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朗读水平的策略论文_杨麦平

小学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朗读水平的策略论文_杨麦平

杨麦平

〔摘要〕小学阶段是人一生中记忆力最好的时期,教师应充分利用教材指导学生朗读,甚至熟读成诵,让学生直接感受语言,积累语言材料,了解多种的语言表达方式,就能学会运用语言文字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抒发自己的感情,从而发展语言。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朗读句子积累词语

朗读是一种有声语言的艺术,是借助语音形式生动、形象地表达作品的思想内容的言语活动,是口头的语言艺术。朗读在发展语文素质教育中有着重要意义。语文教师要在语文课中,要采用多种形式,加强朗读指导,不仅使学生领略祖国语言文字的精美,增强了学生兴趣,还使学生深入理解了课文内容,体会出课文所蕴涵的感情。

1 指导学生读通句子

教师在指导学生朗读课文的时候,要求学生读准字音,不添减文字,不读破词句,就是说要读通句子。学生在各种形式的朗读中,与字词多次“见面”,牢固掌握字的读音,强化识记字形,从而有效地识字、识词。反复的朗读,能使学生读得正确,读得流畅,增强语感。教师在此基础上加强指导,可进一步增强学生的朗读兴趣,培养他们自觉朗读的习惯。语文教材中选编的文章,大多是文质兼美的名家名篇,为学生学习语言文字提供了丰富隽永的材料。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如能充分利用教材,指导学生朗读,对学生理解语言文字,掌握规范的语言文字大有裨益。对方言区的学生使用规范的语言文字更能起事半功倍的作用。

2 激发学生朗读的情趣

音乐往往能使人在一定的气氛中得到情感的熏陶和这里的神悟。小学语文类型不一,如果能针对不同类型的课文内容,选择与各自朗读基调相宜的音乐进行配乐朗读,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如第六册中的《荷花》一文,是一篇写景的记叙文,文章内容蕴涵了作者对荷花的无限喜爱和赞美。特别是第四节,作者展开了丰富的联想,把自己想象成一朵“穿着雪白的衣裳”、“翩翩起舞”的荷花和蜻蜓说话,和小鱼交谈……这一节是全文朗读的重点和难点。课前我从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开头中,剪辑了一段旋律优美,能将人带入梦幻境界的乐曲。在理解课文文意的基础上,先让学生听一遍音乐,引导学生边听边把自己当作文中的“我”,在音乐中想象自己成了一朵翩翩起舞的荷花,和小蜻蜓娓娓交谈……接着,启发学生说说朗读这一节的语气。学生纷纷说:“要读得慢一点”、“要读得轻一点”、“要用优美的语气读”……我点拨学生读最后一句时,要渐读渐慢,形成语音已绝而语意未断之感,读省略号。最后,我又再一次播放乐曲,让学生在舒缓的、轻柔的、抒情的音乐中进行整节课的朗读。这样的朗读,不但提高了阅读水平,诱发了美感,还陶冶了他们热爱大自然的情操。3 引导学生直接感受语言,积累语言材料学习语言,主要不是依靠理性分析,而是靠语言的直接感受和积累。如《草原》一文,老舍先生用亲身的经历向读者介绍了草原的天、草原的地,以及草原上生活的人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反复的朗读,从草原蓝蓝的天、绿绿的草,蓝天上的朵朵白云,草地上白色的羊群,这些明丽的色彩深刻体会“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体会“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同时也认识了“那么……那么……”、“既……又……,既……又……”的句式。

又如教学《桂林山水》,通过朗读描写桂林山水的句子,漓江静、清、绿的水,桂林奇、秀、险的山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也认识到用这种句式表情达意的妙处。小学阶段是人一生中记忆力最好的时期,教师充分利用教材指导学生朗读,甚至熟读成诵,让学生直接感受语言,积累语言材料,了解多种的语言表达方式,就能学会运用语言文字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抒发自己的感情,从而发展语言。

4 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仔细品味

理解课文时,抓住重点词语仔细品味,不仅可以提高对词语的感知能力,还可以提高对词语,文章的思想感情的领悟,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教学《丰碑》一课,在将军得知被严寒冻死的老战士就是军需处长时,我作感情引读:“将军愣住了,久久地站在雪地里。他的眼睛湿润了。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气,缓缓地举起右手,举到齐眉处,向那位跟云中山化为一体的军需处长敬了一个军礼。”然后我让学生找出描写将军神态、动作的词:“愣住”、“净”、“ 站”、“ 湿润”、“吸”、“举起”、“敬”,让学生仔细品读。同时又设计了以下问题:①将军为什么愣住了?②他久久地站在雪地里,心里在想什么?③他为什么要向军需处长敬礼?再通过体会读,学生从中感悟到人物情绪的发展变化:愤怒———愣住———感动———崇敬。从而深深地体会到:一位专管部队所需给养,被服的军需处长,自己却穿着单薄破旧的衣服活活冻死,这种舍己为人的精神多么令人敬佩!最后,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学生从军需处长的崇高品德中受到感染和教育。

5 升华学生对朗读文本的认知

小学语文文章内涵丰富多样,语言优美,教师可以运用语文本身的特点,让学生通过朗读感悟阅读文本的蕴意,“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让学生整体感知文章之后,可以举办“话剧表演”,让学生手、脑并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在动手、动脑的阅读教学中,潜移默化的提升语文素养。如:在教学《西门豹》一课时,笔者首先让学生朗读课文,整体感知内容,之后,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拓展思维空间,对阅读文本实施内容创新、改革,并分角色表演。结果发现,学生在文章的结尾处加上了自己的真实感慨:如:扮演“小孩”的学生,蹦蹦跳跳地出场了,说:“巫婆死了,姐姐得救了,我们又可以在一起玩了。”等,丰富了阅读教学形式,展示了学生的才思敏捷,升华了学生对阅读文本的认知,使语文课堂教学有了质的飞跃。

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告诉我们:语文教学的成败与得失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朗读教学和朗读训练的成败。语文课,不读不快,语文教学,呼唤朗读。因此,语文教师,引导学生将语言文字有滋有味地读出来,你的语文课才会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作者单位:甘肃省秦安县兴国第五小学

论文作者:杨麦平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研究·教研版》2015年5月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8/7

标签:;  ;  ;  ;  ;  ;  ;  ;  

小学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朗读水平的策略论文_杨麦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