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校本课程开发背景下“知行语文拓展课”的实践与思考论文_高杨杰

基于校本课程开发背景下“知行语文拓展课”的实践与思考论文_高杨杰

陕西省西安高新第二学校 710065

一、寓知于行,行以证知

“知行语文拓展课”与传统语文教学并不是背道而驰的关系,而是相辅相成、互生共赢的。“知行课程”体系很好地指导着教师在语文课本之外构架系统的知识框架,根据自身专业方向及专业特长,系统地引导学生研究语文学科的相关知识。

不仅如此,本课还将丰富的语文知识与内涵用姓名加以串联、展开。先以许慎的《说文解字》、商务印书馆的《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及《新华字典》作为辅助工具书,从甲骨文、金文到大篆、小篆、隶书、楷书、行书的汉字演变,从汉字的音、形、义到背后的文化内涵,从姓名的符号意义到汉字所承载的美好寓意,学生在课堂任务单的田字格中工整地书写自己的姓名,通过课下查阅到的资料了解自己姓氏的起源及发展历程,总结并分享给班内的其他学生。

对于“姓名”中“名字”的学习主要落实在分析相应的偏旁部首,从偏旁部首中提取有效的、有价值的信息进行整合,结合自己的家庭与生活,分析父母或家人赋予自己此“名”的原因或对自己的“名”进行更深层次的探索。

对于古人“字”“号”的理解,教师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了解学生在QQ、微信、校内网及相关的社交平台中为自己起的网名的由来,并收集学生对于古人“字”“号”来由的理解。

教师在总结本课的时候立足“传承”这个概念:国人的生活方式尽管发生了飞速的发展,但是刻在文人骨子里的气质却从未改变,他们追求相同的东西,用一生去实践“仁、义、礼、智、信”。这体现在“名”中,体现在“字”中,体现在“号”中。课程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作用,体现了综合性、拓展性的教学理念,让学生在对自己姓名的剖析中加深了对祖国语言文字的认识和理解,更加拉近了生活与语文的距离,从而使学生爱上祖国的语言文字,增强了学生的文化自信。

二、知行互见,“情”“文”相生

“快乐学习、健康成长、自信生活,成为综合素质高、具有国际视野的创新型人才”是西安高新第二学校的育人目标。而学生在青春期情感认知方面的迷茫阻碍了他们的心理成长。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为了引导学生在青春期健康、积极向上地面对情感问题,“知行语文拓展课——《诗经》中的爱情故事”应运而生。该课选取《诗经·国风》里与爱情相关的六首诗歌为教学题材,以“爱情故事”为主线,以“邂逅(《诗经·郑风·野有蔓草》)——相思(《诗经·陈风·月出》)——美女如云,匪我思存(《诗经·郑风·出其东门》)——相见(《诗经·邶风·静女》)——互赠礼物(《诗经·郑风·溱洧》)——幸福长久(《诗经·周南·桃夭》)”为组合思路,展现了一段完整的情感历程。

学生通过诵读、表演等形式,理解了诗歌中对爱情的描述,在此基础上,书写了简短的“我身边的爱情故事”。学生用自己的眼睛记录下的爱情故事无不流露着人间的真情真爱。

这节以“爱情故事”为主线的综合实践活动课不仅旨在教会孩子们认识爱情、珍惜爱情,还使其在今后对待感情的态度和方法方面受到了经典的指引和影响。这就是以国学经典中的“美”引导学生健康自信地“爱”,使“知”在“行”中得到细化,“文”在“情”中得到升华。

三、知有至理,行有大爱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其中人文性更能彰显语文课程的文化魅力。语文教育作为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在具有自身特有的学科特性以外,也具有所有学科教育的共性,如“因材施教”“尊师重道”等。在中国浩如烟海的典籍中,对于教育现象、教育方法、教育思想的论述,也往往成为人们历久不衰的话题。

一部好的教育著作不仅可以教会教师怎么教, 同时也可以指导学生怎么学。语文课堂是继承和发展优秀传统文化的主阵地之一, 我们不应该让优秀的文化沉睡在书本中, 而应该让它们鲜活起来, 有现实的指导意义和生命力。

学生不仅要深刻认识到这些传承已久的主流教育理论在典籍中的存在,更要将这些理论内化为一种大爱,转变为一种自觉的意识,并在日常生活中将其外化为一种切实的行为。

四、“知”类通达,“行”承广志

学习知识要达到深刻理解、触类旁通的境界,方能显效。语文学科亦是如此,其学科体系的构建需要贯通。西安高新第二学校的“知行语文拓展课”可以做到“在活动中学习”“融会贯通”“举一反三”。学生通过相互学习能够拓展人际关系,协调合作,更重要的是促进彼此进步,变成课堂中真正的主角,与国家语文课程相互补充、殊途同归,实现了校本课程与学科课程的完美结合。

为学生树立终身发展的目标理念,为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开疆拓土,需要在语文课堂“立志”并“授之以渔”。语文教学与“知行课程”结合的实践,既是西安高新第二学校对教学发展平台的搭建成果,也是教师个人的研究成果;学生课堂的实践成果,更是在语文教学中“知”与“行”的完美结合与诠释。

“知行语文拓展课”为提高学生综合素养,为“知行合一,全面发展”理念的有力推进、实现做出了可贵的探索。“知”类通达,“行”承广志,既是知行语文课程的出发点,又是我们的着力点和着眼点,也将会成为我们进一步探索的坚定方向和不竭动力。

论文作者:高杨杰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2019年10月总第19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16

标签:;  ;  ;  ;  ;  ;  ;  ;  

基于校本课程开发背景下“知行语文拓展课”的实践与思考论文_高杨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