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房间隔缺损患者心内直视术后心律失常的临床观察论文_高学斌,尹宝兰,王永梅

成人房间隔缺损患者心内直视术后心律失常的临床观察论文_高学斌,尹宝兰,王永梅

日照市莒县人民医院 山东日照 276500

【摘要】:目的 探讨房间隔缺损心内直视术后患者发生心律失常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期间于我院接受心内直视术的房间隔缺损患者60例,术后观察患者是否发生心律失常,并统计分析心律失常发生的各类相关因素。结果 窦性心动过缓与其他任意心律失常类型相比,房室缺损直径≥3cm患者心律失常例数显著高于房室缺损直径<3cm患者,年龄≥50岁心律失常例数显著高于年龄<50岁患者,各组差异均为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房间隔缺损心内直视术后,患者发生心律失常的概率较高,年龄较大患者应注意做好早期预防措施,以减少心律失常发生率及反复次数。

【关键词】:成人房间隔缺损;心内直视术;心律失常;肺动脉高压

房间隔缺损,是一种先天性心脏病,简称房缺,其发病率较高,约占先心病发病率的20%左右。在临床治疗中发现,近年来我国房间隔缺损发病率增多,病情严重患者需进行手术治疗,术后患者较易发生心律失常。我院对房间隔缺损的40例成年患者实施了心内直视术,术后观察患者的心律失常发生情况,并进行统计分析,现将详细内容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期间于我院接受心内直视术的房间隔缺损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42例男性,18例女性,平均年龄(43.61±12.93)岁,平均体重(59.81±13.65)kg。术前对患者均进行常规检查,心/胸比值(C/T)平均(0.63±0.15)。入选患者房缺损直径在2.6~4.6 cm范围内,29例实施直接缝合,31例接受人工补片修复。本组患者中,存在28例合并肺动脉高压老年患者,年龄均>50岁,平均56.7岁。

1.2方法

1.2.1手术方法

手术均在中度低温(27~28℃)体外循环下进行, 并使用冷停跳液保护心肌。术后持续心电监测1~5 d,严密观察心率(或心律)的变化,同时记录患者发生心律失常的具体情况,并统计分析心律失常发生的各类相关因素。针对发生心律失常患者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具体内容如下[1]。

1.2.2治疗方法

1.2.2.1扩血管处理。本组患者中合并肺动脉高压者,需要先接受扩血管治疗,根据病情患者确定药物剂量,患者分别接受扩血管药(口服)或硝普钠(静脉输液)治疗,用药期间,严密监测患者的各项体征及不良反应[2]。

1.2.2.2心律失常处理。患者均接受对症治疗,具体包括窦性心动过缓、高血钾或酸中毒、血钾过低、心动过速等处理。

1.3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采用SPSS18. 0 统计学软件分析所有数据,以均数±标准差(±s) 表示计量资料,并采用t检验;采用X2检验计数资料, P<0.05 认为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结果

2.1心律失常类型统计

本组全部康复出院。60例患者中,有21例患者发生过一次心律失常,4例患者发生2次,2例发生2次以上,总本组心律失常总发生次数35例次,心律失常发生率为45.0%(27/60)。35例次心律失常中,窦性心动过缓17例次(48.5%),心房颤动7例次(20.0%),室性早搏6例次(17.1%),其他类型5例次(14.3%)。窦性心动过缓与其他任意心律失常类型相比,差异均显著,P<0.05 认为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2年龄和房室缺损直径与术后心律失常的关系

本组患者中,年龄<50岁,心律失常例数为9例;年龄≥50岁,心律失常例数为18例;年龄≥50岁心律失常例数显著高于年龄<50岁患者,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房室缺损直径<3cm,心律失常例数为7例;房室缺损直径≥3cm,心律失常例数为20例;房室缺损直径≥3cm患者心律失常例数显著高于房室缺损直径<3cm患者,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成人房缺往往经历了较长的病程, 很多患者错失了最佳手术年龄,术后并发症增多,心律失常的发生率较高。本次研究中,对房间隔缺损患者实施了心内直视术,术中注意心肌保护,患者心律失常的发生率约为45.0%,与国内相关研究相比(50%左右),本院心律失常发生率有所降低[3]。

研究对象中存在28例合并肺动脉高压老年患者,年龄均>50岁, 该年龄段患者中有18例患者发生心律失常,约占老年患者的64.3%(18/28);年龄<50岁的32例患者中,心律失常例数仅为9例,百分比为28.1%(9/28)。比较不同年龄阶段心律失常例数可知,随年龄增长患者术后发生心律失常的概率增加。研究中还发现房室缺损直径≥3cm患者心律失常例数显著高于房室缺损直径<3cm患者,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窦性心动过缓的发生率高于其他任意心律失常。同时本次研究建议,心率失常的对症治疗方法为:

(1)窦性心动过缓:抑制心脏传导药物停用,立即静脉滴注异丙肾上腺素(<1.0 mg)。

(2)高血钾或酸中毒:使用5%碳酸氢钠溶液静脉滴注,必要时,使用排钾利尿剂。

(3)血钾过低:血钾<3.8 mmol/L时,需立即补充氯化钾。若患者易发生室性早搏,应在补钾的基础上,静脉滴注利多卡因1~2 mg/kg,用药后,注意监测心率及心律变化。

(4)心动过速:首先应排除低钾、缺氧、高热等干扰因素,然后给予患者抗心律失常药物,静脉推注心律平35~70 mg或5%100 ml的葡萄糖加105mg心律平静脉滴入(缓慢)。

综上所述,在临床治疗中,可参考以上研究结果,制定具体的治疗方案,根据患者个人情况,做好早期预防措施,以减少心律失常发生率及反复次数[4]。

参考文献

[1]董旭中,张尔永,董 力,等.成人房间隔缺损的外科治疗[J].中华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2012,3(1):4.

[2]金 梅,韩 玲,丁文虹,等.先天性心脏病与心律失常(579例病例分析)[J].心肺血管病杂志,2012,15(2):135.

[3]张南滨,汪曾炜,费诚鉴.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病心内直视术后早期心律失常及处理[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2,19(2):91~93.

[4]赵荣,易定华,李彤,等.婴幼儿室间隔缺损肺动脉高压手术治疗的围术期处理[J].中华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2013,6(2):118.

论文作者:高学斌,尹宝兰,王永梅

论文发表刊物:《卫生部公告》2015年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5/8/20

标签:;  ;  ;  ;  ;  ;  ;  ;  

成人房间隔缺损患者心内直视术后心律失常的临床观察论文_高学斌,尹宝兰,王永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