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村需求结构升级特征分析_农民论文

我国农村需求结构升级特征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特征论文,需求论文,农村论文,结构论文,我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开拓农村市场正成为当前一个引人注目的焦点。这一方面是由于我国工业化也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绝大部分工业产品都出现了供大于求和市场约束的局面;另一方面也是满足广大农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提高和适应农业生产的需要。对农村市场能否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还存在较大的争论。但是,仔细分析就会发现,9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农村市场需求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农村市场正成为我国新的经济增长点。表现在消费领域农民消费进入千元级阶段,农村普及彩电、洗衣机、收录机等家用电器的高潮正在到来;在农村投资市场,农业生产规模化经营趋势对工业品等资本投入的依赖程度大大提高。

一、农村消费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首先是农民消费进入千元级阶段,农村普及彩电、洗衣机、收录机等农村第二代耐用消费品的高潮正在到来。

80年代中期,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绝大部分农民温饱问题得到解决,第一代“百元级”耐用消费品如手表、自行车、收音机等开始大量进入农民家庭。经过十几年的积累和农民收入的逐步提高,到90年代中期,农民消费已经稳步进入了千元级阶段。1996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926元,扣除纳税、上交和其他非生产性等支出和储蓄支出,人均消费支出1572.08元,再扣除食品、衣着、居住、医疗保健、交通通讯等支出,可用于购买其他商品的收入248.42元,占人均纯收入的13%、占消费支出的16%,按平均每个家庭4人计算约994元,购买1000元左右的商品已不成问题,购买2000元~3000元商品则需积蓄1年~2年。如果以现期收入与家用电器价格的比值进行分析则更能说明问题。如在城镇居民彩电普及率增长最快的3年(1988年~1990年)中,人均收入与彩电价格的比率平均为1:1.8左右,而1995年农村居民人均年纯收入与46厘米彩电平均价格之比为1:1.34,1996年为1:0.96,已经大大高于城镇加速普及彩电期间的比值,预示着其消费高潮的到来。

第二,农民消费结构已经呈现出进入新阶段的特征,消费结构的升级趋势十分明显。

食品、住宅等基本生活消费比重下降,而文化娱乐用品等提高生活质量方面的消费比重大幅度上升。

根据消费规律,当人们生活处于温饱阶段时,其吃穿方面具有较高的需求,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消费也随之发生着结构性的变化,基本生活品支出比重下降,而提高生活水平质量方面的支出比重上升。我国农民消费正在发生结构性的变化,1996年与1990年相比,农民消费构成中满足基本生活需要的居住和食品分别下降了3.40个和2.45个百分点(在1985年~1990年间,两者比重是上升的),衣着下降0.54个百分点,而文教娱乐用品及服务上升了3.06个百分点。在货币性消费中,居住和衣着消费所占比重下降幅度更大,分别下降了4.35个和1.28个百分点。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1997》。

同时,农村消费结构的升级还表现在对不同耐用消费品需求品种的变化。

一是农村居民文教娱乐用品消费比重的上升,主要是彩色电视机、收录机、洗衣机、家用电冰箱等80年代中期城镇迅速普及的第二代耐用消费品的大幅度增加,其中以彩色电视机的带动作用最为突出。1996年与1990年相比,农民家庭彩电普及率提高了18.19个百分点,收录机、洗衣机、家用电冰箱也有较大幅度的提高,分别提高了13.32、11.42和6.05个百分点,它们的普及率分别达到22.91%、31.15%、20.54%和7.27%。而传统的几大件如自行车、缝纫机、电风扇、手表的普及率已经达到较高水平,有逐步进入饱和阶段的趋势。二是同类产品的消费升级,如黑白电视机普及率增加由高转缓(1985年~1993年间平均每年增加5.92个百分点,而1993年~1996年间平均每年只增加2.25个百分点),而彩色电视机普及率大大提高(1985年~1993年间平均每年增加1.26个百分点,到1993年~1996年间平均每年增加4.02个百分点);与其类似,收音机的普及率下降,而对收录机的需求上升。

第三,由于农村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农村消费地区差距明显,农村消费升级也呈现出明显的地区性差异。东部地区农民对彩电、洗衣机、电冰箱、摩托车、录像机、空调、组合音响需求量呈明显的上升趋势。

从表2可以看出,由于地区收入水平和需求弹性的差异,三大地带之间农村居民生活在食品、衣着方面的消费差距较小,东部农民在食品、衣着方面的人均消费支出比西部高出幅度不到60%,低于人均纯收入和消费支出的差距;而在交通通讯、居住、文教娱乐用品及服务、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等方面差距较大,东部地区农民在这些方面的人均消费支出比西部高出1倍~2倍。与此相应,农村消费升级也呈现出明显的地区性差异。从住房来看,1996年东部地区农村居民新建住房中砖木结构面积比重下降,钢筋混凝土面积进一步上升,中部地区砖木结构面积和钢筋混凝土面积住房并重发展,西部地区则差距较大。在耐用消费品方面,东部地区农村居民家庭自行车、钟表、电风扇等一般用品拥有量逐步趋于饱和,对彩电、洗衣机、电冰箱、摩托车需求量与80年代末期相比呈明显的上升趋势,录像机、空调、组合音响已经进入一部分率先富裕的家庭。中部地区农村居民对自行车、钟表、电风扇等用品需求仍有较大的上升空间,彩电、洗衣机、电冰箱等较高档次的耐用消费品市场潜力巨大。西部地区农村居民生活水平从整体上看刚步入温饱阶段,对耐用消费品的需求将进入数量增长型扩张阶段,对各种耐用消费品的选择档次要求不高,但比较注重商品性能好、价格低廉的产品。

二、农业规模化经营对物资和资本投入的依赖程度大大提高

农业生产的比较生产率较低是我国农业生产难以稳定的重要原因。因而,稳定农业生产、提高农民的收入的重要途径将是通过加大农业投入、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和加速农业产业化来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从产业关联的角度来看,就是要提高农用工业和基础设施在农业发展中的作用。这是国内外农业现代化过程中的普遍趋势。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1997》。

首先,农业发展和农产品产量的增加,对资金和物质投入的依赖程度大大提高。

从国外经验来看,农业生产中大量使用工业品是农业集约化、现代化经营的重要标志。这在产业关联上则表现为农业对工业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依赖工业不断向农业投入更多的拖拉机、汽车、各类机械设备、化肥、农药等工业品。并且,随着农业现代化的推进对其生产资料性能的要求越来越高。从一些发达国家的农业现代化初期的1950年与其农业现代化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的1970年相比,可以看出工业部门向农业部门提供的生产资料在农产品生产成本中所占比重不断增加的趋势。如联邦德国从29.8%上升到49.6%;法国从18.8%上升到33.1%;意大利从13.1%上升到23.0%;荷兰从29.8%上升到4.8%。

对我国投入产出表的分析也表明了农业对工业产品不断增加的趋势。1995年我国农业生产总产出每增长1万元,将直接增加和间接增加各部门的需求:化学工业0.180万元、商业0.057万元、食品制造业0.082万元、机械工业0.031万元、金属冶炼0.031万元、金融保险业0.017万元。而且1995年与1990年相比,农业生产单位产出对化学工业、食品制造、机械工业、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石油加工业以及商业、货运邮电业等部门投入需求较大且都具有需求增加的趋势。

农业生产对工业品需求增加的趋势还表现在农业经济增长中产出对资金和物质投入依赖的增加。据计算,80年代我国农业投资对农业发展的弹性系数比较稳定,10年间仅上升0.2,而且都在1以下;但进入90年代以来,弹性系数急速升至2.485。同时,我国农业总产值对农业物质投入的弹性也由改革开放以前的0.62,增加到80年代的0.86、90年代的0.91。也就是说,今后农业发展和农产品产量的增加,需要我们投入更多的资金和物质,并最终都主要体现在对工业产品的购买上。据测算,要实现“九五”粮食增产目标,农用生产资料的化肥、农机、农药和农膜的贡献应分别达到32.09%、10.98%、3.83%和2.49%(合计占49.39%),这就要求农用化肥的投入平均每年至少要增长3.8%、农用排灌机械和耕作机械每年增加4.2%,农膜需每年增加5%,混配合饲料增加5.5%。

第二,近年来我国农业规模化经营初露端倪,农用机械需求较大幅度增长。

统计表明:我国农用机械需求增长幅度较快的主要有大型联合收割机、农用载重汽车、小型拖拉机、渔用机动船、机动喷雾器,它们都以年均10%以上的速度增加。柴油机使用呈大幅度加速增长趋势,如1979年~1985年柴油机(台/万千瓦)年均增长速度分别为1.08%和0.25%,1986年~1995年则迅速提高到5.54%和4.10%。从年度增加的绝对规模来看,1994年~1996年年均增长量大中型拖拉机减少,但小型拖拉机3年分别增加35.4万台、40.9万台和54.3万台,大中型拖拉机1994年下降,但1995年增加1.12万部、1996年增加5.87万部,柴油机每年增加15.7万台、20.1万台和17.8万台;农用载重车3年分别增加5.75万辆、4.55万辆和4.34万辆。

另据国家计委综合司、国家计委经济研究所和国内贸易部综合计划司的调查,近年来我国农业机械销售的增长幅度都比较大。其中,小麦联合收割机曾一度脱销,玉米联合收割机更是供不应求。此外,对新型植保机械、播种机械和多用途农机具的需求也处于上升趋势。此外,农业产业化体系正逐步形成,以及为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大搞农田基本建设,兴修水利工程等,对化肥、农药、农用机械、农业工程机械、农用建材和农产品加工机械的生产和销售提出了新的需求。

三、农村已经成为几个重要家电产品的主要市场

我国80年代所形成的新兴家电产业成长处于转折期,国内城市市场很大程度上已经饱和,必须抓紧开拓新的市场。从开拓市场而言,一是出口,二是开拓农村市场。从出口来看,尽管促使其走向国际市场是其发展到目前阶段的应有之举,但我们也应看到,由于我国这些新兴产业是以国内市场为目标建立起来的,与国际标准有一定的差距,短期内扩大出口难度较大,致使目前我国出口结构较大程度地滞后与生产结构。即使有像彩色电视机等少数产品已经具有了一定的国际竞争能力,但出口没有相应跟上来,重要原因是海外市场的开拓难度较大,我国企业经营机制和企业实力的局限,使其还不能像开拓国内市场一样去开拓海外市场。

相对出口而言,开拓农村市场,开发满足农民需要的适销对路产品在技术要求、尤其是在推广、营销难易程度等方面更加现实。同时事实上也表明,我国农村也进入了一个新的消费阶段,农村市场正逐步成为我国一个重要的新的经济增长点。据中国信息中心对全国3000多户居民的消费意向调查,城镇居民关注程度较高的是VCD、电脑,其次是空调器、微波炉和电话;而农村家庭则主要关注彩色电视机、洗衣机和电冰箱。彩电、洗衣机和电冰箱等耐用消费品的发展出现了面向城市家电产品更新换代与农村初次进入家庭的不同的市场,出现市场细化分工的特征。

近几年来,我国农村一些耐用消费品不但普及率大大提高,而且农村市场在全国市场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如彩色电视机普及率1985年~1993年间平均每年增加1.26个百分点,而1993年~1996年年间平均每年增加4.02个百分点。同时,根据国家统计局农调队对农村家庭耐用消费品普及率的数据推算,农村市场已经成为几个主要家用电器的主要市场。如1996年农村市场已经成为摩托车、洗衣机的主要市场,农民购买量分别为713万台和781万台,分别占其全国产量的77.76%和72.66%;彩色电视机、家用电冰箱农民购买也已占据近半壁江山,农民购买量分别为1241万台和436万台,已占全国彩电、家用电冰箱生产量48.90%和44.49%。

资料来源:根据《中国统计年鉴1997》农调队对农村家庭耐用消费品普及率的数据估算。

据计算,要使2.1亿户农民家庭家电产品的普及率达到1995年城镇的水平,需要生产彩电1.53亿台、电冰箱1.28亿台、洗衣机1.51亿台、电风扇1.65亿台、收录机0.93亿台、照相机0.61亿部,分别相当于1996年上述工业产品年产量的5倍~15倍,可以创造1万亿元左右的工业总产值。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在一部分企业瞄准城市居民消费升级、引进或开发高性能、高品质的新兴家用电器的同时,另一部分企业应该实时调整战略面向农村市场,重点开发功能简单、质量稳定、价格低廉的家用电器,使得产业保持一个正常增长过程。

四、开拓农村市场相应调整工业结构需要解决的问题

第一,加大宣传力度、提供信息指导,推动工业生产企业转变观念,深入市场研究,适应市场细化分工的特点,重视面向农村市场的产品开发。

面向农村市场的工业结构调整主要是产品结构的调整,作为国家的产业政策不可能对每一个生产企业生产产品品种和档次进行指导,主要是加大宣传力度,推动企业面向市场、研究市场,认真把握农民的需求;同时,应建立有关中介、咨询等服务机构,提供信息服务和技术指导。

第二,加快农村电力、道路、供水等基础设施建设,既能缓解农村居民服务性需求对社会构成的压力,也有利于改善消费环境,促进家电类商品在农村销售、普及。这首先需要加大政府在农村电站、输变电设备和线路、公路、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力度。同时,鼓励农民集资办小水电、风力发电,共建小水塔,尽快解决农村家庭家电消费所需的电和水。

第三,以小城镇为农村市场的中心,扩大农村商业网点,加快农村市场建设,把售后服务、技术服务向农村延伸。

一是要解决农村对家电产品、农业机械产品经常出现的购买难、出了问题维修更难的局面。工商企业要创造条件将维修技术服务力量进一步延伸到农村,尤其是应延伸到县城和乡镇,扩大维修网络,大力加强对农村家用电器维修人员的培训,搞好售后服务,解决农民购买家用电器等耐用消费品的后顾之忧。

二是以小城镇和大中城市的城乡结合部为中心,大力发展农村流通体系。把日用工业品的经营重点向农村扩张。

三是要加强农村市场管理和法制建设,打击假冒伪劣产品下乡。

第四,采取多种销售方式,开拓农村市场新领域。如对购买农用机械、农用汽车的农户,可在政府、保险公司担保下由银行提供小额贷款,或开展租赁业务;开辟旧货市场,推动城市与农村之间“动态性升级消费”。同时,积极发展农资经营代理制、连锁制和配送制等新型经营方式。

第五,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改革农产品购销体制,鼓励以农产品为原料的轻工业在原料产地就近加工增值,推广“公司或合作社+农户”形式实现农产品生产、加工、贸易一条龙,促进城乡工业的合理配置。

标签:;  ;  ;  ;  ;  ;  ;  ;  

我国农村需求结构升级特征分析_农民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