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建工程混凝土施工裂缝防治措施的探讨论文_刘利群

房建工程混凝土施工裂缝防治措施的探讨论文_刘利群

江西省人防工程设计科研院

摘要:随着我国房建工程的快速发展,混凝土施工日益增多,但是混凝土施工中通常会遇到裂缝控制问题。需要根据裂缝的成因,并且结合实际的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对于裂缝进行预防和处理。基于此,文章主要分析了混凝土结构开裂及控制措施。

关键词:房建工程;混凝土施工;裂缝

引言

随着国家建设投资的发展,混凝土应用的越来越多,且应用于主要受力部分,但是,相应暴露出来的问题也越来越多,其中混凝土裂缝问题尤为突出。混凝土中产生的裂缝是难以避免的,不但影响了建筑的美观,而且不利于建筑的正常使用,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建筑的稳定性和耐久性。

1混凝土结构开裂原因分析

1.1温度裂缝

当流动性很强的混凝土浇注到内部非常坚硬的基石中时,由于热胀冷缩现象导致混凝土在周围温度升高时体积发生膨胀,从而产生很大的内应力,最终导致桥梁内部出现裂缝。在温度变化导致的裂缝中最大的特点是裂缝会随着温度变化而进行扩展或者是合拢。一般来说,能够引起温度变化的因素主要有:温差、日照强度、骤然降温和水化热。

1.2收缩裂缝

在混凝土收缩导致裂缝出现的现象中,最为常见的两种收缩类型是塑性收缩与缩水收缩。其中塑性收缩是指混凝土在浇注之后大约5h会出现剧烈的水泥水化现象,水分会快速蒸发,导致混凝土严重失水而进行收缩;缩水收缩是指混凝土在结硬之后,表面水分逐渐散失,温度有所降低,从而导致混凝土内部收缩的现象。由于混凝土表面水分散失快,而内部水分散失慢,因此,混凝土在进行脱水收缩过程中表面与内部收缩速率不一致,从而使得混凝土表面受到过大的拉力,当这一拉力超出混凝土自身的抗拉强度时,就会出现缝隙。此外,在混凝土收缩中,还有自生收缩与炭化收缩,在混凝土中,水泥种类、骨料种类、水灰比、掺杂剂、外界条件等都会对于混凝土的收缩裂缝产生影响。

1.3外力裂缝

在混凝土浇筑完成后,由于部分结构受到外力的干扰或者作用,从而引起混凝土内部应力的增大,造成开裂。对于外力作用下的混凝土开裂主要分为直接裂缝和次应力裂缝这两种。直接裂缝是指在外力的直接作用下产生的裂缝,而次应力裂缝是指在外力间接作用下造成的裂缝,比如外力的作用引起内部结构的改变,造成内部应力不均,从而产生裂缝。

1.4钢筋腐蚀裂缝

由于保护层太薄或者是混凝土自身质量不达标而导致钢筋表面遭受大气氧化侵蚀或者是受到其他化学品的污染而最终使得钢筋受到腐蚀。由于钢筋在经腐蚀作用之后体积会膨胀,沿着纵向发生裂缝。由于锈迹的影响,使得钢筋与混凝土之间的作用力减弱,整体的承受能力下降,最终导致混凝土结构出现裂缝。要想避免钢筋出现腐蚀现象,就需要在设计时进行合理控制,如采取合适的保护层等等。

2混凝土结构开裂控制措施分析

2.1严格控制原材料质量

要想确保混凝土的耐久性及工作性能,就需要最大限度的选取含泥量少、级配良好以及粒径大的粗骨料。最好不选用含活性氧化硅的骨料,其目的就在于避免碱—骨料膨胀反应的出现,并且要尽量选用碎石,因为碎石的混凝土变形系数小,有助于抗裂水平的提高。在选择骨料的过程当中,应当着重考虑的是热膨胀系数、吸水率等相关方面的要求,尽可能的选取热膨胀系数小、吸水率低的岩种,如石灰石,以便于将混凝土的温度变形系数降低,提高混凝土的抗裂性能。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全面考虑涉及到的细骨料的含泥量、砂率、级配和表面形状等方面的影响,需要强调的是,细骨料应大概占混凝土的25%,在实际施工中,尽可能选用粗砂或中粗砂,严格控制好砂子的含泥量,以避免混凝土的干缩,促进抗裂水平的提高。

2.2优化混凝土配合比控制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对收缩裂缝的产生的影响是十分重要的,主要表现为水灰比、砂率及单位体积水泥用量。大体积混凝土配合比的控制严把材料进场质量关,应符合工程设计的强度等级、耐久性、抗渗性、体积稳定性,合理使用材料、减少水泥用量、降低混凝土绝热温升值等。严格控制混凝土从出厂到施工工地的运输时间,中途严禁加水。现场对拌合物塌落度等进行检查,必要时其配合比设计应当通过试泵送验证。在设计混凝土配合比时,应根据控制混凝土温升值的要求,提出混凝土制备时粗细骨料和拌合用水及入模温度控制的技术措施,如骨料用水冲洗降温;采用冰水拌合混凝土,避免暴晒等等。不良原配合比会产生混凝土收缩,引起开裂。因而当原材料变化时应重新确定配合比,特别是要加强雨季原材料含水量的计量与控制。商品混凝土水灰比宜为0.4-0.6,最小水泥用量宜为300kg/m3,砂率宜为38%-45%。

2.3施工温度控制

现阶段人们应用较普遍的温度控制方式就是逐渐提高或降低加热养护构件的温度,并将温度提高速度控制在10℃/h以内。同时,还要注意的一点就是不能过快揭盖或脱模,否则混凝土的表面温度将会骤降,最终导致该部分的温度应力偏大。如果混凝土和周围温度相差过大,那么就会进行保温养护的方式,并合理的增加拆模时间,进而将温差保持在25℃以下。大体积混凝土为了利于水泥水化热的散发,可将单次浇筑分割为多次浇筑来完成,但要注意施工工序的合理安排,浇筑完毕后,通过覆盖养护,例如覆盖湿润的草帘,减缓混凝土表面冷却的速度。还应该积极改善施工工艺,降低混凝土的入模温度。

2.3重视混凝土浇筑的监管

在工程施工中,为了避免混凝土施工裂缝的发生,首先应当确定施工缝和构造之间的间距、混凝土材料的一次浇筑量、振捣浇筑时间以及混凝土运输过程等因素。由于混凝土本身就有着一定的泌水性能,再加上容易形成塑性收缩裂缝及骨料下沉,所以,在初凝直至终凝的过程中,需要针对混凝土材料表面做好二次压抹处理。在楼层建筑中混凝土浇筑完成24 h 内,剩余的施工操作仅限于前期准备工作,诸如弹线、定位以及测量等,施工材料吊卸要全部禁止,以便于避免冲击到未完成的终凝混凝土。此外,为了增强混凝土材料的抗冲击振动力、提高其刚度并减少弹性变形,需要铺设脚手板或者旧木模板于新浇筑的混凝土材料表面,以更好的扩散应力,减少楼板裂缝。

2.4重视养护及监测工作

为提高混凝土抗裂能力和整体性能,应重视混凝土后期养护工作,现阶段很多施工团队在进行混凝土浇筑和养护工作时多关注混凝土早起裂缝的预防与控制,不重视混凝土后期养护工作,这种做法是非常错误的,混凝土后期养护工作与混凝土整体质量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其是防止混凝土裂缝产生的最后一道屏障,应特别关注。在后期养护时,工作人员应预防混凝土贯穿裂缝的产生,一旦发现混凝土出现贯穿裂缝,则应立即恢复,以防止裂缝影响混凝土结构的整体性能,因此,后期养护应将预防和修复混凝土贯穿裂缝放在首要位置。除此之外,加强对混凝土原材料的试验与检验工作也十分重要,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按照施工方案开展交底工作,并应指导基建人员开展施工工作,将施工责任落实到人头上。认真对待浇筑期间可能出现的冷缝,采取得当措施杜绝混凝土冷缝的产生,明确交接班注意事项,将混凝土裂缝发生率降至最低。

结束语

就目前的技术条件而言,完全消除裂缝可能困难,但在正常使用条件下避免产生可见裂缝是完全可以做到的。通过适当的技术措施,控制建筑物使其裂缝的影响不致达到有害程度,以便保证建筑物的正常使用。

参考文献:

[1]张斌.混凝土施工裂缝产生的原因及防治措施[J].科技与企业,2014(17).

[2]李海荣.浅析民用建筑现浇混凝土楼板开裂原因及预防措施[J].青海科技,2010(03).

[3]吕少春.浅析房屋建筑混凝土施工裂缝的有效控制[J].中国房地产业,2011(10).

论文作者:刘利群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5年3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22

标签:;  ;  ;  ;  ;  ;  ;  ;  

房建工程混凝土施工裂缝防治措施的探讨论文_刘利群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