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M技术在民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论文_胡宁

BIM技术在民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论文_胡宁

摘要:在设计民用建筑时,设计者会选择应用BIM技术来取代二维软件,主要是因为民用建筑也在逐渐形成复杂的工程体系,仅仅依靠平面的图纸并不能使设计人员综合考虑多种元素,建筑工程体系在不同的阶段出现的变化也无法借助平面图纸有效了解,为了完善建筑设计工作,同时明确工程质量信息、达到成本控制的目的。更多的设计者借助BIM技术来完善民用建筑体系,现分析民用建筑之中的BIM技术的应用情况。

关键词:BIM技术;民用建筑工程;应用

建筑信息模型技术是很多建筑设计师都在应用的辅助设计技术,设计者可以根据已知 的建筑信息,在相关设计软件的支持下,构建出完成的三维建筑模型,借此来完成多种工程管理工作,这种技术具有协调性、可视化以及模拟化的显著应用优势,这种模型可以被施工单位、建设单位以及建立单位等多个主体应用。在民用建筑工程之中,BIM技术也能发挥出良好的应用效果,将民用建筑工程进一步精细化,本文结合某民用建筑工程,解析BIM技术。

1 工程建设情况分析

项目总建筑面积为218060.18m2,其中地下室面积为39612.9m2。7栋地上33层和3栋地上26层住宅(地下均为2层),1栋3层幼儿园,1栋3层配套用房(地下2层),1栋大地下室。

2 BIM技术应用问题

设计者在使用BIM技术之前需要先对该项技术存在应用不足之处进行明确,以便于更好地应用取长补短的方式发挥该技术的优势,减少其缺陷带来的影响。

从该项技术的承载主体来看,Revit软件在BIM技术系统极为关键,我国在这种软件的自主研发工作效果不好,应用国外开发的软件之前需要先对其进行转化,但是该软件仍旧欠缺针对性,其计算规则还存在一定程度的不适应性,该软件具有的功能比较多,但是在给建筑模板、钢筋、机电管线以及钢结构等项目进行建模时,会出现建模工作量的情况,因此软件开发力度还需加强,研究者需以我国的建筑工程建设情况为准研发出适应性比较强的建模软件。

该软件系统虽然自备族,但是建筑工程本身就有形态各异的特点,无论是整体外观,还是具体构件,都是千差万别的,因此软件系统之中的族还需要被进一步完善。行业标准缺失也会影响软件建模工作的规范性。

3 BIM技术的实际应用方法

3.1 构建建筑模型

设计者需要利用已有的建筑信息在软件中搭建住宅模型。

通过 Revit 软件进行建 筑、结构、给排 水、电气、暖通专业建模,在服务器中建立项目的Revit 中心文件,建模人员在中心文件中以工作集方式定义 自己的权限,建筑原材料、构配件的信息录入到图元的属性中。场地的地形按照现场原始地貌进行创建,加工区、临时道路、管线、塔式起重机、人货梯以施工布置总平面图为准。完成后的模型在检查无误的基础上,运用 Revit或Navisworks软件的碰撞检测功能进行模型的碰撞检查,出具碰撞 报告,及时与设计院沟通,保证后期施工。模型要与现场保持一致,图纸在出现变更后,相关建模人员应及时更新自己所创建的模型。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2 技术交底工作

交底对项目而言尤为重要,传统的通过文字和图纸交底,虽然内容讲解的彻底,但在实施过程中仍然会出现有做法不对或衔接不合理等现象,最后互相推诿,导致责任划分不明确。本项目采用三维可视化交底,对重点部位强化建模精度。在施工前召集工程各参建人员,如工程技术和质量人员、施工工长、作业班组,将建模型展示在投影仪上,将工程的信息以可视化动态的展示,采用此方法交底的有钢筋、模板、管线预埋、土方开挖等多个工程,实践表明三维可视化交底显著提高了交底水平,返工、整改量大幅减少。

3.3 展开碰撞检测工作

在构建模型的工作之中,需要开展碰撞检测工作,以此来保障模型系统的合理性,在碰撞检测过程中,建模问题能够被及时发现。对机电管道展碰撞检测时发现该管道系统主要被建设在地下室部位,对碰撞点进行统计时,发现其数量多达2867,在对碰撞点进行详细地研究之后发现,管道布置问题、建模问题等均会引发碰撞问题,在将结果直接反馈到设计人员处之后,对该模型进行了修改,消除了建模错误,优化了布置管道的方式,对多种碰撞问题有效消除,并将施工困难也在此环节中消除,使住宅图纸具有更高的精度与质量。

3.4 优化模型细节

在项目的人防地下室、主楼半地下室、消防泵房、风机房、管道集中部位等常规方式无法深入了解的节点,应用Navisworks软件虚拟现实功能。在三维视图中用边框工程将大模型压缩至各需漫游的节点部位,然后以dwf文件格式导出,用Navisworks软件打开,在软件中进行光线、移动速度等参数调整,直至达到最佳模式为止。结合工程经验及后期使用效果,及时记录检查出的问题,并结合模型进行局部调整,。反复进行直至符合项目使用要求。虚拟模拟能很好的让项目参与各方更好的对项目内部结构进行认识,促进管理人员对项目中复杂部位的把控及对各专项方案的编制,对项目的建设带来极大的方便。

3.5 控制成本

传统的工程算量过于依赖预算人员的个人技术能力,往往项目的工程量统计与实际过程有较大的出入,问题难以得到改善。利用BIM技术,由专业人员建立模型,严格把关模型的质量,不依赖个人的工程经验。本工程的工程量利用Revit明细表功能生成,其优点在于可以就模型中构件生成项目所需要的一切信息,如位置、各类尺寸、材料类别、系统分类等,节约了大量的人工成本,提高了算量的水平。

3.6 平面布置工作分析

建立施工现场模型,将施工道路、加工场地、机械设备、现场办公室、仓库、临时水电管网及正式管网输入模型,对三维模型进行检查,合理调整各类管线或临时设施的位置、标高,减少各类管线间、管线与临时设施间的冲突,实现了施工场地的高效利用,减少了后期正式管网施工时的各类临时设施基础的拆除量以及因相互避让而产生返工的费用。

传统施工中,人货梯、塔式起重机位置选定基于在二维空间内选定,而专业图纸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不能综合场地布置特点,加工区位置,地下管线排布,塔式起重机的安拆,塔式起重机的旋转半径及范围。采用BIM技术后,在场地BIM模型中布置人货梯、塔式起重机的模型,模拟塔式起重机的旋转半径及范围,将使用率最大化。

4 结束语

本文借助某处民用建筑,对BIM技术的整体应用情况进行了展示,虽然BIM技术能够对工程设计以及工程管理工作起到良好的辅助效果,但是该技术存有的与应用性缺陷仍旧需要被发现、被消除,因此在分析应用方法之前,先简要阐明了该项技术应用过程中的问题。而后结合该民用建筑的建设需求,详细解析了BIM技术的应用步骤。总之设计者在BIM技术体系的帮助下,转变了设计形式,提升了民用建筑设计方案的质量,充分节省了设计环节中的成本,优化BIM技术之后,其还能将更好的应用效果展现到建筑设计与管理中。

参考文献:

[1]汪芦金, & 石杨君. (2017). BIM技术在民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 建筑技术开发(21), 59-60.

[2]王娜, & 陈硕. (2017). BIM技术在民用建筑工程造价管理领域中得到的应用分析.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5).

[3]戚君诚. (2017). 建筑机电BIM技术结合工厂化预制技术研究. 工程技术:全文版(2), 00035-00036.

论文作者:胡宁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6/7

标签:;  ;  ;  ;  ;  ;  ;  ;  

BIM技术在民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论文_胡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