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思想品德课要注重学生法治意识的树立论文_李平

初中思想品德课要注重学生法治意识的树立论文_李平

(资中县陈家镇中心校 资中 641200)

党的十八大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指出,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推进法治社会建设,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法治是规则之治,法治意识是法治社会的基础,而规则意识是法治意识的核心,国家法律是特殊的规则。初中阶段学生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面推进实施的接班人,他们的法治意识和法治观念的强弱,直接关系到全面依法治国战略布局的可持续实施,关系到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建成。因此,在初中阶段强化学生法治意识的树立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开发思想品德课程的法律资源促进学生树立法治意识

法治是规则之治,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非常重要,这不仅有助于他们熟悉现在的公共生活,而且为他们未来进入社会履行公民职责打下基础。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扬帆起航中》“校园的规则”初步涉及了规则的概念,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共同的责任》也有对集体规则的认识,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无序与有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规则”,初步了解“法律”这个概念,并知道“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规则,进一步理解规则、法律和个人权利之间的关系。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走进社区》阐释了社区生活规则,对规则范围进行了拓展。在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自然的声音》中又有对自然规则的进一步反映;第二单元《公共利益》中又从另外的角度诠释规则,即规则的遵守也是负责任行为的表现。经济方面的规则内容在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市场考察》及九年级第二单元《财富论坛》中得到了详细的论证。更加具体的社会化及公民行为准则的培养则在《公共利益》 《又到两会时》等单元中得到深刻的体现。当今社会的发展,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决定要求初中阶段学生必须形成规则意识,从小打下良好的规则意识、法律意识基础,整个教科书体系规则的呈现是逐层推进,步步深化,完全体现《决定》强化规则意识的要求。

引导学生树立法治意识。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我们的权益》是使学生知晓最核心的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对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保护,知道法律对未成年人特殊保护的内容,知道未成年人获得法律帮助的方式和途径,树立自我保护的意识,能够联系实际从相关的法律文件中找出与未成年人相关的权利,理解、明晰、辨别与自己相关的权益,形成对未成年人基本权益的清楚认识,能够运用法律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八年级上册《一步之遥》使学生重点了解违法、犯罪的含义,违法的种类,违法应受到的制裁,违法与犯罪间的关系,打击犯罪的意义,增强学生对法律在国家治理中的作用的认识,从而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树立法治意识。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公共利益的维护》与第五单元《法制市场经济的护卫者》告诉学生法律是维护公共利益、秩序、市场经济的重要方式,依法行政是政府执政为民,履行职责的基本准则,使学生对依法治国有更深的认识。九年级第四单元《又到两会时》,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理解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依法治国的含义,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依法治国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强化学生对《决定》要求树立法治意识的理解。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树立学生法治意识

灵活运用现代教学方法和手段,结合学生生活、学习、成长环境实际,做到因材施教,分层要求,提高思想品德课关于法律知识学习的实效性。认真研究教材、教师用书、教辅资料提供的案例,并将之与教材上的法律条例相对应,制成课件或动画视频,利用电子白板播放案例、演示课件,形象直观生动,增强学生的课堂活力与有意注意;引导学生以案说法、学法,加深学生对相应法律条例的理解,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引导学生认真完成思想品德课的讨论、探究、交流活动。八年级上册82页活动《旁听人民法院的审判,开展模拟法庭活动》,指导学生观看人民法院审判案例的视频,让学生感受法院代表国家进行审判的严肃性,体现出的公平、公正,法律在治理国家中的作用。感知法庭审判案例的步骤,指导学生开展“模拟法庭”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参与到法律的应用中去,更加深学生对法律条例的理解,感受体验领会法律的严肃与公正,切实提高学生学法、用法的兴趣,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树立学生的法治意识。

三、树立学生法治意识要和学校思想道德教育相结合

《决定》指出,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法治的道德底蕴。“五育并举,德育为首”,道德教育对初中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作用。人们的行为受法律的约束,更受道德规范的引导和调整。道德靠人们的信念,习俗和社会舆论的力量发挥作用,主要依靠自我约束,但道德与法制密切相关,许多道德规范就体现在法律条文中。学生正确思想道德观念的确立,对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和法治意识的树立具有促进作用。对此,学校应采取多种途径和措施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以此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树立法治意识。如升旗仪式上的讲话,晨会,主题班会,法制辅导员报告会,关工委报告会,征文,黑板报等灵活多样的形式对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养成教育,诚实守信教育,遵守公共秩序、维护公共安全、爱护公共财物教育;进行讲卫生,珍爱生命,保护生态环境教育;进行遵纪守法,倡导契约精神,弘扬公序良俗教育。向学生传授基本道德规范,基本的法律知识,引导学生学法、守法、用法,树立法治意识,用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用法律意识和法治意识筑起人生防线,防微杜渐,预防违法犯罪。

四、学生树立法治意识要融入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中

学生树立法治意识,要学生、学校、家庭、社会等方面教育有机结合,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并调动学生学习法律、法规的主观能动性。学校、家庭、社会引导学生认识到国家法制建设现代化是国家现代化建设的可靠保证,依法治国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法律、法律意识、法治意识对个人成长、成才,未来事业发展的重要性,引导、激励、督促学生主动通过各种途径获得法律知识,不断增强法律意识,提升法律素养,树立法治意识。一个具有一定法律意识,良好法律素质并树立法治意识的学生,就会自发对家庭成员进行法制宣传,引领家庭成员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家庭是社会的细胞,一个具有法律意识和法治意识的家庭可以带动社区开展法治宣传,社区可以带动更大范围内的团体和个人,从而使更多的人参与到法(治宣传中来,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全社会法治意识树立就会反过来促进学生增强法律意识,树立法治意识,从而推进法治社会建设。初中学生树立法治意识对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推进法治社会建设具有基础性作用。以教材为依据,依托课堂教学,创新课外渠道,各方配合形成合力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增强法法律意识,树立法治意识是教育工作者的责任,也是义务,需要我们与时俱进。

论文作者:李平

论文发表刊物:《读写算(新课程论坛)》2016年第10期(上)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6

标签:;  ;  ;  ;  ;  ;  ;  ;  

初中思想品德课要注重学生法治意识的树立论文_李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