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地铁建筑设计的地域特色论文_何耀武

试论地铁建筑设计的地域特色论文_何耀武

中铁第六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天津 300000

摘要:我国最初建设的第一条地铁是在1965年。由于复杂的历史原因,在计划时代,地铁建设速度较慢,截止1978年,我国只有2座城市开通了地铁。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速度不断加速,也推动了地铁建设。1990~2017年,我国已有40个城市开通地铁,北京地铁年乘客量已经超过45亿人次,上海地铁年乘客量超过166亿人次,武汉地铁累计客运量也突破了40亿人次。但我国在地铁建设的设计上创新性少,更侧重追求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常常忽略审美因素。于是同一座城市的各个地铁建筑,乃至全国各个城市的地铁建筑,都呈现出“似曾相识”的同质化面貌。在这个追求个性化的时代,我们的地铁建筑设计却还在遵循标准化模式,这不能不说是一大缺陷。

关键词:地铁建筑;设计;地域特色

我们更追求以人为本和经济性原则很多安全方面的措施其实标准更高

引言

地铁建筑设计作为城市文化功能的有效体现,在彰显自身文化特色与地域文化魅力方面意义重大,这是城市人文精神物化的象征,同时也是城市自身建筑设计实力的有效凸显。地铁主题文化作为一个城市的底色,其符号象征对于人们而言不仅仅是建筑设计本身的美感,还是城市文化创造与地域特色的相互渗透与融合过程。音乐、文字、建筑,这些字眼均能唤醒我们对美的重新审视,而人文精神与社会效益的结合正是地域特色与地铁建筑相互结合的设计初衷,它是城市人文情怀的最佳概括。从地域特色设计风格研究,无论是自然环境还是人文因素对于城市地铁建筑设计风格的形成都有或多或少的影响,这是由于自然和文化之间本就存在着必然关联,而文化统一性的展现正是将文化与自然有机结合,并赋予了地铁建筑以不同的文化设计底蕴。

1地铁建筑的特有属性

1.1流动属性

地铁的平均时速为40km/h(上海地铁时速可达80km/h),高速度必然带来流动性,走进地铁的人们难有充分的时间交流互动。观察家们早已注意到:地铁旅行日渐程式化、模式化。而设计师为千百万乘客的生命安全考虑(一旦地铁建筑内出现大量人员拥挤,轻则窒息,重则踩踏),在设计地铁建筑时却不得不进一步强化流动属性,如增加自动扶手电梯的数量,更加强化人与人的分离。

1.2汇聚属性

又可称为吸引属性。地铁的速度是任何地面交通工具都无法比拟的,而且没有堵车之虞,因此,地铁对于广大市民具有极高的吸引力。无论哪座城市开通地铁,都可以在几天内吸引数百万市民乘车,深受市民欢迎。所以,设计师在设计地铁建筑时,不得不突出地铁建筑的一般属性,以尽可能为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职业的乘客提供公共服务,这就使地铁建筑面貌更加同质化。

1.3交换属性

地铁建设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成本、空间成本,以及巨额的资金与管理,同时,地铁运行又可以为市民生活、消费、出行等方面提供便利。所以,地铁建筑在设计时必须既体现出自己的价值与重要性,又要凸显地铁交通拓展了人们的生活空间。

2地铁建筑设计原则

地铁站的功能是交通枢纽起着连接客流从地上到地下的作用,给乘坐地铁的乘客带来了很大的便捷。在设计地铁建筑物时,要考虑合理布置地点站间距和布点的问题,如果地铁站处于城市中,其间距应该控制在1千米左右,城市偏远地区可设置的略微长些。与此同时,站点的位置还要根据客流量及便捷程度进行选择,像是商业中心或者是居民区,人流量较大的地方。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为了提高地铁站点的实用效率,还要将设置站点的地下管网、地质环境及水文地质因素考虑进去,并对其进行科学合理的研究,确保设置站点的科学合理性。由于建立地铁的特殊性,在建设地铁建筑物需要根据以下原则进行建设:第一,保证地铁站的功能性。地铁站人流密集,是大多数人们会选择的出行方式之一,所以再设计时,要保证地铁的功能性,确保满足人们的需求,环境优雅,为乘客提供便利的条件。第二,车站的设计要满足顺应城市发展的潮流。在施工时利于开展工程,减少不必要的成本,使地铁站可以与周围环境相适应。地铁站建立的地理位置较为特殊,所以在施工时要考虑整体结构框架的稳定性,还要确保乘客在进入地铁站的安全,满足事发危及情况撤离现场的要求。

3地铁建筑设计的地域特色

3.1展现当地人文环境

人文环境是由于人类活动造成并不断演变的社会大环境。人文环境反映了一个城市全体居民的态度、观念、爱憎、风俗习惯,是一座城市软实力的3大构成元素之一。因此,设计师在设计地铁建筑时,必须抓住当地人文环境最具有生命力的鲜明特征,把他们逼真地展现出来。例如,武汉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市民大方、热情、好客。有世界上最大的城中湖东湖,有世界上最大的大学城(武汉大学生数量高居世界第一)、著名的黄鹤楼(崔颢题诗令李白自叹不如)、中国光谷、中国第一座长江大桥,还有美丽的日本樱花;在古代,有屈原;在近代,湖广总督张之洞大兴工业化,为中国兵工业奠立了基础;而著名实业家卢作孚先生更堪称民族资产阶级精英;在当代,涌现出了中国铁娘子吴仪副总理、跳水皇后伏明霞;自毛泽东主席横渡长江后,武汉人便年年渡江,已形成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渡江节;武汉马拉松举办以来,没有收到任何差评。设计师在设计武汉地铁时,可以让人们看到武汉的武汉的市民是如何大方好客,武汉的风光是何等美丽,武汉的游泳健儿是如何搏击长江,让每一个地铁乘客都感受到武汉特有的魅力,爱上武汉,让每一个武汉人都为这座城市感到光荣。

3.2凸显当地的历史特色

我国是世界上唯一一个历史延续五千年而不曾中断的国家,每块土地,都沉淀着讲不完的故事。而设计师在进行地铁建筑设计中,就必须善于讲故事,要让每一个走进地铁的人都知道这座城市悠久的历史,要尽力凸显历史的厚重感,更要让过去的故事通过地铁延续下去,走进未来。如,福州在历史上就曾涌现出曾巩、朱熹、辛弃疾、陆游、李纲、文天祥、林则徐、严复、林常民、萨镇冰、冰心、邓拓等历史名人,在明代,福州是郑和舰队下西洋的集结地;在近代史上还发生过惨烈悲壮的中法马尾海战。因此,福州地铁完全可以设计成地下展览馆,让行色匆匆的人们看到朱熹讲学、文天祥写下《正气歌》,严复翻译《天演论》、马尾海战、郑和下西洋、林觉民洒血书写《与妻书》、邓拓创作《三家村札记》的画面。让福州人为身为这座城市的一分子而感到自豪,让外地游客对福州倍增亲切感。

结语

在对地铁站进行设计时,需要考虑周围的环境及客流量的变化,看设置的地铁站点是否符合人们的需求,除此之外,人们还要对地铁站的设施进行完善,确保有安全消防通道,防止意外事故发生,对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危害。设计地铁建筑物时,需要设计师拿捏好颜色的配比,突出建筑物的特征,丰富建筑物的外貌特色,吸引人的目光,即使历经百年,仍然会让游客有耳目一心,内心激动的感觉。不仅促进了我国地铁建筑行业的发展,还加快了我国城市化建设的进程,使我国成为文化底蕴深厚的强国。

参考文献:

[1]谢晨昱.苏州地铁站空间设计中地域文化体现的思考[J].绿色科技,2018(12):144-146.

[2]熊晨卉,陈建.地铁公共艺术设计的地域文化特色研究——以武汉地铁2号线为例[J].湖北工业大学学报,2018,33(3):71-74.

[3]李逦菁.地铁公共艺术与城市美学建构——以武汉地铁公共艺术设计为例[J].湖北美术学院学报,2017(4):99-103.

论文作者:何耀武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22

标签:;  ;  ;  ;  ;  ;  ;  ;  

试论地铁建筑设计的地域特色论文_何耀武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