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1995年海峡两岸科技关系简况_科技论文

1994/1995年海峡两岸科技关系简况_科技论文

1994-1995两岸科技关系态势浅评,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态势论文,两岸论文,关系论文,科技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994年海峡两岸关系风云变幻,相比之下,两岸科技关系则显得较为平稳,岁末静心回顾,可以从一年的进程中,看出这样几处较为显著的特色:

——交流合作持续发展

1994年,在出现了若干政治因素干扰的环境中,两岸科技在交流领域的广度和合作层次的深度上,依然保持了相当程度的进展,表现了两岸科技人士对交流合作的热情,显示了推动两岸科技关系持续发展的客观需求。

一年来两岸科技交流的进展主要表现为,其一,两岸科技人员的交往仍较为频繁,特别是大陆科技人员入台访问还有所增加。其中中国科学院周光召院长带领大陆钢铁、材料界学者访台、中国图书进出口公司组织的,以科技书刊为大宗的图书展等尤为令人注目;其二,参与交流合作的科技、产业领域有所扩大或细化,已几乎覆盖了台湾的主要科技领域;其三,台湾科技、产业界积极参加在大陆举办的科技型展览和研讨会,如海峡两岸电子工业大展等;其四,大陆若干科技专家开始赴台参与两岸科技合作,目前主要是基础科学领域的合作,这将是今后两岸科技交流合作的重要形式。

——未能实现重大突破

在1992-1993两岸科技关系起步发展的形势下,1994年未能迈出本来有希望迈出的更大的步子,其主要状况是:大陆科技人士入台参访问题,没有得到明显的改观;拟议中的大型合作交流活动,实施得很不理想,如原拟3月份在台北举行的“94”海峡两岸产业科技研讨会”,虽经认真筹备,仍未能成行,使两岸科技界同仁抱憾;另外,也未能通过两会或其它架构,就两岸科技交流合作,作出较全面认真的商讨,有负两岸科技人士的期望。

——两岸提升了推进科技关系的意愿

对于未来两岸科技关系,1994年两岸各个层次都表现了加强交流合作的意愿。

大陆在4月份举行的“全国对台经济工作会议”上着重提出,要“进一步发挥科技、经济资源、市场、人才和劳动力等方面的优势,加强两岸在农业、科技产业以及共同开辟国际市场等方面的合作”,说明大陆将两岸科技关系视为未来两岸经济关系的重要方面,并积极予以推进的明确的态度。

台湾有关负责人士和某些部门,也多次表达了加强两岸科技关系的意愿。1994年台湾的大陆工作推动计划中,亦将两岸科技交流放在了相当的位置。

两岸推进科技关系的共识,在8月份两会会谈的共同新闻稿中,得到了具体的体现。新闻稿提出,“双方同意进行自然科学、人文与社会科学等人才交流。加强有关灾害防治、环境保护等科技领域之交流与研究”。在具体项目方面,双方更共同提出了近20个具体科技交流领域,并同意推动科技资讯、科技名词对照、知识产权保护等议题的商谈。

上述发展突出地表明了,加强两岸科技关系是两岸共同繁荣的重要因素,已成为两岸各界有识之士的共同夙愿。

——台湾当局的错误政策,是发展两岸科技关系的主要障碍

在大陆科技人士赴台访问、研讨、两岸科技项目交流领域等方面,台湾当局继续执行了明显的阻挠方针,挫伤了两岸学者的交流热情;台湾当局还将其政治诉求与两岸科技交流硬拉在一起,动不动就宣布对两岸文教交流“降温”,实在是太不合时宜。

同时,在两岸科技产业交流合作上,近年台湾当局又公开强调了“垂直分工”的指导方针,即把发达国家对付台湾的那一套技术交流中的歧视政策,用在两岸关系上,不是以互补互利、尊重现实为出发点,而是一味追求在产业、技术合作中的控制地位,不但伤害了相互间的感情和信任,也无助于台湾解决产业升级中技术瓶颈的难题,实在不是明智之举。

岁未评述之后,回头来便是1995年的年初。展望新的一年,我们期望两岸科技关系会在下述几个角度有新的进展。

——交流合作应有较明显的进展

在当前国际经济、科技一体化飞速发展的时代,两岸科技关系理应有所突破。从已有的计划看,在新的一年中,两岸的科技人员交往应有新的增长,在项目合作研究和产业性研讨活动上,我们也期望会更加广泛、更加深入。自然,两岸科技交流迈上一个新的台阶,需要两岸科技界共同的努力。

——台当局的矛盾政策理应做出修正

近年,台当局为了解决经济发展中的困境,提出了摆脱对日技术依赖、开拓新的高技术产业,以至把台湾建设为亚太营运中心的构想。这些重大问题的解决,都要求台湾当局抛弃旧的、以其政治诉求为轴心的矛盾的大陆科技、产业政策,以更加实际的心态来处理两岸科技关系。我们也要指出,两岸的科技与产业的交流合作,只能以互惠互利为前提,只求单方面获利的技术、产业政策,肯定是行不通的。试想,谁会和只要占便宜的人作伙伴呢!

——期望开拓两会架构下的科技交流

近两年来,在两会会商中,在推动两岸科技交流问题上,已经取得了明确的成果。第一次汪辜会谈已就推进两岸科技交流合作达成协议。1994年的唐焦会谈又取得了更为具体的共识。1995年的工作,则应当把这些书面的共识,通过两会和两岸科技界的努力,变成实际的交流合作活动。随着会商的深入,两岸科技人士将会介入到相关工作中来,我们相信科技专业人士的参与,必定会有助于两会协议的实施。

——共同探索面向国际市场的合作

几年来两岸在产业科技的不少领域,已经取得了初步的相互了解,并就该专业领域的合作,进行了程度各异的接触。今后,两岸应当从互补长短,互惠互利出发,在若干共同感兴趣的领域,面对国际市场,选择恰当的产品或项目,进行技术与产业深层次的合作。在一、两个产品上的合作成功,将会大大鼓励两岸产业科技合作研究和科技产业合作建设的信心,这将会是一条两岸合作、振兴民族的成功之路。

新的一年,给予我们新的希望和实现希望的新的动力。若干年来,两岸科技界在相互接触中,已经形成了一些可贵的精神共识,我们以为,“互惠互信、互补合作、双向往来、平等协商”便是交流合作的基本精神。让我们两岸科技界以这样的精神共事相待,为中国人的明天,多做一点实实在在的为后代造福的事情。

标签:;  ;  ;  ;  ;  

1994/1995年海峡两岸科技关系简况_科技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