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梦”的语篇解读与民间想象--基于新浪微博160000多篇原创博文的数据分析_中国梦论文

“中国梦”的话语阐释与民间想象——基于新浪微博16万余条原创博文的数据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新浪论文,中国论文,博文论文,话语论文,民间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从笛卡尔“我思故我在”开始,话语的生产已脱离其最初的主体而存在,并在不断的传播、阐释与解读中完成着复杂的想象与建构。多元化的传播者跟特定的社会语境和自身情况相结合,不断赋予最初的话语以新的意义,甚至在挪用、误读中实现着对原有话语的解构与重构。也正如有关学者所言,“话语没有明确的边界,因为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人们总是改变旧话语,创造新话语,争夺话语边界。……话语往往在与其他话语的共谋和斗争中得以界定,因此话语会随着社会中其他话语的出现或消亡而发生变化”①。

一、基于“大数据”的话语分析

“中国梦”作为新一届领导集体的执政理念和中国转型期的一种官方话语表述,依然面临着为不同的叙述主体所阐释的问题。自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这一概念的完整表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梦想”,“中国梦”一词的叙述话语就开始在各类信息传播平台和载体上得到不断的传播,并在传播中进行着与特定主体相勾连的阐释与再造。

(一)大数据时代的样本选择

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中国梦”的概念,主流媒体进行了重点报道和宣传,引起全社会的普遍关注,以微博为代表的社会化媒体也在持续地关注。根据数据挖掘显示,2013年1月1日到2013年6月30日,新浪微博上共出现了224515条原创博文②,这些博文分别涉及政务微博、媒体微博、个人认证微博等传播主体。研究假定,不同的传播主体虽然都对“中国梦”进行了大量的聚焦,但其阐释和传播的内容及策略则各有不同,“中国梦”的叙述话语从官方的主流媒体拓展到以微博为代表的社会化媒体,经历了从叙事风格到叙事边界的拓展。

话语分析要对文本的“语言运用单位进行清晰的、系统的描写”,这种“描写”有两个主要的视角,“文本视角”和“语境视角”③。然而,传统的话语分析往往偏重于对单条或少量样本的解读,在大数据时代,传统的话语分析依然有其经典的参考价值,只不过在样本的选择及具体的操作层面需要进行某些革新。诚如舍恩伯格所言,“当数据处理技术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时,在大数据时代进行抽样分析就像在汽车时代骑马一样。一切都改变了,我们需要的是所有的数据,‘样本=总体’”④。国内学术界自2012年开始掀起一股“大数据”的热潮,基本上遵循了舍恩伯格所提出的三个分析原则,“不是随机样本,而是全体数据”、“不是精确性,而是混杂性”、“不是因果关系,而是相关关系”⑤。然而在社会科学的研究领域,我们依然不能放弃对“精确性”的追求,事实证明,“精确的测量结果比不精确的测量结果要优异。使用不精确的测量绝不会比使用精确的测量能得到更优异的结论”⑥。

本研究初步采集到中国梦的全体样本为224515条,去掉了大量与本研究所聚焦的“中国梦”话题无关的内容,以及虽然聚焦于“中国梦”但属于重复性且没有实质内容的“投票”信息、“分享”信息和营销信息,有效样本数量为168552条。同时,微博作为碎片化的传播平台,不同的博文有着不同的覆盖度和传播力,在进行深度数据分析时,必然要考虑“琐碎的多数”和“重要的少数”同时兼顾的问题。

(二)以“中国梦”为分析对象

“中国梦”话题具有普遍且广泛的社会关注度,根据对《人民日报》的数据检索,自2012年11月30日至2013年6月30日,《人民日报》共刊发1019篇相关报道,其中有302篇在标题中出现“中国梦”字样。根据百度搜索引擎对新闻标题的检索,共有123万篇相关新闻。

本研究选取的“中国梦”话题以微博这一新型的传播平台为分析对象,微博所具有的“后现代”特质——反传统、去中心化、反权威、碎片化一直为学界关注,也为“中国梦”的研究提供了丰富、多元的信息内容。与此同时,媒介用户因技术的开放性和传播介质的“弱审查”化而赋权,他们的呼声在某种意义上建构出当前中国的“民间舆论场”,以体制内媒体为代表的传统媒体则进行各种尝试,以图“卫冕”曾经的荣耀与辉煌,致力于捍卫“官方舆论场”的权威性。“中国梦”的叙述话语就在微博这一后现代语境下展开了大量的传播。

学者谢立中曾经在《走向多元话语分析》一书中论及后现代思潮中所蕴含的一套颇有借鉴意义的研究模式,这种研究模式是基于如下的立场提出——“人们对世界的一切感知、一切言说、一切书写,都是以特定的话语系统为前提的……实际上归根结底知识是从某个或某些特定的话语系统转换而来的关于客观或主观世界及客观或主观世界某个方面、某个部分的具体话语或文本而已”⑦。因此,本研究将“中国梦”界定为一整套的话语表述系统,是通过各种语言符号建构的并为不同的叙述主体所传播、阐释的对象。

根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第32次统计报告数据,截至2013年6月底,我国微博网民规模为3.31亿,较2012年底增长了2216万,增长7.2%。网民中微博使用率达到了56.0%,较上年底增加了1.3个百分点。⑧据此可见,微博已经成为中国目前重要的信息传播平台和信息获取渠道,而新浪微博“在活跃度方面……成为中国最活跃的微博网站”⑨。据此,本研究选取2013年1月1日至6月30日新浪微博中带有“中国梦”字眼的168552条有效样本,致力于探讨两方面问题:第一,作为一个象征性的带有集体色彩的叙述符号,“中国梦”的宏大话语如何在复杂的社会语境下为不同的主体所阐释;第二,作为一个全民族的信仰,它如何跟社会的具体实践相勾连,进而被赋予具体化、可感知、可把握的意义。

二、“中国梦”话题的传播态势

自2013年1月1日至2013年6月30日,新浪微博一共出现224515条带有“中国梦”字眼的原创博文。经过数据的筛选和过滤去掉与本研究无关的样本之后,共得到有效样本计168552条。累计获得转发3736938条,累计获得评论3269728条。

(一)“中国梦”话题的叙述主体分析

统计表明,16万余条微博由107324个账号发出,平均每个账号发布微博1.57条。这些账号中共有认证用户13191个,占用户总数的12.32%,未认证用户93893个,占用户总数的87.68%。这107324个用户的身份分别是:个人认证用户4887个,普通个人用户94117个,政府认证用户3091个,媒体认证用户695个,企业认证用户2284个,校园认证用户2070个,另有社会组织(如各类行业协会)用户170个。这些微博账号中,粉丝数最多的是杨澜,拥有3380多万,粉丝数超过1000万的有8个账号,粉丝量排名前20位的账号中,有8个账号是媒体账号,12个是个人认证账号。

据数据统计,普通个人用户发布129986条博文,占样本77.12%;政务类账号用户发布18471条博文,占样本10.96%;个人认证用户发布7860条博文,占样本4.66%;校园认证用户发布5965条博文,占样本3.38%;企业认证用户发布3451条博文,占样本2.05%;媒体认证用户发布2441条博文,占样本1.45%;社会团体认证用户发布378条博文,占样本0.22%,具体如表1所示。

从表格中的数据可以看出,“中国梦”的叙述话语在社会各类群体中引发普遍的共鸣。在经过认证的用户中,微博发布数量排行由高到低依次是:政务微博、个人认证用户、校园用户、企业用户、媒体用户和社会团体用户,政务微博的账号最为活跃,发布的“中国梦”博文条数最多,其数量占据了认证用户所有微博条目的47.89%。

不同身份的用户发布关于“中国梦”的博文数量并不一致,不同类型账号所发布微博的影响力和互动情况也不相同。研究根据“中国梦”微博发布者的身份属性对微博的发布条数、转发及评论数等进行分类统计分析,表2列出了107324个微博账号中信息发布数量排行的前15位。

在发布“中国梦”相关微博数量最多的前15位账号中,有9个账号是认证为“政府类”的政务微博,有1个账号为媒体类微博,有5个账号为普通的未认证微博,值得注意的是在这5个未认证的账号中,包括了“徐州鼓楼共青团保护母亲河”、“周口共青团”两个共青团类账号,而大部分的共青团类账号在新浪的认证体系中通常计算在政务微博中。发布“中国梦”微博数量最多的为共青团大渡口区委,共发布微博474条。

此上表明,“中国梦”的叙述话语带有较强的社会关注度和公众参与度,而也正是因为有全国各个地区不同阶层、群体的参与,使“中国梦”在阐释中拥有了不同的解读维度,并为其叙述边界的拓展提供了可能。

(二)“中国梦”话题的时空分布分析

初步研究表明,自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中国梦”以来,以微博为代表的社会化媒体对中国梦进行了大量的传播和讨论,其中以北京、广东、江苏等发达地区的微博数量最多,其内涵展开多元化的讨论;其话题热度伴随党和政府的重要会议、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重要活动及重要的社会事件呈现出不断变化的特点。图1展示了“中国梦”话题的地理分布状况。

图1 “中国梦”话题原创博文的地域分布(N=168552)

根据微博发布者所在的省、自治区、直辖市、港澳台等地区及海外的地理分布统计,北京地区累计发布博文18426条,占样本总数11%,位居第一名,广东地区发布博文18317条,占样本总数的11%;北京、广东、江苏、山东、福建、上海、河南、浙江、江西和湖北进入发布数量前10名。此外,统计显示,来源于海外用户的博文共2548条,占比约1%,位居第23名;来源于澳门用户的博文最少,共85条。

2013年3月17日有6121条原创微博,为6个月中数据的峰值,这是因为新浪发起的“微博议#两会#,140字里的中国梦”带动了信息量骤增;5月3日青年节来临之际,各地高校举办与“中国梦”有关的主题活动,带动了信息量的增加,并持续到5月10日(详见图2)。

图2 “中国梦”话题原创博文的时间分布(N=168552)

数据显示,在这一时间段内数据走势出现若干个阶段性的峰值,皆与中央的重要会议、领导人的重要言行、社会上的热点事件直接相关。如1月22日习近平同志在中纪委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引发次日微博上密集的关注,当日相关微博有684条,其中有246条强调了“反腐败是实现‘中国梦’前提”这一信息,使1月23日的数据呈现阶段性峰值。这一研究结果也表明,微博是社会现实动向的“晴雨表”,微博虚拟空间上的话题传播与社会现实中的重要动态建构起了直接的相关性。

(三)“中国梦”话题的信息形态分析

新浪微博提供了投票、长微博、图片、音乐、视频等多种传播形态。数据统计表明,168552条原创博文中有66991条博文运用了图表、照片、漫画、“长微博”等配图的传播手法,其占比为39.75%,未配图的微博有1015 61条,占60.25%。其中,由认证用户发出的38483条博文中,有16634条配图,占43.22%;由未认证用户发出的130069条博文中,有50304条博文采用配图的方式进行传播,占38.67%。研究发现,去掉“有奖转发”的博文后,转发次数在500次以上的博文共有325条,其中以配图作为传播方式的博文有240条,占73.85%。一般而言,采用“长微博”易于传播更大的信息量,而采用漫画、图片的方式能增强公众的阅读趣味从而强化传播效果,是一种有效提升信息传播力的方法。以认证用户和非认证用户配图的对比情况来看,显然前者更倾向于采用配图的方式进行传播。

此外,采用手机等移动客户端发布的微博共有8219条,占样本总数的4.88%;来源于“微活动”的微博有1235条,占样本总数的0.73%;来源于“皮皮时光机”的有4816条,占2.86%;来源于各类资讯平台分享的有8629条,占5.12%。这组数据表明,微博用户在微博发布的方式、信息来源的采用上具有多样性。

三、“中国梦”话语的叙述边界

“要对话语进行全面有效的描述也必须对话语的产生和理解、社会文化情境中的社会互动行为的认知过程进行描述”⑩。某一观念、某种表述、某种行为都是特定语境下的产物,它必须与不同的社会权力及权利主体相勾连才具有意义。追溯“中国梦”的传播轨迹,可以断定的一个基本路径是,最初这个概念作为一个国家领导人的表述出现在中国主流的媒体中,并在道报多次重大的会议、讨论和报告过程中,主流媒体利用话语扩散优势不断地丰富和深化其内涵;与此同时,这一话语表述借助网络媒体进一步扩散,但是在网络媒体上,话语表述开始发生错位、挪移,甚至是解构和重构。两个舆论场各自利用其平台和受众优势,对于同一个话语进行边界拓展和命题的再定义。

(一)“中国梦”话题的叙述逻辑分析

“社会学本身不能只简单地考虑社会的性质,而必须去揭示并描述那些藏在看起来似乎是行政或技术范畴之后的各种社会情境和社会关系。……我们应该将这个社会体现为各种冲突的社会关系的一个场域,而这些冲突的社会关系可能会造成各种政治分裂,或导致相对稳定的和解的谈判”(11)。我们不能仅仅关注于某一概念的合法性是如何被确立的,还应该关注不同的权力主体是如何争夺这一概念的合法性并赋予其不同意义的。更为重要的是将微博当作一个平台,一个权力和权利争夺的场域,去探讨和考察它是如何与不同的权力主体勾连使“中国梦”的叙事话语发生挪移、解构与重构的。

本研究根据微博获得的转发次数排序,去掉“转发抽奖”类的信息后选取转发500次以上的博文计240条。这240条博文共涉及到农民工弱势群体、嫖宿幼女与未成年人权益保护、火箭提拔与社会公平、高房价与“中国梦”、官员的雷人表述(穷人生孩子是作孽)、拆迁自焚事件、“宪政梦”、“奶粉限购”、“宇宙真理”等若干话题。整体而言,情绪偏于负面。微博表述中带有“公平”字样的有18条,带有“民族复兴”的有4条,谈到“社会主义”的有8条,谈到“改革”的有11条,谈到“宪政”的有7条,谈到“住房”或“房价”的有27条,谈到“贪腐”或“腐败”的有8条。这240条微博在叙事的逻辑框架上存在着以下类型:

第一,沿用官方表述,结合社会案例进行反讽与揶揄。“中国梦”在官方媒体的多次表述中强调了“民族复兴”与“个人的梦”的关联,而转型期的社会矛盾折射到微博这一去权威化、反传统的社会化平台上就往往转化为对“中国梦”的反讽。网名为“眼睛在说谎amy”的微博用户结合官员“穷人生孩子就是作孽”的“雷人”语录后发评论说,“穷,不谓志短;穷,更应享受国家进步带来的改变。今日的中国更加关注社会公平和分配改革,梦想正在照进现实。‘中国梦’不会抛弃暂时的弱者,‘穷二代’将随时上演‘逆袭’。新江淮电缆后力爆出经典语录,元芳你怎么看?”这一评论首先肯定官方对中国梦内涵的表述,进而陈举反面案例以显示某种反讽或揶揄。其叙事的逻辑框架为:“中国梦”是每个人梦,“中国梦”不会抛弃弱者,但个别官员却抛出了与此相反的言论,显然与“中国梦”的精神相悖。这条博文获得22412次转发。

第二,重新定义“中国梦”的内涵。“中国梦”的最初表述聚焦于民族复兴、国家富强等维度,也即是说在这一表述产生后,其话语在官方话语系统中的内涵基本已经确定,但是部分微博用户在叙事过程中直接摈弃原有的内涵,重新赋予新的意义。例如,一篇标题为“中国梦,宪政梦”的博文将“中国梦”这一话语界定为“宪政梦”,其表述为“宪政能有效实现制度制衡,从而真正把权力关进笼子里。没有宪政,既找不到关权力的笼子也无法把权力关进去。宪政才能形成服务型政府,官员才能真正为百姓做事,吃穿住行和呼吸才能有真正安全。宪政才有真正的公平正义,平民才能有‘咸鱼翻身’的机会。没有宪政,中国梦都是白日梦。”其叙事的逻辑是,“中国梦”的实现需要若干个前提,而这些“前提”的达成则必须依赖“宪政”,为此,“宪政梦”就是“中国梦”。这条微博获得7124次转发。

第三,对“中国梦”的内涵进行循环论证。沿用“中国梦”官方叙事话语的最初表述,不对其外延进行实质性的延展,仅以在意义和情感上相类、相同的用词重复解读官方的既有表述。如某微博用户发布观点说,“同一个世界,几十亿个梦想;同一个中国,十几亿个梦想。每一个中国人,都有自由、空间和机会,去追寻属于自己的与众不同的梦想……合在一起,就是个伟大的中国梦。中国梦绝不单一,中国梦绝不狭隘。甚至,一个中国学生,选择去外国学习发展,实现了美国梦澳洲梦欧洲梦……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中国梦。”其叙事逻辑依然没有超越官方的框架。

第四,“批评-建构”型的“中国梦”表述框架。沿用官方话语的最初表述,表述中国梦与社会上各类负面事件的不相容性,同时提出理性的应对策略。这是在微博上颇受欢迎的一类表述方式,以《人民日报》法人微博的“你好!明天”系列微博为典型案例。例如其针对唐慧案件发表评论说,“一审败诉,掩面而泣。今天,‘上访妈妈’唐慧再次触动公众心弦。这是对一位母亲的同情,更是对公平正义的关切。中国梦的感召力,不仅在于国家的强大,更在于个体的幸福与尊严。唐妈妈的泪水,不该成为中国梦的痛点。期待公正审理,期待改革给力,让法治阳光温暖每一个人。”其叙事框架可以概括为“援引案例+适度批评+理性建构”,以颇具人情味的方式实现了对社会情绪的关照。这条微博被8881次转发,获得2739条评论。

根据以上研究,“中国梦”的话语意义随时处在不停的变化过程中,它不是由一两个作者所赋予的,更不是凝滞在某一个历史的结点,而是随着主体的变化、空间的变化和时间的变化而发生着不停的借用、挪移、错位,甚至解构或重构。源于话语产生时的原始意义,“中国梦”在公众认知过程中被一次次赋予新的意义。

(二)“中国梦”话题的话语边界分析

传统的话语分析或舆情研究往往聚焦于“官方舆论场”和“民间舆论场”这两种形态,为了进一步探讨两个舆论场在具体的话语维度存在的共性和差异性,本研究结合词汇使用范畴的不同,将话语体系进一步细分为主流话语、公众话语、民生话语和诉求话语四类,进行对比分析。以本次研究所获取的168552条微博样本的词频统计的排行情况为参考,研究选择了部分能够反映社会动向的40个词汇,进行对比分析(详见表3)。

数据统计发现,在主流话语的应用中,三类传播主体具有很强的一致性,所列出的9个词汇在各类微博平台上都有较高体现,而其运用的次数也明显增高。这表明微博对于主流话语的扩散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以公众话语的呈现来看,在所列出的9个关键词中,三类传播主体除了“改革”一词具有较强的一致性外,“自由”、“民主”、“法治”、“宪法”的关注度均较高。在13个诉求话语的关键词中,政务微博的关注度普遍较低,而“腐败”和“宪政”成为媒体比较关注与“中国梦”进行对比阐释的两个热点。公众所关注的话题,除了“革命”、“腐败”、“宪政”外,还有“特权”和“毛泽东”两个频率较高的用词。其中“特权”一词主要跟“腐败”相勾连,而“毛泽东”则与当前社会思潮中出现的一些如何看待历史人物的争论有关。从民生话语的用词来看,在9个与民生相关的关键词中,“教育”一词因其内涵丰富而为三类群体使用最多;其次,由于“就业”问题跟学生群体高度相关,故在政务微博中的共青团微博账号中有较多采用;此外,反映社会民生问题的医疗、城管、房价、环境等问题在媒体和个人账号里较为突出,而这类词汇在政务微博中使用较少。

在不同的话语平台上,“中国梦”作为一个复杂的话语表征,因主体结构、社会语境、立场视角的不同而存在着差异。也即是说,“中国梦”最开始的意义是与“民族复兴”结合在一起的,随着语境的变化,受主体的多样性以及社会背景的复杂性等因素的制约和影响,“中国梦”已经成为一个具有多样性的“能指”的话语符号。相较而言,政务微博在叙述边界上保持了话语诞生之始最初的边界,这种循环论证和重复叙述的阐释策略,虽然其表述在数量上占据了较大的优势,但阐释的维度却没有边界的拓展或延伸。

四类话语的对比显示,政务微博在阐释中国梦时,更多的与表述民族身份、群体认同的概念相勾连,强调“中国梦”的集体意识、主流意识、大局意识,其话语中的高频词表征是“社会主义”、“中华民族”、“民族复兴”、“美丽中国”、“中国特色”、“改革开放”等表示主流话语的抽象概念。而公众话语、诉求话语和民生话语往往跟环境、廉政、房价等民生问题进行勾连,脱离了“中国梦”最初话语的论证方式和叙述边界,以更加可感知、可把握的具体内涵来阐释中国梦,尤其与转型社会中各类突出的问题和矛盾相结合进行捆绑论证。

研究发现,在以微博为代表的社会化媒体上,得益于新媒体技术的赋权和公众的加冕,“中国梦”的信息生产脱离了某种可掌控性,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中国梦”的叙述框架和话语表述逻辑,并重新赋予了“中国梦”以不同的意义,进而拓展了其叙述的边界。

四、“中国梦”的传播策略研判

面对官方话语相对封闭的叙述边界,媒体和个人话语却在不断赋予“中国梦”以具体可感知的意义,这在某种程度上而言是对官方最初话语固守其本源意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梦想——的一种挑战或威胁,因而,不同的叙述主体分别采用了不同的传播策略以增强其阐释力。

(一)“中国梦”的传播策略分析

通过对不同类型微博传播的比较分析发现,不同类型的微博在传播方式和策略上存在较大的差异,对“中国梦”的解读也呈现出不同的视角。更进一步可以说,“中国梦”已经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描述民族身份认同的符号,而是变成了一个不同群体争夺话语权力、进行自我想象、表达利益诉求的平台,具体如表4所示。

研究发现,政务及校园微博的内容以重复叙述和循环论证为主,即在发布的信息中不聚焦社会问题,不主动建构议题,而是重复官方话语最初的表述进行循环式的论证——以强调中国梦与民族复兴的关系,强调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强调青年群体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体现出政务微博颇为高远的宏大叙述和群体认同意识。从传播策略的角度来说,政务微博的话题传播更为抽象,更为宏观,没有具体的指向性,以对中国梦的主流阐释和各类仪式性的活动为主。倾向于采用有奖转发等物质性的激励来提升其影响力和覆盖面,因而其微博发布的来源多以“微活动”、投票等为主。统计发现,政务微博在转发量排名前15位的微博账号中有4条信息采用了“转发并@好友”即“有机会获得奖品”的传播策略。校园微博与政务微博在话题设计、解读视角与传播策略上具有较高的一致性。

媒体类微博较多地倾向于不主动发表自己的观点,而是提炼主流媒体已经发布的新闻消息进行观点的再次分享,企业微博则倾向于与自己经营的品牌进行捆绑以此实现市场营销。相较而言,个人微博在内容和策略上往往以各类“段子”、最新社会热点事件的解读等进行话题捆绑。以转发量前15名的微博计算,仅有一条采用了“有奖参与”这一传播策略,其余微博均以放大官方媒体上所传播的热点、焦点话题的细节为主。如《河南商报》的农民工话题,被《人民日报》法人微博以“工人的午觉”为题得出“中国梦,有时候只是小小的一张床”的结论。媒体类微博所涉及的话题更具多样性,尤其是关于民生的话题更成为媒体类微博解读和观察“中国梦”的焦点,没有纯粹的抽象性、概念性的解读博文。在叙述过程中,“中国梦”往往与弱势群体、官员腐败、群体事件、火箭提拔、高房价等社会和网络热点话题进行捆绑解读。“中国梦”的内容更为具体化,不再局限于抽象化的阐释。

个人认证账号较关注社会和民生话题,善于结合媒体报道和社会热点进行个人化的观点提炼,其话题内容既涉及环保、就学、就业等具体民生问题,宪政、火箭提拔等制度性问题,还涉及到阶层流动、保护儿童权益等社会性问题。从传播策略的角度来看,曝光率较高的博文倾向于采用捆绑焦点社会话题、放大传统媒体报道细节、编辑及传播批判性和反思性的网络段子三种传播策略。以政务微博、媒体微博和个人认证微博三者的比较来看,其具体的可感性逐步增强,话题的范围逐步拓广,个人化语言、表态性阐释逐步丰富。

此外,企业微博更多的将“中国梦”与自己的品牌进行结合,将企业所生产的产品解读为“中国梦”的一部分,或者是帮助个人实现“中国梦”的方法,如汽车行业将“中国梦”诠释为“汽车梦”等。从曝光率较高的博文来看,企业微博将企业的营销行为跟“中国梦”进行了捆绑,采用转发、点评获得抽奖机会的方式来获得关注和影响力。

(二)“中国梦”的传播效果对比

为了探讨不同类型的微博用户影响力的情况,研究以六类微博用户主体作为统计对象,以这些用户原创的累计38566条原创博文的转发量和评论数作为评价标准,进行对比分析(详见表5)。

数据统计发现,政务微博所发布的18471条微博中,评论数为0的有13600条,占73.63%;转发为0的有9904条,占53.62%;转发为0的微博中粉丝最多的有224万多个;粉丝超过10万的有225个,占2.27%;粉丝超过1万的有2762个,占27.88%;评论为0的微博中粉丝最多的有254万多个,过百万的用户有151个;过10万的用户有835个;过1万的有4466个;评论数过100的有22个,占0.12%;转发过100的有77个,占0.42%。

媒体微博所发布的2441条微博中,转发为0的有799条,占32.73%;评论为0的有1096条,占44.90%;转发为0的微博中,粉丝数最多的有163多万,粉丝过100万的有5个账号,粉丝过10万的有625个账号;粉丝过1万的有185个账号,占7.58%;评论数为0的微博中,粉丝数最多的近597万,粉丝数超过100万的有37个;粉丝数超过10万的账号有212个,粉丝数超过1万的账号有398个;评论数超过100(含,下同)的博文有172条,占7.05%;转发超过100的博文有323条,占13.23%。媒体微博所发布的2441条微博中,转发数和评论数都为0的博文有729条,占29.86%;转发和评论数都在100条及以上的博文有170条,占6.96%。

个人认证微博发布的7860条微博中,转发为0的账号有4208条,占53.48%;评论为0的账号有4426条,占56.25%;转发为0的微博中,账号粉丝数最多的有117万,粉丝超过100万的账号有18个,粉丝超过10万的账号有199个,粉丝超过1万的账号有802个,占10.19%;评论数为0的微博中,账号粉丝数最多的有105万,粉丝数过100万的账号有14个,粉丝数超过10万的账号有207个,粉丝数超过1万的账号有871个,占11.07%;评论数超过100的有188条,占2.38%;转发超过100的有360条,占4.68%。转发和评论数都为0的有729条,占9.27%;转发和评论数都在100条以上的有170条,占2.16%。

校园微博所发布的5965条博文中,转发为0的有2691条,占45.11%;评论为0的有3910条,占65.55%;转发为0的微博中,账号粉丝最多的有25万多,粉丝超过10万的账号有4个,粉丝过1万的账号有73个;评论为0的微博中,账号粉丝最多的有25万,粉丝超过10万的账号有8个,粉丝超过1万的账号有116个,占1.94%。转发和评论都为0的有2249条,占37.70%;转发和评论在100条及以上的有2条,占0.03%。

企业微博所发布的3451条博文中,转发为0的有2021条,占58.56%;评论为0的有2395条,占69.40%;转发为0的微博中,账号粉丝最多的有25万多,粉丝超过10万的账号有4个,粉丝过1万的账号有73个;评论数为0的微博中,账号粉丝最多的有24万,粉丝超过10万的账号有86个,粉丝超过1万的账号有479个,占13.88%。转发和评论都为0的有1850条,占53.61%;转发和评论在100条及以上的有28条,占0.81%。

研究发现,政务微博和校园微博的转发量和评论数情况偏低,这主要因为在“中国梦”的传播和解读中,两者更多地聚焦于“中国梦”的抽象化和概念化的叙述,强调“中国梦”的集体属性、奋斗精神和历史责任等。相比而言,媒体微博、个人认证微博和企业微博效果较好,因其内容、角度相对多元,不再局限于对“中国梦”的抽象化传播和概念的重复解读,而是赋予“中国梦”以更为具体化、更具实在性的内涵。

从各项指标看政务微博所发布的“中国梦”话题数量最多,而其传播力明显偏弱,仅优于校园微博账号;媒体账号虽然发布的数量相对较少但其传播力偏强。这表明,相较于“中国梦”的重复性论证而言,公众对微博所传播的话题具有一定的筛选和关注取向,话语阐述在信息数量的增加并不能从整体上带动话语本身的阐释力和传播力。这也正如汤普森所言,“证明一项解释有理,就要预想到一项无强加原则,并在这一原则确立的广阔轮廓内提出具体背景下的论点以便根据这种探究背景下可能提出的证据和根据来辩解或批评一项特定的解释,以表明它可信或不可信、有理或没有理。”(13)这意味着,话语的阐释力和影响力来源于话语本身所具有的“无强加原则”,即表述的数量和物质的激励并不构成一则话语表述具有影响力的内在动因。相较而言,媒体微博用户和个人认证用户在曝光率较高的博文中大都体现出“无强加原则”,即博文的高曝光度不以物质激励或行政命令的方式实现,而是源于博文内容自身的优势。

五、结论:作为话语的“中国梦”

“如果不同时创造一个理想,那么一个社会就既不能创造它自身,也不能再造它自身……一个社会并不仅仅由构成它的个体们的集合所组成,还有他们所占据的土地、他们所使用的东西以及他们所进行的运动,但是首要的是它构成它本身这一观念。”(14)“中国梦”作为中华民族和中国精神的一个表述性的符号,缔造了中国在改革开放新时期的身份属性和集体观念,也成为中国当前的社会理想。然而,任何语言不可能离开主体而存在,也不可能离开语境而独立具有意义,相反,任何语言都表明了一种关联——语言和社会之间的关联,主体和内容之间的关联,“当我们理解一个语篇的种种‘意向’时,我们在某种意义上是把它解释为是有指向的,是被构造出来以获取某种效果的;而这些没有一丝一毫是可以离开这一语言在其中互动的那一实际情况而能够被把握住的”(15)。

“中国梦”作为年度热词在社会化媒体上引起强烈的反响,在6个月内,有超过10万个活跃的微博账号通过新浪微博发布与“中国梦”相关的讨论。政务微博、媒体微博、认证个人微博、校园微博、企业微博以及普通微博等都对“中国梦”进行了广泛的涉及和传播,基本实现了微博群体的全面覆盖。在传播方式和传播策略的使用上,微博传播中原创、转发、评论等多种方式得到了广泛的运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中国梦”的传播效果。本研究的基本结论如下:

第一,“中国梦”包含集体、民生和个人三大维度。研究发现,不同身份的微博用户往往根据自己的理解对“中国梦”进行表态,并赋予了“中国梦”多个维度的含义。“中国梦”的传播尽管在政务微博、校园微博等为代表的官方舆论场上体现出相当的“正能量”,但以政务微博为代表的官方舆论场与个人认证微博、普通网民微博为代表的民间舆论两者之间缺乏共鸣,高曝光率和关注度的话题交叉性不足。首先,作为宏观层面及集体身份的“中国梦”,这与民族复兴、国家富强的信念、社会主义道路相勾连,为神舟飞天、蛟龙探海等重大社会事件所深化,带来较强的正能量;其次,作为中观层面及“大民生”概念的“中国梦”,这与“可靠的生活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相勾连,反映出社会各个层面强烈的民生需求;最后,作为微观层面及“个体化”概念的“中国梦”,与个人基于合法奋斗的有效性相勾连,表明对“获得更好的教育”、“更高的收入”、“更稳定的工作”的急迫诉求,从而带有较为浓郁的人性关怀和人文色彩。

第二,“中国梦”在不同群体中得到了广泛的传播。研究发现,在研究样本中,无论何种传播主体,都对“中国梦”表现出高度的关注。但另一方面,受身份、立场等因素的影响,不同主体在解读和传播“中国梦”的策略上,存在明显的差异。主流话语或者与主流话语一致的政务微博、校园认证微博等,通过自上而下的视角传播和解读“中国梦”;而以个人认证为主的民间微博,则基于个体的体验,自下而上地仰视“中国梦”。在认证用户中,对“中国梦”传播和参与度,依次是政务微博、认证个人用户、校园认证用户、企业认证用户、媒体认证用户、社会团队认证用户。其中,以各类党政机关为主的政务微博,在传播和宣传“中国梦”中最为活跃,发布数量占据所有认证用户的近半。

第三,“中国梦”的主流阐释和多维解构同时并存。研究发现,主流话语体系利用以政务微博为代表社会媒体平台,积极传播和建构“中国梦”,但其信息被淹没在无数解构“中国梦”或批评现实的信息中,从而导致官方话语的阐释力不足,传播力不足,传播效果被大大削弱。其原因在于一方面,“中国梦”的主流阐释主要局限于集体性的维度。官方语境下的“中国梦”是民族复兴、国家富强抽象化了的代名词,亦是一种集体的身份认同。因而,官方主流话语的阐释是闭合式的,即以不同的视角阐释去论证、解读“中国梦”的合理性,在具体的描述中,这种合理性往往与社会上的正能量相联系。受这种观念的影响,官方主流话语对“中国梦”的表征是领导的讲话、崇高的向往、美好的事实、先进的典型、优秀的个案。另一方面,“中国梦”的民间阐释主要局限于个人和民生的维度。民间舆论中的“中国梦”强调对个体的关注,其诉求为具体化、可感知、可把握的“中国梦”,其解读是发散式的,即将“中国梦”这一内涵延伸出若干不同的话题,并跟社会上出现的一些负面现象进行捆绑,并据此进行解读和阐释。民间话语对“中国梦”的表征是:健康的环境、廉政的官员、低廉的房价等等。因而,民间的阐释,易与复杂的社会矛盾相勾连,倾向于将社会上的一些有失公平、正义、平等的现象引申为对“中国梦”的嘲讽、指责。

①[美]詹姆斯·保罗·吉:《话语分析导论:理论与方法》,杨炳钧译,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1年,第32-33页。

②本研究中的数据若非特殊说明,皆由合肥学堂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提供,特此致谢。

③[荷]托伊恩·A.梵·迪克:《作为话语的新闻》,曾庆香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3年,第27页。

④[英]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肯尼思·库克耶:《大数据时代》,周涛等译,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3年,第27页。

⑤[英]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肯尼思·库克耶:《大数据时代》,周涛等译,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3年,第27、45、67页。

⑥[美]艾尔·巴比:《社会研究方法(第10版)》,邱泽奇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5年,第137页。

⑦谢立中:《走向多元话语分析》,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第34页。

⑧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第3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⑨刘瑞生:《中国微博发展态势与热点解析》,载唐绪军主编:《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2013)》,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年,第32页。

⑩[荷]托伊恩·A.梵·迪克:《作为话语的新闻》,曾庆香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3年,第32页。

(11)[法]阿兰·图海纳:《行动者的归来》,舒诗伟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8年,第153页。

(12)表格中的“概率”指每1000个汉字中出现某一词汇的几率,计算方法为:词汇出现的频次/文本总字数×字数×1000‰,如“社会主义”在政务微博中出现了761次,政务微博一共有1812319字,其计算的方法为:761/1812319×4×1000‰=6.7185‰。

(13)[英]约翰·B.汤普森:《意识形态与现代文化》,高铦等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12年,第348页。

(14)[法]埃米尔·涂尔干:《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转引自《社会生活中的交换与权力》,李国武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年,第345页。

(15)[英]特雷·伊格尔顿:《二十世纪西方文学理论》,伍晓明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99页。

标签:;  ;  ;  ;  

“中国梦”的语篇解读与民间想象--基于新浪微博160000多篇原创博文的数据分析_中国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