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脑血管功能不全患者血液流变学及脑血流动力学改变的临床研究论文_文海军

湖南省永州市中心医院北院 神经内 425000

摘要:目的:分析慢性脑血管功能不全患者血流动力学特点和血液流变学的特点,阐述研究的临床价值。方法:目标性选择我院接收的慢性脑血管功能不全患者36例作为观察组,未有心脑血管病史的36例患者作未对照组;对两组患者进行脑血流动力学和血液流变学特点的分析,对两组患者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差异十分显著,就差异进行统计学比较P<0.05有意义;观察组患者的各项血液流变学指标的数值均高于对照组,血管流速异常的发生率也较高,搏动指数、阻力指数、收缩峰流速/舒张峰流速等 也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慢性脑血管功能不全患者的脑血流动力学和血液流变学均与未患病患者有明显的差异,可在临床上作为诊断该疾病的重要指标,具有良好的诊断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慢性脑血管功能不全;血液流变学特点;血流动力学特点;

慢性脑血管功能不全是临床上常见的心脑血管疾病,主要的病理改变在于患者的脑动脉逐渐发生出现硬化,随着病情的发展能够诱发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对患者的日常的生活造成严重的负性影响[1],影响患者的语言、运动等生理能力,严重时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及时的诊断和治疗十分重要。目前临床上可通过测定颈动脉内膜的厚度和硬化斑块,综合评估预测患者脑血管功能不全的程度,但是该种方法的临床诊断价值有限[2];从理论上讲,利用检查手段检查患者的血液流变学特征和脑血流动力学特点,能够为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信息。因此本文主要就慢性脑血管功能不全患者的血液流变学特征和脑血流动力学特点进行研究,详情见下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近一年来收治的慢性脑血管功能不全患者36例作为研究对象(观察组),其中男性患者19例,女性患者17例,平均年龄(56.23±12.41)岁;另选我院收治的非心脑血管科的患者36例作为对照组,其中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18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无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可以进行研究对比。

1.2入选标准 (1)观察组患者均被确诊为慢性脑血管功能不全,而对照组患者无心脑血管病史;(2)上述患者无生命危险,生命体征相对稳定;(3)上述患者均未有热认知的障碍或是精神病史,均知情并同意参与本研究。

1.3诊断方法 抽取两组患者的空腹外周静脉血进行离心分离操作,观察并检查血液中各项指标的含量情况;针对脑血管血流动力学特点的测定,利用TCD诊断仪检测基底动脉、左右椎动脉、中动脉、前后动脉等血管。

1.4观察项目和指标 研究两组患者的血液流变学特点及脑血流动力学特点,前者主要检测的指标包括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液黏度及纤维蛋白原[3];后者主要检测的指标包括各脑动脉的血流速度、搏动指数、阻力指数、收缩峰流速/舒张峰流速[4],比较两组患者流速异常和血管狭窄的发生率。

1.5统计学方法 本实验所有数据均选用n,%表示,用卡方检验;x±s表示计量数据,选择t进行检验;P<0.05时统计学比较有意义。

2结果

2.1血液流变学特点两组患者进行对比 结果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血液流变学特点的比较(x±s)

3讨论

慢性脑血管功能不全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生命健康安全的疾病之一,寻找准确有效的诊断方案是目前临床工作的重中之重,及时诊断的诊断能够更快的实施治疗方案,对于控制病情的恶化发展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

上述实验数据表明,患有慢性脑血管功能不全的患者与未患该病的患者,其血流流变学和血流动学动力学各项指标均有十分显著的差异,P<0.05有意义;观察组患者的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液黏度及纤维蛋白原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上述指标的含量变化情况意味着患者血液的流动性、凝固性和粘滞性[5],研究实验数据表明,上述指标的含量越高,意味着患者血液的粘稠度越高,流动性越差,血液的凝固性越强,形成血液沉积和血栓的可能性就越大,随着病情的 逐渐发展会严重影响血液的循环情况,造成脑血管血液和氧气供应不足,诱发慢性脑血管功能不全疾病,甚至出现脑组织坏死等情况;而且从两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特点来看,观察组患者血流速异常情况的总发生率为86.11%,而对照组患者为发生一例血液流速异常情况;而大量实验研究结果证实,血液流速异常是导致脑出血或脑梗死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6]。总而言之,将血液流变学和血液动力学特点作为临床上诊断慢性脑血管功能不全疾病的指标具有良好的诊断价值,能够帮助医生及时准确的评估患者疾病的严重程度,具有良好的预防作用,能够为进一步的治疗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信息。

参考文献:

[1]余能伟,刘英,杨友松等.慢性脑血管功能不全患者血液流变学及脑血流动力学改变的临床研究[J].西部医学,2012,24(8):1527-1530.

[2]刘强,刘琳.瑞舒伐他汀治疗脑梗死对患者脑血流动力学的影响[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6,15(8):762-765.

[3]王奇,方芳,冯为民等.参麦注射液对急性脑梗塞患者血液流变学、脑血流动力学及血清TNF-α、IL-6含量的影响[J].中国中医药科技,2013,20(3):224-225.

[4]孙慧茹,杨庆有.葛根素葡萄糖注射液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脑血流动力学和血液流变学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2,10(1):58-59.

[5]谢敏.血栓通冻干粉针剂对老年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脑血流动力学和血液流变学的影响[J].医学信息,2015,(44):294-294.

[6]蔡冰冰,郭勇,杨自更等.活血通络清脑饮对老年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血液流变学、血液黏度及脑血流动力学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7,26(8):854-856.

论文作者:文海军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7年第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6/26

标签:;  ;  ;  ;  ;  ;  ;  ;  

慢性脑血管功能不全患者血液流变学及脑血流动力学改变的临床研究论文_文海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