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泻脾胃虚弱型患儿应用应用参苓白术散汤剂治疗的效果研究论文_邹京蓉

湖南省娄底市新化县中医医院 417600

【摘 要】目的:探析参苓白术散汤剂治疗腹泻脾胃虚弱型患儿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4月-2016年4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脾胃虚弱型腹泻患儿94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其中给予对照组常规治疗,而观察组则运用参苓白术散汤剂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相比较对照组而言,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较高,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临床症状缓解时间短,组间比较有差异(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临床上给予脾胃虚弱型腹泻患儿参苓白术散汤剂治疗,可以提高疗效,缩短治疗时间。

【关键词】参苓白术散;脾胃虚弱;腹泻;临床效果

腹泻是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在儿童时期具有较高的发病率,临床表现以大便次数增多、腹泻等症状为主,具有病程长、并发症多等特点,如果不及时治疗,容易导致营养不良或者水电解质紊乱,严重危害患儿健康[1]。当前临床上在治疗小儿腹泻时,通常以西药为主,但是疗效较差。因此,本文对脾胃虚弱型患儿治疗中运用参苓白术散的临床价值进行了探讨,现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4月-2016年4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脾胃虚弱型腹泻患儿94例为研究对象,病程1-7个月,平均病程为(3.7±2.2)个月,年龄1-8岁,平均年龄为(4.3±2.1)岁,其中男性50例、女性44例,根据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每组47例。两组患儿的病程、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无差异(P>0.05)。

1.2方法

1.2.1对照组

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即口服乳酸菌素片(生产厂家:哈药集团制药六厂,国药准字H19993935,规格0.6g),根据患儿的实际年龄,确定给药剂量,对于6个月-3岁患儿,0.4g/次,3次/d;对于年龄>3岁患儿,0.6g/次,3次/d,温水冲服,连续治疗10d。

1.2.2观察组

观察组则运用参苓白术散汤剂治疗,基本药方为:蝉蜕3g、炙甘草、薄荷6g、莲子、葛根、白扁豆、桔梗、柴胡、防风、麦冬各6g、茯苓、薏苡仁各20g、山药10g、白术12g、党参15g,对于大便粘黏、稀溏者,可以加入白芷、枳实各12g;对于严重腹痛患儿,可以加入延胡索9g;对于食欲不振患儿,可以加入炒麦芽、焦山楂以及神曲各15g;对于泄泻不止患儿,可以加入羌活、防风、白术以及党参各15g,运用冷水对上述药材进行煎煮,取汁200ml,对于6个月-1岁患儿,4天1剂;对于1-2岁患儿,3天1剂;对于年龄>2岁患儿,2天1剂,早晚各1次,餐前30min服用,连续治疗10d。

1.3疗效判定标准

评价治疗效果:①显效。治疗后,患儿的临床症状基本消失,大便恢复正常性状,且大便次数和排便量恢复正常;②有效。治疗后,患儿的临床症状明显改善,大便性状和颜色基本恢复正常,且每天大便次数为2-3次;③无效。治疗后,患儿的临床体征和症状无变化[2]。

1.4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包括发热、嗜睡等,并且分别记录两组停止腹泻时间、大便性状恢复时间以及大便次数恢复正常时间。

1.5统计学分析

运用SPSS14.0统计学软件分析本次研究数据,其中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来表示,运用X2检验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和治疗有效率对比,运用t检验组间计量资料比较,以P<0.05表示存在显著差异。

2.结果

2.1两组治疗有效率比较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高,组间对比差异明显(P<0.05),见表1。

2.3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治疗期间,观察组1例嗜睡、1例发热,发生率为4.26%,而对照组2例嗜睡、1例发热,发生率为6.38%,组间比较无差异(P>0.05)。

3.讨论

小儿腹泻是发病率较高的一种儿科疾病,其发病机制复杂,与肠道内外感染、气候因素、饮食等诸多因素有关,不仅降低了患儿的生活质量,还严重影响患儿的健康成长。小儿腹泻在中医学上被划分为“泄泻”范畴,认为脾虚则脾胃运化失调,其发病与脾失健运、无力运化、脾虚湿盛、湿浊内生、升举无力有关,并且脾胃虚弱为该病的基本病机,治疗通常坚持化湿和胃、健运脾气的基本原则[3]。参苓白术散中的党参具有健脾益肺、补中益气之功效;白术可以燥湿利水、补气健脾;山药具有补益脾胃、补中益气之功效;薏苡仁、白扁豆可以健脾止泻、利水渗湿;茯苓具有宁心健脾、利水渗湿之功效;麦冬可以润肺止咳、生津解渴;防风具有胜湿止痛、祛风解表之功效;柴胡、葛根可以疏肝升阳、和解表里;莲子具有养心安神、补脾止泻之功效;薄荷可以清咽利喉、疏风散热;蝉蜕具有宣风散热之功效;炙甘草可以调和上述诸药,从而充分发挥利水渗湿、健脾和胃之功效[4]。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方中的党参能够对抗5-HT诱发的肠管收缩;茯苓、山药等可以调节机体免疫,对肠道分泌免疫球蛋白A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对肠道进行保护,使炎症介质TNF-α、IL-6降低,使肠道损害减轻,从而达到治疗目的[5]。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有效率为95.74%,高于对照组的76.6%,并且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临床症状改善时间短、不良反应小,疗效显著。

综上所述,临床上运用参苓白术散汤剂对脾胃虚弱型腹泻患儿进行治疗,可以获得令人满意的疗效,具有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汤景平,顾承萍,黄烈平.参苓白术散汤剂治疗小儿腹泻脾胃虚弱型68例临床观察[J].中医儿科杂志,2016,12(3):55-58.

[2]罗志强.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脾胃虚弱型慢性腹泻临床研究[J].内蒙古中医药,2014,18(20):2-3.

[3]胡桂英,余保平.参苓白术散治疗慢性腹泻效果的Meta分析[J].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14,18(9):1039-1043.

[4]林绍琼.参苓白术散联合思密达治疗小儿脾胃虚弱型慢性腹泻疗效观察[J].亚太传统医药,2013,22(6):146-147.

[5]耿绍华.参苓益气散加减治疗脾胃虚弱型慢性腹泻临床研究[J].中国卫生产业,2014,35(19):195-196.

论文作者:邹京蓉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6年第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0/13

标签:;  ;  ;  ;  ;  ;  ;  ;  

腹泻脾胃虚弱型患儿应用应用参苓白术散汤剂治疗的效果研究论文_邹京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