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化工企业火灾、爆炸危险源识别和安全评价论文_张慧

石油化工企业火灾、爆炸危险源识别和安全评价论文_张慧

安徽实华安全评价有限责任公司 安徽合肥 230000

摘要:石油化工行业在生产技术方面不断革新,其新的原材料和新工艺也逐渐被推行并广泛应用。石油化工生产原料均为易燃易爆物质,生产的半成品及生产的成品也都具有一定的助燃性,所以危险伴随着石油化工生产的每一个环节。本文重点阐述了石油化工生产过程中火灾、爆炸危险源,并对其进行分析讨论,最后对如何进行安全评价做了探讨。

关键词:石油化工;危险源;安全评价

石油化工生产是非常复杂的化学反应、物理反应的综合。其中,涉及化学反应的有:氧化、硝化、氢化、水解、磺化、氨化等等。物理反应包括:过滤、输送、蒸馏、冷凝、吸附、干燥等流程。且以上的反应连续性非常强,几乎很多过程都是同步进行的,这也造成了石油化工企业生产过程中容易起火和爆炸的原因所在。

1 石油化工企业常见危险源分析

1.1石油化工的生产原料及产品的危险性分析

石油化工产业中采用的燃料气体主要成分有氢气、甲烷、乙烷、乙烯、丙烯等甲类火灾危险性气体,同时石油化工生产的装置中一般有生产原料的残渣,如柴油、液化石油气、汽油等属于甲类丙类危险性物质。在石油生产的过程中由于各阶段生产控制温度不一,内部装置压强也不一样,所产生的物料涉及多种有害化学物质,另有甲基苯、二甲苯等易燃性液体,增加了易燃易爆等不安全的因素。因此,大量易燃、易爆、有毒、有腐蚀性的危险性化学物质伴随着石油化工生产的整个过程,从石油化工的生产原料到产品、半产品或者中间产物、加工处理等,此类危险的化学物质在各个生产环节都大量存在,具有极大的危险性。所以加强危险性化学物质的管理势在必行,同时要提高石油化工装置的存储条件,严格控制加工生产条件,贯彻执行危险化学物质登记制度,进而控制石油化工危险源。

1.2石油化工反应装置的火灾爆炸危险源分析

石油化工生产装置中的主要原料是石油、天然气及其产品半成品,因生产设备、工艺条件、生产的综合原料不同、制作装置不同,其危险性强弱也随之不同。

常减压蒸馏装置。该生产装置的条件是高温高压,主要设备有电脱盐脱水器、分馏塔和加热炉,原料特性易燃易爆,整个蒸馏过程中,装置内始终处于气液混合态,蒸汽会随着装置中贮槽逸出,与空气混合形成爆炸性气体混合物,遇明火会发生爆炸。此外,原油和石油分馏后自燃点较低,一旦油品泄漏会引起自燃。

聚丙烯装置。该装置主要设备是聚合斧和闪蒸斧,以丙烯为原料、氢气为辅料,经过相对应的聚合反应和置换反应。聚合反应在温度和压力不稳定的情况下进行,对设备有一定的损伤,易造成事故。置换反应过程中易在装置区形成大量氮气,接触后容易发生窒息事故。同时丙烯和氢气沸点较低,与空气接触易形成混合性爆炸气体。

汽油加氢装置。该装置的生产过程主要是在催化剂的作用下进行加氢反应,所需要的燃料性气体主要是甲烷、乙烷、乙烯(均属于甲类火灾危险性物质)等,设备室加热炉、加氢反应器和氢压缩机,三者均属于火灾性危险设备。反应过程中产生硫化氢和氢气,对装置管道有一定的腐蚀性。生产过程处于高温状态下,一旦出现泄漏就会造成严重的爆炸事故。

2 石油化工火灾特点

2.1热辐射强

一般说来石油化工发生火灾时的热辐射是比较强的,也就是说扑救人员一般不能够进行近距离的扑救工作,生产装置发生火灾时,由于装置内压力较高,化工原料流体将会急速涌泄而出,造成大面积燃烧,产生强烈的热辐射作用,消防员难以近战灭火;储罐爆炸后形成的敞开式燃烧。由于爆炸导致罐体移位或破裂,储罐内可燃物流淌出在防火堤内形成一片火海,大面积的燃烧辐射出强烈的热,近距离灭火难以实施。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破坏性强

石油化工产业中发生火灾时其后果是极其严重的,尤其是发生爆炸等情况,其破坏性更强,一般来说,在火场上,由于冷却不力或冷却不均匀、不及时都会导致生产装置和储罐发生爆炸,摧毁邻近或相邻的装置、建筑物等,引发其他罐体和管道变形、破裂、着火,增强新的火点,扑救难度极大。

2.3持续时间长

在石油化工产业中由于可燃物比较多,因此不仅仅发生爆破的几率大,其持续的时间也特别的长,一般来说,石油化工装置火灾的爆炸性决定了其火灾扑救的难度。火灾现场泄漏的毒性物质的扩散和腐蚀性物质的喷溅流淌,严重影响灭火战斗行动,给火灾扑救和处置带来很大的困难。火灾发生后,如果在初期得不到控制,还会以大火场的形式出现。因此,只有调集较多的灭火力量,才有可能控制发展迅猛的火势。

3 石油化工危险源安全措施及管理

3.1进行风险隐患辨识

事故的发生有两个前提,第一是存在重大危险源,第二是存在失控的偶然事件。目前,对于风险隐患的辨识有很多种方法,纵观目前常用的几种风险辨识方法,大多数风险辨识方法都依赖于评价人员良好的素质和经验,依赖于评价人员的主观认识和判断。但是,即便评价人员具有丰富的经验,也难免会遗漏一些危险因素。因为除相互作用矩阵分析法外,其他风险辨识方法都不是结构化的方法,缺乏系统性,此时可采用“头脑风暴法”和其他辨识方法结合来实现风险辨识的严密性和完整性。

3.2做好全过程安全评价

首先要进行安全预评价,在石油化工企业投资建设前,对规划的合理性与科学性加以评估。根据石化企业的生产特点及生产流程确定企业的选址是否符合相关要求。防止由于选址不合理造成的严重后果,将火灾隐患消灭在萌芽期。然后可以采用火灾、爆炸指数评价法等方法进行安全评价,从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事故的影响范围与损失程度三方面入手,按照科学的程序和方法,对生产过程或某种操作过程的固有的或潜在的危险因素,发生事故的可能性以及这些危险因素可能造成的损失或伤害程度进行识别、分析和评估,并以设定的指数、级别或概率,确定其发生的概率和危险程度,以便采取经济、合理的安全对策,保障系统的安全运行。

3.3 采取有效管理措施

(1)建立管理平台。石油化工企业要建立安全生产信息化管理平台,以安全生产全流程管理为中心,集重大危险源监测预警、企业安全风险分区管理、人员在岗在位管理和企业生产全流程管理于一体,全面提升安全生产管理水平。

(2)完善管理体系。石油化工企业要提高安全意识,以完善的企业管理系统为基础,严格履行法律法规的要求,不断更新适应新的要求,关注内外部环境变化,不断调整具有时效性和针对性的管理措施,从法律体系、规章制度上确保安全管理工作能够落到实处。

(3)全面落实责任。石油化工企业应当制定合理的生产方针,落实好责任制。将不同的管理程序实行责任制,细化责任体系,实行责任层层分解、逐一落实的体系,让整个企业的从业人员都参与到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中来,强化他们的责任意识,优化管理人员的思路,全面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

(4)加强宣传演练。企业在平时生产工作中,应当深入进行安全文化宣传,同时在企业内部建设应急救援体系,定期组织演练,这是提高应对能力的有效措施,在演练中还能检验应急预案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如何,不断优化预案,为减少企业的损失奠定基础。

4 结语

石油化工行业与其它行业相比而言,防爆与防火至关重要。石油化工生产的过程中所使用的原料多是易燃易爆的化学气体,制作工艺需要采用高温高压、真空、深冷等条件,增加了危险事故发生的概率。因此,彻底详细的分析石油化工危险源,进而总结相对应的安全管理措施对石油化工的安全生产有很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王正标,刘培.化工园区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编制的思考[J].广东化工,2017(21):112-113.

[2]郑轶冬.化工企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的编制及存在问题[J].环境与发展,2018(1).

论文作者:张慧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20年第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4/30

石油化工企业火灾、爆炸危险源识别和安全评价论文_张慧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