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平:天堂中独特的典范--“杭州图书馆不拒绝乞丐进入图书馆”_杭州图书馆论文

公平:天堂中独特的典范--“杭州图书馆不拒绝乞丐进入图书馆”_杭州图书馆论文

公平——“天堂”里特有的模式——论“杭州图书馆不拒绝乞丐入馆”,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杭州论文,乞丐论文,里特论文,公平论文,图书馆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随着一则“杭州图书馆不拒乞丐入馆”的微博引发热议,让图书馆行业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

“我无权拒绝他们入内读书,但您有权利选择离开”,这句话被发上微博,短短1个小时内就被转发了10 000多次,仅评论就达到2 400多条,不少博友赞这位馆长有北大遗风。此言出自杭州图书馆馆长褚树青之口。这一句来自“天堂”里的言语,引起了网络上那么强烈的轰动。在图书馆工作了30年的他,从来没有像现在这么忙,事由即来自这条微博:“杭州图书馆对所有读者免费开放,包括乞丐和拾荒者”,杭州图书馆也因此被誉为“史上最温暖图书馆”。一夜之间,杭州图书馆馆长褚树青迅速成为舆论的焦点。他的原话其实是“我无权拒绝他们入内读书,但您有权利选择换个区域”。虽然原话不如网络版给力,但却依旧让很多人推崇不已。

1 公平——“天堂”里的固有模式

曾任阿根廷国家图书馆馆长的著名诗人、“作家中的作家”博尔赫斯说:“如果有天堂,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

1.1 杭州“天堂”里的模式

其实早在2008年10月份,杭州图书馆的新馆建成开放,有媒体采访图书馆馆长褚树青,说到图书馆免费、公平时,褚树青做了以上回应。而就是这句两年多以前说过的话,在最近通过一位网友微博上旧事重提后,引发了大家的反响和轰动。

杭州图书馆新馆在国内赫赫有名,数项排名第一。但是,免费开放的做法早已有之。杭州图书馆于2003年在全国同行中首先推出免证阅览制度,任何人进杭州图书馆借阅书籍都不需要证件和费用。此外,杭州图书馆还实行了全年开放制度,保证读者每一天都可以借阅书籍。同时为低收入者、残疾人和老年人提供优惠措施。杭州市委市政府给图书馆确定的性质是:平民图书馆、市民大书房。在图书馆里,阅览图书不需要办理任何手续,没有任何费用,而且不需要押金。即使是借阅读书,也仅仅出示一张市民卡就能办理。自2003年就实行零门槛开放多年的杭州图书馆,一直以来保持着一个自豪的数据:图书丢失率远低于西方国家0.5%的平均水平。

虽然有如此好的骄人成绩,但褚树青却谦虚地说:“我们的一些做法,都是向珠三角图书馆学的。泛珠三角的图书馆群在全国的影响很大。深圳是全国首个提出建设图书馆城的城市,广州市的图书馆建设得非常好,佛山、中山图书馆的总馆、分馆模式也相当好。深圳公共图书馆研究院的成立,在全国绝无仅有。”[1]他这一连串的举例,让我们业内人士和外界人士对诸多图书馆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这也就意味着国内很多的图书馆都能做到像杭州图书馆做到的“免证阅览制度,任何人进图书馆借阅书籍都不需要证件和费用”。

1.2 对“天堂”里模式的反思

对于外界,可能大家觉得突然碰到“杭州图书馆对所有读者免费开放,包括乞丐和拾荒者”这一话题以后,感觉似乎这个题目很新颖。其实,作为公共图书馆,无论是杭州图书馆,还是其他城市图书馆,都在一直这么做着。

既然国内的很多图书馆也都在这么做着,但为什么大家对图书馆的开放制度这么不了解?这才是需要我们图书馆人反思的,也是值得我们的国民反思的,而不是对图书馆原有的、固有的、多年制定的“杭州市图书馆对所有读者免费开放,包括乞丐和拾荒者”这个制度的反思。这也只能说明,图书馆人对于我们自己的制度宣传不到位,还说明国人对于图书馆的淡漠,对于阅读的淡漠,对于学习的淡漠。国民的确对于图书馆的理解太过狭隘,这需要图书馆人去努力改变这种看法。有相当一部分人,有相当长的时间,已经没有去过现在的图书馆了,所以对现在图书馆的现状相当的不了解,这才有了一条微博“杭州市图书馆对所有读者免费开放,包括乞丐和拾荒者”而引发的轰动效应。

1.3 来自“天堂”里的声音

作为图书馆人,很多馆长、专家、学者抑或普通的馆员,还有国外的图书馆界人士,在图书馆工作时间长了,都有他们自己经典的语言,都有他们自己对图书馆的理解。如杭州图书馆馆长褚树青这样说:“无论是一个儒者,或者是一个丐者,只要走进来都是读者”;“命运的选择是个人不能决定的,但是图书馆的服务,对所有人群是不区分职业的”;他还常说:“马克思能在英国大不列颠图书馆免费读书,中国图书馆为什么就不能免费为公众服务?”[2]

又如学者程焕文,自1998年出任中山大学图书馆馆长以后,中山大学图书馆的电子阅览室(信息共享空间)和所有公用计算机终端就一直实行全免费使用。他是这么对校领导讲的:如果高校图书馆电子阅览室收费的话,恰恰是对贫困学生的严重歧视和不公平,于心何忍?于是中山大学图书馆的电脑终端免费服务持续至今。办好图书馆,实现免费服务就是对学生最好的善待。善待学生,是中山大学图书馆的核心理念之一。程馆长的服务理念也是相当超前。

还如专家程亚男,她撰写的《流动的风景——图书馆之旅》一书,尽显一种公共、公开、平等、自由、免费、共享的公共图书馆精神。她游历了各国图书馆后认为,深圳的大多数图书馆硬件条件很好,如中心图书馆投资了8亿元,堪比世界发达国家的图书馆,然而对于弱势群体的关怀还没有国外做得那么细致。深圳市真正拥有借书证的人口比例,远远低于海外。她列举了台湾的图书馆,他们的工作人员会挨家挨户打电话要求居民来图书馆办理图书证,他们还会在读者顺手处放上纸片和铅笔,方便读者;美国纽约皇后区图书馆提出“有困难,找图书馆”的口号,工作人员一天要接300个电话,为当地居民提供各种信息咨询与服务;丹麦图书馆的儿童阅览室,让童话伴随着孩子们一起成长……程亚男最后意味深长地说:“深圳的图书馆建设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应加强服务意识,将有限的资源变成无限的服务。”[3]

杭州图书馆办公室主任刘丽东表示对“杭州图书馆对所有读者免费开放,包括乞丐和拾荒者”这一微薄很惊讶,她一条经典的反问:“这也叫新闻吗?”道出了我们图书馆人一贯的做法和作风。诚哉斯言!既然是图书馆,就没有权利选择读者,而只能被读者选择。

很多图书馆人还这样认可:如果在“天堂”里因为身份问题看到其他人不满的眼神,实在是很不可思议的一件事情。外来民工,包括这些我们认为的拾荒者到了图书馆,他能够走进来,本身就说明他没有对命运屈服,本身就说明他对命运充满希望。图书馆本是最能体现获得知识的自由,每个读者都可以得到图书馆的资源,免费——所有人都能获得,不管是百万富翁还是穷人。图书馆欢迎每一个人,不管你是长是幼,是贫是富,不管是美国公民,还是他国移民,或是游客,图书馆欢迎所有人。

爱德华兹最希望表达的理念就是建立一种由地方当局授权管理,由地方税收支出支持,因而对所有纳税人免费开放的真正的公共图书馆,使社会最底层人士真正有读书的场所。

2 公平——“天堂”里特有的模式

平等服务是任何图书馆与生俱来的特性。早在1876年,芝加哥图书馆馆长普勒就曾在一篇题为《公共图书馆的起源与管理》一文中,对现代图书馆作了如下经典的诠释:“公共图书馆是依据国家法律建立的、是受地方税收与自愿捐赠支持的、是被当做公共信念管理的,每一位维护这个城市的市民都有平等地享有它的参考与流通服务的权利。”透过世界各国林林总总的图书馆法,阅读与服务的公平始终是图书馆服务的根本,这种公平也只能在图书馆加以实现。应该说,公平一直是图书馆人事业发展所追求的崇高价值。

2.1 国内外“天堂”里特有的模式

美国波士顿图书馆,是全美最早的公共图书馆,就有很多无家可归者,有的桌子旁边有无家可归者在吃早餐,而另外的桌子上有无家可归者在看那儿报纸。美国图书馆的这一幕让人人见到都会很感慨,也很温暖。

杭州图书馆新馆对读者开放面积达4万平方米,占总面积的90%,在国内排名第一。这个开放的空间是很多人的精神乐园。来自陕西的农民工夏启东是这里的常客,来杭州打工之前他只上过初中,现在辗转于建筑工地和他收破烂的小区之间。他说,图书馆对于他们很重要,看着书,突然就觉得自己的未来有了希望。

同样对知识的渴求,同样的平等和尊重,也让这些民工和流浪汉在杭州图书馆感受到了无差别的温暖。这里的绝大多数读者对他们都投以善良和礼遇的目光。沙发、音乐、空调、书籍,杭州图书馆给予这些民工、乞丐和流浪汉的,不仅仅是舒适的环境、自由开放的氛围,更是体现了人性化的人文关怀。

2.2 人无我有,我骄傲

图书馆最能体现获得知识的自由,图书馆里的乞丐更是天堂里的“风景”,其他任何一个行业都没有的这一道“风景”。

获得知识面前,人人平等;公共福利面前,人人平等。当公共图书馆以及作为读者的我们,都能尊重和平等看待更多的乞丐与拾荒者进入,无论他们是来读书还是来休息,那将是一座城市文明的体现。杭州图书馆的经验是,那些拾荒者和流浪汉的素质一点都不差,他们经常会在看书前主动洗手,甚至有些人读的书报层次比普通读者都高。

杭州图书馆这样以政府事业单位身份,自2003年起就开始对包括乞丐在内的所有读者免费开放的善举,委实宣传太少。所以,当博友们听闻褚馆长“我无权拒绝他们入内读书,但您有权选择离开”这番令人感佩的告白,自然会心头一热。

作为读者,如果选择离开,那是读者个人的问题;作为图书馆,如果选择拒绝某些人进入,那就是公共福利面前的权利不平等。

公平服务是公共图书馆追求的目标,也是图书馆人的事业梦想。图书馆多年的服务改革从来也没动摇过追求公平服务这一核心理念,国内外学者就公平服务的探讨也日益深入,探索出了公平服务的各种模式,而不拒绝乞丐入馆这一规定就是其中一项特有的“天堂”中的模式[4]。

现今的图书馆,不仅提供知识,还会给人温暖和慰藉,这是图书馆额外的一种功能。图书馆人现在尤其重要的任务是拓宽图书馆这样一种功能,让更多的人参与其中。“没做到欢迎每一个人,起码可以从不拒绝每一个人开始”。这真正体现了图书馆的力量,是任何其他的行业和部门都不能做到的。这就是图书馆特有的模式。

3 结语

图书馆服务的宗旨是它从诞生起就是服务所有人群,尤其是服务于社会底层的人群。原因是,一般来说,社会的上层,不存在读书困难或获取知识困难的问题。图书馆的存在,就是解决社会存在的某一部分人群没有办法方便或者快捷地获取知识和文化的问题。它主要服务于弱势群体的读者,也因此图书馆人不能拒绝这部分人的进入。只有他们的加入,才能真正体现图书馆知识的力量,才能够不浪费我们的资源。

唯有坚持图书馆信仰者,才能如此执著地维护用户自由、平等地利用图书馆的权利;正是因为积极践行图书馆理念、图书馆精神,才能始终把握住图书馆公益事业发展的方向,永不偏离轨道!

标签:;  ;  ;  

公平:天堂中独特的典范--“杭州图书馆不拒绝乞丐进入图书馆”_杭州图书馆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