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电线路全过程机械化施工建设管理论文_周冰

输电线路全过程机械化施工建设管理论文_周冰

(国网内蒙古东部电力有限公司呼伦贝尔供电公司经济技术研究所 内蒙古呼伦贝尔市 021000)

摘要:长期以来,输电线路施工中人工投入大,施工机械研发和投入不足,造成作业人员劳动强度大、效率低、施工周期长、作业危险性高,随着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发展,电网建设人力资源成本大幅度提高,特别是一线施工人员缺少,工资持续增高。同时,坚强智能电网对工程建设质量和工期提出了更高要求,创新设计理念和方法,满足线路全过程机械化施工要求,降低人工投入和作业风险,有利于进一步提升工程建设质量、效率,提升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因此,本文对输电线路全过程机械化施工建设管理进行分析。

关键词:输电线路;全过程机械化施工;建设管理

全过程机械化施工,是一种新的施工方式,在将这一工作模式应用在输电线路过程中时,需要以新的视角、新的思维模式建立建筑施工基础,保证线路工程的机械化施工标准,落实有效的安全管理策略。在应用机械化施工的施工方式时,需要解决施工管理过程中的问题。研究分析各类施工因素,建立恰当的施工途径,优化整个机械化施工建设管理途径,保证输电线路的建设功能性。

1输电线路工程机械化施工现状

随着特高压输变电工程建设,国家电网公司在特高压工程设计、管理、技术等方面已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但输变电工程施工长期以来,由于受到研究力量、费用投入等制约,以及传统意识的影响,施工单位施工技术、装备发展速度较慢,与建设世界一流电网的要求差距较大。

目前,输电线路工程施工仍然停留在人力为主,机械为辅的状态,施工机械化程度低,传统施工方式难以为继。线路基础70%以上采用掏挖式基础,一般采用人工掏挖施工,施工设备简易,人员作业强度大、效率低、危险性高。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一线施工人员将更加紧缺,人工成本将持续攀升,劳动密集型的施工方式不可持续。

同时输电线路施工创新乏力制约了电网建设能力进一步提升,简单地依靠“人海战术”来加强施工建设能力的做法,将进一步地加大施工过程中的安全和质量等方面的风险。

2输电线路全过程机械化的施工管理原则

输电线路全过程机械化的施工管理工作是一项创新的工作内容,工作人员在进行施工设计时,需要从理念、装备、建设管理、施工工序等几个角度出发,保证施工管理的专业化,在进行工作时,需要加强对装备的应用,建立清晰的施工标准。在施工过程中,也要遵循相应的施工规定,保证建筑工程的专业性、系统性、质量性和创新性。在建立了清晰的工作准则以后,需要各部门之间协同配合,应用标准化流水作业模式,严格遵照施工管理标准进行施工。

机械化装备具有很好的使用优势,工作管理的创新让整个施工过程中融入可科技性的元素,因此在建筑施工管理工作过程中,需要分析线路施工特点,灵活应用全过程自动化施工技术,保证施工的完成性。开发体积小、质地轻盈的机械设备在施工场所进行施工。在建立施工模式时,需要保证机械装备的使用安全性,结合电网工程的特点,有针对性的建立施工管理方案,保证施工管理工作的功能性。在进行施工规划时,需要根据不同的地形特点设计施工方案,确立详细的机械化施工方案,采用合适的设计方式,保证建筑施工成果。在进行施工设计过程中,需要施工管理人员对地质条件做出分析判定,建立系列化的施工参数,使用不同功能、型式规格的器械完成施工作业,满足输电线路的基本使用要求。

3输电线路全过程机械化施工建设管理方案

3.1物料的运输

物料的运输一般包含有三种方式,即通用的车船运输、人力运输以及索道运输。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通用车船运输方式一般主要体现在架空输电线路施工中,它所运输的物料主要是石子、砂等,它对于运输条件的要求较高,如果地形条件过于复杂的话,就不能采用这种方式,因此,可以采用山地运输车或履带式山地运输车为主;人力运输则是以人力为主,通过人力作用来将物料运输至施工现场,但是,对于一些偏远地区来说,就需要相对较多的运输时间,可以采用直升机,这种运输形式可以不受地形限制,空间性较强;索道运输的机械化程度相对前两者来说会高一点,它的索道承载能力严重不足,因此,对于单件重量较大的物料就很难实现运输,一般在运输材质上是不能采用钢管塔的,因此,可以研究大吨位索道,这样可以实现在山区塔位使用钢管塔和大规格长角钢的目的。

3.2基础施工

当前,输电线路在地势较平稳的地区,对于地基基础的施工主要是以大开挖回填类基础和灌注桩形式为主,两者的机械化水平较高,但是,在山区的话,则是以原状土基础为主,例如常见的掏挖基础、人工挖孔桩基础等等,所需要的劳动力较多,而采用大开挖回填类基础的话,机械化操作就会对地表植被造成严重破坏,因此,在基础选型、施工机械配置、设计措施等均经多方案优选确定,形成系统解决方案。如:比选采用原状土基础(掏挖或挖孔桩),结合道路、地质等条件,选用适合机械(旋挖钻进、机械洛阳铲等),考虑机械能力优化设计。

3.3杆塔组立

杆塔组立经历了漫长的由半机械化到全机械化的过程。杆塔组立可细分成整体立塔与分解组塔两种形式,考虑到现阶段大多杆塔的高度较高,自重偏大,所以已不再适用整体立塔形式,日后的杆塔组立重点将放在抱杆或塔机方面。当前的架空输电线路杆塔组立已初具全过程机械化特征,比如在大跨越式、特高压及高塔的杆塔组立施工中,可使用全新的附着塔机:在外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自立式杆塔可对半倒装纽立方法进行调整应用;拉线式杆塔为确保自身整体性与稳定性,可在原组立方案的基础上联合应用全倒装方法。除此之外,在现代化特种装备使用门槛不断降低的情况下,还可以适时发展直升机与飞艇杆塔组立新技术。

3.4架线施工的机械化

架线施工的现状及机械化发展方向,现阶段,大多数情况下,展放导引绳时仍采用人工,结合工程地形(主要由平原、丘陵、山区组成),平原段交通便利,障碍物众多,山区交通困难,靠人工展放导引绳,费时费力,不方便施工。设计阶段对架线施工的考虑,为了保证工程安全,提高施工效率,建议采用动力伞、无人机或直升机放线。

3.5接地体敷设的机械化

现阶段,工程上普遍使用的还是对平接地体敷设,需人工挖槽、敷设,但在西北地区,这种做法会对环境造成很大破坏,植被恢复很难,线路如果在经过沙丘、坡地、山区时,人工槽如填埋不妥当,填埋物就会被风吹走、被雨水冲刷,使放射线裸露;将对整条线路的安全性造成很大影响。如何用钻机或者机器代替人工将是接地体敷设机械化的发展方向。

在设计阶段,对接地体敷设的考虑,接地装置采用了垂直接地体。在施工时可以用与接地线相匹配的钻机,直接打孔,省去了人工挖放射槽,节省了时间,提高了效率同时又减少了对地表、对植被的破坏。

结束语:

全过程机械化施工是输电线路工程建设的一项重大技术革命,是一项系统集成创新工程,它改变了传统“以人力为主,机械为辅”的施工模式,使施工由劳动密集型向装备密集型、技术密集型转变。通过输电线路全过程机械化施工在工程中的实践与应用,进一步完善了工程建设管理体系,提升了工程建设技术水平,提高了公司系统电网工程建设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王圣兵.浅谈高压输电线路全过程机械化施工技术[J].低碳世界,2016(6)

[2]宋建虎,李杰,张毅.输电线路工程全过程机械化施工方案[J].科技与创新,2016(8)

[3]电网工程全过程机械化施工技术应用[J]. 邵冬亮,王龙. 国网技术学院学报. 2016(03)

论文作者:周冰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8年第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1

标签:;  ;  ;  ;  ;  ;  ;  ;  

输电线路全过程机械化施工建设管理论文_周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