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资源经济核算帐户的设计与实施研究

环境—资源经济核算帐户的设计与实施研究

周清华[1]2003年在《环境—资源经济核算帐户的设计与实施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环境与经济问题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在人类社会工业化过程中,许多国家都犯过由于只追求生产率的增长,而导致自然资源匮乏、环境质量恶化,并进一步危害人类健康、降低社会福利水平的错误,因此,环境已经成为经济增长分析中一个不可缺少的内容。为了研究经济增长与环境之间的关系问题,以确保经济以一种合理的生产率增长,必须将环境资源核算纳入国民核算体系,对国民核算帐户进行重新设计。目前,对环境资源核算帐户设计的研究已有相当的进展。国外的研究成果主要有美国的“环境—经济”一体化帐户、法国财产帐户和挪威的实物流量核算账户。在国内,主要是王立彦的“环境—经济”相关联核算模式、雷明的“主体—连接—卫星”附属账户体系及高敏雪的环境经济实物流量和存量账户等等。联合国统计署在1993年修订的SNA体系中,也以附属帐户的形式将环境经济综合核算纳入到核算体系中,即“环境经济综合核算”,英文缩写为SEEA。这些帐户代表着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改革的方向,并为这一改革方向提供了思路和基本框架。但是这些帐户还不够完善,在内容与实施上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也就是说,环境资源核算的具体方法还有待探讨、完善。为了满足和适应我国对环境与资源进行核算的需要,本文在SEEA和国内外专家学者现有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设计了一个环境经济核算的可操作性附属帐户。同时,将环境资源核算帐户与国民经济核算帐户连接起来,将环境资源核算纳入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并为其顺利实施提出了几点建议。 本文内容共分四个部分进行阐述,结构如下: 第一部分 环境—资源经济核算账户设计的一般性研究 这一部分笔者首先对国民经济核算的账户体系及其方法特点进行了简单的介绍。接着,对联合国提出的环境经济综合核算体系及其综合帐户进行了必要的阐述。最后,指出了进行环境资源经济核算帐户设计的必要性。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由于没有体现环境意识,在经济分析中忽视了环境因素,忽视了环境与经济活动之间的相互关系,大大削弱了国民核算帐户体系的经济分析功能。因而,将环境资源核算纳入国民核算体系是十分必要的。而SEEA的基本框架是一个综合帐户,要实施具体的核算,仅有综合帐户还远远不够,还必须有能够实际进行环境资源核算的可操作性附属帐户,在独立的帐户体系中反映环境资源情况的变化。 第二部分 国内外环境一资源经济核算帐户现状 这一部分对国内外一些有代表性的环境资源经济帐户进行了介绍,主要介绍了美国“经济一环境”一体化卫星帐户,王立彦的“环境一经济”相关联核算模式和雷明的“主体一连接一卫星”附属账户设计方案,并对这些帐户分别作出了评价。 第叁部分 环境一资源经济核算帐户的设计 这一部分是全文的重点部分,主要论述了叁个方面的内容。首先,指出了进行环境一资源经济核算帐户设计的必要前提,包括核算内容与范围的调整、核算分类与分类标准的调整等问题。其次,是对环境资源要素加以区分的基础上,对环境资源经济核算帐户进行设计。环境资源经济核算帐户主要包括环境损益帐户、环境保护与治理帐户、资源损益帐户和资源补偿帐广四个帐户。最后,探讨了环境一资源经济核算帐户的衔接问题,包括对国民核算帐户的调整和对总量指标的调整两方面的内容。 第四部分 环境一资源经济核算帐户的实施研究 这一部分在介绍我国环境统计现状的基础上,指出必须加强环境资源统计,并对完善环境统计、落实环境资源经济核算提出了总体规划,为环境一资源经济核算帐户的真正实施创造条件。

冯俊[2]2009年在《环境资源价值核算与管理研究》文中提出随着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尤其是工业革命以来,全球环境污染严重以及环境资源短缺问题日趋严重和明显,面对严峻的现实,可持续发展成为人类共同的选择。而传统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SNA)作为描述国民经济运行情况的工具,既没有反映自然资源对经济发展的贡献,也没有反映人类经济活动造成的自然资源耗减、环境的破坏对经济的损失,致使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缺乏有效地科学决策依据。基于此本文围绕“如何在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下正确地体现环境资源价值,有效地反映经济发展与环境资源之间的相互关系,为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管理决策依据”这一核心问题,展开深入地研究与探讨。从环境资源经济学、福利经济学、价值论角度,对环境资源价值内涵、特性、构成及环境资源变化对福利的影响进行分析。构建以帕累托最优概念为核心的环境资源价值模型,从不同的途径反映环境资源的价值。对环境资源与经济发展互动关系进行定性与定量分析表明,经济活动必然会带来环境资源的增长或退化,但主要是资源耗减和环境退化。环境资源的存流量变化同样反作用于生产和生活。调整高能耗的经济增长模式刻不容缓,合理配置环境资源,促进资源更新和保护,推动经济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以现行国民经济核算体系(SNA)和联合国环境经济综合核算体系(SEEA)理论为基础,理清环境资源价值核算的思路。确立环境资源价值核算帐户体系的内部连接模式和与现行国民经济核算帐户的外部连接模式,设计资源和环境帐户,环境与经济核算综合帐户,确定帐户间的连接指标,提出环境资源价值核算指标体系的初步框架。依据投入产出原理,对环境资源价值投入产出核算进行评析、扩展和改进。从而实现将环境资源因素纳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针对环境资源价值核算的核心和难点——价值估算,本研究探讨了环境资源价值核算的基本原则和估价流程,对自然资源价值估价和环境价值估价方法及应用进行具体评析,并对估价方法的选择进行探讨。依据广东省2006-2007年度的有关数据,对四方面的环境污染损失价值和水资源、矿产资源消耗价值进行了初步的核算,并对2007年度广东省GDP总量进行了调整。核算结果表明,尽管本文的核算口径比较小,很多数据资料还不是很完善齐全,但我们可得出即便是比较保守的计算,广东省2007年度GDP中仍有高达3.18%的比例是以牺牲人类自身生存的物质基础(环境资源)为代价取得的,它们应该属于GDP的“虚增值”,不能计入GDP,而扣除了该部分的“虚增值”后的经环境资源调整后的GDP为30095.5亿元。环境资源价值核算是手段而非目的,目的是为了准确剖析环境资源与经济发展之间的互动关系,并运用制度手段对环境资源进行价值管理,从而促进环境资源在经济中的合理利用,实现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分析环境资源制度价值,站在政府和企业两个角度,运用博弈论分析方法讨论了环境税问题及改进措施。环境资源价值管理机制是一个综合性的体系,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手段来协调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资源保护之间的关系,最大可能地防止资源的过度消耗和环境的急剧退化。

裴辉儒[3]2007年在《资源环境价值评估与核算问题研究》文中研究指明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现代经济的快速发展,导致资源过渡消耗和环境急剧退化。这些已对各国的经济与生活产生瓶颈作用,从而影响到人们的福利水平。迫于这样一种严峻的矛盾局面,各国开始密切关注和热烈讨论可持续发展问题。与此同时,国内近30年的粗放式经济快速增长与环境日益恶化的矛盾也促使资源环境问题备受关怀。在各类资源环境问题的研究中,价值评估又是大家争论的焦点和剖析自然资源与经济间互动关系的重要环节。因此,在这样的大背景下,通过研究资源环境价值评估来衡量经济增长对资源环境所造成的负面影响,无论对SEEA的改革,还是对经济转型期的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都意义非凡。已有的资源环境价值评估技术主要来自环境经济学和国民核算两大学科体系。但这二者不仅各自存在缺陷,而且还在分类、计量标准、统计规则和方法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从而影响了资源环境价值的评估质量。因此,二者的衔接问题需要亟待解决。从国民核算体系自身来看,SEEA虽然针对SNA无法全面反映福利水平的缺陷,通过附属帐户将资源环境价值引入到经济综合核算体系中来,初步形成了环境与经济综合核算体系,但还处在摸索和完善阶段,不仅需要完善原有的体系,还需要注入新鲜的方法论血液。因此,我们还必须要理论联系实践,积极吸取生态学、环境经济学、福利经济学、制度经济学中关于资源环境价值评估的精华,采用演绎和归纳、总分量分析、动静态分析等方法来完善和丰富资源环境评估技术,促使我们的评估视角由静止的独木延伸到动感的森林,也使我们在评估技术层面上完善了规矩,在制度操作层面上设计了方圆。本项研究的基本内容框架为:第一章主要阐述了研究目的、依据和意义,回顾了相关理论与文献,介绍了本文架构和方法以及难点、创新;第二章从希克斯效用出发,通过拉格朗日方法和边际均衡条件分析了资源环境价值与经济间的辩证关系;第叁章主要确定了环境资源价值评估的主题内容。第四章探讨了资源环境在国民核算中的方法和应用;第五章对资源环境具体价值指标的统计方法和具体应用做了相关研究;第六章介绍并分析了价值动态化的方法和具体应用;第七章主要对资源环境价值的制度补偿问题提出了具体的环境管理建议;第八章对全文做了总结,并提出了资源环境价值评估中尚需要进一步完善的部分和今后继续研究创新的思路。纵观全文,本项研究以资源环境价值评估为核心,紧密围绕经济核算(尤其是资源环境核算)在继承前人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动态化的环境与经济核算综合体系。具体创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本文从福利入手界定了资源环境价值的内涵、核算原则和范围,区分了资源环境核算总量和个量指标的价值评估体系,补充完善了价值补偿的制度路径。最终形成了综合核算技术与制度手段的动态化资源环境价值评估体系。其中,还对SEEA下的EDP和PFA(残余物)做了进一步的探讨;其次,在梳理SEEA的基础上吸纳了谱分析、灰色系统、价值预测和周期波动等方法,综合评价了资源环境的价值。从核算的周期性波动和预测方面构建了资源环境价值动态化的思路。最后,站在政府和企业两个角度,运用博弈论分析方法讨论了环境税问题。从产权理论出发,设计了实施排污权交易的构想。另外,提出了通过发行环境债券对资源环境价值进行补偿的设想,以期进一步完善资源环境价值补偿机制。希望这些工作有助于完善和补充现有的资源环境价值核算。限于笔者的能力,本文所做的工作难免存在若干不足之处,这些还有待今后继续深入研究。

褚海燕[4]2006年在《绿色GDP核算方法探讨及浙江省的实际估算》文中提出资源是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物质基础,环境则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空间,这两者对人类的贡献是巨大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作为综合反映整个国民经济运行过程的手段,长期以来忽视资源的基础作用和环境的条件作用。随着环境保护运动的发展和可持续理念的兴起,迫切地需要进行资源环境核算,以综合地反映经济发展中的资源环境投入,绿色GDP就是在这种背景下渐渐发展起来。 本文的研究是在现行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基础之上,加入资源环境核算,建立比较真实地反映经济增长的绿色GDP核算帐户。具体思路是:首先,建立资源环境成本附属帐户,单独核算经济过程中的资源环境投入情况;其次,把资源环境成本纳入国民经济帐户,形成包含资源环境成本的绿色国民经济帐户;最后,包含资源环境成本附属帐户和绿色国民经济帐户两部分内容的帐户体系就组成了绿色GDP核算帐户。 本文的研究内容有叁个部分:第一部分,建立绿色GDP核算帐户。以资源环境成本附属帐户的形式单独估算资源环境成本;然后把资源环境成本估算的结果纳入国民经济帐户,形成绿色国民经济帐户,这两部分共同构成了绿色GDP核算帐户。第二部分,对资源环境估算的

蒋莉莉[5]2016年在《SEEA中森林资源核算发展变化及对我国的借鉴与应用》文中指出环境资源与经济间的矛盾日益加重,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从历史全局和系统联系的角度去改革传统国民经济核算体系(SNA),构建新的能够衡量环境资源与经济影响的核算体系,于是环境经济综合核算应运而生。历经20多年的变迁,联合国共发布了4本环境经济核算体系(SEEA)着作。本研究首先对历史上环境经济核算发展阶段进行划分,具体包括思想萌芽阶段、思路探索阶段、初步形成阶段、逐步推进阶段和通用标准阶段,并总结了各阶段的发展背景与特点。其次,对联合国发布的历年版本SEEA中有关森林资源环境经济综合核算的部分进行深入剖析,对核算对象、核算内容、账户结构、估价方法的历史变迁做了深入的阐述与分析,从中总结出森林资源核算在国际上的变化及原因。再来,依据SEEA,并结合我国的国情林情设计出中国森林资源环境经济综合核算框架(CSEEAF),确定了核算对象和内容,并对账户进行编制,与国际标准相接轨。最后对中国森林资源环境经济综合核算的未来发展进行了探讨与展望。本研究对于环境经济综合核算的理论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并对我国森林资源核算的发展与进步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具有较强的参考价值以及应用价值。

孙静娟[6]2005年在《对我国国民经济核算理论与方法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文以对国民经济核算的核心指标GDP 进行研究为主线,对国内生产总值核算、资金流量核算、投入产出核算、环境经济核算等进行理论方法分析、数据计算,指出现行核算中的不足之处,并提出改进的方法。对GDP 进行分析研究。本文根据经济理论对GDP 的测算方法进行分析,指出GDP 并非全是新创造的价值,不应参与国民经济收入分配过程,而且提出GDP 中固定资产折旧这部分不能用于消费或用于投资新资本,因此GDP 虚夸最终使用的社会最终产品。由此提出GDP 不是最佳的社会生产总量指标,而NDP 是比GDP 能更好的反映社会生产总量的指标。进一步提出NDP 虽然比GDP 更佳,但只是一种狭义的核算,如果把环境资源因素,以及外部经济因素影响考虑进去,应建立绿色NDP 指标,并得出绿色NDP 指标的理论模式。对我国资金流量表进行改进。本文以GDP 不能作为分配的对象为出发点,针对我国现行的资金流量表进行了评价,指出了该表在指标设置、功能结构以及系统反映社会收入分配及使用过程等方面都存在着不足之处。本人根据社会收入分配过程的初次分配和再分配渠道,对现行的资金流量表进行了改进,并设计出了新的资金流量表。对我国现行投入产出表进行改进。本文以GDP 虚夸最终使用的社会最终产品为依据,将投入产出表应该投入的物化劳动和活劳动分开来考虑,在不影响总产出的情况下,能更准确地表示社会生产总量; 而且在计算消耗系数时,对于物化劳动的单独考虑,能把所有的物化消耗在计算时都考虑进去,使计算的物化直接消耗系数、物化完全消耗系数在理论上概念清晰。运用UV 法原理,对“纯”产品和“纯”部门两种投入产出表相互转换的方法作了研究,总结出其相互转换的计算公式。对环境经济的绿色DNP 核算研究。指出EDP 应为绿色NDP。由于NDP 全部为新创造的价值,是与EDP 相对应的指标。本文通过对SEEA 核算的论述,进一步说明SNA 有关生产及资产核算应将NDP 作为核心指标。对文献资料中论述的资源—经济—环境投入产出表进行了评价,指出其不足之处,并根据SEEA 的核算思想,在环境资源与国民经济各部门相互依存、相互提供生产消耗的基础上,设计了新的环境经济投入产出表。

张建华[7]2002年在《环境经济综合核算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国内外许多研究成果都以充分的证据说明,人类在环境和发展方面的某些政策之所以失败,造成日益严重的自然资源匮乏和环境恶化,主要是因为忽略了环境与经济之间关系。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在制定环境与经济计划和政策的过程中,引入可持续发展的思想,综合考察环境与经济之间的关系。为此,经济学家和环境学家纷纷把其工具应用到另一领域,形成了环境统计学的两个研究方向:环境经济核算和环境指标体系。环境经济核算领域最具代表性的研究,要属联合国统计署等于1993年开发的环境经济综合核算体系(SEEA),它以国民经济核算的基本理论为基础,以环境估价为核心,以环境调整的宏观总量指标为综合目标,借助内部卫星帐户和外部卫星帐户,对环境资产进行全面核算,为可持续发展提供系统性的实物型和货币型数据支持。建立环境指标体系,需要先确定基本的理论框架,依据不同的环境统计框架,可以得到不同的环境指标体系。目前各国使用的环境指标体系框架,主要有两种:一是联合国统计署(UNSD)开发的环境统计开发框架(FDES),二是由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开发的压力-状态-反应框架(PSR)。通过环境指标体系,研究人员可以为可持续发展提供各种实物型数据和有关的综合信息。尽管指标和核算都是统计学研究的范畴,但对环境指标体系进行深入研究,需要较多的环境科学、物理、生物、化学等方面的知识,而对环境核算进行深入研究,则需要深厚的经济学和国民经济核算的知识。笔者多年来主要学习和研究经济统计,根据自身的知识结构,选定环境经济综合核算作为本文研究的主题。二十世纪80年代以来,特别是1993SEEA出版之后,国内外许多研究人员纷纷投入到这一前沿领域的研究中来,发表了许多具有真知灼见的成果。但近年来,国内这一领域的研究似乎处于停滞状态,主要研究成果只是集中在对环境调整的宏观总量指标核算内容的争论和投入产出核算两方面,不仅研究范围有限,而且缺乏更深入的研究,研究的热度亦有所下降。然而,笔者深知,“不畏艰苦、迎难而上”是取得更有价值科研成果的前提。本文在前辈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展开,意在对有关问题进行更深入的分析、考察和研究,阐明笔者个人‘’环境经济综合核算问题研究观点,并希望对环境经济综合核算领域的研究有所推进,做出自己力所能及的贡献。 本文共分七章,各章之间的逻辑关系如下图所示:一 第一章首先回顾国内外环境经济综合核算的研究状况;在此基础上,提出本文要研究的问题。然后,从环境与经济之间的关系、环境功能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入手,深入分析现阶段环境经济综合核算研究的意义。最后,论述了环境经济综合核算研究所具有的特点。 第H章考察分析环境经济综合核算研究中的若干基本问题。首先对SNA和S6BA中环境资产的定义、范围及具体内容进行比较分析,进一步明确%巳A研究的对象。然后,就国内学者经常用到和讨论的环境调整的宏现总量指标—一绿色mP和mP做了辨析,指出即P是符合国民经济核算原则的 SEEA宏观总量指标。 固为 皿P核算的环境调整通常涉及到防护性支出、环境资产耗减和环境质量恶化,所以在第叁章、第四章和第五章分别研究环境保护支出、环境资产估价和环境恶化估价。此叁章除具有独立的研究意义外,还构成后续研究的理论基础。 第叁章研究环境保护核算问题,焦点在于讨论如何把与环境保护相关的变 前 言 * 量从传统的国民经济帐户中分离出来,以利于考察一国经济与环境保护之间的 关系。首先探讨与环境保护相关的基本概念及分类问题,然后探索如何利用国 民经济核算的原则分析环境保护活动,并尝试编制环境保护产品供给和使用表, 核算环境保护国民支出。 第四章研究环境资产估价技术,借此可以了解环境资产存量的货币价值, 分析环境资产的耗减。首先阐述理论界有关环境估价的争论,并表明笔者观点。 其次,分析一般环境资产估价枝术,在此基础上,分别研究地下资产、森林资 源和其他环境资产存量估价技术。考虑到地下资产的重要性和特殊性,在研究 其估价技术的同时,提出了分解其存量变化的方法。 第五章研究环境质量恶化估价技术。首先探讨环境恶化估价相关问题,包 括估价的意义、估价的对象以及估价中存在的困难。然后依次分析以成本为基 础的定价技术和以破坏为基础的定价技术,指出各种方法的实用性及存在的局 限。这些研究为宏观总量指标的恶化调整奠定了方法论基础。 第六章研究对宏观总量指标做耗减、防护性支出和恶化调整的问题。首先 把资源收益分解为自然资源耗减和使用自然资源所得收入,通过对收入形成帐户 进行耗减调整;得到耗减调整的NDP。然后明确防护性支出的概念,通过防护性

贾小爱[8]2007年在《绿色GDP核算的理论与实证研究》文中提出国内外许多研究成果都以充分的证据说明,人类在环境和发展方面的某些政策之所以失败,造成日益严重的自然资源匮乏和环境恶化,主要是因为忽略了环境与经济之间的关系。本文针对传统国民经济核算存在的问题,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运用环境生态学、环境经济学、统计学等知识,结合SEEA的叁个版本,对绿色GDP的概念内涵、核算理论、核算框架以及目前案例研究的情况作了进一步的剖析,并将我国目前的环境与经济综合核算的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期望为可持续发展政策的制定提供若干建议。在参考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本文主要致力研究以下几方面内容:第一章结合现实情况主要介绍了绿色GDP的研究背景以及本文的研究意义,并对国内外研究进展作了相关综述,在此基础上剖析了国内外研究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从而寻找出本文的立足点。由于环境经济核算整个的复杂性,本篇文章定位在绿色GDP核算的理论方法、实证问题的研究。第二章研究了绿色GDP核算的理论框架,作为整篇文章的理论基础,这一章可以说是本篇文章的一个核心,首先结合SEEA-2003给出了环境经济综合核算的理论框架,在此基础上引出环境经济核算的核心指标绿色GDP。在此对绿色GDP的概念内涵、核算框架、以及各种非主流观点都作了介绍,并对每一种核算模式、核算观点的可行性、可操作性给出分析与评价。从而选择出了自己比较认同的观点,作为下文自己写文章的理论依据。第叁章分析了SEEA中对核算绿色GDP所要求的数据准备,在此基础上剖析了两个案例以及绿色GDP核算的最新进展。从实践中给绿色GDP一个评价。并示范了叁明市和烟台市真实储蓄的核算案例。这是到目前为止,全国较为成功的将真实储蓄用于城市一级的核算案例,并对核算结果给出了若干分析与解释。第四章结合前面的基本理论以及案例的分析与点评,总结我国目前环境与经济综合核算的特点,针对绿色GDP的政策含义,指出了在应用这个指标时应该防止的误区。进一步剖析了SEEA的各步骤在中国实践的可行性、目前必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这些问题得到解决的可能性以及中国环境经济核算体系的实施和应用——有待研究探索的方面。在此基础上对环境与经济综合核算前景进行了剖析与展望。研究表明:当前的绿色GDP核算进展是阶段性的、探索性的,仍处于从观念创新到政策实施的过渡阶段。目前不管是理论还是实践方面都存在着很多缺陷,可行性和可操作性比较差。无法从这些研究成果中把握环境与经济综合核算应有的全貌。

吴开尧[9]2011年在《基于可持续发展的中国能源核算研究》文中指出当前,中国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挑战来自能源领域。由于中国能源问题的复杂性以及统计核算水平限制,能源定量研究不能全面而深入地反映和分析中国可持续发展的能源问题,表现在四个方面:其一,能源统计质量有待提升,其主要原因是统计能力不足;其二,普遍使用传统的经济核算体系和指标体系来评估发展问题,这难免使评估结果与实际之间存在差距;其叁,宏观核算滞后,致使统计指标范围狭窄,分解水平不足,能源指标和相对应的经济、环境指标不能协调一致;其四,能源核算的薄弱不仅致使高深的数量分析技术犹如空中楼阁,而且不利于符合问题性质的数量模型的开发和应用。有必要在可持续发展评估的目标之下,提出适度扩展的指标体系,并按照这个指标体系的要求来核实现有统计体系的能力,在这基础上提出可持续发展的专题核算方案。这个方案包括核算方法以及统计组织方法,既考虑了现实的能力,又适度超前,为目前的核算统计体系的改善提供方向。这个方案应该尽量不和各种统计门类的目标有明显冲突,扰乱其正常运行,同时在促进其协调性方面有所作为,从而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各方面协调并进的内涵思想。可持续发展观念对于核算统计体系的促进作用表现在:其拓宽了核算统计的范围,并且加强了分类核算统计之间的衔接、协调和一致性。能源核算则更强调统计范围为评估可持续发展的能源问题所应该进行的扩展,以及各种统计门类在能源问题上如何进行衔接。在核算内容上既要核算能源从资源到排放的全过程,又要核算这个过程相关的资源、经济、社会和环境影响,更重要的是透过核算技术揭示在能源这个交接点上环境、经济和社会互相联系、互相影响的故事。在核算程序上可以充分利用能源平衡、供应使用关系、投入产出关系、流量存量关系,模仿能量、经济和生态的固有规律,展现各种变量的关联。通过可持续发展评估的核算要求、国际统计标准、先进国家能源统计核算经验、国内统计体系的能力等的考察,本文在统计指标、统计标准、统计方法制度、统计基础工作等方面对基于可持续发展的中国能源核算(SDCEA)展开必要的论证,力争使核算设计方案既能实现新旧内容的衔接配套,又有创新和突破,既有可操作性,又有适当的前瞻性。在论证基础上,本文提出基于可持续发展的中国能源核算的解决方案。这个方案包括了六个部分(一个基础、四个层次的综合和一套数量分析)组成的核算体系。一个基础是网络化的统计生产方式以及统计单位数据项的统计调查和整理,围绕能源数据项,兼论能源之外的经济、环境、社会方面的数据项。4个层次的综合包括: 1.应用能源综合平衡表综合能源的供应和消费数据;2.以国民经济核算(SNA)内部卫星核算为综合框架,组织能源的经济数据,同时展现能源与经济其余部分的联系;3.以能源主题的环境经济综合核算(SEEA-E)为综合框架,组织由能源利用引起的经济和环境联系的数据。4.3E(能源energy、环境environment、经济economy)综合框架。一套数量分析是指以四个层次的综合核算所提供的指标数据及其内在联系作为基础,开展数学模型的构建及各种创意的数理分析。这些数量分析方法的论述最初是和四个综合的阐释结合进行的,后来通过中国实际的数据进行具体的实证分析。这些分析没有覆盖方法的全部,但是具有数据基础的,并具代表性的。这六个部分又以四个综合为主干,这个主干桥接了其余两部分,规范和组织了基础数据项的统计调查和整理,提供了能源、经济和环境综合数量分析的框架。这个核算方案提供了一个统计协调框架,从而能够组织分散的能源统计和核算数据。不仅为能源基础数据项的统计调查和整理提供标准,也为能源统计与经济统计、环境统计的协调提供建议;不仅提供能源供应和消费信息,也提供能源利用与经济其他部分关联的信息,还提供能源利用引起的经济与环境交互影响的信息;不仅反映一国之内的宏观信息,而且具有规范的微观基础;不仅指导符合能源问题性质的层次分明、逻辑严密的能源指标数据的生产,还能据其构建数理分析的复杂模型。在实证核算分析部分,本文利用中国、长叁角地区及上海的具体数据核算能源综合平衡表、能源强度的结构分解、能源制约系数及其结构分解、SEEA-E以及综合评价,对应于基于可持续发展的中国能源核算(SDCEA)方案中的四个层次的综合,根据可持续发展原则分析能源专题的各种统计数量特征,结合所利用的核算方法给出分析结论和政策含义。其一,利用能源综合平衡表,对长叁角能源使用过程的不同能源流阶段进行分解,提取能源流各阶段的能源消费总量、比较、结构、动态和强度指标,通过数据分析,反映地区能源的结构特征、地区差异及其变化过程和发展趋势,揭示长叁角特有的能源与资源、经济间的联系。其二,在能源强度Log Mean Divisia分解法的基础上,建立修正的结构分解方法;针对中国1991-2007年间的能源消费与经济产出数据,应用修正方法对该时期内的影响单位GDP能耗指标变化的五个因素效应(结构效应、部门强度效应、加工转换效应、输配效应以及终端比重效应)进行分解和分析;在分解结果及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结论及其政策含义。其叁,提出能源制约系数的量化指标;在投入产出分析框架下,编制1997?2002?2007年混合型能源投入产出递延表;根据投入产出模型计算产业能源制约系数、能源价格、能源强度和产业结构比重;根据LMDI分解模型分析全部生产能源制约程度变化的叁个影响因素(能源价格、能源强度和产业结构)的贡献,发现能源价格是影响全部生产能源制约程度的最重要的原因;根据计算和分析提出有针对性的政策含义。其四,利用SEEA-E的流量核算方法和分析框架,对上海市2007年能源利用和排放进行核算和分析;建立能源产品实物供给表、能源产品实物使用表、能源利用CO2排放(供给)表和3E对应表,分析各种能源资源消耗和各种污染源,确定其相对重要性;将六类行业经济产出、能源消费和CO2排放的相对重要性并列比较;最后,根据分析提出节能减排的建议。其五,在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模糊特征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建立多维度和多层面的长叁角能源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应用模糊数学方法评估各要素或次要素评价项的可持续程度,应用多层次分析方法确定权重,从而达成对长叁角两省一市的能源可持续发展的综合评价,最后根据评价结果提出政策含义。本文的贡献与创新主要体现在以下叁个方面:1、统计核算方面:本文提出了网络化统计生产方式这个名词,这可能是未来世界统计数据生产的主流方式。本文提出了基于可持续发展的中国能源核算(SDCEA)方案。这个方案能够作为统计协调框架,组织分散的能源统计和核算数据;作为分析框架,可以对可持续发展的能源问题进行核算分析,还能据其构建数理分析的复杂模型。另外,从统计基础约定、分类统计标准和综合核算协议叁方面内容来归纳国际推荐统计标准;按照可持续发展能源问题的评估以及国际标准和先进经验的参照,评价中国统计核算的现状和问题。2、能源核算分析方面:以省份能源综合平衡表推算的跨地区能源综合平衡表之为基础,围绕能源流进行结构、比较、强度和发展等统计指标分析;基于能源综合平衡表的平衡结构,建立修正的Log Mean Divisia结构分解方法,分解GDP能耗的影响效应,发展了能源强度的指数方法;编制1997?2002?2007年中国混合型能源投入产出递延表,并据以计算并分析GDP产业结构比重、能源强度、能源消费价格以及能源制约系数,构建能源制约系数结构分解模型并于以计算和分析;利用SEEA方法编制SEEA-E账户,对其进行结构分析和强度分析。3、指标体系方面:本文对如何利用指标和指标体系来评估可持续发展的能源问题做了比较充分的论述,揭示了指标体系评估该问题的内在机理。本文提出了一个扩展的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提供一种理想版本的全面覆盖的指标体系方案,可以为基本统计单位数据项的选择以及各种形式的可持续发展能源指标体系,提供数据项或指标的备择清单。在对指标体系展开研究评述时,由于国际上相关研究庞杂,主要跟踪国家层次指标和指标体系,以掌握其测度范围为主要目的,分叁种模式进行探讨;国内的研究则着眼于其对于官方统计的必要和可行,以及其对能源复杂问题的解剖,所以比较细致地从政策和学科发展两个方向进行分类评述。

宋旭光[10]2002年在《可持续发展测度方法的系统分析》文中认为本文所研究的可持续发展测度问题是目前可持续发展研究中的关键问题。本文定位于应用方法研究。我们将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研究国内外各种测度思想在可持续发展测度方面的应用,对现有最新的可持续发展测度方法进行梳理和评点,以交待可持续发展测度有关理论的发展脉络和理论本身两方面的信息;本文还将根据各种不同方法之间的异同点对测度方法进行比较,对其中共性的部分加以整理、剖析和提炼,以找出其背后的方法论体系;另外,伴随着本文各章中对可持续发展测度研究角度的变换,我们将把可持续发展内涵阐释的工作不断进行下去,并给出我们对可持续发展基本理论的一些合理解释。全文共分为六章。第一章交待了可持续发展及其测度研究的必要研究背景,这部分的内容相对独立。第二章到第六章是本文的主体部分。第二章研究可持续发展的经济解释问题,本章用现代经济理论研究了一些微观不可持续的基本原理,并论证了可持续发展的两个宏观属性:非线性与层次性;第叁章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生态服务系统的定量化方面,有两个基本内容:一是生态服务价值测度问题,二是“生态占用”测度方法研究;第四章是对可持续发展统计指标的系统分析。重点解决可持续发展指标的定性、筛选与体系化的问题,并对现有的各种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结构进行了剖析和评价;第五章在第四章的基础上研究了可持续发展的综合评价方法问题,对可持续发展协调度测度方法、权数确定方法和综合合成方法进行了系统分析;第六章是本文的最后一章,研究可持续发展的核算方法问题。分为两节,分别讨论可持续发展的核算框架和总量指标问题。本文的研究目的在于构建一座可持续发展理论创新与政策实施之间的“桥梁”,为可持续发展提供更好的信息支持工具。全文约十七万字。

参考文献:

[1]. 环境—资源经济核算帐户的设计与实施研究[D]. 周清华. 江西财经大学. 2003

[2]. 环境资源价值核算与管理研究[D]. 冯俊. 华南理工大学. 2009

[3]. 资源环境价值评估与核算问题研究[D]. 裴辉儒. 厦门大学. 2007

[4]. 绿色GDP核算方法探讨及浙江省的实际估算[D]. 褚海燕. 浙江工商大学. 2006

[5]. SEEA中森林资源核算发展变化及对我国的借鉴与应用[D]. 蒋莉莉. 北京林业大学. 2016

[6]. 对我国国民经济核算理论与方法问题研究[D]. 孙静娟. 华中科技大学. 2005

[7]. 环境经济综合核算问题研究[D]. 张建华. 厦门大学. 2002

[8]. 绿色GDP核算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 贾小爱. 东北财经大学. 2007

[9]. 基于可持续发展的中国能源核算研究[D]. 吴开尧. 上海交通大学. 2011

[10]. 可持续发展测度方法的系统分析[D]. 宋旭光. 东北财经大学. 2002

标签:;  ;  ;  ;  ;  ;  ;  ;  ;  ;  ;  

环境—资源经济核算帐户的设计与实施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