统,其道德教化和传播价值观念的功能日益凸显。图腾崇拜便是典型的图形象征系统,是原始习俗、规范法则的图像化表现,亦是其社会空间和等级秩序的图像化表达,起着约束个体行为、凝聚社会价值的作用。如,“青龙”“朱雀”“玄武”“白虎”等“方位神”是对空间秩序的图像化表达;“赤熊”“九尾狐”“蟾蜍”等图腾符号则是以图像化的方式体现了古人对社会等级秩序的一种确认和识别。在封建社会时期,以汉代为标志,是中国古代社会核心价值观图像化表达从自发转为自觉的重要时期。“取诸经史”绘制成图像来传播儒家思想是这一时期价值观图像化的重要表现形式。如,汉代画像砖中“尧禅舜让”“孔门弟子”“孔子问师”“蔺相如完璧归赵”等图像作品亦是其典型代表。[1]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称:“夫画者,成教化,助人伦,穷神变,测幽微,与六籍同功”[2](P.3),意在表明图像叙事发挥着弘扬社会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作用。

在实用主义盛行的大环境下,何晏发明的这一套理论,荒腔走板,搁在哪个皇帝面前都不会吃香,即便他娶了曹操的女儿金乡公主,在魏国也坐了很多年冷板凳。

进入现代社会,随着互联网和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形式各异、丰富多彩的图像信息充斥在大众的文化生活和日常生活之中,正如海德格尔所说的“图像时代”[3](P.899)已经到来。用观看图像的形式进行交流、工作和娱乐,已成为现代社会普遍的生活方式。电视占据着现代人客厅的中心,成为人们闲暇时接收社会信息、娱乐消遣的主角;“斗图”已取代文字成为90后、00后等新生代网民聊天时惯用的话语表达方式;电影和漫画是现代娱乐的主要形式;网络直播也日趋成为他们表达自我的重要途径。

民族地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图像化传播首先要解决“谁来传播”“向谁传播”的问题。这一主体不是仅指单一层面的个人,而是指个人、社会、国家三个层面的主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是三个层面多元主体权利与义务的统一,其图像化传播更是如此。民族地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图像化传播需要充分调动国家、社会、个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建设实效。

借助现代化科技手段创新图像表达形式。利用电视、电影、动画、网络、3D等现代化科技手段将少数民族传统的静止平面化的图像元素进行声色并茂、图文交互的立体化整合,并利用电视、电影和网络等现代媒介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图像化表达,是增强其吸引力和感染力,提高传播实效的重要方式。如,少数民族题材电影作为一种极具感染力的图像叙事的表现形式,是价值观传播的有效手段,也“被赋予了乡村建设、社区发展以及文化传承、影像赋权等多种社会功能”[9]。少数民族为主题的电影作品可以通过优美的画面、冲突性情节设置、角色塑造等立体化形式展示真实的少数民族生活图景,产生视觉的“陌生化”效果并传达和凸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意蕴,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建构意识的培育和认同。短视频社交平台也是可资利用的重要的图像表达方式。利用短视频社交平台,少数民族的每个人都是图像叙事的参与者、创造者,能最直接、最快捷地将身边人身边事进行图像化表达,以实现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和践行。

构建产品侵犯方法专利权判定范式的适用前提——以《专利法》第11条与第59条的关系为视角............................................................................................何经纬 05.68

少数民族文化和图像认知形式的传统性和现代性不是截然对立的关系,而是一种辩证统一的关系,有冲突、矛盾、排斥,但更多的是交流、互鉴、融合。正因为如此,才使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民族地区的图像化传播变得十分必要。要解决传统性和现代性的矛盾关键就在于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图像化传播来实现少数民族传统图像和现代图像认知的统一。

1.2.2 行为观察 在护士的观察下,患者自行皮下注射胰岛素,由护士对其操作进行评分。胰岛素皮下注射评分标准参照《2011版中国糖尿病药物注射指南》,内容涉及胰岛素注射的各个环节,包括注射剂量确认、排尽空气、注射部位选择、皮肤消毒、进针角度、拔针观察和污物废弃等共20个条目,总分100分,<60分为差,60~80分为中,81~100分优;经专家评定,CVI=1.00;Cronbach's α 为 0.81。

二、冲突与融合:民族地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图像化传播的契机

作为认知、传播媒介的图像化表达在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具有双重性特征,既保留着传统的图腾崇拜和原始图像化认知的特点,又在现代化进程中深受图像时代的影响,形成了具有现代特征的图像认知方式。

(一)冲突与融合:传统性与现代性的张力

“一切时代的伟大艺术都来自于两种对立力量的相互渗透。”“对立、冲突的两级在撕扯、抵牾、拉伸中造成文本内部的某种紧张,并通过悖论式的逻辑达成某种出人意料的语义或意境。”[5]两种力量对立冲突,又相互渗透的过程是张力的一种表现。在少数民族传统和现代文化的碰撞影响下,少数民族图像认知形式的双重特征正表现在传统性与现代性的冲突与融合的张力之中。

由于自然环境、历史发展等诸多原因的影响,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相对滞后,观念保守,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较为传统,而这在偏远民族地区和“民族直过区”中就更为突出。这些少数民族的社会形态从原始、奴隶社会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但文化上仍保留着很多原始和传统的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由此形成了以图腾崇拜为主的传统图像化认知形式,体现在岩画、木刻、雕塑、剪纸、刺绣、建筑、节庆及宗教仪式等生活的方方面面。同时,受现代科技和文化影响,少数民族地区人们的日常生活里也时常呈现出现代的图像认知形式,如影视作品、戏剧、现代绘画、现代建筑图式等。以图腾崇拜为主的传统图像化认知形式直观单一,主要传递传统伦理规范和宗教观念,与现代社会多元立体的图像形式有着显著区别。(见表1)这两种截然不同的图像认知形式同时出现在少数民族地区人们的生活世界里,碰撞拉扯又渗透融合,表现出传统性与现代性的张力。以云南怒江独龙族为例,染着条纹花色的独龙毯、绣着蝴蝶和动物图案的民族服饰、特有的剽牛仪式等都是对传统图腾符号的保留和继承。同时,随着生产力发展和生活方式的变迁,许多传统图式也逐渐被现代图式代替,如,独龙文面女逐渐消失;独龙族妇女特有的“帮乃”(腰带)也由于传统的“卡江哇节”的消失而失传;独龙族的年轻男女在夜晚不再聚集“火塘”,听长者口口相授传统文化和技艺,而是更喜欢去看电视和电影,接受现代的图像信息。

表 1田野考察的民族地区“传统与现代图像认知特点”比较

(二)图像化传播的三重契机

在图像认知的传统性与现代性张力方面,表现为三个层次,分别是:文化特殊性和普遍性的冲突与融合,民族传统价值观和现代价值观的冲突与融合,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西方价值观的对话与较量。这三个层次构成了民族地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图像化传播的三重契机。

首先,文化特殊性与普遍性的冲突与融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图像化传播的第一重契机。少数民族文化不是对立的“他者”,而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二者是部分与整体、特殊性与普遍性的关系。但少数民族文化亦具有自身明显的身份性和独特性,与现代文化相比存在着地域性落差和时空性错位。受经济和地域等因素影响,少数民族文化相对保守传统,表现在以乡约规范为行为导向,以家庭伦理为道德取向和传统的生活方式上。在现代化进程的裹挟下,现代的价值理念和时尚的生活方式通过商贸往来、民间交流和电视节目等电子媒介频繁地展现在民族群众的生活中,给人们带来精神上的冲击和震撼。如果说电视里的现代生活是遥远的“仿佛在场”,那经过网络直接反映的现代生活则变为“直接在场”,使得少数民族与现代社会的直面交锋愈加频繁和显著。如,成都市第七中学与身处国家级贫困县的云南禄劝县第一中学的网络直播教学平台的搭架,让从未走出县城的禄劝学生通过直播屏幕观看成都的中学生在课堂的分享,他们看到了同龄人是如何通过游览英美的见闻来分析政治和历史问题的,将原本遥远的“城市生活”直接带到他们面前,带来很大的心理冲击。正确处理文化特殊性与普遍性的冲突矛盾的前提是要正确审视和处理二者的关系。一味拔高推崇少数民族文化,或拒斥敌视现代性都是将二者对立的表现,最终只会导致少数民族文化现代性的缺失。“没有一种文化因为它的自我封闭而万古长存,而真正强大的文化,肯定具有对内对外的开放性,能经受和各种异质文化交流互融的考验,只有经受了这样的考验,才能壮大自己的特色发展自己的力量。”[6]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图像化传播正是促进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交流互融,协调处理其文化特殊性与普遍性张力的桥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是中华各族人民共同追求的价值观念的“最大公约数”,也是当代中国文化发展的方向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不只是价值观念和文化层面的建设,还融入到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建设的方方面面。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国家层面的建设,在民族地区树立起了“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发展观念,促进了本地经济的发展,为民族地区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通过社会层面的建设又促进了民族地区法治和社会的进步,通过个人层面的建设则促进了民族地区文化道德素质和现代化意识的提升,上述各个方面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展开的工作,对推进少数民族文化在现代化进程中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推进少数民族文化和现代文化的融合与统一,发挥了重要的力量。

通过水土保持综合措施治理后,形成了层层设防、节节拦蓄的防护体系,增加了土壤入渗和坡面排水,拦蓄了地表径流,调节了小流域径流,减轻了水土流失。据测算,项目区减少水土流失量10万t,增加蓄水量600 万 m3。

其次,少数民族传统价值观与现代价值观的冲突与融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图像化传播的第二重契机。价值观是文化的核心,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冲突与融合集中表现为少数民族传统价值观与现代价值观的冲突与融合。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商务往来和旅游业的兴盛使得现代文化涌入少数民族村寨,打破了民族地区原有的封闭格局,少数民族地区的人们被裹挟到现代化的进程之中的同时,却也显露出了现代文明与价值观念的明显滞后。如,少数民族传统价值观中的法治观念淡薄,友善、和谐等价值观念多处于混沌状态,在面临市场经济和资本逻辑的冲击时,很容易被消解从而导致价值缺位、道德失范。所以,在现代社会亟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图像化传播为导向对民族传统价值观进行重塑,使其由自发状态转为自觉状态,积极地随时代发展而不断创新。

目前,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相对较高。而心绞痛则是指患者由于冠状动脉狭窄所导致的心肌负荷增加,从而引起的心肌缺血与缺氧综合征。在发病的过程中,患者会感觉到明显的疼痛,从而严重影响个体的生活质量与生命安全。因此,临床对于这类疾病的重视度较高。尤其是,急性心绞痛的发病突然,且患者疼痛感较强,很容易对患者造成生命威胁。根据临床不完全统计,急性心绞痛在近几年的发病率提升,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居于国内内科疾病之首。对于这类疾病,常规的治疗方案以把抗血小板凝聚和扩张血管等为主,效果不甚理想。我院在实践中发现,对急性心绞痛患者给予比索洛尔治疗,效果较好。现报道如下。

作为认识世界和传播价值观念的图像化表达形式在我国少数民族地区也普遍存在。被称为“活着的图画象形文字”纳西族东巴文字是民族传统图像认知的典型代表;彝族的虎图腾、葫芦图腾,苗族的枫树图腾、水牛图腾,白族的虎图腾、鸡图腾等图腾崇拜是少数民族图像化表达的重要形式,承载着约束行为、道德教化的功能;藏族佛教文化的莲花图案象征着心灵纯洁和神圣的起源,吉祥节象征和体现智慧与和谐的理念,都是蕴含着丰富民族文化的图像符号。随着社会发展和现代化的推进,少数民族电影作为少数民族文化、生活方式的图像表现和价值观的传播方式也逐渐兴起,出现了许多反映少数民族生产生活、文化传统和时代特点的影视作品。《花腰新娘》(2005年)、《静静的嘛呢石》(2006年)等影视作品通过图像叙事的方式反映了对当代主流价值观的认同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追求,既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宏大叙事,也展现出了少数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

2.试验组和交叉组在治疗前一般情况、Harris评分、VAS评分、MRI指标:试验组中完成HBO治疗的16例患者与交叉组中完成第2次评估的25例患者在治疗前年龄、性别、病程、ARCO分级等一般临床资料以及Harris评分、VAS评分、MRI评估等疗效评定指标的结果进行比较发现,2组在治疗前年龄、性别、累及髋关节侧别、病程、ARCO分级、Harris评分、VAS评分、MRI坏死指数、MRI坏死面积、MRI骨髓水肿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试验组和交叉组在干预前2者基线无统计学差异,均衡可比。见表1。

三、继承与创新:民族地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图像化传播的具体路径

总之,民族地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图像化传播是现代化时代境遇、个体视觉感受和认知机制共同作用的必然结果,是将少数民族传统图像认知和现代图像认知相统一的必然选择,是用图像实践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体化、形象化、生活化,以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实效,增进民族地区“五个认同”的有效途径。

(一)建立多元主体,增强主体意识

根据文献综述和已有学者的研究,可知“无障碍网络课程是能实现任何人在任何时间任何地方学习的理想网络教学平台, 无论学习者的残疾与否、年龄、所在场所、经验、使用的计算机技术[18]”。它是实现网络全纳教育的重要方法之一。为了进一步了解无障碍课程的设计和应用,提出以下几个研究问题:①针对于视觉障碍提出的无障碍网络课程设计及其有效性;②针对于听觉障碍提出的无障碍网络课程设计及其有效性;③针对于老年人提出的无障碍网络课程设计及其有效性。

国家层面要发挥党和政府的主导作用,通过行政管理、社会治理、党组织建设、学校教育等方式来强化少数民族人民对党和国家的图像符号的认同,把隐形的国家认同转化为显性生动的国家形象。如,中共云南德钦县党委开展了“拥护核心、心向北京”的党建主题活动,在每个党员家中都立一面党旗,并要求他们用实际行动来为群众作出表率,深化民众对党和国家的认同。社会层面要发挥民族地区基层组织的主体性,通过商贸往来、民间交流、基层自治管理等形式促进少数民族与外界的交往交流,增强现代公民的参与意识和法治观念,通过行为叙事来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图景。少数民族基层组织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重要主体,承担着相应的责任和义务,既要发挥基层经济组织的建设作用,也要发挥民间自治组织的作用。如,凉山彝族元老会在调解家庭纠纷、民众矛盾上发挥重要作用,是维护民族团结、社会和谐的重要力量。个人层面要充分调动各民族人民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生活化图像叙事表达个体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认同与践行。少数民族日常生活是个人图像叙事素材的主要来源。用图像叙事的形式讲述民族地区文化故事、历史人物、英雄事迹、民族精神以及身边的故事,以少数民族特有的歌舞、节庆和宗教仪式为载体,借助现代化大众传媒手段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图像化、具体化、生活化表达,促进其情感的认同和行为的践行。如,春节期间,在一些少数民族风景区开展各族人民共唱《热爱祖国》的活动,通过媒体镜头记录了各族人民共度中华民族传统佳节的生活场景,表达了各族人民热爱祖国的强烈情感,给每一个中国人带来情感共鸣和精神震撼;云南迪庆藏族人民在节庆的时候用传统的“锅庄”歌颂美好生活,表达对祖国和共产党的感激之情。这些都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图像叙事之佳作。在自媒体时代,每个人都可以随时记录下生活中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人和事,构建属于自己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图像叙事,并通过网络实现共享和传播。每个人都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图像叙事的参与者、建设者和传播者。

与此同时,民族地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图像化传播要增强主体意识,建立其文化和价值观的自信自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反映全国各族人民共同认同的价值观‘最大公约数’”。[7](P.168)少数民族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来源。少数民族有责任有义务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图像化传播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也需要少数民族人民和文化的丰富和涵养。所以,民族地区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图像化传播必须加强主体意识,增强对中华民族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信自觉。增强主体意识,须建立对本民族文化和中华文化的自信自觉,认同中华民族文化,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先进性、时代性和优越性,同时也要给予少数民族文化以充分的尊重并保持一定的异质性,避免简单同质化;增强主体意识,必须培养主人翁精神,才能积极、主动投身于图像化传播的过程中,自觉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转化为图像化生动表达以提高传播实效;增强主体意识,要求有意识地提升主体的图像审美能力,以抵制物化、表象化、碎片化的消极图像审美,倡导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图像审美。通过主体的主动参与,在对话交流中产生情感共鸣,在具体生活图景的构建过程中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日常生活和行为实践之中,达到“日用而不觉”的良好效果。

建国之前的美国人多半把英国视为“母国”。北美殖民地为什么可以脱离“母国”而独立呢?这曾是一个反复困扰着美国人的理论难题。众所周知,潘恩撰写《常识》以及杰弗逊等人起草《独立宣言》,正是以一种“主权在民”和“社会契约论”等独具特色的自由主义观念,解释了美国脱离英国而独立的原因。《独立宣言》明确宣布,统治者的统治必须征得被统治者同意,而英国对北美殖民地的统治侵害了殖民地居民权利,违背了他们的意愿,因而不具有合法性。自由主义成了北美殖民地独立和新国家建国的基本依据,这表明,没有相对一致的自由主义观念,由殖民地组成的美利坚合众国便失去了立国之本。

(二)创新图像内容,养成新时代图像民俗

养成新时代图像民俗主要是为了解决“传播什么”的问题。福柯认为,重要的不是故事发生和讲述的时代,而是讲述故事的时代和听故事的语境。讲故事的时代和语境决定了讲述的是什么故事,怎样讲述以及要传达什么样的价值理念。对于现代的少数民族图像叙事来说,其内容和意义是由现代性这一时代境遇所决定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的价值诉求融为一体,继承发展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吸收了人类文明的有益成果,是体现了时代精神和时代要求的价值理念。创新图像内容,养成新时代图像习俗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进行话语整合和民族资源的深度挖掘。

整合话语方式,养成新时代图像民俗。国家话语与个人话语、政治话语与生活话语的脱节是影响民族地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和践行的突出问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图像化传播使得生活空间与价值空间勾连起来,恰恰起到联结和整合国家话语与个体话语、政治话语与生活话语的重要作用。以少数民族题材电影为例,《五朵金花》(1959年)、《刘三姐》(1961年)等作品在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风靡一时,正是通过影像叙事的形式体现了少数民族的生活和精神面貌,既是对其生活话语的表达,也体现了时代特征,是对当代主流政治话语的积极回应,使得国家话语与个体话语、政治话语与生活话语在图像叙事作品中得以融合和统一。又如,利用白族民俗中盛行的墙绘艺术在白族人的院落、房屋、建筑上创作富有生活气息、时代感和艺术性,又能凸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蕴的墙绘作品,营造了具象生动的新时代图像习俗。《感动中国十大人物》(2018年)中对卓嘎、央宗一家父女三人以放牧为生坚持守护祖国数千平方公里土地的伟大事迹的颂扬,将少数民族鲜活的人物形象和生活图景通过“图像立赞”的方式塑造新时代社会典范,也是极具代表性的新时代图像习俗。由此,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用图像叙事对各种话语进行整合,才能使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少数民族丰富多彩的生活之中,增进“五个认同”。

挖掘少数民族图像资源,养成新时代图像民俗。少数民族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来源,有丰富的图像资源可以挖掘和利用,既包括传统民族文化、红色革命文化,也包括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契合的现代文化资源。首先,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契合的主题和理念,是重要图像资源。如,藏族传统的图腾崇拜、宗教仪式及文化活动中蕴含的敬畏自然、保护生态的价值观念与“和谐”理念契合,哈尼族尊老爱幼的民风体现了“友善”的理念,蒙古族“马可以下,言不可食”的谚语体现了“诚信”的理念,这些都是可资开发和利用的图像资源。运用传统藏族“锅庄”舞蹈来歌颂祖国和感恩党,绘制祖国富强、人民幸福的生活图景,也是利用民族传统文化资源以养成新时代图像民俗的重要形式。其次,少数民族文化里有着悠久的爱国主义传统和丰富的革命文化历史,是创新图像内容养成图像民俗的重要资源。如,腾冲滇西抗战纪念馆是包括少数民族在内的中华民族保家卫国顽强抗战的历史图像再现;云南昭通威县扎西红色旅游区将深厚的红色文化底蕴和异彩纷呈的苗族文化相结合,实现红色文化、民族文化和历史文化的整合,是构建生动、立体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图像民俗的成功案例。此外,少数民族的当代生活图景,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身边人身边事也是图像化传播的重要资源。对少数民族先进人物、典型事件进行形象化塑造,用时代典范树立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象榜样和标杆;少数民族丰富多彩的仪式和节庆是图像化传播的载体。纪录片《杨善洲》(2011年)是通过图像化表达树立先进人物、时代典范的很好例证。《舌尖上的中国》(2012年)中少数民族的饮食文化的片段是对其社会变迁及生活图景的展现,也传达了蕴含其中的家庭伦理和价值观念。少数民族地区善良好客的人民、简单质朴的生活方式、美丽隽秀的自然风光、独具魅力的民族文化都是可以利用的图像资源,将这些资源加以整合和形塑,可构建出形象生动、真实美丽又极具吸引力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图像叙事之佳作。

(三)创新图像策略,重塑图像形式

图像策略和图像形式是图像化表达的两个不同维度,对二者进行创新和重塑旨在解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图像化传播中“如何传播”的问题。

利用张力构建冲突性情节以创新图像表达策略。少数民族文化的传统性和现代性的张力表现出来的紧张、冲突、对立和相互渗透,构成图像叙事的冲突性情节,是创新图像表达策略、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图像叙事的表现力和感染力的重要方式。充满艺术张力的冲突性情节往往是影像作品的高潮,既能引起少数民族族群的强烈认同,也能通过民族文化的异质性和独特魅力的展现吸引社会的普遍关注。如,少数民族电影《图雅的婚事》(2007年)通过女主人公图雅“嫁夫养夫”的故事叙述,讲述了图雅在社会从传统走向现代的过程中经历的尴尬、苦难和剧痛,在道德重建和社会变迁中顽强拼搏、追求幸福的生命历程。这部电影以民族传统习俗与现代的价值冲突为情节高潮,将个人价值诉求与现代性的社会背景和价值要求相结合,实现了二者的融合与统一。《马背上的法庭》(2006年)讲述了云南山区基层法官翻山越岭为山民断案的故事,通过流动法庭的办案过程揭示了偏远少数民族地区的司法现状,折射了传统伦理与现代司法的冲突,最终通过主人公的努力给山民们传递了“公正”“法治”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8]当然,在图像叙事作品中,张力的表达不是简单的二元对立,不是将传统性与现代性置于完全对立、水火不容的立场,而是要在继承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中凸显现代文化的积极因素,又在现代文化中包含少数民族的元素和诉求,最终实现二者的融合和统一。在民族地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图像化传播过程中,利用和发挥传统性与现代性张力来创新图像叙事的策略化表达,是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践和传播效果的重要途径。

图像时代的到来不仅深深影响了人们的认知方式,也给现代社会价值观的传播带来巨大变革。图像化表达应时代之召唤成为现代价值观传播普遍且有效的重要方式,电影亦是很好的例证。好莱坞电影对美国个人英雄主义的宣扬,是树立美国救世主形象,传播美国所谓“普世价值”的重要手段。“好莱坞电影无疑成为美国实施旨在巩固美利坚帝国在全球的霸主地位的国际文化战略的最为重要的也是无可替代的战术手段之一”,通过电影“对那些民众形成一种潜在、深刻的影响,从而重新塑造他们的视觉思维和听觉类型,重新定位他们的价值取向和审美趣味,乃至重新整合他们的历史记忆和文化认同。”[4](P.4-5)好莱坞大片在全球的卖座和盛行恰恰证明了电影这一图像叙事成为人们喜闻乐见的价值观传播形式,是美国进行意识形态侵蚀的利器。同时,图像时代造就的“图像人”要求现代价值观教育和传播应采用动态形象的图像方式为主。“图像人”以受互联网影响较大的青少年为主,更喜欢动态、生动、形象的图像化表达,而不喜欢静止、单一、抽象的文字化表达。青年一代在认知、思维和行为上的这一变化无疑也改变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方式和传播形式。

本实验室对定值标准物质进行不同浓度稀释后测定下限HBV DNA为0.5 IU/ml、HIV RNA为2.5 IU/ml、HCV RNA为0.19 IU/ml。Ultrio Elite检测试剂盒提供的分析灵敏度分别为:HIV-1 18(15.0 ~ 23.5)IU/ml,HIV-2 10.4(8.9 ~ 12.6)IU/ml;HCV 3(2.5 ~ 3.9)IU/ml;HBV 4.3(3.8 ~ 5.0)IU/ml,本试验满足试剂说明书要求,确认通过。

第三,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西方价值观的对话与较量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图像化传播的第三重契机。价值观的竞争是当今世界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方面,它关系到是否能够占据真理和道义的制高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吸收和借鉴了包括西方价值观在内的人类文明的积极成果,但与西方所鼓吹的所谓“普世价值”又存在本质的不同,不仅赖以建立的经济基础不同,在所诉求的价值内涵上也存在根本的差异。一些西方国家为了实现自己的经济利益和维护其世界霸主的政治地位,打着“普世价值”的旗号对我国实行了一系列意识形态侵蚀的策略,而我国边疆民族地区则是其策略的重心。如,利用基督教传播在边疆民族地区植入西方的价值观念;利用某些非政府组织在边疆民族地区开展活动以渗透西方价值观;通过影视作品、网络等途径宣传西方价值观;打着学术自由的幌子推行历史虚无主义,消解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导地位等等。西方价值观本质上是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与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相对立,是自我与他者的关系。二者的碰撞冲突其背后是意识形态权力关系的较量和话语权的争夺。西方意识形态策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他国家对我国文化和价值观的正确认知,也影响我国国民尤其是受侵蚀较重的边疆少数民族民众对本国文化和价值观的认同。因此,一方面要与西方价值观开展批判性的对话,积极回应各种诋毁和渗透;另一方面要在坚定“四个自信”基础上,大力弘扬和传播我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彰显其应有的真理说服力和道义感召力。

少数民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图像化传播的目的是要解决传统性和现代性冲突矛盾,实现二者的融合与统一,以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民族地区的认同和践行。其具体路径可以从多元主体的建立和主体意识的增强、新时代图像习俗的养成、少数民族图像形式的重塑三个层面展开,分别解决谁来传播、传播什么、如何传播的问题。

注释:

名物化现象在国内外都是语言学研究关注的一个重要话题。本研究借助CiteSpace软件分析了1999年至今国内外核心期刊的文献数据,从发文量、关键词共现、文献共被引、作者共被引、期刊共被引等五个方面呈现了名物化研究的现状,并针对英语语篇名物化研究的发展提出了一些希望和建议。

①“五个认同”即指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2015年8月24日,习近平在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指出:“必须全面正确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加强民族团结,不断增进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文献来源:《习近平在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求是网,http://www.qstheory.cn/politics/2015-08/26/c_1123672000.htm,2015-08-26。

②2018年7月25日至8月10日,笔者带领云南大学“云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研究”重大项目课题组,前往云南大理、丽江、迪庆进行实地调查,调查的主题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云南民族地区的建设情况。从访谈、观察和资料收集情况看,少数民族文化中蕴藏着丰富的图像资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图像化传播提供了可能。文中涉及的少数民族图像文字、图腾符号、绘画、建筑、服饰图案、仪式活动、优秀事迹以及红色图像资源等相关资料都来源田野调查。

③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我国云南边疆有些少数民族地区还处在原始社会末期,生产力水平低下、阶级分化不明显、保持较为原始的生活方式,中国共产党建国后对这些地区采取“直接过渡”的形式,即不进行土地改革,以“团结、生产、进步”为长期工作方针,帮助其直接、逐步地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云南省实行“直接过渡”的主要是景颇、傈僳、独龙、怒、佤、布朗、基诺、德昂8个民族,及部分拉祜、苗、瑶、布依、纳西、阿昌、哈尼、彝、傣、白、藏等共20个民族共66万人,他们所居区域被划定为“民族直过区”。文献来源:《新中国成立以来云南边疆行政区划与城镇化建设》,选自中国中央党史研究室组织编写《执政中国》(第五卷),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9年,第140-166页。

④2018年8月11日至22日,笔者带领云南大学“云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研究”重大项目课题组,前往云南怒江进行实地调查。本次调查的主题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云南“民族直过区”的建设情况,重点调查了贡山县独龙族和傈僳族。

⑤2018年8月11日至22日,笔者带领云南大学“云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研究”重大项目课题组,前往云南怒江进行实地调查。资料根据笔者对云南怒江贡山县独龙族乡村民访谈整理而成。

⑥2018年6月10日-12日,笔者带领博士研究生前往云南禄劝县进行走访调查,考察了禄劝一中教育情况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情况,并对学生进行了访谈。

⑦2018年7月8日至20日,笔者带领云南大学“云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研究”重大项目课题组,前往云南西双版纳进行实地调查。本次调查的主题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云南边疆民族地区的建设情况,重点考察了宗教传播、境外文化传播、涉外组织活动等对当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影响。

⑧2018年7月25日至8月10日,笔者带领云南大学“云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研究”重大项目课题组,前往云南大理、丽江、迪庆进行实地调查。资料根据笔者对云南德钦县奔子栏镇副书记定主的专门访谈整理而成。

⑨上述观点可参见[法]福柯《知识考古学》,谢强、马月译,北京:三联书店,2003年,第20-30页。

⑩2019年1月5日-12日,笔者带领博士研究生分别前往云南保山和云南昭通威县两地调研,主题是民族地区红色革命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以及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周琪.中国古代社会核心价值观图像实践与创新[J].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2018(3).

[2](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2001.

[3][德]马丁·海德格尔.海德格尔选集[M].孙周兴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6.

[4][法]雷吉斯·迪布瓦.好莱坞:电影与意识形态[M].李丹丹、李昕晖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4.

[5]陈林侠.论影像叙事策略中的张力结构[J].戏剧,2002(4).

[6]严英秀.论当下少数民族文学的民族性和现代性[J].民族文学研究,2010(1).

[7]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8]张霞.少数民族电影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与传播[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7(13).

[9]林琳.新世纪少数民族电影与“中国故事”表述[J].民族文学研究,2019(1).

中图分类号: C9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3926(2019)09—0060—07

基金项目: 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项目“叙事视域下云南高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研究”(2018JS455)、“基于VR技术的云南少数民族建筑数字化保护与应用研究”(2018JS456)、云南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重大项目“云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研究”(C176240102-ZD005)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 李兵, 云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马克思主义“三化”;朱敏, 云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楚雄师范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云南 昆明 650500

收稿日期 2019-03-20

责任编辑 王启涛 刘立策

标签:;  ;  ;  ;  ;  ;  

民族地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图像化传播路径研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