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比分析凝聚胺法与微柱凝胶法在交叉配血中的应用价值论文_顾宗伟

(安徽省阜南县人民医院 安徽阜南 236300)

【摘要】目的:着重于对比分析凝聚胺法与微柱凝胶法在交叉配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通过微柱凝胶法与凝聚胺法为本院2015年2月—2017年3月3560例输血患者和3580例无偿献血者进行交叉配血,同时分析其交叉配血结果。结果:微柱凝胶法检出阳性样本25例,凝聚胺法检出18例;微柱凝胶法主侧凝集与次侧凝集分别为11例、17例,凝聚胺法分别为8例、13例,前者试验耗时较多。综合分析微柱凝胶法与凝聚胺法的交叉配血结果,经直接抗人球蛋白测试发现前者7例假阳性结果,后者5例假阳性结果。结论:联合应用微柱凝胶法与凝聚胺法进行交叉配血,临床应用价值更高。

【关键词】凝聚胺法;微柱凝胶法;交叉配血;应用价值

【中图分类号】R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21-0132-02

临床输血安全问题一直以来都是备受关注的话题。交叉配血是血液检验当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也是临床输血安全工作的核心部分,但该试验对灵敏度有极高的要求[1]。目前微柱凝胶法与凝聚胺法为医院交叉配血常用的方法,本次研究主要探讨两种方法在交叉配血中的具体效果与应用价值,希望能够促进临床输血安全。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5年2月到2017年3月3580例无偿献血者与3560例输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无偿献血者年龄18到55岁,平均年龄(26.8±5.6)岁,男2194例,女1386例。3560例输血患者男1697例,女1863例,年龄21至65岁,平均(42.8±12.6)岁。

1.2 方法

在交叉配血中应用凝聚胺法,然后应用微柱凝胶法,将两者阳性样本行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试验操作均参照说明书进行。具体方法为:(1)凝聚胺法:选用珠海贝索(BaSo)公司150Tests进行试验,在主侧加1滴供血者血3%~5%红细胞悬液与2滴受血者血清,而次侧则相反。在主次管里分别加入0.6ml低离子介子混匀静置1min,加入2滴凝聚胺溶液混匀置室温15s,3000r/min离心15s,弃上清液,只留0.1ml管底液体,轻摇试管观察有无凝集趋势,若无凝集则予以重做。在试管中加入2滴重悬液轻轻混匀,显微镜或肉眼观察结果,凝集能够在60s内散开属于非特异性凝集,记为阴性结果,凝集在60s内未散开则记录为阳性结果,为特异性凝集。(2)微柱凝胶法:选用长春博讯生物有限公司的FYQ型免疫孵育器,TD-A型离心机。配制0.5%~0.8%红细胞悬液,在主侧管加入供血者红细胞悬液50ul与受血者血清50ul,次侧管加入受血者红细胞悬液50ul与供血者血清50ul。试剂卡置37℃孵育15min,离心5min(其中900rpm2min,1500rpm3min)。观察到红细胞沉积在管底记为阴性,否则评定为阳性,而且发生溶血也提示为阳性反应。

2.结果

微柱凝胶法测试出25例阳性样本,11例主侧阳性,17例次侧阳性。凝聚胺法测试出阳性样本18例,次侧凝集13例,主侧凝集8例。在试验过程中,微柱凝胶法耗用的时间长于凝聚胺法,同时阳性样本也多于凝聚胺法。对两组试验结果结合分析,实施直接抗人球蛋白测试,检出微柱凝胶法存在7例假阳性,凝聚胺法存在5例假阳性。详情见表1。

3.讨论

微柱凝胶检验在临床输血医学当中应用较为广泛,而且在交叉配血试验中存在明显的临床检验优势。临床认为微柱凝胶法优势在于以下三点:第一,实验操作为标准化与自动化,重复性良好,无需应用显微镜,操作简单,结果稳定[2];第二,试验灵敏度较高;第三,适合大剂量输血以及批量配血患者的配血。在劣势方面,临床认为以下2点是微柱凝胶法临床应用中的不足之处:①价格昂贵,需要用与试剂配套的专业仪器;②离心、孵育时间较长,不能为特急的急诊标本及时配血。由此,临床输血检验工作应结合多种方法为患者提供交叉配血服务,针对特急急诊标本应用高效率的凝聚胺法进行配血,针对普通标本应用阳性率低的微柱凝胶法进行配血,或者结合两种方法一起使用[3]。

上述结果表明,在交叉配血中采取微柱凝胶法有很高的敏感性,交叉配血结果优于凝聚胺法。有研究指出[4],微柱凝胶法耗时长,而且操作方法相对较难,操作很简单的凝聚胺法敏感性只是略微较低,可发挥急诊输血中耗时短的优势。王蕙等[5]认为,将微柱凝胶法与凝聚胺法交叉配血结果相结合,有利于检测出不规则抗体,也有利于阳性率的提高,还有利于输血性反应的减少。临床输入异型血时产生溶血反应,导致抗原-抗体反应红细胞膜损坏后,红细胞直接流出大量血红蛋白。虽然溶血性输血率仅为0.004%,但是出现后有40%以上的死亡率。药物或自身抗体对假阳性率存在明显的影响,而且血清蛋白紊乱与白球比例倒置易引起假凝集,如多发性骨髓瘤、肝癌、肺癌等患者,都容易出现主侧凝集。因此临床认为导致假阳性的原因很多。

综上所述,给予临床输出患者应用微柱凝胶法交叉配血有明显的优势,但是该方法耗时长的方法导致特急急诊标本不能得到及时的配血,因此必要时可通过联合应用微柱凝胶法与凝聚胺法进行交叉配血,或者灵活选用合适的检测方法,提高试验结果的准确性,保障输血安全,为临床输血提供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1]危艳顺,姚明.凝聚胺法、微柱凝胶法两种配血方法学评价[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3,08(127):623-624.

[2]张丽萍.凝聚胺法与微柱凝胶法在交叉配血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5,07(45):804-805.

[3]周红波.微柱凝胶法、凝聚胺法和盐水法在交叉配血中的应用[J].实验与检验医学,2014,01(06):92+94.

[4]颜芝,居敏,许洁.水介质法、凝聚胺法、微柱凝胶法在交叉配血中比较研究[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4,12(01):16-17.

[5]王蕙.微柱凝胶法与凝聚胺法在交叉配血中的比较研究[J].中国社区医师,2014,27(03):102+104.

论文作者:顾宗伟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7年2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9/5

标签:;  ;  ;  ;  ;  ;  ;  ;  

对比分析凝聚胺法与微柱凝胶法在交叉配血中的应用价值论文_顾宗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