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层螺旋CT与核磁共振成像联合诊断腕关节损伤的应用价值论文_陈正江

多层螺旋CT与核磁共振成像联合诊断腕关节损伤的应用价值论文_陈正江

陈正江

四川省开江县人民医院 放射科 636250

摘要:目的:探究多层螺旋CT(MSCT)联合核磁共振成像(MRI)诊断腕关节损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90例腕关节损伤患者随机分为MSCT组,MRI组及联合组,后比较三组诊断效果。结果:在隐匿性骨折检出率方面,联合组、MRI组、MSCT组依次降低,在移位碎骨折片检出率方面,联合组、MSCT组、MRI组依次降低,三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关节脱位与骨折检出率方面,联合组、MSCT组、MRI组依次降低,三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骨挫伤、软骨损伤检出率方面,联合组、MRI组、MSCT组依次降低,三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经MSCT联合MRI诊断腕关节损伤,诊断准确性较高,还可改善患者预后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字:多层螺旋CT;核磁共振成像;腕关节损伤;诊断价值

腕关节主要进行伸展、外展及屈曲三种运动,是人体活动较为频繁关节,也是易于受伤的关节。由于其组织结构较为复杂,经X线检查易导致重叠、失真等情况,难以进行临床诊断[1]。现临床诊断腕关节损伤逐渐采用经MSCT联合MRI,准确性较高。本研究旨在探究MSCT联合MRI诊断腕关节损伤的临床应用价值。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在2012年12月~2014年12月于我院治疗的90例腕关节损伤患者中,男69例,女21例,年龄为21~55岁,平均年龄为(38.5±6.3)岁,其中左侧损伤为48例,右侧损伤为42例。损伤原因:45例跌伤,24例撞伤,15例坠落伤,6例车祸伤。随机将全部患者分为三组,即为MSCT组,MRI组及联合组,且在一般资料上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方法 MSCT组:患者腕关节损伤处经16层螺旋CT扫描机检查,由西门子公司生产,电流:200mA,额定电压:120kV,扫描时间:0.5s原始层厚:5mm,重建层厚:1mm,若间隔为的0.2~0.5mm则需重建,以上参数设定后扫描,待数据上传工作站处。MRI组:患者腕关节损伤处经核磁共振成像仪检查,由荷兰飞利浦公司生产,层厚5mm,间距0.1mm,除以上两参数设置外,根据剖面不同采用对应扫描方式。若需对矢状面行快速自旋回波(FSE)序列,将T2WI参数设置为TR/TE=2000/80ms;若需对冠状面行脂肪抑制技术(STIR)序列,将参数设置为TR/TE=2200/28ms;若需对矢状面与冠状面行自旋回波(SE)序列,将T1W1参数设置为TR/TE=500/30ms。联合组:患者腕关节损伤处经MSCT扫描联合MRI扫描。得到原始图像经处理后,首先观察横断面图像,再观察冠状面及矢状面三维重建与多平面重建图像,最终综合评价患者骨折或脱位情况。

1.3统计学方法 经SPSS 11.0统计学软件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经X?检验,P<0.05表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三组隐匿性骨折与移位碎骨折片检出情况比较 MSCT组中,3处隐匿性骨折,22处移位碎骨折片;MRI组中,13例隐匿性骨折,2处移位碎骨折片;联合组中,15处隐匿性骨折,26处移位碎骨折片。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以联合组检出率为100%,则MSCT组隐匿性骨折检出率为20.0%,移位碎骨折片检出率为84.6%;MRI组隐匿性骨折检出率为86.7%,移位碎骨折片检出率为7.7%。结果显示,在隐匿性骨折检出率方面,联合组、MRI组、MSCT组依次降低,在移位碎骨折片检出率方面,联合组、MSCT组、MRI组依次降低,三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

2.2三组关节脱位和骨折检出情况比较 MSCT组中,26处关节脱位,60处骨折;MRI组中,18处关节脱位,32处骨折;联合组中,30处关节脱位,65处骨折。以联合组检出率为100%,则MSCT组关节脱位检出率为86.7%,骨折检出率为92.3%;MRI组关节脱位检出率为60.0%,骨折检出率为49.2%。结果显示,在关节脱位与骨折检出率方面,联合组、MSCT组、MRI组依次降低,三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

2.3三组其他损伤检出情况比较 MSCT组中,0处骨挫伤,0处软骨损伤;MRI组中,23处骨挫伤,25处软骨损伤;联合组中,31处骨挫伤,36处软骨损伤。以联合组检出率为100%,则MSCT组骨挫伤及软骨挫伤均为0%,MRI组骨挫伤检出率为74.2%,软骨损伤检出率为69.4%。结果显示,在骨挫伤、软骨损伤检出率方面,联合组、MRI组、MSCT组依次降低,三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

3、讨论

腕关节又被称作桡腕关节,可掌控进行多种精密活动,但其易受外界大力或猛烈撞击的影响,使得腕关节内骨与骨之间结构发生变化,尤其更易损伤关节部位与腕管,导致未能自由运动。腕关节活动主要是经尺偏方向力、背伸方向力及旋转分力的协调与合作[2]。腕关节损伤多表现为混合型多腕骨骨折,同时伴有软骨损伤、骨挫伤及关节脱位等症状,若临床未及时诊治,则会导致严重后遗症,甚至影响患者生存质量。现临床诊断关节损伤主要采用X线平片、MSCT及MRI方式[3]。其中X线平片简易价廉,适合简单关节脱位及骨折患者应用,但腕关节损伤多呈为复合损伤,骨结构复杂性重叠发生,被动体位也未经正常正侧位摄片,表明X线瓶片难以准确显示出患者骨折程度与位置;MSCT腕关节损伤诊断原理为经锥形X线束与多排探测器,扫描速度较高,图像质量较优,最终获得多层图像,还可经容积扫描避免遗漏,且造影剂用量少,图像呈多方位与三维等[4]。此外经MSCT中具有容积显示、表面成像显示、多平面重组及曲面重组等重建技术,因此可准确显示患者腕关节脱位及腕骨骨折程度,且可还可检测出移位碎骨折片:MRI在腕关节损伤诊断原理为核磁共振原理,其具有成像剖面可任意选择,组织检查分辨力较高、无辐射等优点,此外其对组织水肿面感性较高,可准确找到骨组织与周围组织的骨折线,因此在临床骨科中被广泛应用[5]。

本研究中,联合组、MRI组、MSCT组隐匿性骨折检出率依次降低,联合组、MSCT组、MRI组移位碎骨折片检出率依次降低,三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联合组、MSCT组、MRI组关节脱位与骨折检出率依次降低,三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联合组、MRI组、MSCT组骨挫伤、软骨损伤检出率依次降低,三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

综上所述,经MSCT联合MRI诊断腕关节损伤,诊断准确性较高,还可改善患者预后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王传真,王翠祥,李强.多层螺旋 CT 联合核磁共振成像在腕关节损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3,17(15):51-53.

[2]李广明.多层螺旋 CT 与核磁共振成像联合诊断腕关节损伤的临床应用分析[J].河北医药,2013,35(1):90-91.

[3]庄志雄.多种检测方法联合诊断腕关节损伤的研究[J].中国保健营养,2013(1):68-69.

[4]闵朋,戴冀斌.多层螺旋 CT 与核磁共振成像在细微及隐匿性骨折中的诊断价值[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4(5):601-602,604.

[5]王丽娜,翁文采,陶军,等.多层螺旋 CT 后处理技术在腕、踝关节损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J].中国现代医生,2013(4):87-88,161.

论文作者:陈正江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17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4/13

标签:;  ;  ;  ;  ;  ;  ;  ;  

多层螺旋CT与核磁共振成像联合诊断腕关节损伤的应用价值论文_陈正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