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素质教育目标论文_廖庭芬

浅谈小学数学素质教育目标论文_廖庭芬

中图分类号: G62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ISSN1004-1621(2019)03-089-01

深受传统教学模式束缚。小学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不容小觑,比如:忽视德育、重视结果忽视过程、忽视非智力性因素、忽视差异教学等等这些不良问题制约着学生全面发展。为此,小学数学教师应遵循学科特点,明确以素质教育作为教学目标,以期实现教学有效性。

一、小学数学素质教育目标

素质教育是小学数学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一种正确的引领。《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学大纲》提出小学数学教学目标的要求,以素质教育为培养目标和实现。只有目标明确,才能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案,采取合理的教学策略,最大程度避免教学的盲目性和随意性,以期又快又好完成教学目标。

1.提高小学生思想品德素质

结合数学学科特点,对学生实施爱国爱家、热爱社会主义、唯物辩证教育。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和积极思考,迎难而上精神。

2.提高小学生心理素质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促使学生积极学习和深入探究,培养学生坚韧意志,端正学习态度,形成有效学习策略,逐步提高学生观察、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总结能力,对数学问题进行批评对待,学会推理,运用数学意识解决问题,发展学生思维的发散性和灵活性。

3.提高学生文化水平

小学生应初步具备计算能力,初步了解数学概念,和常见解答问题方法,发展学生空间意识,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二、实施小学数学素质教育为目标的具体步骤

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基础。因此,数学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途径。教师应更新教学思想,增强素质教育意识,提高自身使命感,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以期提高数学素质教育的效果。为此,我们以改革教学方法作为推动素质教育进程的主要方向。

1.有意识,有步骤渗透德育,充分发挥数学育人功能

遵循数学学科特点,结合教材内容,促使学生认识到数学在生产、生活中广泛运用。明确学好数学的重要性,积极学习,从而更好的投身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这需要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激发学习动机,以严谨态度对待数学。以辩证观看看待数学。

2.在掌握知识基础上,培养学生优秀思维品质

师生关系和谐和统一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基础,教师应由教向学进行转化。为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尽心竭力为学生提供良好契机,促使学生在掌握知识基础上,形成优秀思维品质。以期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中。

3.深入研究情感因素,培养学生良好心理品质

教学不仅仅是一个传授知识的过程,更是一个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学生兴趣、动力、习惯、情感等等方面对于提高学生素质起着潜移默化影响。现代教育教学研究表明:非智力性因素在情感因素中占据着独特作用,情感并非随着掌握知识的产生和发展,需要教师进行着重培养和科学评价。

4.深入研究教学策略,促使学生由学会向会学进行转变,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素质教育背景下的教学,教师不仅要深入研究教学纺车轮,更要研究学生如何有效学习,促使学生其身体验知识形成和发展过程,探究其中规律,逐步提高学生触类旁通能力,推动学生由学会向会学进行转换。作者认为:对于掌握的知识,需要以完满的结构进行练习,以期增强记忆效果。因此,学生学习方法指导作用凸显,这有利于知识在学生头脑中形成完整的结构。以期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和灵活掌握所学知识。

5.深入研究课堂信息反馈,精准把握讲解和训练,调整学生认知心理

现代教育教学研究表明:教学信息反馈是否及时有效和教学效率联系密切。为此,教师的讲解和训练应彰显针对性、层次性、多样性,力求当堂完成作业,通过课堂信息反馈,一般分为基础性反馈和应用性反馈。无论那种反馈形式都需要针对学生差异性,教师应及时了解每位学生理解水平、运用知识能力,以期调整学生心理和认知水平。

6.深入研究教学活动课,拓展学生视野,发展学生数学意识

针对数学教学活动课中出现的诸多问题,明确教学活动课的实践性、乐趣性、综合性等等特点,以期为数学活动课提供理论指导。为此,教师应激励学生勤于动口、勤于动手和勤于动脑,以期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独立性和创造性。比如:在学习某些内容时,传授一些基础性知识,引导学生观察这些知识的规律,激励学生积极动手。由此一来。培养学生积极探索,点燃学生学习热情,发展学生个性。

言而总之:以上两点只是作者的浅薄之见,由于深受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束缚,本文难免存在有待提高指出,敬请各位有识之士斧正。

论文作者:廖庭芬

论文发表刊物:《科学教育前沿》2019年0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4

标签:;  ;  ;  ;  ;  ;  ;  ;  

浅谈小学数学素质教育目标论文_廖庭芬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