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小柴胡汤加减治疗肝胃郁热型浅表性胃炎的临床疗效论文_蔡思源

邵阳市中医医院 422000

【摘要】目的讨论临床对肝胃郁热型浅表性胃炎患者应用小柴胡汤加减治疗的临床意义。方法随机抽选于2017年11月-2018年1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0例肝胃郁热型浅表性胃炎患者,依照门诊收治顺序分为两组。研究组(n=40)应用小柴胡汤加减治疗同时结合西医疗法,对照组(n=40)应用西医疗法。评价及对比两组的疗效、幽门螺旋杆菌检测结果、中医症状积分。结果研究组的疗效高于对照组(P<0.05);相比于对照组,研究组的幽门螺旋杆菌根除率明显提高(P<0.05);研究组的中医症状积分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对肝胃郁热型浅表性胃炎患者应用小柴胡汤加减治疗,疗效确切,可有效根除幽门螺旋杆菌,缓解症状,是一种切实可行的治疗方式。

【关键词】肝胃郁热型;浅表性胃炎;小柴胡汤

浅表性胃炎在消化科临床中普遍多见,属于一种慢性胃炎,多因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嗜酒等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所致,常表现为上腹隐痛、恶心、泛酸、嗳气等临床症状[1]。肝胃郁热型浅表性胃炎在中医理论中认为多与情志息息相关,西医疗法难以达到预期疗效,通常主张以中西医结合疗法进行干预,可取得确切疗效[2]。鉴于此,在本次研究中,讨论临床对肝胃郁热型浅表性胃炎患者应用小柴胡汤加减治疗的临床意义。现将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抽选于2017年11月-2018年1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0例肝胃郁热型浅表性胃炎患者,依照门诊收治顺序分为两组。研究组(n=40)中,男性患者23例,女性患者17例;年龄39-55岁,平均年龄(45.22±4.69)岁;病程1-5年,平均病程(2.17±0.58)年;对照组(n=40)中,男性患者24例,女性患者16例;年龄39-56岁,平均年龄(45.18±4.52)岁;病程1-4年,平均病程(2.06±0.45)年。两组的基线资料通过统计学计算结果得出P>0.05,可作对比讨论与研究。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n=40)应用西医疗法,即给予患者康复新液10ml,每天3次;雷贝拉唑钠肠溶片20mg,口服,每天1次;4片枸橼酸铋钾片、2片替硝唑片、2片克拉霉素片,持续治疗10d。研究组(n=40)应用小柴胡汤加减治疗同时结合西医疗法,在对照组患者的西医治疗基础上,给予黄芩、柴胡、炒枳壳、半夏各15g;木香12g、黄连、吴茱萸各6g;甘草5g。口臭慎重者加用蒲公英、栀子;胃痛甚重者加用白芍、延胡索;纳差者加用山楂、建曲、麦芽;舌苔白厚腻者加用砂仁、干姜;气滞甚重者加用檀香、佛手;口干者加用天花粉、麦冬。水煎服,每日3次,每日1剂,450ml/剂,持续治疗1个月。

1.3观察指标

评价并同步记录两组的①疗效;②幽门螺旋杆菌检测结果,采用C14呼吸试验进行检测;③中医症状积分,分为无症状、轻度、中度、重度,依次计分为0、1、2、3。

1.4统计学方法

将本次研究所得所有项目数据资料均纳入SPSS21.0软件分析,t检验与2检验,P<0.05可认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的疗效

研究组的疗效高于对照组(P<0.05),检验结果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

2.2 两组的幽门螺旋杆菌检测结果

研究组的幽门螺旋杆菌的根除率高于对照组(P<0.05),检验结果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2.)

2.3 两组的中医症状积分

两组在干预前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研究组在干预后的中医证候积分少于对照组(P<0.05),检验结果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3.)

3讨论

慢性浅表性胃炎是一种较为多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多以胃黏膜呈浅表性炎症为典型病理特征,常伴有程度不一的胃肠道反应[3]。在目前现代西医中主要常用康复新液、雷贝拉唑钠肠溶片、胃三联等药物进行治疗,但难以有效根除幽门螺旋杆菌,疗效欠佳。

在祖国医学中慢性浅表性胃炎所属“胃痞”“胃脘痛”范畴,多因脾主运化、胃主受纳、肝属木喜调达而引起肝气横逆、肝郁化火、胃脘部灼痛[4]。在目前临床中主要是以六经辨证进行治疗,钟教授在研究中建议小柴胡汤进行辨证论治,坚持以理气和胃、清肝泻火为治疗原则[5]。小柴胡汤中,黄芩、柴胡并用具有清泄肝热、透邪解郁之功;枳壳可发挥降逆止呕的作用;半夏可行气解郁;木香、吴茱萸、黄连具有泻火、行气疏肝、胃止痛之功;甘草可调和全方,还可发挥清热解毒之功[6]。诸药合用,共奏理气和胃、清肝泻火之功。总之,小柴胡汤加减结合西医治疗对肝胃郁热型浅表性胃炎患者具有重大积极意义。

本研究表明,研究组的疗效高于对照组,提示应用小柴胡汤加减治疗可有效改善与解除上腹隐痛、恶心、泛酸、嗳气等临床症状,从而进一步提高疗效。相比于对照组,研究组的幽门螺旋杆菌根除率明显提高,提示应用小柴胡汤加减治疗可明显根除幽门螺旋杆菌,提高治愈率。研究组的中医症状积分少于对照组,提示应用小柴胡汤加减治疗可有效改善中医症状,对加速康复进程具有重大积极意义。

综上所述,临床对肝胃郁热型浅表性胃炎患者应用小柴胡汤加减治疗,疗效确切,可有效根除幽门螺旋杆菌,缓解症状,是一种切实可行的治疗方式。

参考文献

[1].邓素萍, 孙艳. 小柴胡汤加减治疗肝胃郁热型反流性食管炎30例临床观察[J]. 湖南中医杂志, 2016, 32(7):48-49.

[2].王怀宇. 小柴胡汤加减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40例疗效观察[J]. 亚太传统医药, 2016, 12(1):131-132.

[3].李琛, 余晓娟. 针刺配合小柴胡汤合平胃散加减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肝胃不和证75例[J]. 陕西中医, 2017, 38(1):112-113.

[4].李树香. 加味小柴胡汤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肝胃不和症临床观察[J]. 中国保健营养, 2016, 26(30):359-360.

[5].韩秀芬. 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46例慢性浅表性胃炎肝胃不和证的临床疗效观察[J]. 中国医药指南, 2016, 14(19):205-206.

[6].熊国卫. 加味柴胡疏肝散治疗肝胃不和型慢性浅表性胃炎伴糜烂临床疗效观察[J]. 中国处方药, 2017, 15(10):109-110.

论文作者:蔡思源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9年第0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15

标签:;  ;  ;  ;  ;  ;  ;  ;  

探究小柴胡汤加减治疗肝胃郁热型浅表性胃炎的临床疗效论文_蔡思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