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术后保留导尿管患者拔管后快速排尿方法论文_朱艳芳

朱艳芳

(山西省介休市汾西矿业集团公司职工总医院骨科 032000)

【摘要】 目的:分析探究骨科术后保留导尿管患者拔管后快速排尿方法。方法:择取于2014年2月—2014年12月在我院接受骨科手术治疗的78例保留导尿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的方式对这78例患者进行分组;分别使用常规拔除尿管方法(参照组,共有39例)以及拔管之前使用呋喃西林溶液对膀胱充盈(研究组,共有39例)。结果:研究组尿潴留发生率、排尿不适感发生率低于参照组;研究组拔管30分钟能够顺利排尿的患者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使用呋喃西林溶液对保留导尿管需拔除的患者进行膀胱充盈,能够减少尿潴留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推广。

【关键词】保留导尿管患者;拔管;快速排尿;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31-0108-02

排尿人体的一种反射活动,它受中枢神经系统控制,由交感神经以及副交感神经支配膀胱逼尿肌、内括约肌[1]。本研究主要分析探究骨科术后保留导尿管患者拔管后快速排尿方法,具体内容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择取于2014年2月—2014年12月在我院接受骨科手术治疗的78例保留导尿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的方式对这78例患者进行分组;分别是参照组和研究组,参照组有39例保留导尿管患者,而研究组亦有39例。

其中,参照组中,保留导尿管患者有39例,男、女性别比例为23:16。其年龄在28岁至6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7.23±17.44)岁。导尿管留置的时间为2天至11天,平均患病的时间为(6.44±4.78)天。

研究组中,保留导尿管患者亦有39例,男、女性别比例为24:15。其年龄在29岁至69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8.56±16.55)岁。导尿管留置的时间为3天至12天,平均患病的时间为(6.76±4.66)天。

排除标准:研究将肛门反射正常、马鞍区正常的患者排除;排除了有合并尿道损伤的患者;排除了手术之前排尿存有异常的患者。

经确认,两组保留导尿管患者的年龄、性别比例、导尿管留置的时间等基本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对比后,P值大于0.05,因此两组间可进行分析、比较。

1.2 导尿管拔除方法

1.2.1研究组:在对保留导尿管患者进行导尿管拔除之前的2天至3天,先定时开放导尿管,对患者进行膀胱括约肌舒张与收缩功能的训练。导尿管拔除之前,使用浓度为0.02%的38℃~40℃的呋喃西林溶液对患者的膀胱进行灌注充盈,当患者出现尿意时,则快速将导尿管拔除,并叮嘱患者排尿。

1.2.2参照组:拔管之前2天至3天的准备工作与研究组一致,然后将尿管夹闭2个小时,待患者有尿意且膀胱自主充盈之时将导尿管拔除。

1.3 观察指标

拔管之后30分钟排尿、导尿管拔除30分钟之后出现尿道刺激症状以及尿潴留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本次实验研究结束之后,将参与本次研究的78例保留导尿管患者相关情况的数据,准确无误地录入进SPSS19.0软件中进行数据处理分析,%表示计数资料,其对比方法使用χ2检验;其中95%被作为可信区间,即当p值在0.05以下,可以表示此次实验研究的两种拔管方式数据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研究组的保留导尿管患者在拔管之后30分钟排尿的例数多于参照组,P<0.05。研究组在拔管30分钟出现尿道刺激明显不适症状患者例数少于参照组,P<0.05。研究组出现尿潴留并发症的患者例数少于参照组,P<0.05。详细的数据可见表1。

3.讨论

排尿是指当人体的第2骶髓至第4骶髓盆神经中的副神经出现兴奋时,会松弛膀胱逼尿肌与内括约肌,进而促进排尿[2]。临床中,患者在进行骨科手术时,需要对患者使用麻醉药物,一般术后患者会处于嗜睡的状态;嗜睡过程中,患者的排尿反射刺激会减弱;加上患者需要卧床静养,仰卧位致使原有的排尿姿势发生改变,同时精神处于紧张的状态,会使得交感神经的系统活动较平时要亢奋,这会使得患者的膀胱逼尿肌松弛同时也会让内括约肌处于收缩的状态,最终抑制排尿,此种情况较容易引发尿潴留的并发症[3]。

在对骨科术后保留导尿管患者进行拔管时,使用呋喃西林溶液对患者的膀胱进行灌注充盈,因为呋喃西林溶液具有消毒、防腐的作用,临床主要用于皮肤、黏膜及腔道的消毒。呋喃西林溶液通过对人体的微生物酶系统产生作用,不仅能够抑制多种细菌,还能帮助减轻尿道出现的炎症反应,尤其是在导尿管拔除之后,可以有效减轻炎性对排尿造成的刺激疼痛感[4]。这样能够显著缓解患者的紧张感,减弱交感神经活动,促进患者自主排尿。另外,通过使用呋喃西林溶液对患者的膀胱进行充盈,可以起到迅速增强排尿反射的作用,通过促使交感神经兴奋而让患者产生尿意,顺利进行排尿。

本次研究之中,对研究组的保留导尿管患者进行拔管前,使用呋喃西林溶液进行灌注,而参照组则使用常规的拔管方式,在尿潴留的发生率上,参照组显著要高于研究组;在拔管30分钟内能够自主排尿的患者数量上,研究组显著多于参照组;在排尿的刺激反应上,研究组较参照组显著要少,绝大部分都能够完全自主排尿,组间各项观察指标差异显著,P<0.05。

综上所述,使用呋喃西林溶液对保留导尿管需拔除的患者进行膀胱充盈,能够减少尿潴留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自主排尿率,减轻刺激反应,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姜梅,刘华,陈秋花等.呋喃西林膀胱冲洗对留置导尿管拔管后排尿的效果观察[J].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2012,52(6):55-57.

[2]张琼.术后患者导尿管拔除方法的改进[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0,27(7):548-549.

[3]陈丽萍,万园园,刘艳等.肝胆外科术后患者早期拔除导尿管的适宜方法及时间[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19):22-23.

[4]黄丽芳,陈润芳,萧佩多等.排尿反射活动训练对骨科病人术后留置导尿管拔管时机的影响[J].护理研究,2011,25(13):1173-1174.

论文作者:朱艳芳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5年11月第3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4/28

标签:;  ;  ;  ;  ;  ;  ;  ;  

骨科术后保留导尿管患者拔管后快速排尿方法论文_朱艳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