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生信息窄化的社会性成因及对策探析论文_黄玥

高校学生信息窄化的社会性成因及对策探析论文_黄玥

黑龙江大学信息管理学院

摘要:信息窄化逐渐成为高校学生培养良好信息素养的阻碍,探讨高校学生信息窄化的成因,尤其是社会性成因,并根据高校学生的实际分析解决对策,对提升高校学生信息素养有着积极的影响,同时也对完善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高校;信息窄化

随着网络的高速发展,信息的获取速度得以飞速提高,海量的信息被人们搜索、使用。如同一样的剧本给不同的演员去演绎,演员会根据自身的阅历连同自己的理解去诠释,从而带来不同的呈现,信息受众也会根据自己的好恶对信息做出不同的判断。高校学生作为目前网络信息的使用主体之一,对信息的获取、分析、使用等各项环节,也成为高校学生的必备信息素养。而信息窄化逐渐成为高校学生培养良好信息素养的阻碍,探讨高校学生信息窄化的成因,尤其是社会性成因,对提升高校学生信息素养有着积极的影响,同时也对完善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一、高校学生信息窄化的社会性成因分析

信息窄化(Information narrowing)这一名词最早由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凯斯•桑斯坦提出,他出版的著作《网络共和国》中提到:“网络让人们更容易获得自己喜欢的信息,避免接触不喜欢的信息,故而人们得到了‘窄化’的信息。”与此同时,网络自身还有一定的筛选、过滤功能,经过大数据分析、比对,将观点相类似的信息做成相关的链接,使信息受众获取的信息进一步同质化。经过此类的筛选、过滤,信息受众在海量的信息中得到相似信息变得更加快捷,但同时也会致使人们“沉迷在自己固有的品味中”[1]。

(一)高校学生信息窄化的社会性成因——强迫说服

在这里的强迫说服不是使用暴力,而是利用一定手段使立场相对单一的信息传播在社会里占有主导地位以制造大众就会长期处于单一立场的信息传播立场中的存在,大众对世界的认识就会被重新定义,可谓是一把“杀人”于无形的剑。

例如高校学生落入传销陷阱,这样的事情屡见不鲜,但往往营救出来以后,并非全部学生都能意志坚定不受影响,个别学生被“洗脑”成功而成为传销组织的成员继续执迷不悟。这些受过高等教育的学生们也深陷迷途,使“洗脑”显得愈发神秘。所谓的“洗脑”即是在人们不知道的情况下思想突然改变,而实质上它是一种强迫的过程——即设置情境使个体失去推理、判断思维、按照最有利自己的方式做出选择的能力。这个过程包括两个环节:被说服者的问题被简化为一种反复强调的解释,另外严格控制被说服者获得的信息。

(二)高校学生信息窄化的社会性成因——偏见

偏见即人们依据有错误的和不全面的信息概括而来的、针对某个特定群体的敌对的或者负向的态度。[2]显而易见,人们由偏见引起的不自觉的将自己的眼界变得狭窄并且定向,重复巩固这些错误、不全面的信息必将导致信息窄化现象的发生。

对于高校学生这个群体而言,他们接受了高等教育,却也难免公正、客观地对待他们所接收到的信息,他们能够意识到带着偏见的眼镜看事物的危害,于是去刻意避免过多的偏见,力争做一个公正的人。实际上,在大学生毕业求职的过程中,用人单位并不会直接拒绝招收女性求职者,但他们往往选择男性求职者多过选择女性求职者。在意识到偏见的危害后,人们也在着意避免偏见,但它却以一种微妙的形式游离在人们的意识中,“偏见被理智所击败,却在情感中徘徊”。我们不妨称它为“由内隐、无意识的消极情感所造成的信息窄化”。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高校学生信息窄化的社会性成因——群体思维

社会统一性很重要,是他给予了我们处于世界上某个地方和位置的感觉。没有它,我们大多数人将会感到像松散的玻璃球在毫无联系的宇宙中滚动,不得不说成为“我们”的感觉很好。

群体思维(groupthink),这是一种进行相似思维、压制异议的倾向。“群体思维发生在要求完全一致的群体需要压倒了做出最英明决策的需求时。它会使人产生‘无懈可击的错觉’,即群体相信它完全不会做错,决策定是百分之百正确。”[3]在整个历史中,群体思维已经导致了军事和平民生活的一些灾难性决策。例如20世纪60年代中叶,林登•约翰逊总统及其内阁置进一步轰炸和增加军队军队不会结束战争的明显迹象于不顾,扩大了对越南战争的投入。拿战争本身来说,许多新入伍的年轻士兵,本着善良的天性,对于杀戮是如此不解,对手刃敌人立下战功也并不渴望,但在军队呆久了,也渐渐习惯了这种血腥的生活,演变成战争机器,以至于当战争结束后回到原本家庭、社会中,对自己曾经的嗜血感到强烈的不解和内疚,上述这种从众的心理当然不全是消极的,它会有积极的一面,当人们知道在特定的坏境中如何行动,并且享有同样的态度和举止时,社会就会运行得更顺利。但从众也会压抑批判思维和创造性。从众性的心理会使人们的眼界变得狭窄,没有人约束也会不自觉的过滤掉自己的错误“异见”,许多人甚至会否认自己的信仰,同意愚蠢的主张,甚至抛弃掉自身的价值。

二、基于社会性成因的信息窄化解决对策

(一)提高高校学生对强制说服的抵抗力

高校学生群体,如何克服强制说服对自身的影响呢?首先,要坚定理想信念,形成正确且坚定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当面对强制说服时,学会并懂得如何辨认,时刻保持头脑清醒,寻找信息之中的破绽,而不是随波逐流、听之任之,避免接受经过处理后的窄化了的信息。其次,要丰富自身的知识储备,以便时刻保持警惕。当学生的知识储备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也自然会提高自身对窄化信息的敏感性,能够根据自身所学,有效分辨窄化信息及其危害,从而从根本上提高自身对强制说服的抵抗力。

(二)克服自身障碍,减少偏见

由于偏见所带来的信息窄化会影响到高校学生对外界事物的判断,甚至会影响到学生价值观的形成,若无法克服内心的偏见,便会无意识地按照自己的好恶对信息进行查看与判断。所以,通过减少偏见来削减信息窄化是长期而艰难的过程,这就需要高校学生们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使自身心智成熟,保持心态平和,这样才可能对窄化的信息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同时也需学生培养辩证的思维能力,能够完整、客观地对信息进行甄别。

(三)打破全体一致的错觉

对高校学生而言,学生有时在被动地接收知识,却缺少独立思考的能力,不能独立思考,便容易人云亦云,随波逐流。要想打破全体一致的错觉,就应着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注重创新的同时也能接受不一致。于此同时,作为高校的老师和管理者,也应注意鼓励学生群体中表达不一致的看法,而不是以全体的决策一致作为决策的基础,同时还要注意创造条件来抵制群体思维。这样“有所保留的”培养成员的非一致性可以一定程度上的减少信息窄化与群体思维之间的相互影响。

参考文献:

[1](美)凯斯•桑斯坦(CassSunstein)著,黄维明译.网络共和国[M]. 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2](英)约翰•密尔(JohnStuartMill)著,许宝骙译.论自由[M]. 商务印书馆,1959

[3] Lavie N,Hirst A,Fockert J W,et al.Load Theory of Selective attention and cognitive control. . 2004

作者简介:黄玥(1988-),女,黑龙江哈尔滨人,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图书馆学。

论文作者:黄玥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7

标签:;  ;  ;  ;  ;  ;  ;  ;  

高校学生信息窄化的社会性成因及对策探析论文_黄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