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理解社会主义的意义_政治论文

正确理解社会主义的意义_政治论文

正确理解社会主义的含义,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正确理解论文,含义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D0-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4527(2000)06-0002-05

社会主义概念是在19世纪30年代以后出现的。最初,学者们使用“社会主义”一词来概括以往思想家们所理想的社会制度,即把解决社会问题的种种方案和设想称之为社会主义。然而勿庸讳言,在整个社会主义思想史上,对于社会主义的含义问题却往往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回溯整个社会主义的研究历史,虽然不同的流派对社会主义的含义都作出了自己的解释,但归结起来,研究者们主要是从三个方面来理解和定义社会主义的:第一,从哲学和历史观点角度来定义,认为社会主义是逐渐克服一切形式的剥削和社会异化、确立真正民主、劳动人民自治和个性自由的一个阶段;第二,从经济观点角度来定义,认为社会主义是生产实现社会化、公有制和其他有助于提高经济效益的所有制的结果;第三,从社会政治观点角度来定义,认为社会主义是劳动人民的和为了劳动人民的政权,劳动人民真正当家作主,劳动人民真实地行使监督权和直接参与国家的治理。①虽然各流派对社会主义含义的理解都有其合理性,但深究起来,却不难发现他们往往只是抓住了社会主义一个方面的含义,因而不可避免地缺乏对社会主义含义的整体把握。考察“社会主义”的含义问题,不能不提到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他在1992年南巡谈话中,明确地提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问题,他说:“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邓小平提出的这一社会主义的本质,被中国社会主义研究者一致公认为是在继承和发扬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基础上,对科学社会主义所作的富有时代特色的重大发展。

本文同意上述的观点,但认为就理论研究的角度而言,社会主义的含义应该包括更丰富的内容,社会主义本质问题的提出仅仅还只是对社会主义丰富内涵的高度概括或价值抽象而已,不能由此而把社会主义的本质当作其含义本身。对社会主义含义问题的研究不仅与社会主义本质问题的研究不相矛盾,而且它对加深我们对社会主义本质问题的理解有着极强的现实意义。

为了更准确地揭示社会主义的内涵,本文将力求从历史和现实的高度,遵循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思路,从五个方面来完整考察社会主义的含义。

一、社会主义是人类各种优秀思想文明成果的汇合,是迄今为止人类智慧发展的最高成就

社会主义不可能凭空产生。从根源上来看,作为人类文明成果的社会主义与以前的诸文明存在着直接或间接的逻辑承袭或逻辑过渡的关系,它毫无疑问地保留了有史以来得以保存下来的全人类的优秀文明遗产。可以说,社会主义是人类思想和智慧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汇合了人类各种优秀的思想文明成果,因而它代表着迄今为止人类智慧发展的最高成就。

马克思主义事实上早就相当深入地研究了社会主义同人类以往的全部文明财富的辩证继承关系问题,指出社会主义不可避免地吸收和继承着以往一切人类文明的成果。列宁在评价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观时曾多次强调,社会主义学说绝不是离开世界文明的大道而产生的,它是历代先进社会思潮的当然继承者,它回答了人类先进思想已经提出的种种问题[1](P1-2)。

在人类文明遗产宝库中,与社会主义关系最密切的当数资本主义文明。首先,社会主义只能产生于资本主义文明背景之下,产生于资本主义大工业生产和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阶级斗争。“因此它必然属于19世纪,而以往任何时候是不可能的。”[2](P378)可以说,正是资本主义文明自身决定了它的灭亡和社会主义的产生。恩格斯指出:“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所造成的生产力和它创立的财富分配制度,已经和这种生产方式本身发生激烈的矛盾,而且矛盾达到了这种制度,以致于如果要避免整个社会灭亡,就必须使生产方式和分配方式发生一个会消除一切阶级差别的变革。”[3](P197)因此我们可以说,社会主义是资本主义文明本身的最后产物,资本主义的文明成就是社会主义不可缺少的物质前提。

社会主义不仅在其产生的过程中离不开资本主义物质文明,而且在其成为生动的物质事实之后,资本主义文明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这里以列宁领导苏维埃俄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事实来加以说明。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面临医治战争创伤、尽快恢复经济的艰巨任务,列宁根据实践的需要,以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卓越智慧和超凡胆略,提出了一系列利用资本主义文明迅速恢复和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的策略。他向全党发出号召:“必须利用现成的机构,因为不利用资本主义遗留下来的东西,就不能建成社会主义。”[1](P380)在列宁时期,资本主义的文明成果不仅被视为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条件,而且成为决定社会主义成功与否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由此可见,社会主义作为人类文明发展的一个新的阶段,它离不开资本主义文明成果,必须继承资本主义发展起来的那些标志着社会进步的现代生产力、社会生产方式和国家管理方式。

其次,除了资本主义物质文明以外,社会主义还批判继承了资本主义精神中那些合理的、进步的文明成就,并使之在社会主义的熔炉中得到冶炼。严格地说,完整的、成型的社会主义精神胚胎是在资本主义文明这一母体中孕育成熟的。众所周知,资本主义精神文明中(指文艺复兴以来)的科学技术和文化艺术等方面的成就不仅代表着资本主义文明在全人类文明发展中的历史功绩,而且其许多代表社会进步的内容也当然地溶进了科学社会主义的文明大厦。近代自然科学的形成以及许多重大的发展和突破,特别是标志19世纪自然科学最辉煌成就的能量守恒定律、细胞学说、生物进化论三大重要发现,不仅构成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创始人高度的思维质量的直接知识因素,而且为马克思的科学社会主义的产生提供了自然科学基础。

另一方面,资本主义文明中的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及其成就,不仅是马克思和恩格斯思维质量的基础,而且是马克思的社会主义智慧形成的直接理性原因。任何理论思维必须从已有的思想材料出发;后人是在前人已经取得的成就的基础上创新的。在社会主义以前的资本主义文明条件下,哲学和社会科学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当时德国的古典哲学、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和英、法空想社会主义学说凝结着到19世纪上半叶为止人类思想文化的最高成就,交汇成一个特殊的理论环境。马克思和恩格斯正是在这样一种特殊的背景下,沿袭以往的智慧思想来建构自己的思想体系,从而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的。

综上所述,作为一种文明的社会主义不可能脱离人类以往的文明成果(包括物质文明成果和精神文明成果)而产生和发展,“社会主义虽然从原则上否定与其对立的对抗性社会,但却要把社会现实某些领域中全人类的财富,要把社会主义以前的制度发展过程中所取得的有益成果保存下来。否则,就会简单地把人类发展所必须的继承关系抛弃掉,而社会进步就简直成为不可思议的了。”[4](P109-110)

二、社会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进化过程中的一种独立社会形态,是对以往社会形态的辩证否定

在理论界,曾经有人大肆鼓吹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趋同论”,认为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最终都将殊途同归。这种观点显然是混淆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差别,否认了社会主义乃是一种比资本主义更高阶段的社会形态。鉴于此,正确理解社会主义作为一种独立社会形态的含义也就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笔者下面将从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对比分析中来揭示作为一种独立社会形态的社会主义的含义。

首先,从劳动和生产力来考察。劳动是体现人类本质的东西,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同时也是形成各种社会关系的根据。但在不同的社会形态中,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是不一样的。在资本主义背景之下,劳动是雇佣劳动,因此不可避免地带有极端异化的性质。而在社会主义背景之下,劳动是广大群众的自主劳动,是为了共同富裕的劳动,因此从根本上消灭了劳动的异化性质。

以劳动为根基的生产力,是区分不同社会形态的根本标准。在资本主义条件下,虽然在其早期生产力得到了迅猛的发展,但是从发展态势来看,在资本主义自身难以克服的基本矛盾的作用之下,它的生产力不可能永远地快速发展下去,而必然会出现减缓、停滞以至倒退的局面。而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由于其生产关系与生产力是根本适应的,因此生产力必然能够呈现高速发展的态势。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生产力发展具有本质不同的特点,因此,我们可以说社会主义是一个不同于资本主义的独立的社会形态。

其次,从经济类型来考察。通常认为,经济类型一般可分为自然经济、市场经济和产品经济三种。在人类社会发展的某个特殊阶段或进程中,虽然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可以同时实行市场经济,但二者有着重大的原则区别。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是以资本家私人占有制为基础的、包含着剥削机制的经济形式。而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则是建立在公有制为主体的基础上的、蕴含着公平机制的经济形式。与此相联系,资本主义存在着充满对立和对抗的极不和谐的社会阶级结构,而社会主义的社会结构则处于和谐性不断加强、阶级性逐步减弱的变化过程中。在这种意义上,我们说社会主义是一种按极其特殊的方式运行的社会形态。

第三,从政治关系上来考察。按照唯物史观,政治关系归根到底是由生产力和社会结构决定的。既然社会主义在生产力和社会结构方面有着与资本主义截然不同的独立品质,它在政治关系方面也必然自成体系,别具一格。资本主义的政治关系,以统治和服从、压迫和被压迫为根本特征,而社会主义的政治关系,虽然在一定时空背景下仍然保留着统治与压迫的特征,但由于统治者和压迫者是人类历史上最先进的工人阶级,这种统治与压迫具有积极的意义,在人与人的关系中萌发着平等、团结、友爱和互助的因素。

第四,从意识形态上来考察。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虽然充满着“自由”、“平等”、“博爱”、“人道”之类美妙的字眼,但却无法真正掩饰其剥削有理、金钱至上的阶级本性。而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公开宣称以马克思主义为根本指导,反对自私自利、损人利己的观念,提倡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集体主义精神。因此在意识形态上,社会主义同样有着与资本主义完全不同的独特特征。

由此可见,作为一种社会形态的社会主义,它与资本主义有着不可混同的本质区别。我们只有正确认识这些区别,才能真正理解社会主义作为一种与资本主义完全不同的独立的社会形态的含义。

三、社会主义是广大劳动人民逐渐摆脱被奴役地位的政治方式,它能够最大限度地保证社会绝大多数成员的自由和平等权利

政治是阶级和阶级斗争的产物。政治一经形成就是为阶级斗争服务的,政治是阶级斗争的工具。当任一社会活动的方式不得不以政治的形式来表现时,这时的社会活动就必定体现着一定阶级利益的需要。政治总是反映和代表着一定阶级或社会集团的根本利益。社会主义从来不隐瞒自己的阶级立场和政治目的,公开表明自己代表着广大无产阶级的意志和利益,为最终消灭剥削和压迫、实现社会绝大多数成员的自由和平等权利而奋斗。这也正是社会主义作为一种政治方式的深刻内涵。

社会主义一贯坚持通过无产阶级的革命斗争,打碎资产阶级旧的国家机器,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或人民民主政权。这一政权是高度民主的政权,广大人民享有广泛的民主权利,只对少数敌对分子实行专政,其实质是广大劳动人民由过去被统治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作为一种政治方式的社会主义的伟大历史意义是在于它不仅彻底打碎了资产阶级利用国家机器压榨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群众的非正义权力关系,从根本上消灭了剥削和压迫,实现了社会绝大多数成员可以充分享受监督和参与国家治理的权利,而且使自由和平等成为社会绝大多数成员可望又可及的政治事实。

首先就自由而言。由于社会主义是代表社会绝大多数成员根本利益的政治方式,从而极大地解放了社会生产力,使人们在社会生活的一切领域能够按照个人成熟的自由意志发挥积极性和创造性。社会主义构成了这样一种政治关系方式:每个人按照自己的意志(不以损害社会和他人的利益为前提)进行活动的权利受到法律的保护和政治的认可。社会主义在其完成对自由文字或书面的规定形式之后,便把实现这一“书面的规定”视为最现实的任务。亦或说,最完整、最真实地体现自由成为社会主义的政治智慧。当资本主义恪守“个性解放”、“保障人权”等自由的初级约定的时候,社会主义则已经把这种约定进行了革命化的修正。在社会主义政治方式之下,只要每个公民遵循法律和道德的规定,就可以享受人身、言论、通信、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等自由权利,就会受到法律的保护和道德的支持。

其次从平等的角度来看。作为政治方式的社会主义始终与平等相联系,它之所以要消灭剥削和压迫,归根到底是为了消除社会的不平等,使全体人民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享有同等的权利,从而使人的个性得以充分的发展。正如牛津大学政治学家大卫·米勒所说的:“社会主义者寻求报酬、地位、特权的平等分配,以便最大限度地减少社会的不满,保证人与人之间的公正,使机会均等;他也致力于减小现存的社会分化。对社会平等的信仰是迄今为止社会主义最重要的特征。”[5](P8)

社会主义的平等是真实的平等,丝毫不带有道德说教的意味。“平等”的现实性不仅仅表现为个人获得与他人相等的社会待遇的事实,而且在于这种事实是否真实地构成牢固的政治基础(因为社会主义不能幻想通过翻新道德土壤而使其成长,正像马克思所言,共产党人不要指望通过“道德说教”而实现共产主义)。平等如果是建筑在虚弱的政治基础之上,那么,无论在道德上把它说得怎样天花乱坠,也终归是虚假的、暂时的(正如资本主义的平等一样)。

总之,从政治方式的角度来理解社会主义,它必然内涵着通过阶级革命的手段来推翻资本主义,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从而从根本上消灭剥削和压迫,实现广大人民的自由、平等的民主权利。

四、社会主义实行混合所有制形式和市场经济体制,是一种能够最充分地体现资源共享、剥削减少的经济体系

由于经济在社会发展中的决定性作用,我们在理解社会主义的含义时,不得不把它当作一种经济体系来认识。笔者这里主要从所有制形式和经济运行机制这两大部分来阐述作为一种经济体系的社会主义的含义。

所有制问题一直是社会主义者所关注的核心问题。社会主义的创始人几乎一致地认为,资本主义的种种弊端,诸如经济上的贫富两极分化、剥削、分配的不公正、失业、浪费、生产的无政府状态、对自然环境的破坏、生产效率的低下;政治上的压迫、不平等、不民主、个人权利的无保障、自由的缺乏、战争的威胁;精神上的空虚、颓废、堕落等等,归根到底都导源于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有制。因此,社会主义的内蕴之一便是消灭私有制、建立公有制。对于社会主义的这一基本前提和基本内涵,一直以来都是理论界的共识。

但是由于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限制,使社会主义不可能只有一种单一的所有制形式,而应当是一种包含多种所有制形式的“混合所有制”。在这种混合所有制中,公有制占据主导地位,但公有的形式不应该是单一的国有,而应该包括国有、集体所有、合作所有等多种形式。同时,除了公有制经济成分之外,这种混合所有制经济还包括非公有制经济成分,主要是私有经济成分。社会主义之所以在一定范围内将保持一定的私有制成分,主要是基于单一国有制的弊端。实践证明,单一的国有制不仅在经济上导致生产效率低下,严重阻碍生产力的发展,而且在政治上导致官僚主义和专制独裁。

所有制与经营机制紧密相连。过去,由于对社会主义作为一种经济体系含义认识上的失误,以致于认为与社会主义所有制相一致的经营体制是计划经济,这种计划经济的特征是由各级行政当局制定生产、销售、分配计划,产品价格也由行政当局决定。这种指令性的计划经济体制由于缺乏有效的竞争机制和激励机制,极易挫伤劳动者的积极性,因而在经济上导致生产效率的极度低下,从而在实践中给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带来深重的灾难。

痛定思痛,人们认识到,作为一种经济体系的社会主义只能实行市场经济体制。市场经济作为资源配置的一种手段和方式,它能够有效地保证资源从效率低的部门和企业向效率高的部门和企业流动。所以,大量的微观经济活动只有实行市场调节,才能从根本上提高经营效率,也才能使企业努力革新技术、保证产品质量、改善经营管理、降低经营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扩大市场占有率,从而增加利润。正是基于市场经济的这些优点,社会主义才选择了市场经济体制,并且使之成为其基本内涵之一。

五、社会主义是能够实现最高劳动效率的社会管理体制,它可以合理地开发和利用人类的精神力资源

从一定意义上说,社会主义代表着远比资本主义更为科学的社会管理体制,这种体制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和发挥社会全体成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可以更加合理地开发和利用人类精神力资源,创造出更加辉煌的文明。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在本质上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为了协调关系,解决矛盾,维持自身的生存和发展,社会管理永远是必要的。但是社会管理在不同的社会中有不同的情况。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社会管理体制虽然都是民主管理体制,但这两种民主管理体制是根本不同的。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具有社会管理的民主权利的,只是占居少数的资产阶级,那里的民主,是以金钱和财富为基础的极少数人独占的民主,如列宁所指出的,是“残缺不全的、贫乏的、虚伪的民主”,作为社会管理机构的国家,在本质上是“理想的总资本家”。与此相反,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广大群众上升为国家的主人,因而也上升为社会管理的主体,他们享有广泛的、真实的民主权利。

从实践方面来看,社会主义实际上一直把“民主集中制”作为社会管理的直接形式和基本原则。民主集中制作为社会主义的基本内涵之一,是社会主义民主形式的最集中体现。它的哲学意蕴乃在于:没有离开了集中的民主,也没有离开了民主的集中。只有在充分民主的基础上,才能实行正确的集中;也只有在正确集中的指导下,才能有健全的民主。只讲集中,不讲民主,是官僚主义的集中;只讲民主不讲集中,必然导致极端民主化和无政府主义。

社会主义的民主集中制正确规定了个人和组织、被领导和领导、下级和上级之间权力运行规程。这种规程的基本内容是:各级社会管理机关和管理人员由民主选举产生,并可按照一定的程序予以罢免或撤换;各级社会管理机关和人民代表必须对群众负责,定期向群众报告工作,倾听下级和群众的意见,接受群众的监督;一切政策和重大问题的决定,都是在民主基础上从群众中集中起来的;各级管理机关实行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原则;个人服从组织、少数服从多数、下级服从上级、地方服从中央。

社会主义民主集中制作为一种代表先进的权力运行机制的制度文明并没有过时。它在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中的巨大作用还会随着社会主义的发展而继续增强。这是因为,一定的民主总是同一定社会的发展状况相联系、相适应的。从严格意义上说,民主本身就是社会主义内涵的一部分,它自然是在同各种社会主义因素的相互作用之中存在和发展的。这也正是我们把“民主集中制”规定为作为一种社会管理体制的社会主义的内涵的根据所在。

至此,我们已经从五个方面阐述了社会主义的含义,虽然我们并没有给社会主义下一个明确的定义,但细心的读者一定可以根据我们的描述而加以概括。需要指出的是,作为一个动态的概念,社会主义的含义必然随着社会主义实践和人类文明的进步而不断地发展和完善,因此,社会主义含义问题也理所当然地应该成为摆在社会主义研究者面前的一个永恒的课题。

标签:;  ;  ;  ;  ;  ;  ;  ;  ;  ;  ;  ;  ;  ;  ;  ;  ;  ;  ;  

正确理解社会主义的意义_政治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