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体化护理在中青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冠脉介入治疗的效果评价论文_赵芝香

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心血管内二科 广东广州 510317

【摘要】目的:探讨个体化护理在中青年急性心肌梗死(acutemyocardialinfarction, AMI)行冠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2月至2014年1月收治中青年AMI行PCI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各5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流程、护理方案;观察组在常规护理流程及护理方案基础上,依据中青年发病特点,实施个体化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满意度、接诊-球囊扩张时间(D-to-B)、术中舒适度、住院时间、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术中舒适度明显提高,住院时间、并发症明显减少,D-to-B时间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体化护理在中青年AMI患者PCI术中得较好的临床治疗护理效果,值得推广与改进。

【关键词】:个体化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效果评价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personalized nursing effect on young patien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MI) undergoing coronary interventional therapy. Methods: From 2013 January to 2014 January, all 110 young patients with AMI undergoing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CI),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n=55) and observation group (n=55). The control group with routine nursing, while the observation group in emergency and outpatient finished triage diagnosis, handled the admission procedures, sent into a catheter room timely, with comfortably and safely intraoperative nursing management implementation of personalized nursing. The data was compared, including degree of satisfaction, D-to-B time, degree of comfort, length of stay, and complication. Results: All these parameter have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0.05). Conclusion: The individuation nursing care in the youth was more facilely acquired satisfactory clinical effect in AMI for PCI surgery, and is worthy of popularization and improvement.

【Keywords】:individualized nursing; AMI; PCI; effect evaluation

随着现代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环境的改变,AMI逐渐趋向年轻化,该病起病急。大多数中青年患者发病前多有饱餐、酗酒、嗜烟等不良行为,近期生活工作压力,加班熬夜,精神过度紧张、身体超负荷等诱因,导致突然发病[1]。当今时代,处在网络媒体发展时代中青年,基础医疗保健知识多渠道的渗透、获得。此类患者往往对自己患病持怀疑态度,否认疾病的严重性,或焦虑、恐惧心理,产生对医生医疗知识诊断怀疑、依从性差、幸存侥幸态度。目前PCI是作为急性心肌梗死的首选治疗方法[2],急诊PCI的护理直接关系到AMI患者手术的成功及疾病的顺利康复[3],为提高现有护理水平,我们对2013年12月至2014年1月期间收治的中青年AMI患者并行急诊PCI患者,实施个性化护理,积极改进各项治疗护理应对措施,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护理效果,现汇报如下。

1 临床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12月至2014年1月收治中青年AMI患者110例,男性92例,女18例,年龄24-50(35±4.74)岁。入选标准:年龄≤50岁、胸痛症状典型、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发病不超过3 小时、心电图符合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会AMI的诊断标准【4】,即至少具备下列三条标准中的两条:⑴缺血性胸痛的临床病史;⑵心电图的动态演变;⑶心肌坏死的血清心肌标志物浓度的动态改变。门急诊入院50例,外院转入60例;单支病变75例,双支病变20例,三支病变11例,冠脉无异常5例;前降支病变65例,左旋支病变30例,右冠病变 15例;合并吸烟者76例;高血压病80例;糖尿病40例;高血压并糖尿病4例。

1.2 方法

1.2.1 分组方法:将该11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均为55人。

1.2.2 护理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符合诊断标准后,同时征得患者、家属同意,办理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通知导管室,尽快完成术前准备后送至导管室行PCI术,股动脉穿刺(股动脉内径大、技术容易掌握、血液循环不容易受损)为血管路径,术中护理、生命体征监测,术后健康知识宣教。

观察组在常规基础上,依据中青年患者的年龄特点,接受医学知识的来源信息不同,进行个体化评估,详细了解患者症状,发病时间、起因、心理、膳食、既往史、家族史、有无定期健康检查等;为患者免费开通网络信息、微信服务平台,方便患者就医及时查询知识;疾病知识的画册。注重与患者沟通,讲解以往案例。依据患者的年龄性格特点、医疗知识接受理解能力、侥幸心理、依从性差,实施个体化护理:⑴注重院前疾病的分诊、加强医患沟通,为医师的准确诊断提供资料来源 (2)检查治疗护理一体化,缩短入导管室时间,优化绿色通道 (3)注重提高术中舒适度(4)加强术中安全护理,为手术顺利完成提供保证;⑸术后安全健康宣教,减少并发症。

1.2.3 观察指标:患者满意度(0—10分)、接诊-球囊扩张时间(D-to-B)、术中舒适度(0—10分)、住院时间、并发症等。所有数据由专人输入数据库进行统计分析。

1.2.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6.0统计软件分析,计量资料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通过对比显示,观察组在患者满意度调查、D-to-B时间、术中舒适度、住院时间、并发症方面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

3.讨论

中青年是家庭的“顶梁柱”,承担着家庭、社会的重担。中青年多有不良的生活工作方式有关,如吸烟、肥胖、大量饮酒、劳累等。还与体内雌激素水平及高密度脂蛋白低于同龄女性有关[4]。突发AMI,严重困扰着其身心工作。注重各个环节紧密联系,注重医患沟通,细致了解每一位患者的心理及需求,加强健康知识宣教,实施个体化护理是关键。

3.1加强院前疾病的分诊,重视医患沟通

及时掌握的信息资料,为医师的准确诊断提供资料来源。急门诊就诊患者:大多数以突发胸痛、胸前区不适等症状就医,无明显诱因。但由于个体差异,尤其是出现难以解释的腹痛、恶心、血压下降等时,要及时进行心电图机心肌酶学检查。原因是心肌急性缺血后无氧酵解,使乳酸堆积刺激神经末梢引起,而心脏感觉纤维同一神经元途径上传,产生上腹痛感觉[5];下壁心肌梗死时缺血、坏死的心肌刺激迷走神经引起胃肠道症状[6]。若不仔细与患者及家属沟通,了解患者症状,询问既往史、家族史、可能会被误认为消化系统疾病诊断。此类患者往往男性居多,可能与中青年多有不良的生活工作方式有关,如吸烟、肥胖、大量饮酒、劳累等。还与体内雌激素水平及高密度脂蛋白低于同龄女性有关[4]。文献报道与此次探讨的女性患者少于男性是一致的。赢得患者及家属的信赖,避免耽搁延误救治时间。同时告知患者及家属此病的严重性,提供疾病的知识宣传资料,临床治疗手术的必要性及时限的必须性,消除患者侥幸、忧郁心理。稳定情绪。介绍当前医保的优惠政策。争取最佳治疗时间。

3.2 优化绿色通道

优化转诊程序:与周边基层医院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AMI患者由心内科医护人员直接参与转运,能及时准确的观察病情变化,应对突发事件。委派熟悉路线120急救车运输,保证了转运途中快速、急救治疗的安全性。医务人员到达外院后,医师一边对患者作出评估,同时与导管室护士取得联系,积极准备,以急诊手术优先原则,直接入导管室。临床证实,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入院前死亡的可能性可高达45%,由此可以看出做好院前急救工作的重要性[7]。力争使AMI患者在第一时间内接受及时的治疗和优质的护理。

减少接诊-球囊扩张时间(D-to-B):心内科医师直接参与转运,并在转运过程中完成病史采集、同意书填写、签字,部署急诊手术准备事宜。导管室配备专业知识、护理技能较强的两名护士配合急诊手术,电话24小时保持通畅,接到电话保证10分钟到达科室,完善术前准备,包括手术所需的手术包、药物、耗材、急救器材,血管数字减影机(DSA)等准备就绪命。与心内科接送护士共同做好交接及相关术前准备。我们的研究通过改善一系列紧密的护理配合,较大的减少了患者D-to-B时间,为救治赢得了宝贵的时间,降低了死亡率[8]。

3.3 提高术中舒适度

导管室护士在迎接患者入室时,与心内科、及门诊护士快速了解患者病情同时,观察患者病容、简单询问患者不适、疼痛性质、症状。导管室仪器较多,周围布置环境不同,工作人员的防护装饰,患者心理紧张、恐惧,疑心重、担忧辐射对身体损害,心理压力大。及时做好患者手术区外的身体防护,简单明了介绍室内环境的设施。护士根据病情需要,摆放舒适手术体位。冬季将消毒液放置温箱(40-45℃)内,预防因心理因素和寒冷导致血管痉挛影响穿刺。此类病人桡动脉一般波动明显,在选择血管穿刺路径时,首选桡动脉穿刺,须先做Allen试验,以了解尺动脉供血情况,减少了患者因股动脉穿刺术后术侧肢制动,引起的腰背酸痛、排尿困难、穿刺点血肿、瘀斑等不良反应。

3.4 术中安全护理

为保证手术的顺利完成,注重安全护理管理[7],熟练精湛的护理治疗是关键。手术过程中不仅要集中精神,了解掌握医师操作的目的、下一步的操作步骤,及时准备好所需的物品耗材,准确传递物品;还要观察患者面部表情、生命体征变化、冠脉内动脉压值等变化。将急救药品,急救器材放置在随手可及的位置。急诊术前常规除颤仪使用一次性粘贴电极在放置患者心尖、右锁骨下备用,当球囊导管进入冠脉后发生的血压急剧变化,应及时与患者沟通,询问不适,及时提醒手术医师并及时准确执行口头医嘱。

3.5 术后安全健康宣教

术后穿刺部位止血方法,依据患者经济情况,采用两种方法①无菌纱布覆盖,使用优力舒弹力绷带交叉加压止血;②充气式止血器压迫止血。告知患者术侧肢体制动时活动方法及要领,多饮水、静脉输液水化的对肾功能保护的必要性,提高患者依从性。告知患者术后休息、今后改变生活方式的重要性,帮助患者早日恢复健康。

4.总结

随着优质化服务理念的不断深入,实施个体化护理,注重各个环节的紧密协作,在工作中不断寻求改进方法,不断丰富护理人员自身知识技能的提高及修养,熟练掌握人文科学、医学、心理临床实践技能,才能满足现代医学发展要求,提供优质的服务技能与理念,使个体化的护理不断改进和完善。

参考文献

[1]D'Agostino RB, Russell MW, Huse DM, et al. Primary and subsequent coronary risk appraisal: New results from the framingham study [J]. American heart journal, 2000,139(2 Pt 1):272-281.

[2]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 中国心血管病预防指南[J].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11,39(1):3-22.

[3]黄海英. 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的护理新进展 [J]. 微创医学, 2011,03(05):481-482.

[4]李叶文. 中青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预防用药 [J]. 吉林医学, 2009,18(17):1971-1972.

[5]刘欣, 刘静. 中青年症状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误诊原因分析 [J]. 临床误诊误治, 2011,04):21-22.

[6]何平, 胡华. 应警惕以急性腹痛为首发表现的腹腔外脏器疾病 [J]. 临床误诊误治, 2009,34(11):55-57.

[7]王国芳. 个性化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 [J]. 当代护士(中旬刊), 2012,06(11):27-28.

[8]吴惠玉, 钟海, 吴泳钧. 绿色通道在急性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中的应用及护理 [J].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09,09):79-80.

论文作者:赵芝香

论文发表刊物:《临床医学教育》2017年8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7/9/15

标签:;  ;  ;  ;  ;  ;  ;  ;  

个体化护理在中青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冠脉介入治疗的效果评价论文_赵芝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