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理学习思维障碍的研究及教学对策

初中生物理学习思维障碍的研究及教学对策

龙珂[1]2000年在《初中生物理学习思维障碍的研究及教学对策》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思维科学研究的深入和物理教育的发展,国内外对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时代的到来,思维素质作为各种素质的核心内容,已经成为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而以往的研究只是从某一方面进行分析,缺乏系统的、深入的探讨,在这样的背景下,本文通过对初中学生学习物理过程中的思维过程的深入分析,提出了初中学生在物理学习过程中存在的思维障碍,并结合教育学、物理学和教学论针对学生存在的思维障碍提出了相应的对策,论文主要内容如下。 首先介绍了思维的基本概念,阐述了物理思维、物理思维的特点和物理思维的分类等问题。然后通过对在校初三年级学生的前测及平时对学生的观察,总结归纳出初中学生物理学习过程中的思维障碍,依据思维科学、教育学、物理学和教学论的理论,针对这些思维障碍提出相应的对策,并在教学中加以实施。最后通过对实验班和对比班进行的后测,从而检验对策的有效性。 本文较全面的阐述了初中生物理学习过程中存在的思维障碍,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从而为在教学中思维能力的培养提供了理论依据。

薛红[2]2010年在《初中生地理学习中的思维障碍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时代的到来,思维素质作为各种素质的核心内容,已经成为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然而在实际的教学中,笔者发现一些初中生在解决地理问题的时候由于思维障碍的出现,导致学习效率的低下,学习兴趣逐渐丧失。在这样的背景下,本文通过对初中学生学习地理过程中的思维障碍的深入分析,并针对学生存在的思维障碍提出了相应的对策,论文主要内容如下:论文第一章阐述了本研究的背景和意义,介绍了思维和思维的障碍基本概念。第二章通过问卷调查、平时课堂上对学生的观察以及对学生的作业和试卷进行分析,总结归纳出初中学生地理学习过程中的思维障碍,主要有非智力型思维障碍、空间形象思维障碍和抽象逻辑思维障碍。第三章从初中生地理学习兴趣、空间感知能力、图像观察能力、记忆能力和地理思维能力等学习能力的特点、地理学科的区域性和综合性的特点、地理教材的特点和地理教师方面分析了初中生思维障碍产生的原因。第四章针对上述三种思维障碍提出相应的教学对策。提出了通过激发地理学习动机、创设和谐民主氛围和利用教学评价等来克服非智力因素障碍,利用生活体验和地图、多媒体等直观手段来克服空间形象思维障碍,提出了教会学生思维方法、充分讨论展示思维过程、加强知识联系构建知识体系、加强思维训练克服思维定势等措施来克服抽象逻辑思维障碍。

韩冲[3]2017年在《农村初中学生数学思维障碍成因分析及解决策略的研究》文中提出数学是中学教学中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作为当前中学教育中的基础学科,数学具备高度的抽象性以及非常严密的逻辑性,加之其所具备的较高概括性的特点,对中学生的思维培养起到非常突出的帮助。如果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存在思维障碍,将会严重的阻碍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在多年的教育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大部分农村中学生的数学思维存在很大的障碍,这些障碍是导致学生数学测验丢分至关重要的原因。本文在现有相关理论的基础上,从课堂教学实践经验出发,找到更为切实可行的方式突破初中生数学思维障碍,对初中生如何更好更快的进行数学学习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学生在进行数学学习时,其所能够取得的成绩不仅是由智力水平决定的,还与很多方面的因素有关,尤其是一些知识基础等因素。由此,笔者在对学生进行数学学习中思维障碍的观察中也有了一些发现,从而得出了一些造成学生思维障碍的因素,情感因素是其中的主要影响来源,此外学生学习数学时还受到认知训练缺乏,数学思维品质的欠缺,消极思维定势以及教育教学因素的影响。在对上诉这些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之后,结合了农村中学生的特点,笔者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数学习惯的形成以及学生的解题策略的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等方面来解决学生出现的数学思维障碍的问题。同时为了进一步巩固已经取得的初步成果,不仅从非智力因素上做文章,还在思维方法和解题技巧上进行了探求,收获颇丰。

田淑红[4]2004年在《初中生物理学习障碍分析及教学对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过去许多年的“应试教育”迫使教师注重培养优秀生,设法提高中等生,而忽视困难生,甚至放弃困难生。自从《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颁布后,教学的思想、教育观念都在改变,其目的都是为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全体学生的素质,适应时代的要求。在义务教育的实施过程中,要想提高全体学生的素质,学生学业不良问题的研究就成为当务之急。一般来讲,智力超常和弱智学生都比较少,因此,学生学习成绩出现差异的根本原因并不在于智力因素,而在于学习中形成的各种障碍。学习障碍是20世纪60年代由教育心理学专家提出来的。我国学者、北师大博士刘翔平认为,学习障碍是指智力正常,但由于听、说、读、拼写、算和沟通技能出现落后而导致的学习成绩低下的现象,其实质是学习成绩与智力不相匹配。 物理知识由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物理实验和物理研究思想方法等组成,是人们解决物理问题的基础,学生学习时若不能真正把握知识的内涵、联系及其区别,在运用物理知识解决问题时,往往会产生一些障碍,出现各种各样的错误。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借鉴国内外有关研究的经验和自己的教学体验,我认为只有掌握学生学习中出现的障碍,并发现其规律,从而不失时机地采取防治措施,才能帮助更多的学生学好物理。初中学生在物理学习中遇到的障碍主要是由学生认知结构缺陷造成的障碍、由学生情感因素造成的障碍和由学生意志薄弱造成的障碍等。针对出现的问题,我从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两方面寻找了一些解决办法: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物理概念;教学中要教给学生学习物理的方法;加强探究式学习,让学生亲自经历探究科学知识的过程;强化数学知识,为学好物理知识奠定基础;教师对学生实施因材施教、分层指导;巧设问题情境,诱发困难生的求知欲;创设幽默情境,活跃课堂气氛;发挥多媒体等现代信息技术的教育教学功能;发现闪光点,诱发好奇心;提高教师自身素质,获得学生的信任与尊重;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帮助困难生增强学习的信心;实施成功教育,让困难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对困难生进行学习物理意义的教育;开展一帮一活动,构成学习上的伙伴关系等。

戴翠霞[5]2003年在《中学物理学习中创造性思维的障碍与对策之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众所周知,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如何培养大批具有创新精神的创造型人才是我们教育战线面临的至关重要的问题。而所谓具有创新精神的创造型人才是指具有创新意识、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人才,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创新人才”,其核心则是要具有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是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基础。然而,我国教育体制和教育观念一直以来存在着相当多的弊端,多年来培养的学生大多数都是只能记忆与运用前人的知识和经验、不善于创造新知识的应用型人才;而非具有创新精神、能够创造新知识、具有创造性思维和能力的创造型人才。同时,我国教育界对创造性思维的研究相当贫乏。因此,我们要紧跟时代的步伐,心存紧迫感,努力研究创造性思维的理论,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提高我国青年一代的创新水平,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具体学科,而物理学的学科知识体系及学科特点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具有独特的优势:它为学生创造性思维训练提供了丰富的教育素材。因此,本文旨在通过对创造性思维理论的研究,结合中学物理思维特点,探索出阻碍创造性思维的因素,研究出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教学对策。 本文在借鉴前人对思维理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指出:中学物理学习主要受中学生思维发展、脑的生理机制和物理学科特点三方面的制约;中学生学习物理的思维是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统一,由经验型向理论型转化有突出表现。由此界定出中学物理学习中的创造性思维的概念。指出:如果中学生的思维结果对其自身具有新颖性,则其发生了创造性思维。在物理学习中,创造性思维是复杂的高级思维过程,它是多种思维方式的有机结合(但绝不是多种思维机械相加的结果):是集中思维和发散思维的对立统一;是抽象思维、形象思维和直觉思维的对立统一。它有自身独特的活动规律,但也必须遵循其它思维的活动规律。 创造是相对于障碍而来的,谁克服了思维上的障碍,谁就能取得创造性突破。作者阅读了大量的相关文章和专著,并利用一切机会到课堂教学中去实践,通过大量的调查和访谈,总结得出中学生在物理学习中表现的相应的创造性思维的障碍,即学生在物理知识的学习和应用中出现的思维联想活动量和速度方面的迟缓、贫乏以及联想散漫对学 一生创造性的发生和发展造成抑制性、干扰性和混乱的影响。在此基础上,作者对物理学习中表现的创造性思维的障碍进行深入归因:1、错误的前知识造成物理学习中创造性思维的障碍。错误的前知识对物理学习存在着严重的于扰作用,可导致物理图式失真,它存在于学生的潜意识中,较难以觉察或改变。2、消极的思维定势造成物理学习中创造性思维的障碍:消极的思维定势造成“定势错觉”;思维定势太强烈造成思维方式的僵化。3、深度思维障碍(是指学生学习物理的过程中思维深处表现的严重的思维品质欠缺,表现出凝固性、单向性、片面性和饱和性,缺乏深刻性)造成物理学习中创造性思维的障碍。4、心理上的障碍造成物理学习中创造性思维的障碍。心理因素尽管不属于思维范畴,但心理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思维。在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和发展中,心理方面的因素对创造性思维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由此,本文探索出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相应对策。l、为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创设和谐发展的倩境: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优化学生发展创造性思维的环境;激发学习动机、热情、意志,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人格。2、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品质。加强概念和规律教学,消除相关思维障碍的影响,教给学生物理思维方法,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加强观察、实验和多媒体教学,强化物理感知和形象思维,训练学生创造性思维;在传统问题解决教学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灵活运用知识,在物理知识的应用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3、通过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张光北[6]2012年在《初中物理学习的障碍及对策》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初中物理课程教学的不断深化,部分学生在学习中出现了思维性障碍。如何有效解决这一问题,从而进一步提高物理教学质量,应针对学生学习物理的思维规律进行分析,提出优化物理教学对策。

常茜茜[7]2016年在《高中生物理学习中犯错与纠错的研究》文中指出高中生在物理学习中,老是在同一个知识点或同一类型的问题中的错误较多。有的是多次强调的知识点,或多次提醒的易错点,学生会一而再,再而三的犯错。还有一些学生考试的时候,题目都感觉会做,但之后发现,成绩并不是很理想。学生的这些错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生的想法与思维,对于学生出现的错误,教师需采取积极的态度,允许学生犯错,把学习的过程看做是学生犯错的过程,对大多数学生出现的犯错情况进行归纳、分析,并从教法与学法双方面来进行分析,寻找学生犯错的原因。然后采取有效的策略,帮助学生纠错,为以后的教学服务,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减少错误的发生。为了了解高中生物理学习的犯错情况,本论文则通过对长沙五所高中的部分考试数据以及2013、2014年高考数据以及学生的作业等文本进行分析,同时,结合与学生、一线教师的访谈对高中生物理学习中的常见错误进行整理、归纳,寻找出学生在物理学习中容易出错的知识点、常见的错误类型,以及学生分别在能力、行为、心理方面的犯错的原因主要有:(1)知识掌握不牢固;(2)过程与方法模糊;(3)逻辑思维能力不足;(4)应用数学工具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不足;(5)审题习惯不良;(6)答题不规范;(7)不良情绪的影响。针对学生的这些犯错情况,并结合教育理论和访谈结果,从教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两方面提出了以下七条纠错策略:(1)加强物理概念、规律建构的有效性;(2)加强物理概念、规律的梳理与巩固;(3)加强学生能力训练;(4)注意学生规范性训练;(5)注意消除学生的不良情绪(6)运用自纠错与互纠错,提高学生的总结、反思与评价能力;(7)合理建立“纠错本”。希望通过从教师和学生双方面入手,减少学生在物理学习中的犯错,以及更有效的帮助学生纠错。同时帮助教师更好的进行教学,提高学生物理学习的有效性。另外,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思维习惯,也是在为学生的有意义的学习、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徐萍华[8]2007年在《物理解题中几个思维问题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物理解题一直是高中物理教与学面临的重要问题,物理解题是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重要目标。本文以现代的教育心理理论为指导,结合笔者十几年的教学实践,着重研究了物理解题中思维的几个问题。本文首先研究物理解题中的思维品质,对于思维各个品质培养提出了教学建议;其次重点研究了物理解题中常用的几种思维的特殊方法;然后研究物理解题中可能存在的思维障碍,对于动力学问题解决中存在的思维障碍进行了调查分析,并提出一些教学建议;最后对动力学问题解决过程中出现的典型思维错误进行详细剖析。本文从教学实际出发,对于高中物理解题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秦嵘[9]2007年在《培养初中生应用物理知识能力的初步研究》文中认为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和创新精神,是当前中学教育改革的热点。对于中学物理教育来说,如何理解应用物理知识的能力和如何提高学生应用物理知识的水平是当前物理教学的重要课题,对于这一目标的实践研究有着十分现实和深远的意义。本研究通过初中应用型物理问题分类研究中所体现出来的能力要求,对中学阶段应用物理知识能力的概念展开了初步界定,明确了学生侧重于物理知识应用方面的应用能力的组成。在国内外关于问题解决的教育心理学理论的指导下,提出了应用物理知识能力培养的目标、原则及具体的操作策略,并就此选择样本展开实验研究,实践说明了笔者所提策略的可操作性和有效性。

于光华[10]2015年在《初中生物学问题解决过程中思维障碍的分析研究》文中认为在解决生物学问题过程中,初中学生普遍存在着思维障碍。如何解决初中学生生物学问题解决过程中的思维障碍,不仅是教育研究者关注思考的一大问题,也是一线生物学教师迫切希望探究和解决的问题。造成生物学问题解决过程中思维障碍的因素有哪些?思维障碍对学优生和学困生的思维过程有怎样的影响?如何采取有效的策略来转化学生在生物学问题解决过程中的思维障碍?是本文要研究解决的三个问题。本文采用了文献法、调查法、错误分析法和口语报告法等研究方法或手段,对初中学生生物学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进行初探。依据思维结构理论将初中生问题解决过程中思维障碍的影响因素归为以下六方面:(1)目标性障碍;(2)知识经验的缺乏造成的思维障碍;(3)认知结构化程度低造成的思维障碍;(4)思维品质缺陷造成的思维障碍;(5)元认知能力低造成的思维障碍;(6)情绪因素造成的思维障碍等。通过初步探究、分析,证明这六种因素对学生生物学问题解决中思维障碍的形成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口语报告的分析结果显示,学优生与学困生问题解决过程存在明显不同。分析认为,学生生物学问题解决过程中存在思维障碍,不是由单一因素引起的,而是各因素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最后针对造成思维障碍的影响因素,提出思维障碍的转化策略:关注学生情感,创造宽松民主的教学环境;注重学法指导,培养科学的思维方法;重视概念教学,构建良好的知识结构。

参考文献:

[1]. 初中生物理学习思维障碍的研究及教学对策[D]. 龙珂. 首都师范大学. 2000

[2]. 初中生地理学习中的思维障碍研究[D]. 薛红. 上海师范大学. 2010

[3]. 农村初中学生数学思维障碍成因分析及解决策略的研究[D]. 韩冲. 辽宁师范大学. 2017

[4]. 初中生物理学习障碍分析及教学对策研究[D]. 田淑红.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04

[5]. 中学物理学习中创造性思维的障碍与对策之研究[D]. 戴翠霞. 山东师范大学. 2003

[6]. 初中物理学习的障碍及对策[J]. 张光北. 新课程学习(中). 2012

[7]. 高中生物理学习中犯错与纠错的研究[D]. 常茜茜. 湖南师范大学. 2016

[8]. 物理解题中几个思维问题的研究[D]. 徐萍华. 苏州大学. 2007

[9]. 培养初中生应用物理知识能力的初步研究[D]. 秦嵘. 苏州大学. 2007

[10]. 初中生物学问题解决过程中思维障碍的分析研究[D]. 于光华. 鲁东大学. 2015

标签:;  ;  ;  ;  ;  ;  ;  

初中生物理学习思维障碍的研究及教学对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